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茶道就是一種對殘缺的崇拜,是在我們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為了成就某種可能的完美,所進行的溫柔試探。
佛家認為,人有六根,乃眼,耳,鼻,舌,身,意,世間有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當六塵穿過六根時,就叫六入,這是佛家十二因緣中的第五因緣。一有六入后,人就會發(fā)生接觸,交感,產(chǎn)生感受。而一杯香茶的入口,便是一個六入的過程,所以佛家愛茶,認為一杯茶入口,眼,耳,鼻,舌,身都得到感應,便產(chǎn)生意識這個東東,其實也就是精神上得到感應。
世界上所有宗教對人生的態(tài)度都是悲觀的,佛家講,人生是苦的,大約有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這八苦,再加上愁,悲,憂,惱,共十二苦,換句話說,人生是痛苦的活著。古人慨嘆,人生百年,不如意之事,十之有八九。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在病中,即愁中。人生為什么那么苦呢?苦的原因是集,就是什么都想去收集,比如財富,美色,權力等等,換言之就是人有占有欲,貪欲心。如何去苦呢?就是要懂得,這世上的一切都是過眼云煙,一切皆幻像,一如眼前這盞茶,喝過便沒有了,懂得這些,便可用一種灑脫的心態(tài)對待人生。
這世間,人一走,茶就涼,是自然規(guī)律,人沒走,茶就涼,是世態(tài)炎涼。一杯茶, 佛門看的是禪,道家看的是氣,儒家看到的是禮,商家看到的是利。朋友看的是義,夫妻看的是情。茶說,我就是一杯水,給你的只是你的想像,你想什么,什么就是你,心即茶,茶即心。
有句老話講,三窮三富不到老,其實人生起起伏伏,又何嘗不是一盞茶呢?苦澀如茶,香甜如茶。人生百年,就像一場夢,或大富大貴,或窮困潦倒,都在紅塵中苦拼,沒法做到置身于世外,唯有手中那一盞香茗,也許會片刻斷了你的煙土氣。古語說,懂茶者,必是精行儉德之人。所以,懂茶之人,必懂人生,懂茶者,必懂片刻的快樂,懂珍惜。
對當代人來說,工作再忙,一定要定期抽空與愛人,與家人,與好友共飲。其實喝的什么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交流,其實交流什么話題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起,喝茶不過是個由頭。手持一盞香茗,得片刻之閑,真的可抵十年塵夢,喝茶之后,再去為名,為利,為車,為房打拼都沒問題,但這偶然的片刻清閑卻少不得。
一場茶會,就是一個佛家的六入,茶色入眼,茶語入耳,茶香入鼻,茶味入舌,茶境入身,茶道入心。茶道六入的根本原因是觸,就是讓你有觸碰的感覺。我們老說茶文化這些虛的概念,而六入則是把一個虛的概念變成一個體驗,讓茶文化變得很實在,可以觸摸,在身心愉悅的體驗中去感悟。
功夫茶道,其終極,是以心感之,世間萬物,一切皆不屬于你,珍視當下手中這盞香茗,喝到嘴里,融化進你身體,這杯茶將永遠都屬于你。珍惜這喝茶的過程,雖然只是一個六入的瞬間,馬上又墮入輪回,跌回紅塵,落入因果,但當下那瞬間的空寂,讓此刻的心,用這滾燙的香茗洗滌和熨燙。讓你榮辱皆忘,內心一片空靈,那一片刻的快樂,就是這苦苦人生的一件珍貴的奢侈品。
究其根本,茶道究竟是什么呢?其實就像我們苦苦追問人生究竟是什么一樣,永遠無解。也許茶道就是一種對殘缺的崇拜,是在我們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為了成就某種可能的完美,所進行的溫柔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