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洪
內(nèi)容摘要:亭作為中國古詩中一種獨特之意象積淀著深厚的文化蘊藉。不同類型的亭,詩人傾注了不同的情感和審美理想。本文通過對山水園林之亭,古跡之亭,長亭短亭等古詩歌常見亭意象的分析,揭示出亭意象所積淀的詩人的閑情哲思,評點歷史憂國傷時,別愁思緒的人生感嘆與審美理想。
關(guān)鍵詞:古詩 亭 閑情哲思 優(yōu)國傷時 別愁思緒
亭最早作為國防軍用建筑,始建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多設(shè)于邊疆要塞,用以監(jiān)察敵情、傳遞烽火。到秦漢時為基層單位,眾所周知,劉邦原為泗水亭長。同時《說文解字》釋“亭”為“亭民所安也”,《釋名》言“亭停也,人所停集”,可見亭也是一種供人休息的建筑。亭還有一種功能就是審美功能,特別是受魏晉南北朝時玄學(xué)隱逸、登山臨水之風(fēng)氣影響,亭的這種審美功能得到凸顯。
意象是中國文論之特產(chǎn)。古人云:“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惫省笆ト肆⑾笠员M言”,在立好象后“言有盡而意無窮”之蘊藉(《二十四詩品》),由此可見意象中蘊含著創(chuàng)作者之生命體驗與人生情感。亭作為古詩中常見之意象,經(jīng)歷代文人情感之傾注,凝結(jié)了他們的人生情感與審美意蘊,有著多層次的文化內(nèi)涵。
本文簡要地分析了常見的山水園林之亭、古跡之亭、長亭短亭。歸納出亭意象所積淀之閑情哲思、憂國傷時、別愁思緒等人文內(nèi)涵與審美情思。
一.山水園林之亭——閑情哲思
宋代陸游《秋雨初濟徙門外有作》:“三十余年此結(jié)廬,客來不用笑迂疏。前身已預(yù)蘭亭會,老眼曾窺禹穴書。浮甕社醅香出屋,登場秋稼穗盈車。蕭蕭蓬鬢雖衰矣,追逐鄉(xiāng)鄰尚有余。”
蘭亭位于浙江紹興西南蘭渚山。《越絕書》“勾踐種蘭渚山”,其名源于此。在王羲之前,蘭亭的功用主要體現(xiàn)在傳遞公文、維系治安之用。而至東晉永和九年王羲之等名士游山玩水于此,并由王羲之寫下了著名之《蘭亭集序》。由此之后蘭亭名顯于世,其審美功能逐漸凸顯?!短m亭集序》在對蘭亭清麗山水的描繪中表達(dá)了文人的閑情哲思,抒發(fā)了對人生之生與死的感慨。而在后世之古典詩歌中一出現(xiàn)蘭亭則多指王羲之筆下之,且情感頗為相似。上文陸游之詩,借蘭亭意象表現(xiàn)了作者在經(jīng)歷了人生之后的一種自然閑適的態(tài)度。而與《蘭亭集序》所體現(xiàn)的悲情意識不同的是,詩人于此體現(xiàn)的是一種樂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陸游的另一首詩寫到“新晴快上蘭亭路,莫代春殘始一殤”(初春記事二首)。讀者可以看出陸游以蘭亭給人們呈現(xiàn)出一種不為世事所拖累的及時行樂的人生態(tài)度。其對生命短暫之悲嘆對王羲之筆下的蘭亭之意是有所繼承的。
除了蘭亭之外,古詩中眾多的山水園林之亭多蘊藉著詩人閑適的自然情感與人生哲思。如蘇舜欽《初晴游滄浪亭》云:“夜雨連明春水生,嬌云濃暖弄微晴。簾虛日薄花竹靜,時有乳鴿相對鳴?!睖胬送な翘K舜欽的私家園林,作者在游自家園林中表現(xiàn)了文人雅士自然直情趣。同樣《皎然酬烏程楊明府華雨后小亭對月見呈》“夜涼喜無訟,霽色搖閑情。暑退不因雨,陶家風(fēng)自清。凝弦停片景,發(fā)詠靜秋聲。何事禪中隱,詩題忽記名”,詩中之“喜無訟”與“閑情”均已小亭之景而表現(xiàn),可見“小亭”是詩人閑情逸致之代言,同時讀者也可以看出其佛禪之空靈,超然之境界。另外韓偓《南亭》:“每日在南亭,南亭似僧院。人語靜先聞,鳥啼深不見。松瘦石棱棱,山光溪淀淀。塹蔓墜長茸,島花垂小蒨。行簪隱士冠,臥讀先賢傳。更有興來時,取琴彈一遍。”讀者知道亭是一種四面無墻之建筑,如此便更眼界開闊親近自然。文中詩人坐于“似僧院”的南亭,四面之景呈現(xiàn)與眼中,空氣清新,山色明麗,閑讀“先賢傳”,興來彈素琴,表現(xiàn)出詩人對一種超然的生活之追求,當(dāng)然閑情逸致也見其中。
由此可見對自然山水園林之亭,詩人多取其審美功用,而以寫亭來抒發(fā)詩人之自然閑適之感與人生追求尤為凸顯。
二.古亭記憶——評點歷史、憂國傷時
(一)烏江古亭——評點歷史
杜牧《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烏江亭在今安徽省和縣烏江浦,古為渡口,秦漢為亭驛并設(shè)亭長。其因楚漢相爭時西楚霸王項羽于此兵敗自盡,而聞名古今。故后世詩人一提及烏江亭便聯(lián)想到這一史實。杜牧在《題烏江亭》中認(rèn)為勝敗是兵家之常事,項羽作為一個男子漢,就應(yīng)當(dāng)具有忍辱負(fù)重的男人品質(zhì)。并且項羽在當(dāng)時就應(yīng)該過江東,江東故里有大量有識之士,說不定可以幫助項王卷土重來,東山再起。但歷史是不容更改的,項羽最終沒能過江東,詩人對此未免有絲嘆惋之意。
而王安石《疊題烏江亭》:“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蓖醢彩瘎t認(rèn)為即便是項羽過江而東,但大局已定,且厭倦了戰(zhàn)火的江東子弟是不會為項羽卷土從來的,表達(dá)了與杜牧不一樣的見解。胡宏在《項王》一詩中寫道:“快戰(zhàn)馬知霸術(shù)疏,烏江亭上獨欷噓。萬人三尺俱無用,可惜當(dāng)年不讀書。”胡宏認(rèn)為項羽有勇有無謀,最終敗于烏江亭是當(dāng)年沒有認(rèn)真讀書的緣故。
(二)新亭遺跡——憂國傷時
李白《金陵新亭》:“金陵風(fēng)景好,豪士集新亭。舉目山河異,偏傷周頤情。四坐楚囚悲,不憂社稷傾。王公何慷慨,千載仰雄名?!?/p>
新亭建于三國時期,故址在今南京市西南。它是南朝時代建康的西南要塞。使之名著于文史的是新亭對泣這個典故。劉義慶《世說新語》載:“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風(fēng)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愀然變色曰:‘當(dāng)共戮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此便是本典故之由來。后世以新亭對泣來指亡國之悲及憂國傷時之情。李白的《金陵新亭》寫作于安史之亂后,他抨擊了當(dāng)時朝中一些大臣不故江山社稷的茍安心態(tài),并禮贊王導(dǎo)(詩中王丞相、西晉人)表現(xiàn)出自己憂國憂民的愛國情結(jié)。
值得提及的是新亭對泣這個典故出自于西晉末年,時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南宋與南明也同有此情形。由此時節(jié)的詩人在提及時事常想到新亭。如陸游《追感往事》“諸公可嘆善謀身,誤國當(dāng)時豈一秦。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對泣亦無人”,詩中的“夷吳”是春秋齊桓公時名臣管仲的字。其曾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詩人與后兩句深嘆眼看山河陷入敵手,朝中不求有管仲那樣之賢臣,就連相對而泣的官員都沒有。結(jié)合當(dāng)時歷史背景,便是有報國抗金之人士,也難被朝廷重用,故此可以看出詩人的憤慨與憂國傷時的心境。同為南宋詩人的汪元量在《題王導(dǎo)象》中寫道:“秦淮浪白蔣山青,西望神州草木腥。江左夷吾甘半壁,只緣無淚灑新亭?!备桥辛四纤纬⑵埌舶氡诮降膼u辱荒唐行徑,表達(dá)了自己堅定抗敵之意志。南明詩人張家玉在《讀史》中寫道:“晉室傾頹事莫當(dāng),雞聲啼起鐵肝腸。諸君漫灑新亭淚,好向中原識范陽!”借新亭對泣典故表明眼淚不能挽救南明亡國之命運,要想救國救民力挽狂瀾,英勇抗敵是唯一的途徑。
烏江亭與新亭是歷史文化名亭的兩個典型。因歷史興替到詩人所處之時,已為古跡之亭,詩人游歷或聯(lián)想至此,莫不有評點史實感嘆人生,吊古言今憂國傷時之悲情。
三.長亭短亭——別愁思緒
杜牧《題齊安城樓》:“嗚咽江樓角一聲,微陽瀲瀲落寒汀。不用憑闌苦回首,故鄉(xiāng)七十五長亭?!?/p>
“長亭”之出處見于南朝庾信名篇《哀江南賦》“水毒秦涇,山高趙徑。十里五里,長亭短亭”。此言西魏攻破南梁江陵俘其民北歸之事。作者批判了西魏軍的殘暴與南梁的無能,對百姓亦有同情之心。南梁民眾“十里五里”漸離故土。集離別之意,故土之思,奴役之恨于一身,悲韻難絕。杜牧《題齊安城樓》中的“奇安”為黃州距離長安恰為75長亭之距。公元842年時任人任黃州刺史,距故土長安千里之外。因此“憑欄”無用,體現(xiàn)出詩人思鄉(xiāng)之苦。長亭在陸游的筆下有濃郁的思親之情,其在《看雨》中寫道“擁被聽春雨,殘燈一點春。吾兒歸漸近,何處宿長亭?”,詩中的“吾兒”指的是陸游第六子——子布,其與家人相離多年,陸游聞知子布從四川東歸紹興與父兄團聚規(guī)程漸進,便不住地想,我的兒子今夜在哪座長亭中留宿呢?可見其思念兒子之心切。而在戴叔倫《賦得長亭柳》“濯濯長亭柳,陰連灞水流。雨搓金縷細(xì),煙褭翠絲柔。送客添新恨,聽鶯憶舊游。贈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之中,詩人更將長亭意象同含別情之柳意象與霸水意象并列寫送客之新恨,表達(dá)了深深之不舍別情。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唐詩人柳郴《贈別二首》“江浦程千里,離尊淚數(shù)行。無論吳與楚,俱是客他鄉(xiāng)。何處最悲辛,長亭臨古津。往來舟楫路,前后別離人”,詩中同樣將長亭、江浦、古津、他鄉(xiāng)客等帶有別情之意象并列,以離奇的手法描寫出中唐人民疲于奔命、流落他鄉(xiāng)的現(xiàn)實。將個人之離愁別恨上升至更廣的時代層面。
短亭是與長亭相似之意象,如《皇甫冉送盧郎中使君赴京》中的短亭意象與李商隱《寄懷韋蟾》“謝家離別正凄涼,少傅臨岐賭佩囊。卻憶短亭回首處,夜來煙雨滿池塘”中的短亭意象都蘊含有別愁思緒。故此不再贅述。
總之,意象是中國的特產(chǎn),亭這種符號式的文學(xué)意象,經(jīng)過歷代詩人之人生情感與審美理想的傾注蘊含著閑情哲思,評點歷史,憂國傷時,別愁思緒等文化內(nèi)質(zhì)。
參考文獻(xiàn):
[1](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M].鄭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6.
[2]劉熙載《釋名》[M].出版社:北京市: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1985 叢書名:叢書集成初編.
[3]黃壽濤 張善文《周易譯注》出版日期:2001 叢書名:中華古籍譯注叢書.
[4](梁)鐘嶸,(唐)司馬空圖著《白話詩品 二十四詩品》[M].出版社:長沙市:岳麓書社.出版日期:1997.12.
[5]錢仲聯(lián)《劍南詩稿校注》[M].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6]張仲清《越絕書校注》[M].張仲清校注,北京市: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9.
[7]蘇舜欽《蘇學(xué)士文集》[M].震澤徐氏白華書屋刻本.
[8](清)彭定求等編《全唐詩》[M].出版社:鄭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10.
[9]賀新輝主編.全唐詩鑒賞辭典[M]重排版.中國婦女出版社,2004.07.第1版.
[10]葛全德主編《百家專題突破:高考古代詩歌閱讀鑒賞訓(xùn)練一百篇》[M]2008.
[11]胡宏《胡宏集》[M]中華書局 1987.
[12]郁賢皓主編.李白大辭典[M].南寧市:廣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01月第1版.
[13](南朝宋)劉義慶著;黃征,柳軍曄注釋《世說新語》[M]出版社:杭州市:浙江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
[14]張寶林編著《古今愛國詩詞賞析》[M].中國文化出版社,2003.12.
[15](明)張家玉撰;楊寶霖點?!稄埣矣窦穂M]出版日期:1992.03 叢書名:嶺南叢書.
[16]文史知識編輯部編.《古代抒情散文鑒賞集》[M]北京市:中華書局, 1988.06.
[17]將寅《戴叔倫詩集校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5.1.
[18]童慶炳主編《文學(xué)理論教程》[M] 2008年11月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美)韋勒克,沃倫著《文學(xué)理論》[M]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 2010.5.
[20]周曉琳,劉玉平著.空間與審美 從文化地理角度看中國古代文學(xué)[M].北京市:人民出版社,2009.09.
[21]趙義山 李修生主編《中國分體文學(xué)史》詩歌卷[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2.
[22]朱東潤主編《中國歷代文學(xué)作品選》中編[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6.
[23]張晶 周曉琳《試談中國古代文學(xué)中的橋意象》[J]新學(xué)術(shù)2009 1.
[24]郝麗梅;何尊沛《淺析古典詩詞中的歷史名橋意象》[J]綏化學(xué)院學(xué)報,2009年04期.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