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
水洛城
我與友人,相識相交已近二十余年。曾問過他家鄉(xiāng)名字的含義。清康熙《莊浪縣志·形勝》稱:“縣城環(huán)拱皆山,層巒疊嶂如波浪然,故以名邑?!本椭庇^地貌而言,釋莊浪為“莊山浪水”。而另一說即為,莊浪,藏語音譯,漢譯野牛溝。屬古代吐蕃的支族。而“水洛城”之稱,顧名思義,應(yīng)得名于城南的水洛河了。據(jù)記載,早在公元411年,即有“水洛”之稱。我的理解,水洛城,亦即現(xiàn)在的莊浪縣了。
應(yīng)我的要求,朋友說帶我們粗略地瀏覽一下城貌。我們驅(qū)車向城里駛?cè)ァ?/p>
車子由南向北,來到一個十字路口。路口中央高高聳立著一座高大的紀(jì)念碑,碑上鐫刻著“中國梯田化模范縣”幾個鎦金大字。朋友介紹說,這是全縣人民,頂烈日,冒嚴(yán)寒,忍饑渴,灑血汗,舍生命,不分晝夜,艱辛奮戰(zhàn),重整山河,歷時三十余年,最終修建梯田九十四萬畝。并于一九九八年七月十六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命名為全國第一個梯田模范縣。無疑,這塊碑,是莊浪人民氣吞山河征服大自然的精神的寫照。莊浪民間詩人周德育在《手掌上的春天》一詩中,熱情地謳歌了莊浪人民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精神:
在農(nóng)夫粗裂的手掌里
長滿陽光的種籽
莊稼在手指上發(fā)芽
春天從掌紋里走來
把希望架在刀刃上
讓日子明亮而鋒利
又是清明、芒種
泥土在吆喝中起伏
耕牛在吆喝中燃燒
雙腳
播進泥土的誘惑里
構(gòu)成莊稼的根系
在掌紋與掌紋之間
一塊塊活生生的爛漫
構(gòu)成秋天里
最為凝重的色彩
往東南拐,約行二百多米,朋友指著馬路西側(cè)的一棟兩層小樓改建而成的美容美發(fā)店,告訴我說是他的故居?,F(xiàn)在產(chǎn)權(quán)仍歸他家,一年大約可收六七千元租金呢。再稍南行一點,路東便是紫荊山公園。順指望去,一座高大牌坊矗立在六七米高的花崗巖石階上,石階兩側(cè)蹲踞著兩尊威武雄壯的石獅。牌坊近二十米高,四柱三門。門樓上方書寫著三個大字:“紫荊山”。朋友說,這還是胡耀邦親筆題寫的吶。定睛細看,果然。朋友繼續(xù)介紹,紫荊山,為國家2A級游覽名勝,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于一體,為儒、釋、道三家活動場所。尚存三院五殿、兩樓一閣,洞、寺、宮、祠四處,鐵塔兩座,鐵鐘一口,歷代雕塑壁畫甚多。司機師傅因職業(yè)的關(guān)系,早養(yǎng)成了游覽的習(xí)慣與愛好,聞聽介紹,他表示明早一定要爬一趟紫荊山。
繼續(xù)東行,依次是文化廣場、紫荊廣場、東口公園三大文化休閑建筑。那一盞盞紫荊花路燈,一段段略顯夸張的小徑,一尊尊生動逼真活靈活現(xiàn)的漢白玉雕塑,為不大的縣城憑添了一道道靚麗風(fēng)景,也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影像。想象中,每每夜幕降臨,市民們不約而同來到廣場。音樂如水般流淌,水似音樂般蕩漾,華燈若星漢般燦爛。露天舞臺上,自樂班的秦腔,老年人的健身操,年輕人的街舞競相上演。且好戲連臺,讓人目不暇接。這是怎樣的一副隴上樂業(yè)圖呦!我陶醉在這美好的遐想之中。
往北拐,是萬泉河。水洛、萬泉兩條河流,一南一北,包裹著莊浪縣城,在城西交匯,繼而南下流入渭河。
沿萬泉河西行,路北是新城區(qū)。一座座高大新穎的建筑令人目不暇接;幾個新建成的居民住宅小區(qū)連成一片。朋友說,這里房價才六、七百元。真便宜啊。我與他開玩笑說,你退休后可回來養(yǎng)老。家鄉(xiāng)多好呀,沒有污染,沒有噪音,沒有城市的煩惱……不料,聽了我的話,朋友陷于沉思。良久,他嘆口氣,幽幽地說,你說的沒錯,而我們的生活,或許,已不屬于這里……我無語著。是啊,人世間,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生活軌跡。生活中,你得到的,沒準(zhǔn)兒,正是你失卻的。不過,從朋友的語氣中,我感觸到了,他對故鄉(xiāng),深深的眷戀。
我們來到縣招待所紫荊賓館,開房休息。朋友說,這里應(yīng)該是縣城住宿條件最好的地方了。安排停當(dāng),我忙催朋友回家,好讓他多些時間陪父母。
騎馬看花似地轉(zhuǎn)了一圈,心中涌出許多感慨。不可否認(rèn),這里,是貧窮的。據(jù)查,甘肅省的經(jīng)濟實力,全國排名倒數(shù)第二。而這里的人民,卻是勤勞的。他們高揚著“梯田精神”,正在用自己堅實的雙腳,踏出一條通向富裕文明的大路;正在用自己長滿老繭的雙手,托起一個山川秀美的嶄新的水洛城。
朋友大哥家,在南關(guān),也是臨街房。大哥開了間小飯店。晚間,我們在此就餐。菜是大嫂親手做的大盤雞,酒是莊浪特產(chǎn)“水洛大曲”。肉香酒醇,很對我的胃口。只是,過于豐盛,滿滿一桌子碗碟。頗應(yīng)合了《平?jīng)龈尽でf浪縣》里“民風(fēng)淳質(zhì),士無偽習(xí)”的記述了。
晚上,睡前,與司機師傅相約,明早登紫荊山。
第二天大早,起床出門。
“吃點啥?”
“牛肉面?!蔽翌I(lǐng)他進了一家牛肉面館。
“兩碗‘毛細,一盤牛肉,外加兩只茶葉蛋?!边M門落座,我沖“小二”喊道。
話音剛落,操作間里便“叮叮當(dāng)當(dāng)”忙活起來。頃刻間,食物便上了桌。一盤牛肉,晶瑩剔透,薄如紙翼;牛肉的經(jīng)脈、筋絡(luò)清晰可見。再看那面,大碗,約三、四兩。上面浮一層紅紅的油潑辣子,白的是蘿卜片,綠的是蒜苗末。每只碗里還漂浮著一只呈褐色的茶葉蛋。僅看這顏色,便饞煞人也!一筷子挑起,我驚住了,天哪,這是面嗎:透著亮,泛著黃,冒著香。根根細如發(fā)絲,似飛流直下的瀑布。咬一口,一股子香氣熱熱地直浸如五臟六腑。諸位,這下知道什么是“毛細”了吧?你饞了沒有?只見我倆,一口面,一口湯(牛骨原湯),一片牛肉,如風(fēng)卷殘云一般,直吃的全身每一個細胞仿佛都沁著這面食的香氣。
司機師傅邊擦著嘴邊感嘆道:“真香??!”
紫荊山
紫荊山,平地突兀于莊浪縣城之中,因山陰遍植紫荊樹而得名。朋友說,他上中學(xué)時,時常到這兒,讀書背英語。據(jù)說,清朝乾隆時期,紫荊山有“道南書院”之稱。隴上名士趙時春、孫慶伯等曾在此留下大量詩詞、銘碑刻石,縱情吟詠了紫荊山的秀美雄奇。乾隆九年,時任靜寧州知州的王烜王羲賓,登紫荊山后,留下了這樣的吟頌詩句:
丘壑無多步易窮,登臨屐齒卻匆匆。
參差古寺斜陽外,爛熳名花宿雨中。
紅映紫薇堪作伴,香生雞舌未稱雄。
憑欄更有勾留處,四面青山翠掃空。
拾級而上,穿過高大的門樓,不大的廣場上,一塊巨大石碑正中矗立。石碑被一只花崗巖雕刻而成、身軀龐大的獅頭龜身獸馱著,上面鐫刻著胡耀邦親筆題寫的“紫荊山”三個大字。這只獸設(shè)計很巧妙,兩只鼻孔中不停有水涌出。龜身下座基四周,有浮雕,細看,描繪的是《西游記》里的故事。我忙用相機記下了這有趣的畫面,司機師傅也不停地用手機拍照。找了半天,終于,在一溜窄窄的石階上方,發(fā)現(xiàn)了登山的入口。臺階有些陡峭,一個很小的簡易房戳立在上面充做售票處。門票很便宜,五元一位。遺憾的是票樣過于簡單:一窄溜空無一字的普通白紙上,蓋了個紅戳,僅此而已。無一絲留做紀(jì)念的價值。惹的司機師傅對售票的小姑娘好一通批評與建議。我也在心中感嘆著,廣袤的祖國大地,又有多少這樣歷史悠久的文化文明,正在歲月的侵蝕下,悄悄地湮滅著。而保護和開發(fā),又談何容易。
登上一組更加陡峭的臺階,迎面是一座五、六米高的鑄鐵香爐,呈塔狀,六層?;峡逃小按笏蚊褡逵⑿蹍谦d吳璘紀(jì)念館”的字樣。香爐后面再上十幾蹬臺階,即是紀(jì)念館的正廳。一進廳,迎面矗立著四位南宋抗金英雄的鎦金銅鑄塑像,當(dāng)中是岳飛韓世忠,吳玠吳璘分立兩邊。兩廂墻壁上,繪畫著吳玠吳璘英勇抗金的故事。莊浪自古民俗純樸,人民好稼穡,務(wù)本業(yè),尚氣力。每當(dāng)國家民族處于危急存亡之際,必有義烈之士挺身而出。大宋靖康元年,金兵大舉南侵,汴京淪陷,徽欽二帝被俘北去,戰(zhàn)火由中原延燒至陜西五路。當(dāng)此危難之時,水洛人吳玠、吳璘,率子弟兵,與岳飛、韓世忠并肩,轉(zhuǎn)戰(zhàn)關(guān)陜秦隴,抵御外虜入侵??滴醭肚f浪縣志》亦有詩贊曰:
古廟蕭涼白日曛,兒童解道宋將軍。
丹心宵渡隴干水,鐵膽晨飛德順云。
入夜烏鳶棲月影,經(jīng)秋風(fēng)雨護螭文。
百年戰(zhàn)壘堆磷火,青史琳瑯姓字芬。
我點燃置于桌案上的香燭,高舉過頭,肅面敬立,向著我們的英雄,送上我發(fā)自內(nèi)心的敬仰。
司機師傅頗有意思。玉虛宮十王殿文昌樓關(guān)帝廟顯對閣藥王洞,他逢廟就進,遇佛必拜??此荒橋\虔誠煞有介事兒地在那廂上香叩頭,我不禁于心中暗笑。有趣的是,在他頂禮觀世音菩薩時,一尼姑正在殿內(nèi)打掃衛(wèi)生。見他如此,那尼姑慌忙在一旁敲起木魚頌起經(jīng)來。他出來時,我聽那尼姑用方言在廟堂內(nèi)正嘀咕著什么。我忙問他道:“香火上了沒有?”他疑惑著:“啥香火?”看著我捻手指的動作,隨即他恍然大悟,返身向尼姑奉上十元人民幣。
拜完文昌帝、魁星,下樓時,司機師傅對我說,他女兒今年中考。這回我恍然大悟了他的虔誠。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文昌樓往上,快到山頂處,一塊平整的土地上,生長著四棵古槐樹。準(zhǔn)確地說,應(yīng)是倆倆孿生的兩株樹。此樹又稱“宋槐”,相傳為北宋將軍劉滬收復(fù)水洛城時所栽,至今已有九百多年歷史。為了與百多年前從西方引進的洋槐區(qū)別,現(xiàn)今,古槐又叫做“國槐”。其實這兩種槐樹同科不同形,國槐粗短多枝,生長緩慢,易形成龐大的樹盤,且枝葉茂密。而洋槐,因了生長速度極快,遍地都是了??煺驹谶@蒼老的古槐樹下,抬眼仰望如蓋的樹冠,我感嘆著:這千年古槐的成長過程,不正是我華夏民族團結(jié)緊密,盤根錯節(jié)的寫照嗎!而可惜的只是,在縷縷洋槐花的幽香中,最能體現(xiàn)我們民族精神的“古槐”,竟早已成了國粹。
站立在紫荊山頂,撫摸著古城墻殘垣,在感受歷史滄桑的同時,我想象著水洛城昔日的輝煌。俯視莊浪縣城,舊城的斑駁與新城的時尚,盡收眼中。遠眺西方萬泉水洛二河的交匯口,望著那滾滾南下的河水,我不禁在心底涌發(fā)出“逝者如斯夫”的感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