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
太極,是由無極演化而來的,其中時刻含有動靜轉換的預兆,是陰陽的對立統(tǒng)一體。同樣,太極拳都是由無極樁而起勢的,太極拳處處時時刻刻都準備著進行動靜虛實陰陽的相互轉化。
動之則分,靜之則合。
太極拳運動中招式變換運動時,就要分陰陽,辨虛實。而太極拳運動中每一招式靜止定勢時陰陽合一,虛實一體,不過這只是瞬間的,并且也預備著下一動作的分虛實。
無過不及,隨曲就伸。
過,動作幅度過大超過度,也可稱為“貪”,貪容易出現“頂”的毛?。徊患?,動作幅度過小不到度,也可稱為“欠”,欠容易出現“丟”的毛病。
太極拳運動講究中正,動作幅度適度。不能大而過度,也不能小不及度,要不貪不欠。過和不及都會使身體失中。與人交手要在保持自己身體不失重心的前提下遷就順從別人的動作,隨對手的彎曲伸展變化而調整自己的動作,不能與人頂勁抗力。
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
與人交手如果對手用強硬之力對付我,則我就應該用柔活勁化之,這在太極拳中稱之為“走”。要時刻讓自己處于對敵的有利形勢,而使對手處于不利的形勢,這在太極拳中稱之為“粘”?!白摺庇靡曰瘮?,“粘”用以制敵。
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
對手出手迅速我就快速地招架他,對手出手緩慢我就柔緩地應付他。
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
雖然太極拳運動動作千變萬化,但是其拳理原則卻是唯一不變的。
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
太極拳運動練習過程分為三個階段或者說是三層功夫。
第一層是“招熟”階段。招熟,就是熟練動作及具體招數運用階段。是知己階段。在此階段,要拜名師學習高質量的標準拳架子。然后下功夫練架子并不斷的經過糾正架子。趙堡太極拳稱為“盤架子”、“捏架子”。最終,拳架子標準無誤并且練習熟練靈活,動作快慢急緩適中,各式連接停頓合理,動作不撇不聽不流水,招式運用靈活自如,隨心所欲。此階段與人交手打人為“招打”。
第二層是“懂勁”階段。懂勁,就是體悟明確勁力以及運用勁力階段。為知人階段。在此階段,要多請師父做喂勁練習,多與人推手交流,練習勁力的聽、引、化、發(fā)。最終達到與人交手對人勁力感知準確,引領合理,柔化巧妙,發(fā)放輕靈的境界。此階段與人交手打人為“勁打、氣打”。
第三層是“神明”階段。神明,太極功夫出神入化,全身輕靈空透,無形無象。此階段是在前兩階段基礎上通過自己不斷修煉,多讀書明理,廣泛研讀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典書籍及道武醫(yī)儒釋等典籍,用心揣摩,邊訪各家各派名師交流學習,最終達到的出神入化的神明境地。此階段與人交手打人為“意打、神打”。
太極拳練習要遵循上述的拳理原則而循序漸進,首先要下功夫練熟具體招數,然后通過不斷的盤架體會感悟而逐步達到對內勁的聽引化發(fā),最終通過不斷的與人交流學習讀書明理自我修煉而更進一層至出神入化神明階段。
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然而以上任何一個層次,如果不是經過長時間的刻苦練習、用心研磨都是無法了然通透隨心所欲的運用的。
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
虛,若有若無,輕靈飄渺。領,脖頸。丹田,肚臍以下三寸處。道家謂丹田有三:一居頭頂(泥丸宮)以藏神,一居中腕(橫膈膜)以蓄氣,一居臍下(臍下三寸)以藏精。此處指下丹田。下丹田為全身重點所在。習太極拳者沉氣于此則巋然不動,不易撼倒。頭為全身綱領,綱舉目張,頂頭懸是關鍵。故楊澄甫先生說:“丟掉頂頭懸,白練三十年?!?/p>
頸脖放松虛靈,頭向上頂勁,氣血下沉至肚臍下三寸處。重心穩(wěn)固,立身中正,身體不能偏離重心,也不能靠外物支撐自身重心。運勁若有若無,隨心所欲,令人不可捉摸?!爸卸ā奔刺珮O拳的根本。太極十三勢以“中定”為主,其余十二勢為輔?!罢咀≈卸?,往開里打”(楊露禪語)為推手的秘訣。
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
太極拳運動就如同一些酒店里安裝的旋轉門的活動,對手在我左邊加力我就讓出左邊來化解之,對手在我右邊加力我就讓出右邊來化解之。如果對手揚攻我,我就向更高處引領他使他落空;對手俯攻我,我就向更低出引領,對手向前攻擊我,我就大踏步后撤引空他。以上要求不能讓對方捉到我身上的任何著力點,不給對手做“拐棍”,都是“走”的具體運用。而對手如果后撤,我則應該緊隨其后,不給其空擋,使其逃脫不得,這又是太極拳“粘”的運用。
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
太極拳運動及其輕靈,稍觸即知,稍縱即逝,即使是一片羽毛、一只蒼蠅都無法粘落到身上。這說明太極拳化勁水平之高超。極小的一點力加到身上都能敏銳察覺并化解掉。
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
高超的太極拳家與人交手時能夠做到讓對手捉摸不透我的勁力,摸不透我的意圖,而我卻能夠準確敏感的察覺出對手勁力的輕重緩急,清楚的判斷出對手的意圖。使我意在人先,后發(fā)先至。說大丈夫能夠所向披靡處無敵手之境地,也許都是由以上諸方法而達到的吧!
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qū)別,概不外壯欺弱,慢讓快耳!
武術技擊各種門路派別很多,雖然具體的動作套路有所不同,但大體上不外乎身體強壯的欺負身體虛弱的,動作身手敏捷的欺負身手遲緩愚鈍的罷了!
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也。
力量大的取勝力量小的,動作身手敏捷的欺壓動作身手遲緩的,這些都是與生俱來的先天本能,不是因為后天學習鍛煉而產生的能力。
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
仔細思考“四兩撥千斤”這句話,很顯然不是靠先天力量大而取勝的。觀看一些上了歲數的老人迎戰(zhàn)數人的圍攻的情形,僅僅靠快怎么能夠做得到呢?再說了,老人動作也根本快不了。
立如秤準,活如似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
太極拳運動要求兩腿支撐身體要有虛有實,兩腿既不能平均用力,也不能完全由一腿支撐。一般要求兩腿3:7分擔身體重量,實腿為七分,虛腿為三分。如果身體重量完全由一條腿支撐,即0:10分,則稱之為偏沉;如果身體重量由兩腿平均支撐,即5:5分,則稱之為雙重。在用走法而不輔以粘法,走法過度形成丟,無力自恃,依隨不能自主,稱為隨。在用粘法而不應變?yōu)樽叻?,粘法失度形成抗,轉換不靈,僵硬不化,稱為滯。
太極拳運動時必須立身中正,重心穩(wěn)固,勁向上頂,胸內含,背拔起,沉下肩,垂下肘,腰正胯落。活動起來要像車輪子一樣以腰脊為軸,帶領著四肢而動,輕靈圓轉,支撐八面。太極拳運動如果身體重心完全集中于一條腿,則易于形成丟的毛病,無力自恃,依隨不能自主。如果身體重心由兩條腿平均承擔,則易于形成抗的毛病,轉換不靈,僵化。這都會被對手所制。
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
常常見到有些人練了好多年功夫卻不能靈活運用轉化,并且交手時都是被對手所牽制,原因都是雙重、偏沉的毛病沒有弄明白?。?/p>
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
要想避免這些毛病必須弄明白陰陽的道理。粘中寓走,走中有粘,兩者融為一體。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交融才是真正的懂勁。
懂勁后,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
懂勁后越練技藝越精通高超,將這些道理記在腦中常常思考琢磨,逐漸的達到隨心所欲的境地。
本是舍己從人,多誤舍近求遠。
本來是要舍己從人,結果人們常常做一些舍近求遠的錯誤舉動。
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
正如古人所說的“失之毫厘,謬之千里”?。W習的人不能不仔細辨別思考理解??!所以做了這篇《太極拳論》。
作者簡介:李峰,又名灃、秉道,字凌之,號太一先生。1979年12月生于山東膠東,武當趙堡承架三合一太極拳第十四代傳人,中國侯氏太極拳第三代傳人。2002年,經人介紹拜趙堡太極拳名家侯占國為師,系統(tǒng)學習武當趙堡承架三合一太極拳?,F致力于趙堡太極拳在膠東地區(qū)的推廣傳授工作。圖為作者拳照“伏虎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