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價值觀的變遷
——以主導價值觀及主流價值觀為視角

2013-04-10 13:05:28劉星
四川警察學院學報 2013年1期
關鍵詞:改革開放理想價值觀

劉星

(四川警察學院 四川瀘州 646000)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價值觀的變遷
——以主導價值觀及主流價值觀為視角

劉星

(四川警察學院 四川瀘州 646000)

中國社會價值觀的變遷,雖然社會主導價值觀并未發(fā)生什么變化,但其主流價值觀卻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這種變化的總趨勢表現(xiàn)為主導價值觀與主流價值觀不斷地由矛盾狀態(tài)向兩者的一致趨近。而實現(xiàn)主導價值觀與主流價值觀的一致,防止主導價值觀與主流價值觀的沖突和對抗,正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

改革開放;社會價值觀;變遷;視角

“現(xiàn)在改革開放已經(jīng)到了總結經(jīng)驗、回顧過去、繼續(xù)開辟新的前景的階段。改革開放已經(jīng)30年了,應該回頭看一看了。小平同志過去自己就講要看30年……不是短期里能夠看出結果的,要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檢驗。現(xiàn)在確實到了需要回顧和總結改革開放歷史經(jīng)驗的時候了”[1]。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逐步確立、經(jīng)濟全球化的強烈沖擊和巨大影響,社會價值觀的沖突以及由此引起的社會價值觀的變遷,成為我國社會轉(zhuǎn)型的一個重要標志,已經(jīng)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

黨的十八大報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最新概括,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將過去較長的表述進行了凝煉。這個表述分別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進行的:從國家層面看,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從社會層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從公民個人層面看,是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3]。普遍認為新的表述便于民眾的理解,同時也能更好地對民眾的社會行為、社會生活進行引領。

一、社會價值觀及相關概念的界定

社會價值觀是社會精神文化的內(nèi)核,它對人們的價值思維、價值評判、價值選擇具有支配作用,對社會的存在與發(fā)展具有重大的影響。在人文社會科學界特別是哲學界、社會學界學者的話語系統(tǒng)中,價值觀與價值觀念這兩個概念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兩者在寬泛的意義上是一致的。正如有的學者說:“價值觀念,簡稱價值觀,是人們心目中關于一切價值的信念、信仰、理想和標準的總稱?!薄胺彩强梢杂谩没驂摹瘉砼袛唷砗饬康默F(xiàn)象,都屬于價值現(xiàn)象。而人們用來衡量、判斷和分析事物好壞的標準,就是人們心目中的價值觀念[4]”。

社會價值觀是一種特殊類型的主體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的主體不具有年齡特征和社會地位特征。這個主體指的是與國家(官方)、社會個體相對應的社會或民間,這種價值觀泛指的是民間價值觀。這種價值觀也不是民間各種價值觀的總和,而是指民間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或社會主流價值觀,也就是社會大多數(shù)民眾所信奉的或者作為社會大多數(shù)民眾價值選擇內(nèi)在文化指令的價值觀。社會主流價值觀不同于社會主導價值觀。正如某學者所說:“主導價值觀與主流價值觀是有明顯區(qū)別的。所謂主導價值觀,就是一個社會占主導或統(tǒng)治地位,對社會其它價值觀的發(fā)展方向和基本走向具有引導和規(guī)范作用的價值觀。主導價值觀通常是官方所倡導的價值觀,它對鞏固統(tǒng)治階級的統(tǒng)治、凝聚社會各種不同的價值觀、維護社會穩(wěn)定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所謂主流價值觀,則是一個社會大多數(shù)民眾所信奉、或者說對社會大眾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價值觀?!薄爸鲗r值觀與主流價值觀之間的關系,一般有一致、矛盾、對抗等多種表現(xiàn)形式。[5]”

此外,人們通常用價值導向和價值取向來描述一個社會的價值狀況,但如果不同時使用“主導價值觀”和“主流價值觀”這兩個概念工具,就不能完整而準確地反映一個社會價值觀狀況的全貌。一般而言,“主導價值觀”的存在及其作用是“價值導向”得以可能的前提,即主導價值觀就是具有導向作用的價值觀,或者說,價值導向就是由主導價值觀所引領的;而“主流價值觀”則是對價值取向既在數(shù)量上又在方向上的一種標示,即一個社會指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并為社會相當數(shù)量的民眾所信奉的價值觀,或者說,各種價值取向(既可以包括主導價值觀也可以不包括主導價值觀)的大體一致,就是“主流價值觀”的基本特征。

二、我國社會價值觀的變遷與社會轉(zhuǎn)型

價值觀的變遷與社會轉(zhuǎn)型是密切相關的。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是一個明顯的社會轉(zhuǎn)型時期。在這一社會轉(zhuǎn)型時期,中國社會價值觀的變遷與改革開放的實際進程總的來說是一致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在總體上實現(xiàn)了兩個根本性變革,其一是現(xiàn)代化建設的基本路線和工作重心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zhuǎn)移,即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向“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的轉(zhuǎn)變。其二是從計劃經(jīng)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轉(zhuǎn)變。這兩個轉(zhuǎn)變在中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是改革開放全過程中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區(qū)分改革開放不同階段的分水嶺。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社會轉(zhuǎn)型,使社會的整體面貌發(fā)生了極大的轉(zhuǎn)變和改觀,這種轉(zhuǎn)變首先表現(xiàn)在社會結構、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整體轉(zhuǎn)型,其總的趨勢和特征是由傳統(tǒng)的以上下隸屬關系為主干的一元集權倫理型社會轉(zhuǎn)變?yōu)橐韵嗷ヒ蕾嚨钠跫s關系為主干的多元分權法理型社會。上世紀80年代,改革首先在農(nóng)村展開,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做法是針對舊體制權力過分集中的嚴重缺陷,實施放權搞活,改善人民生活,調(diào)動人民的生產(chǎn)積極性。隨著改革的深入,改革的重點由農(nóng)村轉(zhuǎn)移到城市,隨著市場調(diào)節(jié)觀念的產(chǎn)生,市場機制的發(fā)育和全面開放,原來單純地下放生產(chǎn)經(jīng)營權已不能滿足改革的要求,對下放國家行政管理權力的呼聲日漸強大,地方、部門、單位和系統(tǒng)的權力日益增大,各個領域的雙軌運行成了一種必用的手段和措施。這種權力分放、利益轉(zhuǎn)讓和雙軌運行的新格局,使各種社會資源(政治、經(jīng)濟等資源)重新分配,社會不公開始出現(xiàn),社會分化開始凸顯,社會動蕩時有發(fā)生。社會重大轉(zhuǎn)型和體制改革,自然而然地引發(fā)了價值觀念的變革,這種變革的最大特點就是新的價值觀念在逐漸產(chǎn)生,而舊的價值觀念力量強大,新舊價值觀碰撞劇烈。

上世紀90年代,我國開始實現(xiàn)從80年代以政策改革為導向的階段轉(zhuǎn)變?yōu)橐泽w制改革為導向的階段。這是以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明確提出和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為標志的。此時的改革開放一方面處于攻堅階段,另一方面,舊體制對新體制的順應及其逐步退出,使兩種體制并存的格局開始走向單一的市場經(jīng)濟體制,社會體制開始實現(xiàn)全面整合和轉(zhuǎn)型。這一全面整合是在社會結構多元化的基礎上實現(xiàn)的。所有制的多元化,收入分配方式、就業(y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樣化,使社會明顯地朝著多元化方向發(fā)展。這種多元化的發(fā)展方向,必然使社會價值觀也呈現(xiàn)多元化的態(tài)勢。面對個人無法逆轉(zhuǎn)的社會發(fā)展和難以預知的社會劇變,人們所能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的觀念和行動積極適應這一發(fā)展和變化。這是一種順應時勢的理性抉擇,也是社會在深層次上得以整合的必要機制。

三、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社會價值觀的變遷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價值觀的變遷,可以概括為從一元價值觀向一元價值觀與多元價值觀互動的變化;從整體價值觀向整體價值觀與個體價值觀融合的變化;從理想價值觀向理想價值觀與世俗價值觀共存的變化;從精神價值觀向精神價值觀與物質(zhì)價值觀并重的變化[6]。

(一)從一元價值觀向一元價值觀與多元價值觀的互動。

一元價值觀往往是指一個社會只有或基本上只有一種價值觀。多元價值觀則表明一個社會擁有兩個以上相互作用的價值觀,也指一個社會中不同價值觀所具有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如某種價值觀在某個社會具有核心價值觀的地位并發(fā)揮著對其他各種價值觀的主導作用,那么,這種價值觀就具有“一元”的性質(zhì),而其他價值觀則往往用“多元價值觀”來表示。因此,假設某種社會是“一元價值觀的社會”,那就意味著這個社會是以一種占統(tǒng)治地位的價值觀主導整個社會,這個社會往往有且僅有一種價值觀,即使有其他價值觀的偶然存在,那么也會被主導價值觀極力排斥。而“多元價值觀的社會”則是指這個社會具有兩種以上的價值觀,且各種價值觀之間既相互碰撞甚至沖突又具有相互包容性和共存性,同時不排除甚至往往需要某種價值觀成為這個社會的主導價值觀,更甚至可以說,社會的和諧和穩(wěn)定須以某種主導價值觀充分地發(fā)揮作用為前提。這種社會的價值觀特征最明顯的表現(xiàn)就是存在著一元價值觀與多元價值觀的互動。建國以后,中國逐漸形成了以計劃經(jīng)濟、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和意識形態(tài)單一化為特征的社會結構,一直到改革開放之前,這種社會結構使中國社會總的來說是以一元價值觀為特征的。這種一元價值觀或者表現(xiàn)為“集體主義”,或者表現(xiàn)為“理想主義”或者表現(xiàn)為“精神至上主義”。整個社會都奉行一種價值觀,也就是所謂的一元價值觀。這種一元價值觀既是社會的主導價值觀,又基本上是社會的惟一價值觀。而其他價值觀處于絕對的邊緣地位,甚至被剝奪了存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因此,總的來說,計劃經(jīng)濟時代的中國社會,從社會的深層結構看,是不可能發(fā)生價值觀沖突的,社會價值觀是高度整合的,但卻是板塊式和機械式的整合。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以經(jīng)濟體制、政治體制和文化體制的改革和社會的全方位開放為前提的社會的加速轉(zhuǎn)型,中國社會的價值觀日益出現(xiàn)多元化的趨勢。對此已無人表示懷疑和異議,人們意見不一的是如何看待價值觀的多元化。就一元價值觀與多元價值觀的關系而言,當前中國社會既強調(diào)對社會各種價值觀具有導向意義的一元價值觀的地位和作用,也允許多元價值觀的共存。應該說,一元價值觀與多元價值觀再也不是以前那種“統(tǒng)治與被統(tǒng)治”、“排斥與被排斥”的關系,而是“一元導向與多元取向”、“共存與沖突”的關系。

中國社會價值觀變遷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并不是人們所普遍認為的那樣,是從一元價值觀向多元價值觀的變化,而是從一元價值觀向一元價值觀與多元價值觀互動的變化。當前我國社會一元價值觀與多元價值觀的互動,與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jīng)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jīng)濟制度以及社會經(jīng)濟成分、就業(yè)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相適應、相一致的。

(二)從整體價值觀向整體價值觀與個體價值觀融合的變化。

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價值觀的變遷來看,中國社會價值觀出現(xiàn)了從整體價值觀向整體價值觀與個體價值觀融合的變化。在計劃經(jīng)濟時期,中國社會仍然主張整體主義價值觀的基本理念,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就是這種整體主義價值觀在計劃經(jīng)濟時的集中表現(xiàn)。計劃經(jīng)濟時期所主張的集體主義原則和價值觀,雖然在理論上也重視個人權利和利益,但在具體實施或面對具體問題時,往往又忽視了個人權利和利益,甚至成了一種忽視個人利益、個人權利和個性的冠冕堂皇的借口和遁詞。因此,這樣的集體主義原則和價值觀就成了一種抽象的、虛幻的原則和價值觀,這樣的集體也就成了“虛幻的集體”。正因為這樣,改革開放以來,人們一方面開始對集體主義原則和價值觀進行全面反思,另一方面對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感到很新鮮。其產(chǎn)生的后果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在理論和思想觀念上,人們越來越清楚地看到,原來所主張和奉行的集體主義,事實上是將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對立了起來,或者說,只講集體利益,不講個人利益;只講義務,不講權利;只講奉獻,不講回報;只講共性,不講個性。因而嚴重挫傷了人們的積極性。而對所有這些,用鄧小平的話來說,在短時內(nèi)可以,但長期這樣不行。人們經(jīng)過反思,開始主張一種新集體主義,以“真正的集體”取代“虛幻的集體”。所謂“真正的集體”,就是把個人及其利益作為集體及其利益之有機部分的集體。沒有集體,個人就無所依傍;同樣,沒有個人,就不可能有集體,甚至集體本身就是為了個人及其全面發(fā)展的。這種理論上的建構就是力圖把整體與個體、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真正地統(tǒng)一起來。其二,在行為和實踐領域,一些人開始沉迷個人主義。這種個人主義是對過去那種集體主義價值觀的一種叛逆,也是對個性和權利的呼喚,盡管這種呼喚往往變得有點扭曲。有學者認為,“社會生活樣式的變化與個體獨立化”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兩個本源性的進步”[7]。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價值觀的這種變化,其主線是基本清晰的,這就是從原來的整體價值觀向整體價值觀與個體價值觀融合的變化。這與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價值觀的變遷是從整體價值觀向個體價值觀的轉(zhuǎn)變的觀點是不同的。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價值觀的變遷是從整體價值觀向個體價值觀轉(zhuǎn)變的觀點,具體分析起來,又暗含著以下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價值觀“已經(jīng)完成”了從整體價值觀向個體價值觀的轉(zhuǎn)變;另一種觀點認為市場經(jīng)濟本身要求從整體價值觀向個體價值觀轉(zhuǎn)變。前者講的是作為一種客觀事實的價值觀變遷;后者講的則是作為一種價值期待的價值觀變遷。就第一種觀點而言,我們認為是一種“誤判”,因為改革開放以來雖然個體價值觀空前地展現(xiàn)出來,但并沒有取代整體價值觀,相反,個體價值觀與整體價值觀日益融合和統(tǒng)一,兩者并不像過去那樣處于對立之中。就第二種觀點而言,我們認為是一種“誤導”。我國的市場經(jīng)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因此,不可能以個體價值觀取代整體價值觀,這是由我國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所決定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價值觀正在實現(xiàn)從整體價值觀向整體價值觀與個體價值觀融合的變化。

(三)從理想價值觀向理想價值觀與世俗價值觀共存的變化。

理想是一種立足于現(xiàn)實而又超越于現(xiàn)實的向往,是對未來目標的一種描繪和信念。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和計劃經(jīng)濟時期,理想是支撐革命勝利和對社會主義道路進行艱難探索的強大精神支柱??梢哉f,沒有崇高的理想,中國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取得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不得不遺憾地指出,改革開放之前,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意識形態(tài)支配下,人們的理想價值觀是被嚴重扭曲了的。這種被扭曲了的理想價值觀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理想的準宗教化;二是理想的革命化;三是理想的空洞化。理想的被扭曲,加上改革開放過程中西方文化、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侵入以及市場化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致使改革開放之后理想逐漸失落甚至出現(xiàn)了理想危機,逐漸取而代之的是社會價值觀的日益世俗化。世俗價值觀導致的最明顯后果不僅表現(xiàn)在人文精神的失落及對終極意義和價值的淡漠,同時還導致了與此密切相關的作為三位一體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消費主義的盛行。不論是在學界的學術語言中,還是在民間的日常語言中,抑或在官方的文件語言中,“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都已成了廣泛使用的語詞。丹尼爾·貝爾對資本主義文化矛盾及其享樂主義價值觀的分析值得我們借鑒。

“享樂主義的生活缺乏意志和剛毅精神。更重要的是,大家爭相奢侈,失掉了與他人同甘共苦和自我犧牲的能力”。在他看來,由嚴肅藝術家所培育的現(xiàn)代主義、文化大眾所表現(xiàn)的制度化以及市場體系所促成的享樂主義生活方式,這三者的相互影響構成了資本主義的文化矛盾[8]。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價值觀的世俗化并沒有完全使理想價值觀銷聲匿跡,相反,人們對理想的追求并未因世俗價值觀的強盛而減弱,而是出現(xiàn)了理想價值觀與世俗價值觀共存的局面。改革開放之后,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后,人們的理想更多地是個人的生活理想,這就是人們?nèi)粘I钪械摹笆浪谆睦硐搿?人們此時不是時時思考那些社會理想甚至終極理想,而是更多地追求個人生活理想的實現(xiàn),如擁有較高的收入、體面的工作、幸福的家庭、健康的身體以及安定的社會、良好的人居環(huán)境等等??梢?中國社會的價值觀實現(xiàn)了從理想價值觀向理想價值觀與世俗價值觀共存的轉(zhuǎn)變,而并不是純粹向世俗價值觀的轉(zhuǎn)變,因為即使中國社會世俗價值觀非常盛行,人們對終極理想和社會理想的追求也不可能終止,因為這畢竟是生活終極意義之所在。

(四)從精神價值觀向精神價值觀與物質(zhì)價值觀并重的變化。

“精神價值觀”和“物質(zhì)價值觀”與“理想價值觀”和“世俗價值觀“是密切相關的。一般而言,理想價值觀可以劃歸精神價值觀的范疇,而世俗價值觀最終要用物質(zhì)價值觀來加以說明和體現(xiàn)。因此,本來可以把它們放在一起加以討論。但是,理想價值觀和世俗價值觀與精神價值觀和物質(zhì)價值觀畢竟又不能完全等同。在特定語境中,如果說理想價值觀和世俗價值觀主要是從價值主體的一種價值追求的角度而言的話,那么,精神價值觀和物質(zhì)價值觀則主要是從價值主體的精神生活和物質(zhì)生活這兩種生活態(tài)度以及精神世界和物質(zhì)世界這兩種價值世界的角度而言的。人都生活或生存于物質(zhì)世界和精神世界之中,因而也就有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這兩種生活領域和生活狀態(tài)。然而,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前人們將精神生活置于物質(zhì)生活之上,崇尚精神高于物質(zhì),精神是高尚的,而物質(zhì)是卑瑣的,這樣,就把精神價值觀置于至高無上的甚至神圣的地位,而極力貶損甚至打擊對物質(zhì)利益的追求。

馬克思的名言“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與人們的利益有關”,成了改革開放以后人們對物質(zhì)利益追求的理論武器。鄧小平同志也指出,只講精神鼓勵不講物質(zhì)利益,必然嚴重挫傷人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因此提出既要講精神鼓勵,也要講物質(zhì)利益。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逐步確立,物質(zhì)利益成了人們追逐的重要對象,物質(zhì)價值觀得以正名并在中國歷史上空前地凸現(xiàn)為社會的基本價值觀之一。正因為物質(zhì)世界和精神世界是人們所面對的兩個基本世界,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是人們的兩種基本生活領域和生活狀態(tài),因此,人們總是要在物質(zhì)世界和精神世界、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物質(zhì)價值觀和精神價值觀之間尋找一種平衡,只有兩者之間實現(xiàn)了平衡,價值主體才會得以和諧,整個社會才會得以和諧。

四、結 語

根據(jù)上述分析,縱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價值觀的變遷,不難發(fā)現(xiàn),改革開放之前中國社會的價值觀是以一元價值觀、整體價值觀、理想價值觀和精神價值觀作為主導價值觀的,而多元價值觀、個體價值觀、世俗價值觀和物質(zhì)價值觀則完全處于被排斥的地位,主導價值觀與主流價值觀處于絕對同一的狀況。這種狀況確實隱藏著社會危機的因素。改革開放之后,中國社會價值觀實現(xiàn)了從一元價值觀向一元價值觀與多元價值觀互動的變化、從整體價值觀向整體價值觀與個體價值觀融合的變化、從理想價值觀向理想價值觀與世俗價值觀共存的變化、從精神價值觀向精神價值觀與物質(zhì)價值觀并重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社會仍然堅持以一元價值觀、整體價值觀、理想價值觀和精神價值觀作為社會的主導價值觀,并以這些價值觀作為社會各種價值觀的價值導向。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它們排斥其它各種合理的價值觀的存在,相反,這些具有價值導向作用的主導價值觀與其它各種合理的價值觀能夠相容共濟;同時,多元價值觀、整體價值觀、世俗價值觀和物質(zhì)價值觀對社會大眾已經(jīng)開始產(chǎn)生越來越廣泛和深刻的影響,它們一方面開始成為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另一方面又與主導價值觀處于“互動”、“融合”、“共存”、”“并重”的關系之中。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認為隨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價值觀的變遷,雖然社會主導價值觀并未發(fā)生什么變化,但其主流價值觀卻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當然,這種變化的總趨勢表現(xiàn)為主導價值觀與主流價值觀不斷地由矛盾狀態(tài)向兩者的一致趨近。而實現(xiàn)主導價值觀與主流價值觀的一致,防止主導價值觀與主流價值觀的沖突和對抗,正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

[1]趙 端.改革開放到了需要回顧和總結的時候了—訪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求是》雜志社原總編輯邢賁思[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8,(1):15.

[2]《胡錦濤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 c_113711665_7.htm.

[3]王佳琳,姜姸.十八大報告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24字概況[EB/OL].http://news.qq.com/a/20121112/000051. htm.

[4]李德順.談談當前的價值觀念變革[J].前沿,1993,(8):6.

[5]廖小平.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價值觀變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原因[J].科學社會主義,2006,(1):64.

[6]廖小平.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價值觀變遷[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J],2005,(6):12-15.

[7]廖申白.倫理新視點——轉(zhuǎn)型時期的社會倫理與道德[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29.

[8](美)丹尼爾·貝爾.資本主義文化矛盾[M].趙一凡等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9:132.

On the changes of Chinese social values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up——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eading and mainstream viewpoint of values

LIU Xing

Since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the leading viewpoint of Chinese social values hasn’t changed,but some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mainstream view of values.This trend of changes shows the tendency of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leading and mainstream viewpoint of values from the contradictory state.The realization of the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two viewpoints of valu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goals of 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society while preventing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two.

Reform and Opening-up;Values of Society;Changes;Perspective

K02

A

1674-5612(2013)01-0054-06

(責任編輯:吳良培)

2012-11-12

劉 星,(1973-),女,湖南永興人,西南民族大學民族研究院博士生,四川警察學院警察管理系講師,研究方向:民族社會學。

猜你喜歡
改革開放理想價值觀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金橋(2022年7期)2022-07-22 08:32:10
我的價值觀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2021款理想ONE
汽車觀察(2021年11期)2021-04-24 20:47:38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花火彩版A(2021年11期)2021-02-08 12:42:52
改革開放是怎樣起步和前行的
我們,與改革開放同行
金橋(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0
改革開放四十年頌
改革開放 如沐春風
快樂語文(2018年7期)2018-05-25 02:31:51
温泉县| 驻马店市| 马边| 霍州市| 怀仁县| 云南省| 民权县| 漳平市| 康乐县| 龙泉市| 石楼县| 清流县| 咸丰县| 台北县| 镶黄旗| 正阳县| 柳州市| 嘉黎县| 大关县| 宜良县| 平江县| 内黄县| 临清市| 厦门市| 赤城县| 久治县| 乐至县| 临安市| 平安县| 昭平县| 锡林郭勒盟| 辽阳县| 岳池县| 南安市| 富民县| 定远县| 德阳市| 昌平区| 大庆市| 木里| 井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