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毓發(fā)
【摘要】一個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是否豐厚是影響其作文立意、題材、語言等諸多方面的重要因素,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對提高寫作水平有一定的幫助,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幫助多大,尤其是對作文語言有哪些影響,要積累一些什么樣有用的素材,如何積累并以此來提高作文的表達能力,是本文意欲探究的問題所在。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素材積累至少在以下三個方面給語言構成影響:
一是讓作文語言變得更具豐富性;二是能讓語言更雅致;三是讓語言更靈動。
【關鍵詞】初中生;寫作素材;積累作文語言;影響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2013年1月廈門市初三期末質(zhì)檢考試有一道半命題作文:“一個人的 ”,有一個考生以“一個人的演出”為題,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在文中寫道:“有人說藝術家都是孤獨的,他們大多有著令人驚羨的才干,或是怪異的性格,還有脆弱敏感的心。
其實,幾乎是所有人,都忽略了一點——他們還有自傲的性格和極強的自尊?!彪S后這位考生用電影《梅蘭芳》中曾紅極一時的當家花旦十三燕與梅蘭芳比賽的事例,講述了十三燕在明知不敵的情況下依然好好唱完他的最后一場戲的故事,“他描眉畫唇,修長的身形套上戲服,裊裊婷婷間分明還是那個‘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臺柱子……一個人在寂寞的角落死去?!蔽闹羞€寫到梵高“最終在痛苦與孤獨中死去,可是他從未放棄過與生命的搏斗。那是他一個人的演出。他坐在臺上自導自演,一筆一筆畫出他心目中的世界。”讀完此文,既嘆服該生的敏銳和獨到,又感到該生不但有豐富的素材積累,還有點鐵成金、化為己用的本事,尤其是他的語言,簡潔不乏靈動,頗有才情。
一個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是否豐厚是影響其作文立意、題材、語言等諸多方面的重要因素,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對提高寫作水平有一定的幫助,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幫助多大,尤其是對作文語言有哪些影響,要積累一些什么樣有用的素材,如何積累并以此來提高作文的表達能力,是本文意欲探究的問題所在。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素材積累至少在以下三個方面給語言構成影響:
一、讓作文語言變得更具豐富性
葉圣陶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個不歇?!币灿腥苏f過,生活的外延有多寬,語文的外延也有多寬。一個善于寫文章的人,首先是個善于觀察生活,善于體驗生活的人。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每天都在上演著不同的劇情,只有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感受,善于積累,并能將大量從現(xiàn)實生活中搜集到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素材進行加工、提煉、改造,才能變成豐富而不枯竭的寫作題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巧婦若能未雨綢繆,語言的大餐就能厚積而薄發(fā),秀色可餐了。
特別是生活化的素材讓語言變得更鮮活。時下網(wǎng)絡用語、流行語的大量使用,很快就在學生習作中冒出來并加以改造,如“元芳,你怎么看?”改成“班長(老師等),你怎么看?”“給力”“正能量”“壓力山大”“贊”“躺著也中槍”,甚至連一些流行語如“忽悠”“這個可以有”“騎馬舞”“高富帥”等頻頻進入學生習作。因為這些語言有時尚元素,夠流行,還有些“接地氣”,學生覺得新潮,愛使用,只要用得恰當,是可以肯定和接受的。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由于部分學生沒能真正領會,囫圇吞棗、胡搬亂套也鬧出些笑話,或者因缺乏對語詞文明度的理解,使用了格調(diào)不高、低俗不雅的詞語,如“屌絲”、“蛋疼”等。這些一旦在習作中出現(xiàn),既要肯定學生關注生活的熱情,又要及時給予指導和規(guī)范。
再比如偶用方言俚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顯得很親切。閩南有句俚語“一枝草,一點露”,意思是:一枝(棵)草一點露,哪怕是最渺小的一棵草,在夜晚下露水的時候,也能在草尖沾上一顆露水,一滴露水,這棵小草可以生根發(fā)芽,慢慢長大。這句話比喻無論什么人,哪怕再普通再弱小的,也可以在這個紛繁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總有可以施展才華的地方。這句話和“天生我才必有用”相似。把這一句寫在作文中,會顯得親切而讓人會心一笑。比如說“吃”,閩南有這樣的方言:“菜蟲吃菜,菜腳死?!薄俺匀艘豢?,還人一斗。”“吃飯用碗公,做事閃西風?!倍挤浅P蜗笊鷦印?/p>
作家的語言風格是大相迥異的,魯迅的風格是犀利深刻的,周作人卻平和沖淡;孫犁的小說景明、人美、情真、意切,是“詩中的小說,小說中的詩”。其語言樸素、清新、柔美,像藍天上的明月,如山澗里的清泉。而錢鐘書又讓我們領略另一種幽默和睿智。簡而言之,通過對不同作家及其作品的語言進行品味感悟,逐步熏染出有自己特點的語言風格,是一種較為理想的追求。
二、能讓語言更雅致
語言的雅致需要靠積淀和浸染,筆者曾經(jīng)讓學生寫過一個半命題作文“ 在其中”,全班竟然有一半以上的學生寫“‘樂在其中”,而且不約而同地都寫到釣魚,題材的雷同使眾多習作被淹沒,可是有這樣一篇文章,讓人眼前一亮:她的題目是“感悟在其中”,她先是以最近流行的歌手曲婉婷的“你存在,我深深的腦海里。我的夢里,我的心里,我的歌聲里?!睘轭}記。開篇寫道“捧一杯香茗,掬一泓清泉,翻開手邊虛掩的書卷,心靈在溫熱的空氣中得以感悟、升華。”“讀是感悟?!?/p>
她先后讀了諸葛亮、李白、易安居士、蘇武、譚嗣同、司馬遷、三毛等,她在文中寫道“讀諸葛亮,讀到的是胸有宏圖、志在千里的大氣。歷史的潮起潮落仿佛就在他羽扇起落之間。然而悟到的卻是忠心護主,一心報國,興復漢室,攘除奸兇的夙愿。有詩云‘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如今東城移,回看四季婆裟影;南城空,俯身三世朦朧夢?!弊x易安“讀到的是凄婉與哀傷。‘花自飄零水自流是怎樣的一絲憂傷;‘梧桐更兼細雨是怎樣的一種惆悵;‘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是怎樣的一種悲壯;‘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又是怎樣的一簾腸斷?”
她還寫道“學會感悟,使我在生命的空隙中靜靜涂鴉,使我在忙碌時吟上一句‘人生天地間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使我偷得浮生半日閑,欣賞一段‘他年傍得蟾宮客,不在梅邊在柳邊的還魂愛情;或如五柳先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如東坡先生‘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焙茱@然,這是一位愛好文學的學生,濃濃的書卷氣讓文章典雅而有氣質(zhì),讀之讓人不忍釋卷。這樣洋洋灑灑、筆情四溢的語句,絕非一日積累之功能夠養(yǎng)成的。
在實際教學中,首先要讓文筆優(yōu)美的學生嘗到甜頭,不論作文講評,還是考試成績,廣泛宣傳,最大可能地激發(fā)更多的學生去積累、模仿和創(chuàng)新的欲望,甚至形成一種氛圍。其次還要有方法的正確引導和具體的要求,比如作家風格的歸類,哪些作家及作品適合自己習得,如何習得更有效果等。
三、讓語言更靈動
生活本身是豐富多彩的,一個善于從生活中積累素材的人,語言就會呈現(xiàn)出多樣化特點,或幽默風趣,或清新自然,或含蓄典雅,或簡潔明了等等。而從學生習作中讀到的,大多平淡乏味,要么重復雷同,帶有很濃的學生腔,這是學生不善于觀察和積累生活的結果。從閱讀中積累的語言素材也非常豐富,由于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作家,不同的寫作目的,不同的思想情趣、知識修養(yǎng)及藝術追求都會影響文章的語言風格,古人把文章風格分成含蓄、婉轉(zhuǎn)、直率、自然、平淡、綺麗、雄奇、風趣等“八品”“二十四品”等,如此眾多的閱讀素材如能學會咀嚼和推敲,模仿和創(chuàng)新,學生習作中的語言自然會豐富和靈動起來。
比如品味詞語的搭配和句式的結構,你就能把握作者的運筆之妙,有人統(tǒng)計過,一個普通人與一個大作家在使用的詞語數(shù)量方面相差并不多,其重要區(qū)別就在于怎樣把普通詞語搭配在一起,賦予它們新的形象和生命。如辛棄疾的“稻花香里說豐年”,馬致遠的“小橋流水人家”,魯迅的“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用詞都非常樸素,但句子的味道卻極濃。郭沫若在《白鷺》一文中有一句“黃昏的空中偶見白鷺的低飛”,初讀時感覺很有表現(xiàn)力,但一時說不清它到底好在哪里,用一點語言學的理論分析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這短短的12個字,包含了時間、空間、色彩、運動、對比襯托等描寫要素,仿佛為我們提供了一幅活動著的圖畫,自然很有藝術感染力。類似的如王勃《滕王閣序》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要說語言靈動用到極致的當屬臺灣作家余光中,這位學貫中西,充滿詩人才氣和對語言高度敏感的作家,他追求散文的“詩性”,即多方向自由聯(lián)想、奇特意象的疊加、電影蒙太奇剪接和快速閃動的節(jié)奏等,比如他寫蓮花的枯萎,“那天,蒼茫告退、嘉祥滋生,水中的倒影是水上的華美和冷雋”,他十分重視對句子的經(jīng)營,“講究彈性、密度和質(zhì)感的一種新散文”。所謂“彈性”,是將不同文體的結構方式、句式特點、語氣語態(tài)融入散文,以增加散文的變化。所謂“密度”,是指在相對的篇幅中盡可能營造美的意象,做到“步步蓮花,字字珠玉”,有美不勝收之感。所謂“質(zhì)感”,是指構成全篇散文的字詞應有的質(zhì)地,可觸摸、新穎獨特,不要平庸無味。其中《聽聽那冷雨》是他的代表作,學習和模仿這樣的語言高手,對揣摩語言和拓寬視野均極為有利。
基于以上的認識,筆者認為,要想增強初中生作文語言的豐富性、典雅性、靈動性等,就要教會學生積累哪些有用的素材,怎么積累,怎么使用,怎么去激發(fā)學生完成這些細致、繁瑣乃至長期的任務。
哪些算有用的素材值得積累,又如何積累呢?素材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類,即生活素材和閱讀素材。
生活日新月異,千變?nèi)f化,而書本上的東西猶如淼淼浩瀚,如何汲?。恳虼四切┻m合初中生年齡特點、興趣點,又具有時代性鮮活性,有助于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啟迪心智的素材可作為首選。在實際教學中,我通常讓學生將生活素材分成家庭、校園、自然、社會四項,每個學生手頭上都要準備好一個專用的生活記錄本,可隨時將鮮活有用的素材記錄下來。特別是社會類的,一些重大事件、時事熱點、感動觸懷的,要及時、敏銳地捕捉和記錄,根據(jù)內(nèi)容特點或簡潔概括,或細致描繪(尤其是鮮活獨特的生活化語言),最好寫一段自我感受,由于社會生活的內(nèi)容極為廣泛和豐富,日積月累,素材自然就越來越豐厚。
至于課外閱讀的積累,提倡每日積累“三個一”:一個詞語,要求注明詞語的含義,并用它寫一個不少于20字的句子;一個精彩語段,要求摘錄并背誦課外閱讀中最感興趣的一個語段;寫一段自我感受,記錄自己的閱讀體悟。為了激發(fā)學生積累素材的興趣,開展多樣化的語文活動就十分必要。
比如每節(jié)課前三分鐘讓學生交流“讀文心得”;每周一次在學習園地展出學生優(yōu)秀讀后感,或推薦優(yōu)秀博文;每月一次召開“讀書交流會”,讓學生交流讀書感受,推薦好書;每學期開展一兩次“我推薦的好書”展評活動,讓學生用各種方式推薦自己心儀的好書,然后票選最有興趣的書。可利用班級QQ等信息平臺,設立“讀書群落”,專人管理,及時傳播文學動態(tài),交流心得,提供爭鳴觀點,引領主流的閱讀興趣等。活動的組織和參與雖以學生為主體,但教師作為指導和引領者,要做好監(jiān)督、點評和監(jiān)控,比如對學生閱讀的速度、專注度、問題、成效等有一個總體要求,先讓學生通過自我、小組等評價,教師再給予更明確的指令,尤其要注意榜樣的引領和示范,最大程度激發(fā)學生積累素材,提高表達能力的愿望和潛能。
以上是筆者對初中生素材積累對作文語言表達影響的一點粗淺認識,除了積累素材的作用外,如何將積累的豐富素材化為己用,能妙筆生花,將請教于諸位大方之家。
參考文獻
[1]余光中.剪掉散文的鞭子[C]余光中散文選集第1輯[M].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1997:328.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