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春蘭
[摘 要]先秦諸子常常具有仁者胸懷和智者風范。諸子文學不僅具有研究的學術(shù)價值,同時也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諸子散文蘊蓄著中華文明,是中國思想和文學發(fā)展的源泉,對學生進行養(yǎng)情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將諸子文學與學生的養(yǎng)情教育緊密結(jié)合起來,有利于學生掌控情緒,培育精神,修煉心境。
[關(guān)鍵詞]語文;諸子文學;養(yǎng)情教育
諸子文學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在國學盛行的今天,被人們奉為至寶。同時,現(xiàn)代教育日益重視學生的養(yǎng)情教育。這里的養(yǎng)情教育并不是普通心理學層面的情商教育。因為情商是一種自我情緒控制能力的指數(shù),屬于發(fā)展心理學范疇,它僅僅是一種認識、了解、控制情緒的能力。但是,養(yǎng)情教育屬于人生境界的大問題,遠遠超越這個層面。所以養(yǎng)情教育更難一些。教師不妨充分利用高中教材中的經(jīng)典文章和開列的課外讀書篇目,尤其是諸子文學,為對學生進行養(yǎng)情教育提供強大的正能量。
一、掌控情緒
高中學生的個性和心智特點介于叛逆期和成人時期之間,人生觀和世界觀尚未真正建立,尚處于成型階段。他們立身處世、待人接物的態(tài)度和行為極易受到情緒的影響。情緒是指個體對本身需要和客觀事物之間關(guān)系的短暫而強烈的反應,是一種主觀的感受、生理的反應和認知的互動,并表達出一些特定行為。據(jù)此推測,不良情緒制約人的分析判斷和行為能力;良好的情緒能使人思維敏捷,快速作出決斷和果斷執(zhí)行。只有善于掌握自我,善于管控自己的不良情緒,才能及時排解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應,才能以樂觀的態(tài)度、幽默的情趣面對生活。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學會掌控情緒。而諸子文學可以提供這樣的教材。
比如莊子的《逍遙游》一文,淋漓盡致地抒發(fā)了順其自然、自由無為、天人合一的思想。這種思想也成就了一個快樂奔放、自由灑脫的一代思想家,沒有郁郁寡歡、悲悲戚戚的情緒,即使他的妻子去世了,他卻“擊缶而歌”。 莊子在這篇文章中通過對比許多不能“逍遙”的例子,告訴人們要真正達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須“無己”“無功”“無名”。學生吟誦這樣的作品,就會對許多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客觀世界看淡得多,轉(zhuǎn)而會追求內(nèi)心相對的自由狀態(tài),許多埋怨、哀傷、低落、自卑等不良情緒就會大大弱化,就會因“無己”“無功”“無名”等人生觀,使自己的情緒穩(wěn)定在沉靜、坦然、從容的狀態(tài)下,從而遠離抑郁、焦躁、煩悶等非健康心理問題。
二、培育精神
先秦諸子有許多乃是當時的志士先達,做了許多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他們很多人并沒有處在權(quán)力的核心,甚至常常是寄人籬下,乃凡夫俗子。但是他們所呈現(xiàn)出來的獨立思考、堅守不移、頑強不屈、胸懷天下的精神感天動地。諸子百家,各立學說,使中國文化呈現(xiàn)出百家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這種獨立、自由的學術(shù)精神,正是當今的學子應該繼承和發(fā)揚的。只有擁有這樣的學術(shù)精神,才可能不斷創(chuàng)新?!梆B(yǎng)情教育”的“養(yǎng)情”本身就是荀子思想中十分重要的觀點之一,在《荀子》一書中多次提及,比如《禮論》《不茍》《富國》《王霸》《正論》和《正名》等篇,《禮論》則是比較集中地表述這一觀點的一篇。荀子是在從人性的角度討論禮義的起源和意義時談到禮具有“養(yǎng)”的作用的。這里的“禮”其實就是“使欲必不窮乎物,物必不屈于欲,兩者相持而長”的寬容精神和大胸懷氣度。古人之所以高度稱贊《論語》“半部論語治天下”,就是因為它豐富的內(nèi)在意蘊,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再如韓非子《五蠹》所傳達出的法治精神,荀子《勸學》所傳達的治學精神,等等,都值得學習。
三、修煉心境
養(yǎng)情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心境教育,即引導學生達到一種物我相融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靈境界。這種境界是人生觀和世界觀比較穩(wěn)定、超越大喜大悲、目標專一的理想狀態(tài),是情緒高度穩(wěn)定、精神高度凝聚、心態(tài)高度平和的心理和精神共同作用下的情感狀態(tài)。高中學生即將邁向成人的行列,他們需要用心或者準備著升華精神,追求一種至高的心境,即“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孟子的《孟子·告子上》之《魚我所欲也》一文即將生放置在第一位,告誡自己堅守不移,所以齊王贈豪宅、送糧食,他都不動心。無獨有偶,孔子窮苦潦倒,但游走天下卻不知疲倦,勤奮讀書卻“三月不知肉味”,莊子“無我”“無名”“無利”,等等,這就是境界。高中學生治學任務(wù)繁重,壓力巨大,但如何保持內(nèi)心的強大呢?這就要靠心境。心境的修煉完全可以依靠閱讀諸子散文來助力。
“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别B(yǎng)情教育總得有所憑借,必須借助一定的情境,才能喚起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而閱讀諸子文學是一個絕好的途徑。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