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自我“補償”需理性
把握“適度、健康、輕松、快樂”四原則
文/張香云 趙向輝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與子女生活的穩(wěn)定,很多老人開始注重晚年的生活質量,比如外出旅游、買保健品等,而不是一味地存錢留給后代。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是一種補償心理,指人們因主觀或客觀原因引起不適和不滿而導致心理失衡時,企圖通過種種途徑表現和發(fā)展自己,以減輕或抵消不適、不滿,進而達到心理平衡的一種心理傾向。作為老年人,也正是在這種心理作用下,產生補償性消費行為,從物質層面滿足年輕時未能實現的愿望。
但是,現實生活中不少老人在進行補償消費時,往往容易過度,給自己造成不小的身體、經濟負擔。那么,老人如何理性看待補償心理?
不論是聚會、購物、旅游,還是娛樂,都應當把握“適度、健康、輕松、快樂”四個原則。沖動購物不適度、胡吃海喝不健康、長期旅行不輕松、徹夜玩牌不快樂,這些都對身心健康不利,應當加以避免。此外,相比于物質補償,精神、文化補償更重要。所以,老人不一定非得通過買東西、旅游等消費行為來滿足自己。在平時可以讀本好書、下下棋、多和子女在一起感受大家庭的溫暖,通過精神和文化上的補償,內心會更加充實與滿足。
自我療法克服強迫
江西應用技術職業(yè)學院心理教研室 郭李平
反復洗手、反復檢查門鎖、忍不住胡思亂想……明知道沒有必要,卻忍不住去做,做完又厭棄自己,這就是強迫。強迫的本質是“一個人的搏斗”,讓人痛苦。下面4種自我療法能克服強迫,可以一試。
1.刨根究底法。治強迫不能“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而應找到根源。如父母有意無意告訴孩子“不能與異性接觸”,讓他們對異性的好感受到壓抑,產生心理沖突,會通過強迫洗手等行為表現出來,而不是怕臟。靜坐冥想,問問自己內心壓抑了什么,找出根源,一勞永逸克服強迫。
2.系統脫敏法。強迫往往源自焦慮,消除焦慮源,能克服強迫。拿強迫洗手為例,根據焦慮程度,列出接觸哪些程度的臟物會讓自己想洗手,然后逐步接觸這些臟物,但不讓自己洗手,同時放松身心,消除焦慮感,漸漸就敢于觸摸最臟的東西了。
3.沖擊法。在心情放松時,讓家人把自己認為最臟、最不能忍受的東西扔過來,有助減少焦慮。但只適合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強的人。
4.順其自然法。日本心理學家森田正馬的“森田療法”是最有效的強迫癥自我療法。首先“順其自然”,讓癥狀自然發(fā)生,不對抗。如強迫洗手,那就由自己去洗。這種“內在不糾結”的狀態(tài)會減輕自我沖突。然后“為所當為”,帶著癥狀生活。比如很想洗手,但洗完該做的工作還要做。慢慢地癥狀會減輕,甚至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