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玲小
【摘 要】興趣是學生學習成功的強大動力,有了興趣就會認真主動地去學習,課堂上也就有了活力,課堂效率也就提高,所以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點燃學生的求知欲望,善于把學生的間接興趣引到對事物本身的直接興趣上來。激起他們的學習歷史動力,促使他們頑強拼搏,努力學習,激活歷史課堂,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學習興趣 歷史課堂 有效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興趣是學生學習成功的強大動力,而歷史知識的特點之一就是它具有過去性。要讓學生去認識理解這些距離他們生活遙遠的知識,只靠單純的文字和語言不易理解和掌握,學生也會感到枯燥無味,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過去的歷史情景,能夠讓學生從感官上回溯歷史,使之引起興趣,有了興趣就會認真主動地去學習,課堂上也就有了活力,課堂效率也就提高了,怎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激活歷史課堂,提高課堂有效性。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設計好開課導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課能設計出精彩的導言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蛐路f別致,或詼諧幽默,或富有哲理的導言能使學生的注意力在上課之始就被吸引,始終以濃厚的興趣上好該節(jié)課。導入形式可根據(jù)教學內容,靈活多樣,但應緊扣本課學習內容,具有啟發(fā)性和思維價值。一般的課堂導入可以參考以下幾種方式:①從復習相關舊知識導入;②從時事政治導入;③運用歌曲、故事、情景表演、視頻材料等多種手段,激發(fā)情趣、設疑導入。比如:我在上《改革開放》一課時,讓學生收集30多年前的照片和現(xiàn)在的照片、訪問長輩30多年前的衣食住行和現(xiàn)在的對比,通過對比說說有什么變化,學生們七嘴八舌的說,接著我就提問是什么原因引發(fā)了這些變化?引出了課題,因為學生是自己主動去參與課堂教學,所以興趣高漲,很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這課也可以采用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入新課。
二、利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tǒng)的教學觀,導致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單一化,也造成學生主體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學生對歷史課不感興趣,課堂教學質量得不到真正提高。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改變“以講為主”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投影、錄像、多媒體課件等現(xiàn)代化手段展示形象逼真的景觀,直觀生動地再現(xiàn)歷史事件和人物,讓學生可以直接參與其中,既能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培養(yǎng)合作精神,又能喚起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例如:《全民族抗戰(zhàn)的興起》一課中,我給學生播放了一段有關南京大屠殺的錄像,學生們又互相交流自己所找到的有關這方面的資料。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體會到了侵略者的殘暴,認識到只有國家的強大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此外在課堂教學中還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 采用生動通俗的語言來講課,刺激學生的聽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學生認為歷史課很枯燥,在這種心理作用下,他們無形中覺得很累,不愿意開動腦筋,這時,生動通俗的語言就顯得極為重要。例如講到“炮烙之刑”時,我說:“商紂王創(chuàng)制的‘炮烙之刑是一種酷刑,他先叫人將銅柱子放在熊熊燃燒的炭火上,等銅柱燒得通紅通紅時,就強迫‘犯人在銅柱上行走,‘犯人剛踏在銅柱上,只聽到‘哧的一聲,‘犯人的腳板立即冒起縷縷青煙,‘犯人搖晃兩下,站立不住,就‘撲通一聲掉到炭火中被活活地燒死了。”這樣,學生仿佛“親眼看到了”和“親耳聽到了”,產生一種猶如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加深了對商紂王殘暴統(tǒng)治的認識。
2. 初中生在思維特點上以形象思維為主,對事物的認識處于感性認識階段,這就要求教師要加強直觀教學。如采用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增加教學的形象直觀性,增加一些趣味性較強的歷史故事、古詩。如在講“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時,先讓五名學生表演歷史劇,再現(xiàn)歷史,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又出示過圖示說明:秦始皇通過郡縣制把地方的權力集中到中央,這就是中央集權;又通過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把權力集中到自己的手里,這就形成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從而使枯燥的概念變得直觀、形象、生動,便于理解。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
3. 初中學生年齡偏小,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個小故事,調節(jié)學生的情緒,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講“吳越爭霸”時,結合“臥薪嘗膽”的故事,教育學生只要發(fā)憤圖強,吃苦耐勞,就一定能夠成功。又如學習“商鞅變法”時讓學生講述“立木為信”的故事,使學生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教育了學生。第二單元學完后,組織學生舉行講故事比賽,不得不佩服學生的潛力,學生不僅故事講得好,體會也寫得好,不僅得到了啟示,學習歷史的興趣也更濃了。
4. 根據(jù)初中生表現(xiàn)欲望強烈的特點,設計有趣味性的作業(yè),采用分組或個人搶答等多種形式,最后對優(yōu)勝的小組或個人進行表揚,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在熱烈的氣氛中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也能夠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也可以開展一些社會調查,通過調查來體會歷史。例如:《“文化大革命”十年》一課,課前讓同學們做好社會小調查,調查內容為:訪問老一輩人,將他們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經歷和感受,記錄整理下來。另外,通過采訪老人、查找圖書資料、查找網(wǎng)上資料、訪問文物古跡管理部門等方式,調查在“文革”中我們的家鄉(xiāng)有哪些文物古跡遭到了破壞?后來又是怎樣修復的?調查后,由小組長統(tǒng)一撰寫調查報告,上課后,由各組分別展示調查結果,宣讀調查報告,這樣不僅使教學方法多樣化,而且吸引了同學們的興趣,深入了解了“文革”時的歷史背景,認識到“文化大革命”給祖國和人民帶來的嚴重災難。培養(yǎng)了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觀察分析社會歷史的能力。
5. 把歷史課堂延伸到課外,開展歷史評論活動、演講比賽、紅歌賽、手抄報比賽等,通過活動引導學生去親身的體驗歷史,感受祖國母親的偉大與不朽也感受到學習歷史的樂趣。比如長征勝利周年紀念舉行“長征·愛國·奉獻”為主題的演講比賽,讓學生們在緬懷先烈的同時,增強他們?yōu)閲瞰I的責任感。一直以來中學生都特別喜歡流行歌曲,針對這種現(xiàn)象我們在年級組織了紅歌賽,從《東方紅》到《鮮紅的太陽永不落》、從《義勇軍進行曲》到《我的祖國》……讓學生在賽場上進行紅歌大聯(lián)唱。既可以滿足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又可以獲得歷史知識。
三、運用“熱點”問題,讓學生體會學史有所值、有所用
歷史教學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在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中,教師通常只注重課文知識點的講授,就事論事。這就很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學習興趣。更感覺不到學歷史有何作用。如何讓學感覺到學史有所用、有所值呢?當然方法很多,我覺得結合時代的“熱點”問題,用史分析、理解和運用,效果較佳,而且學生也非常喜歡。在現(xiàn)代社會里,由于電影、電視、網(wǎng)絡、報紙雜志等各種媒體的作用,使學生接受了大量的課外信息,其中就有很多他們所感興趣的“熱點”。教師如果能立足于課本,將一些社會現(xiàn)實中學生感興趣的“熱點”與課本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就會使學生對學習歷史興趣盎然。
例如,電視臺播放金庸小說在中學生當中掀起了一股“金庸熱”,同學們喜聞樂道。在上《中國古代歷史》中《政權并立的時代》時就可充分利用金庸小說與史結合的特點,激發(fā)學生急于了解歷史,區(qū)分歷史與小說。這樣一來,既使歷史知識更加貼近現(xiàn)實生活,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意識到藝術作品與歷史的區(qū)別,在愉悅中掌握歷史知識。
在講授《甲午中日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時,可利用中日釣魚島事件的“熱點”。在上這些內容之前我布置學生上網(wǎng)查找釣魚島事件的由來?;蚴遣檎屹Y料,用事實來揭穿日本的險惡用心。于是學生紛紛利用課余時間到圖書館翻閱或是上網(wǎng)查詢相關資料,然后對資料進行整合,推選出本組的發(fā)言代表。學生們從釣魚島事件了解到日本的崛起——明治維新后崛起,推行軍國主義的侵略擴張政策,1894發(fā)動甲午中日戰(zhàn)爭,逼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將釣魚島與臺灣一起割讓給日本?!岸?zhàn)”結束,日本投降后,臺灣歸還中國。1951年,在中國政府和臺灣國民黨當局均無代表出席的情況下,美日簽訂了“舊金山和約”,日本私自將琉球和沖繩交給美國托管,對于這一“和約”,我國政府宣布不予承認。1970年至1971年,美國又將琉球和釣魚島一起交給日本,觸發(fā)全球華人第一次保釣運動。中日建交后,雙方同意暫時擱置釣魚島主權問題。但是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日本政府不顧中日雙方的有關承諾,默許右翼團體到島上建燈塔、立界碑,派軍艦阻止大陸和臺灣漁民在釣魚島附近捕魚,甚至阻止我方在該海域進行軍事演習,氣焰十分囂張。日本之所以垂涎釣魚島,主要是因為1969年聯(lián)合國的一份報告稱,該地區(qū)可能蘊藏著石油。因此,日本政府想通過對釣魚島的實際控制,將其據(jù)為己有,從而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2012年9月以來更為囂張。學生通過自己查資料,所了解的知識已遠遠地超出了教材的內容。把主動權交到學生的手中。學生既學到了系統(tǒng)的歷史知識,又擴大了知識面。更重要的是,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潛能和聰明才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鍛煉和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及個性特長等等都得到了應有的施展。這些對于他們將來成為創(chuàng)造性人才是非常有用的。
可見,利用“熱點”問題可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同時又可權更好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何樂而不為呢!
四、充分挖掘和利用鄉(xiāng)土歷史,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
鄉(xiāng)土歷史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加強對歷史基礎知識的理解;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能力,我們知道,學生最為熟悉的社會環(huán)境,就是自己的家鄉(xiāng)。他們對于有關故鄉(xiāng)的歷史故事、歷史人物、傳說以至山水草木等,都有著特殊、深厚的感情。學生們迫切希望了解家鄉(xiāng)的歷史,了解自己生活的地區(qū)。在我們祖國的各個地區(qū),都有著我們的祖先灑下的血汗和創(chuàng)建的成果,都有著可歌可泣的英雄業(yè)績。運用這些鄉(xiāng)土史料于歷史教學中,能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先輩在歷史上對家鄉(xiāng)、對祖國的貢獻,了解到家鄉(xiāng)人民在歷史上辛勤勞動和英勇斗爭的業(yè)績,體會到家鄉(xiāng)的可愛和祖國的偉大也可以激發(fā)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如:在學習八年級歷史上冊12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時,我就適當?shù)匮a充了鄧小平開辟了右江革命根據(jù)地,領導了百色起義。在講八年級歷史上冊19課《中國近代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時,我就適當聯(lián)系了廣西田陽縣那坡鎮(zhèn)的民族資本家黃恒棧開辦的卷煙廠,告訴學生卷煙廠就在田陽縣那坡鎮(zhèn)街上,田陽縣初中也是他最初投資創(chuàng)辦的,學生聽了都非常感興趣,津津有味地聽著,說沒有想到我們的身邊還有著這樣的歷史。為此,我就引導學生告訴學生其實歷史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認真地去觀察,去挖掘,去探究,就會發(fā)現(xiàn)歷史。所以學生平時看到什么特別的建筑、事物都喜歡追根問底,查詢其歷史根源,對歷史課也非常感興趣,歷史教學有了很大的提高。
由以上的觀點來看,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從提高學生興趣入手,使學生愿意學歷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在潛能;要以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為主要途徑,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真正學會主動學習。教師需要充足的準備、精彩而飽含激情地語言感染學生,深刻地反思提高自己的水平,多形式的教學使學生快樂的學習,感覺到歷史學習的樂趣,這樣才能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歷史教學的水平。
【參考文獻】
[1]田陽縣志.
[2]戴新榮. 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課的興趣[J]. 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4).
[3]封穎. 從興趣入手,上好歷史課[J]. 文理導航(上旬),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