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祁來
眾所周知,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作為常年在一線從事物理教學的教師,我深刻地認識到上好實驗探究課可以幫助教師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使學生置身于奇妙的物理世界中,緊緊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提高教學效率。初中物理教材(滬科版)上有許多實驗素材,由于編者匠心獨具,思維細膩,不細細品味,個中滋味還真嘗不出來。下面是筆者在教學中的一些體會,舉兩個例子。
滬科版8年級《物理》P94頁,測定滑動摩擦力大小的探究實驗,該實驗的成敗,關鍵在于木塊在彈簧測力計的拉力作用下,是否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1,因為該實驗的原理是二力平衡,有且只有當小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等于木塊所受的摩擦力??蓪嶒炛袇s難以做到使木塊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并且彈簧測力計一直在運動,難以精確讀數(shù)。
如將實驗作如圖2所示的改動,這個實驗的成功幾率就大大提高了,長木板a放在桌面上,彈簧測力計固定在一端拉著小木塊,向右水平抽動長木板a,木塊同時受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和長木板a對它的摩擦力而保持靜止,這時二力平衡,并且彈簧測力計相對靜止,此時很容易讀數(shù)(因為示數(shù)也穩(wěn)定,操作簡便),學生分組實驗效果很好。
實驗還可作進一步改良,如圖3,在長木板a底部墊上圓形鉛筆,用滾動代替滑動,減少長木板與桌面間的摩擦,拉動更容易,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也更穩(wěn)定,實驗效果也更佳了。此實驗說明編者把大量的發(fā)展空間留給學生,留給課堂,如能深入挖掘,收益不小。
滬科版《物理》8年級P102頁探究力與運動的關系實驗,由于實驗容易成功,許多人就沒有作進一步思考:實驗成敗的關鍵是什么?怎樣使實驗的效果更加明顯?其實這個實驗承上啟下,也是慣性概念教學的一個前奏,如果在小車里加砝碼(注意將砝碼固定),效果會更好(且在講慣性應用時,也可以用這個實驗為例子)。問:為什么質量越大,效果越好?如果小車是紙糊的或是泡沫做的,又無增大質量的措施:同學們設想一下實驗會有什么樣的結果?一問一答間,彰顯物理思想的無盡魅力。再做慣性演示儀的實驗時,問:砝碼的質量越大效果越好,還是越小效果越好?如果用小塊塑料泡沫代替砝碼做實驗,實驗能成功嗎?先思考后演示,讓學生在質量無窮小到無窮大的廣闊空間暢想,感受物理抽象思維的美妙,給學生留下無窮的想象空間。
滬科版《物理》9年級P66頁探究串聯(lián)電路的電流規(guī)律實驗,有細心的學生問:書上怎么不多次測量呢?怎么書上連句提示都沒有,表格設計上也是一次的,這與一次測量具有偶然性多次測量才能得出普遍規(guī)律不符。這就是編者的匠心所在,細心的學生能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就是能力,再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過程與方法的飛躍了,這種生成的課程資源難能可貴,教師可即時性評價后,把球再踢給學生:怎樣實現(xiàn)多次測量,同學們在幾番討論之后,問題的答案也就明朗化了,紛紛搶著回答問題。原來人人都有表現(xiàn)欲,關鍵時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精心培育學生的這種表現(xiàn)欲,讓它生根、發(fā)芽、壯大。讓學生在好奇中探究,這正是課堂教學三維目標中情感目標的課堂實踐。學習的過程是快樂的,學習的結果才是溫馨高效的。
興趣是學習的第一要素,也是可持續(xù)學習的不竭動力,興趣往往和學生現(xiàn)有的閱歷相聯(lián)系,所以只有當實驗知識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相聯(lián)系時,這樣才可消除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而且簡單實驗中蘊藏的道理,又能使學生從好奇中產生興趣,興趣產生學習動力,學生學習物理的能力得到加強,物理學習才能步入良性循環(huán)。教是手段,學是目的,效益最大化,才是物理教學的努力方向和歸宿。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