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李英
摘 要: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統(tǒng)一的,這種統(tǒng)一實質(zhì)就是交往、互動。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意味著合作,意味著教師角色定位的轉換!
關鍵詞:教育理念;教學方式轉變;合作參與;新型師生關系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培養(yǎng)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重視學生的成功與發(fā)展。在教學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統(tǒng)一的,這種統(tǒng)一的實質(zhì)就是交往、互動,課堂教學的本質(zhì)就是交往。
一、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
每一位學生都是生動活潑的人,發(fā)展的人,有尊嚴的人,在教師的課堂教學觀念中,包括每一位學生在內(nèi)的全班所有的學生都是自己應該關注的對象。在教學中,應關注每一位學生,充分調(diào)動每一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真正做到面向全體,讓學生大膽地說。教師應尊重和信任每個學生,對勇于發(fā)表自己看法的學生,特別是對后進生要予以表揚,即使說錯也要讓他把話說完,再指導糾正,幫助其說對、說好。而且,還應激發(fā)學生說話的興趣,消除他們說話害怕、緊張的心理;激發(fā)他們敢說、樂說的欲望。同時,啟發(fā)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起點說,以便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說話的鍛煉,滿足他們的表現(xiàn)欲。
我班同學祿灃學習上較吃力,課堂上總是不敢舉手回答問
題,生怕說錯了同學笑話他。于是,課堂上,我故意問一些十分簡單的問題。起初他回答得吞吞吐吐,而我還加以表揚,時間長了,他愈發(fā)覺得回答問題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他的手開始舉起來了,而且越舉越高,回答的問題有易有難,回答的聲音也越來越響亮了。在他的帶動下,班里幾個學困生也大膽舉手發(fā)言了,課堂參與的學生越來越多,最后,每個學生都能參與課堂學習了。
二、交往意味著平等對話
民主平等是現(xiàn)代師生倫理關系的核心要求。每個學生都有特定的權利和尊嚴,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認為:“人性最本質(zhì)的東西就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賞識?!辟p識導致成功。在實際教學中尊重學生個性差異,賞識每一個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快樂地成長,既是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職責。
如,在教學《畫風》時,小朋友在談論風,有的小朋友說風能把火吹滅,如蠟燭一吹就滅;也有的小朋友說,風一吹火會越燒越旺,如森林火災。這兩種說法都有道理,我都加以表揚,這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這種尊重是對學生獨特個性行為表現(xiàn)的接納,同時,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
三、交往意味著合作
學生的學習,僅僅依靠個動是不夠的,學生是最可寶貴的學習資源和教學資源。而我們的班級授課制又為教與學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因此,學生學習的互動與合作、交流與溝通尤為重要且完全可行。
1.合作學習必須有的放矢
一篇課文或一節(jié)課的教學,合作的次數(shù)不宜過多,那么教師就應該深入思考,哪些學習內(nèi)容只需“個動”,哪些學習內(nèi)容必須“互動”。如,在教學《松鼠與松果》時,我提出“兩只小松鼠在埋松果時會想些什么?它們看到長出一棵棵小松樹時又會說些什么?”這么一個創(chuàng)新思維的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就安排得恰到
好處。
2.合作學習需在充分自學(自讀自思)的基礎上進行
以前,安排學生的合作學習太“突然”,提出某一學習要求或需要思考交流的問題之后,即刻就讓學生討論,結果,學生沒有自思個動的準備,合作時自然是無話可說、無感可發(fā),影響了合作效益?,F(xiàn)在,我一般都能做到在自讀自思的基礎上再進行合作。如,在教學《長城》時,我讓學生讀完課文再討論:站在長城腳下,你有什么感想?同學們熟悉了課文內(nèi)容,各抒己見,有感而發(fā),有人說想到古代勞動人民修建長城真不容易,有人說想到中華民族真是充滿智慧呀!
3.合作的方式應該靈活多樣
(1)師生間的合作
這種合作指師生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jīng)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nèi)容,求得新的發(fā)現(xiàn),從而達到共識、共存、共進。
如,在教學《爬山虎的腳》時,有個同學反駁我,他爺爺種的爬山虎一拉就往下掉,我不相信,下課后跟著他回家看,原來,他都是每天放學去爺爺?shù)幕▓@,而此時,爺爺剛給爬山虎澆過水,當然就很容易撥起來了。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后,這個同學第二天又來告訴我:“老師,我拔了那些沒濕的爬山虎,果然拔不動!”看他興奮的樣子,我忍不住笑了!這些事讓我感到:在課堂上我與學生已成為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我是“教師式的學生”,而學生則成為“學生式的老師”;上課不再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yè)成長和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
(2)生生間的合作
螞蟻之所以能搬動比它大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食物,是因為他們的團結合作、齊心協(xié)力。
如,在教學《畫風》時,我讓喜歡畫畫的小朋友到黑板上來畫畫,時間只有3~5分鐘,要畫出一幅風景畫。小朋友既開心又緊張,他們決定通過分工合作來完成,一站到黑板前,他們有的畫太陽,有的畫白云,有的畫山……不一會兒,黑板上出現(xiàn)了一幅生動、優(yōu)美的風景畫,這就是小朋友集體智慧的結晶,團結合作的成果,看著黑板上的畫,我會心地笑了。
四、交往意味著教師角色定位的轉換
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的首席”,由傳授者轉向促進者。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真正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
1.教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者
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fā)者、輔導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yǎng)者。在時間上,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在空間上,增加學生個別學習、集體學習、集體討論,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展示學習成果,教師只做適當?shù)狞c撥、疏導、引導,決不包辦代替,從而真正實現(xiàn)教是為了不教。如,在教學生字時,我讓學生自學,找出識記字音字形的好辦法,然后在全班交流,學生識字的方法多,有熟字偏旁,有換偏旁……記得又牢又快,我不用教,他們自己會學,而且學會了。在讓學生讀書時,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形式讀,有人選擇默讀,有人選擇大聲讀,也有人選擇和同伴一起讀……在背誦課文時,我也是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段落背。在眾多的教學方法中,“問”是最能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的一種方法,因而老師必須重視課堂提問設計,千方百計地將重點、難點、疑點設計成能激發(fā)學生思考的問題,在課堂上“設疑—點撥—釋疑”,層層推進并力圖串珠成線,形成完整而流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語文教師要追求那種學生人人思考參與討論的教學境界,能夠“一石激起千層浪”固然令人驚喜;“吹皺一池春水”也讓人高興。同時,要珍視學生的提問,有思才有疑,有疑才有問敢問是好學的標志,善問是會學的體現(xiàn)。如,教學《巨人的花園》時,我讓學生從課題入手,提出疑問再讓他們帶著問題學習,如學生提出:“巨人的花園是什么樣的?為什么花園會有變化?”當他們把問題解決后,課文內(nèi)容自然就學會了。
2.教師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
教師不僅是向學生傳播知識,而是要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在他們成長的路上設置不同的路標,引導他們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前進,也就是教師不但要關注學科更重要的是關注人,把教書和育人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如,在教學《巨人的花園》這一課,我在班級舉行“情景表演”,通過表演孩子們更深刻地體會到:做人不能自私;快樂要與大家一起分享才是真正的快樂!同學們變得團結了,友善了,互幫互學隨處可見。
總之,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播的殿堂,更是人性養(yǎng)育的圣殿。新課程、新教材已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臺”,一個很好的支撐點,我們只有盡快地更新觀念,把新觀念融進課堂,才能使我們的課堂真正煥發(fā)出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
參考文獻:
盧云鳳.還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吉林教育,2009(27).
(作者單位 福建省龍溪師范學校附屬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