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鵬,張 燕,李躍宗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長春 130021)
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DP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發(fā)癥之一,糖尿病后期幾乎都會出現,輕則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重則產生壞疽需要截肢而致殘,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和經濟負擔?!笆}療法”古已有之,其操作方法具有簡單、有效、廉價的優(yōu)點,易于被患者接受,且手法操作不受場地及儀器設備的限制。但該療法在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方面尚未見報道,為評價其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效果,筆者進行了“束緘療法”治療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均為2011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推拿科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將符合納入標準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6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治療組年齡38~80歲,平均(56.43±11.27)歲,病程4~30年,平均(9.77±5.28)年;對照組30例,年齡41~82歲,平均(59.53±10.40)歲,病程4~42年,平均(10.74±7.10)年。2組病人性別、年齡、病程及病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糖尿病參照WHO糖尿病診斷及分類標準(1999年);DPN參照Daniel主編的《Ellenber-kifkin's Diabetesmellitus》(2000年)。
1.3 統計學方法 本實驗數據統計用SPSS 11.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計數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
2組均行常規(guī)血糖控制治療。
2.2 對照組 口服彌可保(甲鈷胺片,衛(wèi)才(中國)藥業(yè)有限公司),1片(0.5 mg)/次,3次/d。30 d為1療程。
治療結果 見表1~表3。
表1 2組治療前后TCSS得分比較(±s,n=30)
表2 治療組正中神經、腓總神經NCV變化比較(±s,n=30) m/s
表3 2組臨床療效結果比較(n=30) 例
本研究是以通絡活血濡筋為主要治則,運用束緘療法暫時阻斷氣血運行通路,積氣行血,進而增強氣血對肌肉筋脈的濡養(yǎng)作用。與現代醫(yī)學的血管按壓術異曲同工,通過動靜脈及淋巴通路被暫時性阻斷后再放通,動脈腔內血流形成較高的內壓力及沖擊力并向遠端動、靜脈血管網跳躍和沖擊,從而起到促進遠端靜脈及淋巴回流,降低外周阻力作用,從而改善肢體的瘀血狀況,使肢體瘀腫明顯消退。同時,由于沖擊作用,可以有效地促進局部組織內及外周血管內有害物質的降解排泄,利于衰老紅細胞的排出,起到促進物質代謝及疏通血管的功效。另外,動脈血流暢通后,可提高肢體組織尤其是神經組織周圍的血氧濃度,進一步改善神經組織的營養(yǎng),促進神經細胞的修復,最終達到治療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的效果。
[1]曠時恩,曠晉.束緘療法在傷病治療的臨床應用[J].中華推拿療法雜志,2004,2(4):15-16.
[2]李永方,李尚麗,溫娟,等.電針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相關生化指標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3,10(5):78-79.
[3]唐赤蓉.針刺走罐法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J].四川中醫(yī),2003,21(7):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