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軍
先來看看江蘇省高考從2004年開始自主命題以來,古詩鑒賞中有關(guān)思想感情的命題情況統(tǒng)計:
據(jù)此我們不難推斷:這個“情”字在高考詩歌鑒賞中的重要地位。
江蘇考綱要求:(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2)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雖然這里找不到一個“情”字,但此處無“情”勝有“情”。因為我們大家都知道所有的文學作品都會抒發(fā)一定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詩歌,它是所有文學體裁中最具抒情性的一種,這個“情”就像空氣、水之于生命一樣,看似無有,實際處處皆是,須臾離開不得。這也正是江蘇高考古詩鑒賞年年都考思想情感的原因。所以鑒賞一首詩,就像和一個人打交道一樣,只要我們彼此間建立起一定的情感,就什么話都好說,什么問題都有辦法解決。
首先是一個字“望”。上天的安排也好,國家的規(guī)定也罷,你和一首古詩相遇了,而且99.999%是初次相見,就像你碰上了一個陌生人。注定的是,你們不能擦肩而過,你們必須有所交流。怎么辦?先望望這個人是高是矮、是胖是瘦。哦,來者是個方正的律師(律詩),抑或是首裊娜的雌女(詞)……
再近一點,看看面部長相(標題)如何,這可是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至關(guān)重要的噢。有時一眼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個人臉上充滿了“怨”情(《征人怨》),那個人一臉喜相(《春夜喜雨》),那個人正沉浸在思念回憶中(《春日憶李白》)。詩歌標題是他們的眼睛,包含了大量的重要的信息,而這些信息中,有的就是情感密碼。
當然大多數(shù)情況我們很難僅憑一眼便了解他們到底在想什么。這就需要我們問一問(知人論世)。你姓啥叫啥?多大了?哪兒人?哦,是唐朝的柳中庸,跟那個王昌齡一個時候的人,雖然他們都怨恨在邊塞走,但心中也有些許豪情。古詩詞表達的思想感情往往同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思想抱負以及所處的時代有關(guān)。
接下來,我們得仔細地看看他們的穿著打扮——看看這首詩都有哪些花花“意象”。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詩人情感的載體,讀詩自然要注意意象。當然這里的前提是我們要有一定的察言觀色的經(jīng)驗。比如,《征人怨》:歲歲金河復(fù)玉關(guān),朝朝馬策與刀環(huán)。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詩中有金河、玉關(guān)、青冢、黃河、黑山等意象,他們都是唐時邊塞的地名,這就告訴我們這首詩是寫征人的戍邊生活,表達了征人的怨情的。古詩里常有一些意象往往跟一定的情感有關(guān),如月,常是思鄉(xiāng)的代名詞;杜鵑鳥,多是凄涼哀怨的象征;鴻雁,往往跟游子思鄉(xiāng)和羈旅傷感有關(guān)……這些都需要我們平日加強積累。
當然只有經(jīng)驗是不夠的,我們還要鍛煉見微知著的本領(lǐng)。一個人的性情如何,往往通過一兩個關(guān)鍵的細節(jié)就可窺知,也就是要善于抓住關(guān)鍵詞或關(guān)鍵句,也即抓詩眼。詩眼,是詩歌中最能開拓意旨和表現(xiàn)力最強的關(guān)鍵詞句。
尋找和斷定詩眼,首先要注意字、詞語或句子的以下特征:一是統(tǒng)攝全篇的情調(diào),二是深化詩句的意境,三是集中體現(xiàn)作者的感情,如,張繼的《楓橋夜泊》的“愁”字。其次要瞄準詞類活用。詞的活用,往往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功能,如,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最后,要體察精當?shù)男揶o。辭格的運用之妙全在于恰到好處的敘事狀物、傳情達意,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jié)”的詩眼“知”字,雨本無知,因人而知,擬人手法寫出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妙趣橫生。
一般來說,按內(nèi)容可以把詩歌分為:送別抒懷詩、羈旅思鄉(xiāng)詩、思婦閨情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詠史詩、詠物言志詩、邊塞征戰(zhàn)詩、人生感慨詩、民生疾苦詩、哲理詩及其他。據(jù)此我們可以把握不同的情感:征夫思婦之幽怨(《征人怨》《夢江南》),羈旅思家之親情(《鷓鴣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寂寞依依之友情(《竹窗聞風寄苗發(fā)司空曙》《鷓鴣天·送人》《送魏二》)……
你看,面對一首陌生的古詩,我們可以像和一個陌生人交流一樣,一步一步走進它的情感世界。
(作者單位 江蘇省昆山國際學校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