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
(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重慶北碚 400715)
《四川歷代碑刻》釋文校補
陳玲
(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重慶北碚 400715)
碑刻文獻作為出土文獻的一種,且為其大宗,有著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端拇v代碑刻》收錄了201通兩漢至近現(xiàn)代的碑版,是非常珍貴的文獻資料。我們通過對其釋文的校補,希望能使這部分釋文更接近碑刻原貌,以便大家更加準確地利用。
《四川歷代碑刻》;釋文;校補
在碑碣、石壁上刻寫、雕鐫有文字、圖案或宗教造像等,賦予其文化信息的石質載體謂之碑刻,或稱“石刻”。①就現(xiàn)有材料來看,碑刻文獻是銘刻文獻中特別常見,數(shù)量特別大,品類特別繁多的一種,而且隨著考古新發(fā)現(xiàn),這種強勢,還將繼續(xù)顯示出來。1990年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高文、高成剛先生編《四川歷代碑刻》,收錄兩漢至近現(xiàn)代尚存之四川著名碑刻,對碑刻已不存,但仍存有拓片者亦錄之,全集共收錄歷代碑刻201通。每通碑刻錄釋全文,并著錄其刊刻年代,對碑在地址、原碑高寬尺寸、撰文和書寫者姓名、行字、字徑尺寸等等作一介紹,并附有大量的碑刻拓片攝影,以存其真。所收錄碑刻,除有一部分見于前人著錄外,還著重收錄建國前后發(fā)現(xiàn)和出土的碑刻,其中大多碑刻拓本稀少,流傳不廣?!端拇v代碑刻》的出版,為碑刻研究者所需,并且所收碑刻,對于研究各個時代的語言文字、書法藝術、文學風貌、宗教文化、風俗習慣和考證、補充四川史事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文獻材料。然而該書編撰費時費力,難免間有疏失。我們參看其公布的拓片,發(fā)現(xiàn)了一些釋文釋讀方面的錯誤,如誤認、脫字、異體字誤釋、句讀標點錯誤等,我們對這些錯誤細致考證、校補,希望能使這些碑刻材料能更接近原貌。
1.1 《武都居士墓銘》:“宋故朝清郎守殿中丞騎都賜緋魚袋張公墓志銘”②。
1.2 《蘇符行狀碑》④:
1.2.1 “自為一代史臣所論者,而銘章之讬,則將求之天下宜書先公者云。”
應為“自為一代史臣所論著,而銘章之讬,則將求知天下宜書先公者云?!薄爸贬屪x為“者”,誤,原拓片為。
1.2.2 “移知鼎州請祠得提舉臺州崇道觀知曉州不赴。”
1.3 《楊量買山記》:“子孫永保,其母替?!盵⑤
1.4 《成都漢闕甲乙闕刻石》甲闕:“永元九年七月已丑,楗為江陽長王君平?!雹?/p>
1.5 《東漢殘碑(一)》:“故刊石紀,□惠所行?!雹?/p>
1.6 《馮緄碑》⑧
1.6.1 “還□仕郡,歷諸曺史、督郵、主薄,五官椽、功曺?!?/p>
1.6.2 “部廣□別駕、治中從事,辟司空府侍御史、御史中丞、習使徐楊二州討賊范(容)、朱生、徐鳳、馬兔、張嬰等?!?/p>
1.6.3 “孝植皇帝以命將軍討此疆(強)夷,有桓桓烈烈之姿,(因)(謚)為桓?!?/p>
1.7 《樊敏碑》⑩
1.7.1 “濱近圣禹,飲汶茹方?!?/p>
1.7.2 “彈饕糾貪,務鉭民穢?!?/p>
《漢語大詞典》釋“鉭”為“鉭”的繁體字,義項僅有“金屬元素,符號Ta”,銀白色,有超導電性(-268.8℃時)和延展性,抗酸、抗堿性能都很強。用來制造蒸發(fā)器皿等,也用來制造電子管中的電極。還能單方向導電,可以制造整流器。鉭對人體內部組織沒有刺激作用,醫(yī)療上用來制成薄片或細線,縫補破壞的組織?!稘h語大詞典》“鉏”詞條,“鉏”為“士魚切,平魚,崇?!庇小罢D滅;清除”義,如《史記·酷吏列傳》:“出告緡令,鉏豪強并兼之家?!碧苿⒂礤a《鑒藥》:“服是足以瀹昬煩而鉏藴結,銷蠱慝而歸耗氣?!鼻逋跏慷G《香祖筆記》卷一:“道惟鉏奸宄,庶以金善良?!痹仄中螢椤啊保础般I”,所以應為“彈饕糾貪,務鉏民穢?!薄般I”即“清除”。
1.7.3 “桓桓大度,禮蹈萁首?!?/p>
1.7.4 “八十有四,歲在計洽”。
1.8 《大唐中興頌有序》(11)
“若今歌頌大業(yè),刻之金石,非老于文學,其孰宜為?”
1.9 《大蜀利州都督府皇澤寺唐則天皇后武氏新廟記》[(12)
1.9.1 “不測為神,終古是存于廟食。”
1.9.2 “以為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實際應為“以為國之大事,在祀興戎?!闭Z出《左傳·成公十三年》:“國之大事,在祀興戎?!盵(13)“與”的繁體“與”同“興”的繁體“興”形近,“”應為“興”,非“與”,因形近而誤釋。
2.1 《武都居士墓銘》:“公剖扸(判)應答,或指公為妄者,仲公索簿校之,悉如其對?!?14)
2.2 《樊敏碑》:“貫穸(究)道度,無文不睹。”并《附一》③:“穸”,劉文、陸文作“穸”,即“究”字,趙文作“穿”。(15)
這里的劉文、陸文、趙文分別指劉喜?!督鹗贰?、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趙明誠《金石錄》。把碑文釋讀為“究”字,是正確的,但是卻把碑文的原字“”字誤認為“穸”字,《漢語大詞典》“穸”詞條有“祥易切,入昔,邪。”有“埋葬”,如南朝梁張纘《丁貴嬪哀策文》:“玄池早扃,湘沅已穸”、“墓穴”(“穸窀”在墓志文獻中較常用,猶窀穸,即“墳墓”),如清趙翼《靈谷寺》詩:“貪念圖穸窀,雄心侈土木??傇谀媪蟽?,增榮肉身肉?!钡攘x項?!榜丁辈⒎恰熬俊钡漠愺w,“究()”在原碑中為“”?!稄V碑別字》在“究”字條下也采用此碑“”作為“究”字此種寫法的例證,九、久古通,碑蓋變“九”從“久”。貫究,貫通而深討。并且“究”字也無異體“穸”。《隸辨·去聲·宥韻·字》引《樊敏碑》。此為聲符訛變之字,屬碑變,后世字辭典皆未收,《漢語大字典》收之。
3.1 《武都居士墓銘》(16):
3.1.1 “宋故朝清郎守殿中丞騎都賜緋魚袋張公墓志銘”
3.1.2 “封天水縣君先十年卒于雷陽之官舍。”
3.2 《蘇符行狀碑》(18)
3.2.1“移知鼎州請祠得提舉臺州崇道觀知曉州不赴?!?/p>
原碑應為“移知鼎州請祠得提舉臺州崇道觀除知饒州不赴”,“移知鼎州請祠得提舉臺州崇道觀”后脫“(除)”字。
3.3 《松柏之銘》:“曲(自)非相膺圖,宿命會道者,則疇能預于是哉?!?19)
3.4 《劍州重陽亭銘并序》:“獄戶屈膝,民不識吏胥?!?20)
《馮緄碑》:“少耽學問,習父業(yè),治《春秋》、嚴《韓詩》,食氏兼律大杜?!?21)
標點錯誤,應為“少耽學問,習父業(yè),治《春秋嚴》、《韓詩》食氏,兼律大杜?!眳⒁姟端拇v代碑刻》第71頁《樊敏碑》釋文:“總角好學,治春秋嚴氏經?!薄洞呵飮朗辖洝芳础洞呵飮馈?,漢代治《春秋》者有嚴彭祖、顏安樂二家。嚴氏所治之《春秋》稱《春秋嚴氏經》。參《漢書·儒林傳》《后漢書·儒林傳敘》?!逗鬂h書·馮緄傳》:“少學《春秋》、《司馬兵法》?!薄俄n詩》盛行于東漢,韓詩學派是西漢韓嬰所創(chuàng)立的學派。韓嬰是西漢燕地人,在漢孝文帝時為博士,漢景帝時官至常山太傅。韓嬰喜推測詩人的思想,為《詩經》共作《內外傳》數(shù)萬字,該書語言與齊、魯語言相異,但其基本思想一致。燕趙之人研習《詩經》都拜韓嬰為師。趙子為河內人,拜韓嬰為師,學習《詩經》,又傳授《韓詩》給蔡誼。蔡誼將《韓詩》傳授給食于公和王吉。王吉為昌邑王的中尉,傳授《韓詩》給長孫順,長孫順官拜博士。食于公是博士官,又傳授《韓詩》給栗豐。由此韓詩學派中又分為王氏詩學派、食氏詩學派和長孫氏詩學派。所以應為“治《春秋嚴》、《韓詩》食氏”。
注釋:
①毛遠明:碑刻文獻學通論[M].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第7頁。
②高文、高成剛編:四川歷代碑刻[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0年,第152頁。
③邱樹生:中國歷代職官辭典[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620頁。
④高文、高成剛編:四川歷代碑刻[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0年,第184頁。
⑤高文、高成剛編:四川歷代碑刻[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0年,第3頁。
⑥高文、高成剛編:四川歷代碑刻[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0年,第4頁。
⑦高文、高成剛編:四川歷代碑刻[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0年,第13頁。
⑧高文、高成剛編:四川歷代碑刻[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0年,第176頁。
⑨邱樹生:中國歷代職官辭典[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1年,第73頁。
⑩高文、高成剛編:四川歷代碑刻[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0年,第71頁。
(11)高文、高成剛編:四川歷代碑刻[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0年,第123頁。
(12)高文、高成剛編:四川歷代碑刻[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0年,第146頁。
(13)楊伯峻:春秋左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861頁。
(14)高文、高成剛編:四川歷代碑刻[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0年,第152頁。
(15)高文、高成剛編:四川歷代碑刻[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0年,第71頁。
(16)高文、高成剛編:四川歷代碑刻[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0年,第152頁。
(17)邱樹生:中國歷代職官辭典[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615頁。
(18)高文、高成剛編:四川歷代碑刻[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0年,第184頁。
(19)高文、高成剛編:四川歷代碑刻[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0年,第108頁。
(20)高文、高成剛編:四川歷代碑刻[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
(21)高文、高成剛編:四川歷代碑刻[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0年,第176頁。
[1]高文、高成剛.四川歷代碑刻[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0.
[2]毛遠明.碑刻文獻學通論[M].北京:中華書局,2009.
[3]邱樹生.中國歷代職官辭典[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4]毛遠明.漢魏六朝碑刻校注[M].北京:線裝書局,2007.
[5]羅竹風.漢語大詞典[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
[6]楊伯峻.春秋左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1.
[7]秦公,劉大新.廣碑別字[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5.
[8](東漢)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7.
[9](南朝·宋)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7.
[10]宗邦福,等.故訓匯纂[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11]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Z].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0.
The Reviseand Supplement for Annotations of Sichuan Successive Dynasties’Tablet Inscriptions
CHEN Ling
(Research Insititu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Documents, 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
As a major branch of excavated literatures, tablet Inscriptions literature has a very important research value. Sichuan Successive Dynasties’Tablet Inscriptions collects 201 versions, which are from Han dynasty to modern times. So it’s a very invaluable literature. We hope our revise and supplement for its annotations can make the annotations get closer to tablet inscriptions’original appearance, so that we can use it more accurately.
Sichuan Successive Dynasties’Tablet Inscriptions;Annotations;Revise and Supplement
K877.42
A
1672-2094(2013)05-0056-05
責任編輯:周哲良
2013-07-11
陳玲(1988-),女,四川樂山人,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2011級碩士。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