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欣
(黑龍江省教育學院外語教育研培部,哈爾濱 150080)
《英語新課標》指出,小學英語教學要重視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diào)基礎,引導學生樂于用英語進行簡單的交流。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方法已經(jīng)無法滿足這一要求,多媒體教學應運而生。目前,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教師的課堂主導作用減弱、信息量過大,忽視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過分追求聲像效果,干擾學生的注意力等缺點[1]。本文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設計原則,以及通過幾個實例說明多媒體技術在實際中的應用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英語首先要有興趣并努力發(fā)展這一興趣。興趣是在一次次實踐中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興趣也是可以培養(yǎng)的。在平常的學習中,可以有多種方式去培養(yǎng),但是在課堂這短暫的時間里,讓小學生去有興趣聽課并不容易。然而多媒體教學恰恰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愛聽課,并想?yún)⑴c其中。多媒體教學中提供的大量影音、視頻、圖片、動畫等多媒體素材,經(jīng)過教師的整理編輯,可以有效提高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從而使小學生在教學中處于主動地位,進而提高整個教學效果。制作出能讓教師和學生都愉快接納的課件才更能突出多媒體教學的實用價值。
上課的對象是小學生,就要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制作一些通俗易懂、簡單有趣的多媒體課件。假如課件做得非常好,圖形并茂,但是小學生根本看不懂,就達不到應該有的效果。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必須重視這一原則,要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解決具體問題的具體思路,用最簡單的方式傳授給小學生。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多媒體技術運用必須遵循簡易性教學,圖片和聲音視頻等避免復雜,做到界面美觀,清新明了,突出重點。
趣味多樣性原則是指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要根據(jù)學生年齡、生理、心理等特點,合理設計,誘發(fā)興趣,營造出一個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同時還要考慮內(nèi)容的多樣化和練習方式的多樣化,才能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從而進行高效的學習。機械重復的練習,枯燥乏味,不僅影響教學效果,而且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
情景性原則是指在英語課堂練習設計時,要克服缺乏母語環(huán)境和學習氛圍的困難,為學生提供一些模擬的情景,使他們沉浸在豐富的、強化的、持續(xù)不斷的外語環(huán)境中,去理解所學內(nèi)容,接受所學語言。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內(nèi)容的貼近學生生活的真實的教學情境是小學英語課堂實施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
無論采用何種原則,都應該以學生為中心,都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去考慮問題。例如,教師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視頻可以學習某個內(nèi)容,但是所有學生都不喜歡看這個視頻,那么學生針對這一視頻的學習內(nèi)容效果肯定不會很理想。所以一定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3]。
因此,在小學英語多媒體課件的設計中,除了正常的教學方法外,要遵守興趣性原則、簡單性原則、趣味多樣性和情景性原則,以及以學生為中心原則。
根據(jù)上述的多媒體設計原則,下面以幾個實例來具體說明。
在英語課中,有一課是“What's the matter?”兩個人在對話,一個人問另一個人在做什么?怎么了?
S:What's the matter?
C:I'm hungry.
S:Why don't you have some bread?Here is some bread for you.
C:Thank you.
S:What's the matter?
C:I'm thirsty.
S:Why don't you drink some water?Here is a glass of water for you.
C:Thanks.
S:What's the matter?
C:I'm ill.
S:Why don't you go to bed?
C:Thank you very much.
S:What's the matter?
C:I'm tired.
S:Why don't you have a rest?Here is a chair for you.
C:Thanks.
針對這一對話,可以將學生們喜歡的動畫片,如《貓和老鼠》、《灰太狼和喜羊羊》等等制作成多媒體課件。例如,將喜洋洋的若干個說話的片段截取下來,去掉聲音。再將這些片段做成超鏈接,錄制上聲音“What's the matter?”這個可以是教師自己的聲音。只要是一點擊這個視頻片段,喜羊羊就會說話“What's the matter?”
采用這一課件讓學生和喜羊羊直接互動,喜羊羊說“What's the matter?”學生就回答上面的英文部分。通過這一簡單的方式可以很容易地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并達到互動的效果,進而使學生很快地掌握所學的內(nèi)容。
在學習介詞“in,on,under,behind”時,可以找到一些圖片,如小貓在一個桌子上;小狗在一個桌子下;小兔在樹的后面;小豬在豬窩里等等。
這時,教師可以選擇一幅圖片,問學生:“Where's the rabbit?”“Where's the dog?”
通過一些學生喜歡的圖片,以及一個很簡單的對話形式,讓學生記住這些介詞的用法。即通過多媒體的使用加深學生對這些介詞的感知和理解,使抽象的東西具體化,使難的問題簡單化,學生不知不覺就學會了介詞的用法和新的句型。
在學習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I'm going to...”時,可以找出若干個圖片,包括運動的圖片、學習的圖片、上課的圖片等等,如“play basketball、go skating、watch a film、surf the Internet”等等,然后教師問“What are you going to do?”學生根據(jù)具體的圖片回答。或者是學生之間進行一問一答,甚至可以做成讓學生進行搶答的方式,讓學生爭先恐后地舉手發(fā)言,使課堂在非?;钴S愉快的氛圍中,學生很自然就學會了該句型。
總之,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要根據(jù)具體情況,有的放矢,使學生在娛樂的同時也能將學習到知識。
[1]李麗華.多媒體教學的濫用和不足[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4).
[2]項國雄.多媒體課件設計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陳廣玲,劉躍華.高校多媒體教學存在的不足與改進的建議[J].當代教育論壇,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