王淑華
【摘要】公安機關的偵查權有其存在的正當性,但在具體運行過程中其邊界不明確且缺乏必要的理性支撐。文章從提升偵查人員素質、擯除對口供的依賴、尊重和保障人權、完善考核機制、強化監(jiān)督、加大對偵查人員違規(guī)違法犯罪的懲罰打擊力度等六個方面設計了規(guī)范偵查權運行的路徑。
【關鍵詞】規(guī)范 偵查權 路徑
公安機關的偵查權在運行過程中涉及到國家偵查權之公權力與被追訴人之私權利之激烈的沖突平衡問題,偵查權運行的不規(guī)范必然會侵害被追訴人的私權利。孟德斯鳩曾經說過:“從事物的性質來說,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制約權力。”①在中國現有的“偵查中心主義”的超職權訴訟構造下,必須對偵查權的運行加以規(guī)范化制約才能使其運行具有正當化基礎,最終達到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的理性平衡狀態(tài)。
偵查權的正當性之根源
存在的正當性根源—懲罰犯罪的需要。偵查權作為一種公權力,同其他公權力一樣,是隨著國家的成立而產生的。犯罪現象的存在不僅僅侵犯公民個人的合法權益,更不斷對正常的、穩(wěn)定的社會關系進行侵害,國家要保持社會秩序穩(wěn)定,實現社會管理職能,必須打擊懲治犯罪,查明犯罪行為和行為人,加之被害人追訴能力的局限性,因此國家動用偵查權去追訴及證明犯罪就具有正當性。所以偵查權的存在,是國家懲罰和打擊犯罪的需要。
延伸的正當性根源—保障人權的追求。關于偵查權的正當性根源,從更深層次的延伸角度理解應該是通過懲罰犯罪達到維護社會秩序穩(wěn)定和保障人權的目的。2012年修改的刑事訴訟法在第二條加入了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內容,強調刑事訴訟中當然也包括偵查過程中保護人權的重要性。偵查權如果能實現在打擊犯罪的同時保障人權,那么偵查權制度的設置就是完美的。因此,在人權保障寫入憲法和刑事訴訟法的背景下,對保障人權的追求,是偵查權正當性延伸的根源。
公安機關偵查權運用主要欠缺之分析
偵查權的運用缺乏必要的邊界明確。自由和秩序的博弈在偵查權中體現得尤為突出,可以說偵查權的權力配置和權利保障制度設置就是在實現自由和維護秩序之間不斷做出選擇。法律對偵查權力行使方式的設計,存在著引導和鼓勵偵查人員依賴羈押性訊問手段取得口供,按“由供到證”的思路突破案件的弊端,造成實踐中大量案件依靠口供定案的不良局面,十分不利于貫徹“重證據不輕信口供”的辦案原則。②偵查權設置的瑕疵或者有瑕疵的適用偵查權都將影響刑事訴訟目的的實現,不利于追究犯罪和保障人權。因此,需要對偵查權的運行邊界進行明確。
偵查權的運用缺乏必要的理性支撐。偵查的目的是為了打擊犯罪和保護人民,偵查過程中一旦把打擊犯罪和提升破案率作為唯一目標,偵查人員先入為主地認為偵查的對象就是真正的犯罪人,偵查的目的是為了證明犯罪嫌疑人是有罪的而忽略對人權的保障,很容易出現刑訊逼供,而刑訊逼供的出現意味偵查人員主觀上故意使偵查權的運行超出合法的范疇。
規(guī)范化行使偵查權的實現路徑
全面提升公安干警的個人整體素質。首先是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樹立廉潔規(guī)范執(zhí)法的理念。通過完善教育培訓制度、巡回宣講等方式對廣大的偵查戰(zhàn)線上的民警進行廉潔規(guī)范執(zhí)法的理念灌輸;其次是加強法律知識學習,保證執(zhí)法的過程、手段合法。采用定期培訓和專題講座等方式強化民警對法律知識的學習和理解,使之在工作中能很好地融會貫通應用,避免執(zhí)法時權力的行使超出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
擯除偵查工作對口供的依賴。一是加大辦案過程科學技術投入,提升科學技術在偵破案件中的使用比例,減少偵查人員對言辭類證據的依賴。刑事訴訟法修改把技術偵查單獨作為一節(jié)內容寫入,意味著立法者和司法者已經充分意識到科學技術在偵查中的重要地位。運用先進的技偵手段去發(fā)現和固定實物類證據,同樣可以發(fā)揮打擊犯罪的作用,且可以減少偵查人員對物證的依賴,進而使刑訊逼供喪失存在的價值。二是嚴格執(zhí)行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在訴訟中全面排除刑訊逼供所得的口供,使之不能作為定罪量刑的證據使用。確立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是為了規(guī)范取證程序,保障被取證人的合法權利。刑事訴訟法修改把非法證據排除寫入,即是一大進步。但是再好的法律,若不能很好地貫徹實施,則形同虛設,因此在訴訟過程中須嚴格執(zhí)行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
將尊重和保障人權落實到辦案的全過程。首先提升犯罪嫌疑人的主體地位,使之享有法律確定的所有權利。長久以來,在偵查人員的觀念里一直先入為主地認為犯罪嫌疑人就是真正的犯罪人,是被管制和調查的對象,因此,只有義務沒有權利。在這種錯誤觀念的指引之下,任意地剝奪甚至是侵犯犯罪嫌疑人權利的事件層出不窮,因此,在偵查的過程中,我們需提升犯罪嫌疑人的主體地位。其次改變偵查人員官本位的觀念,以平等之態(tài)度對待犯罪嫌疑人。面對犯罪嫌疑人時,我們的偵查人員有一種優(yōu)越甚至是高高在上的感覺,總覺得自己是警官,而對方是階下囚。實質上,在訴訟中,只有三方結構,分別是控、辯、審三方,審判一方保持中立,控訴方和辯護方在訴訟中是平等的。偵查機關是控訴方,犯罪嫌疑人是辯護方,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偵查人員要定位自己的法律角色,以平等之態(tài)度對待犯罪嫌疑人。
完善偵查機關的業(yè)績考核機制。一是不能以單一的破案率作為考核業(yè)績的唯一標準。較多的偵查機關尤其是基層偵查機關,被考核時評價的唯一標準就是破案率的高低。這樣帶來的后果就是偵查機關為了提高破案率,要么不破不立,要么刑訊逼供以追求案件偵破率??己似瓢嘎实母叩捅臼菫榱藢崿F社會秩序和諧和穩(wěn)定,但是刑訊逼供又破壞了社會和諧穩(wěn)定。二是命案必破的標準是對偵查機關提出的過高要求??v觀最近幾年發(fā)生的影響較大的錯案,包括趙作海案件、佘祥林案件、杜培武案件等,都是命案。關于命案,有一個基本的說法是要求命案必破,但是案件偵破規(guī)律是不可能百分之百偵破。為了追求這一目標,偵查機關采用一些超越法律的手段,也就在所難免。因此,不能強行要求偵查機關在一定期限內完成所有命案的偵破。
強化對偵查過程的監(jiān)督。一是偵查機關內部上下級之間、督察部門對偵查部門的廉潔規(guī)范執(zhí)法進行監(jiān)督。偵查機關上級對下級負有業(yè)務上的領導責任,同時對于下級機關的執(zhí)法活動也有監(jiān)督的義務;公安機關的督察部門對偵查部門的偵查工作的合法化也有監(jiān)督義務。通過這樣的內部監(jiān)督,杜絕偵查機關辦理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等,保證偵查部門的規(guī)范化執(zhí)法。二是犯罪嫌疑人及其辯護人對偵查過程中是否存在侵犯人權問題進行監(jiān)督。犯罪嫌疑人在偵查階段就可以委托律師辯護人,若犯罪嫌疑人被羈押,其在偵查階段的權利保護就可以通過律師辯護人實現。律師具備專業(yè)的法律知識和技能,在維權方面的能力顯然高于犯罪嫌疑人,對偵查機關違法行為的監(jiān)督能力也優(yōu)于非職業(yè)法律人。律師在偵查階段參與訴訟,是打破偵查過程偵查機關壟斷地位的較好方法。三是聘請公安機關之外的人民監(jiān)督員等特殊主體對偵查機關的公權力行使過程進行監(jiān)督。這是社會監(jiān)督的一種體現,讓社會中的不特定、非專業(yè)的監(jiān)督人員對偵查機關的工作進行必要監(jiān)督,體現黨的基本工作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時刻讓偵查機關處于被監(jiān)督的氛圍中,則公權力的行使就會在規(guī)范化的軌道上運行。四是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讓訴訟參與人對偵查工作進行評價監(jiān)督。問卷調查是一種常見的調研方式,以此種方式讓所有的訴訟參與人對公安機關的偵查工作進行評價和監(jiān)督,擴大了監(jiān)督的主體范圍和方式,使相關部門能掌握第一手真實資料,對公安機關的偵查工作也是一種很好的促進。
加大對偵查人員違規(guī)違法犯罪的懲罰打擊力度。首先偵查人員違規(guī),公安機關內部的懲罰機制必須發(fā)揮作用。公安機關內部應規(guī)范權力運行的范疇和程序,并對其工作人員有相應的獎懲措施。偵查人員違反的是內部規(guī)定,則依據相應的規(guī)則進行懲罰。只有制度健全,獎懲分明,才能保證公權力的運行規(guī)范。其次偵查人員違法,相關領導需承擔相應的失察等相關責任。領導手中掌握一定的統(tǒng)籌權和決策權,權力越多意味著責任越重。在其領導范圍之內,偵查人員違法,則相關領導需承擔一定責任,依此來督促領導對普通工作人員的監(jiān)督。避免出現糾正冤假錯案的過程中,只處罰具體的辦案人員,而不追究領導責任的做法。最后偵查人員違法,需追究刑事責任時不能以行政處罰替代。偵查人員的執(zhí)法行為及偵查行為若違法,尤其是觸犯刑法,要等同于一般公民,適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公安機關不能徇私護短,決不能以行政處罰替代刑罰,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扭轉辦案人員的觀念,使之走向規(guī)范執(zhí)法的方向。
【作者為鐵道警察學院副教授;本文系河南省軟科學研究項目“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價值體現—以刑罰制度完善為視角”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22400420017】
【注釋】
①[法]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上),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154頁。
②徐靜村:“偵查程序改革要論”,《中國刑事法雜志》,2010年第6期。
責編/許國榮(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