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瓊
(周口師范學(xué)院中文系,河南 周口 466001)
唐順之(1507—1560),字應(yīng)德,號荊川,江蘇武進(今屬江蘇常州)人,明嘉靖八年(1529年)會試第一,歷官翰林編修、兵部主事、吏部考功、右僉都御史、鳳陽巡撫等職。唐順之是明代中期重要的文學(xué)家、“心學(xué)”家,在明代文學(xué)史和哲學(xué)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就是這么一位傳統(tǒng)的文人儒士,晚年投筆從戎,奔赴海疆,抗擊倭寇,成為明代著名的抗倭儒將,并在此期間留下傳世的文學(xué)作品——海防詩①。
一
唐順之的家鄉(xiāng)常州府武進縣,在明代隸屬南直隸州,是自然形勝、人文薈萃之地。常州山明水秀,風物清嘉,物產(chǎn)豐饒,是典型的魚米之鄉(xiāng);文教昌盛,江東蘇、常一帶刻書業(yè)興盛,藏書宏富,科舉繁盛,進士代有人出。不少家族詩禮傳家,科舉入仕,簪纓聯(lián)翩,形成文化型的名門望族。武進唐氏在明代即是當?shù)刂摹拔墨I之族”和官宦世家,唐順之生時其家族已計有八人進士及第②,加上族中中舉者,為官人數(shù)更多,唐順之是其中的佼佼者。《明史·唐順之傳》③曰:“順之于學(xué)無所不窺,自天文、樂律、地理、兵法、弧矢、勾股、壬竒、禽乙,莫不究極原委。盡取古今載籍剖裂補綴,區(qū)分部居,為左、右、文、武、儒、稗六編傳于世,學(xué)者不能測其奧也?!睋?jù)古今官私目錄記載,其著述多達62種,遍及經(jīng)、史、子、集各部諸多類別。
唐順之少年時聰穎慧毅,自小即有志于圣賢之學(xué),發(fā)憤于學(xué)業(yè),常讀書至深夜甚至通宵。十幾歲時,已遍讀經(jīng)史諸書。十六歲入庠,嘉靖七年戊子參加應(yīng)天鄉(xiāng)試,名列第六,嘉靖八年己丑中會試第一。明馮時可撰《中丞荊川唐先生傳》④曰:“(唐順之)讀書常徹夕。母任宜人憐其稚弱,輒吹燈令寢。先生櫝其燈,俟母寢熟,始發(fā)以為常。甫髫已遍經(jīng)史。十六入庠,戊子舉于鄉(xiāng),書第六,己丑舉禮闈第一?!奔尉赴四甑耐⒃嚕祈樦械谒?,其下有陳束、任瀚,時一甲三名為羅洪先、楊名、歐陽德,嘉靖帝親閱六人廷試卷,各御批(《明史·選舉志二》),于唐順之策文批曰:“條論精詳殆盡”⑤,“公雖首二甲,而二甲之有御批自公始”⑥。唐順之為場屋圭臬,時文冠絕諸家,師宗王鏊而又自成一格,是明代“八股文四大家”之一,《明史·歸有光傳》謂:“明代舉子業(yè)最擅名者,前則王鏊、唐順之,后則震川、思泉?!?/p>
舉業(yè)成就了唐順之的功名,文學(xué)成就則為他爭取到文學(xué)史的位置,一是他的文藝理論,二是他的詩文創(chuàng)作。八股文必須闡發(fā)儒家經(jīng)典的規(guī)定和嚴密的篇法矩度為唐順之注入深刻的創(chuàng)作理念,讓他體悟到“文必有法”的“章法論”和“文以載道”的“文道觀”,在《文編序》(《唐荊川文集》卷十)中闡述了“文不能無法”和“文以載道”的理論。他最為重要的文學(xué)理論是“本色論”,在《答茅鹿門知縣二》(《唐荊川文集》卷七)與《與洪芳洲書》(《唐荊川文集》卷七)中詳盡闡述了“本色論”的主要觀點。“本色論”在明代影響很大,是唐順之和“唐宋派”反對“前七子”文學(xué)擬古主義思潮的理論武器,又是后來李贄“童心說”、公安派和竟陵派“性靈說”的先聲,為唐順之贏得了較高的聲譽。在“本色論”的指導(dǎo)下,唐順之進行詩文創(chuàng)作,取得了斐然的成就。唐順之以古文名家著稱于文學(xué)史,流存下來的古文作品四百多篇,體裁豐富,眾體兼?zhèn)?。古文?chuàng)作自成一家,率意信口,獨樹“本色”一幟,《明史·唐順之傳》謂:“順之于學(xué)無所不窺。……為古文,洸洋紆折,有大家風?!薄端膸烊珪偰俊でG川集提要》謂:“在有明中葉,屹然為一大宗。”錢基博《中國文學(xué)史》⑦第六編《近代文學(xué)》第一章《明文》論及唐順之的散文:“情韻不匱,抑揚往復(fù),上接歐陽修,下開歸有光,在有明中葉,屹然為一大宗?!碧祈樦嬖娢灏倨呤嗍?,題材廣泛,古、近體皆備。早年的應(yīng)制奉和詩和家居時的田園歸隱詩是荊川詩中的佳作,而晚年的邊塞詩豪壯矯健、風骨慷慨,高處不減盛唐,又見奇峰,最值得稱道的是抗倭期間創(chuàng)作的海防詩,面目一新,景致瑰麗,將于后文詳加論述。
唐順之學(xué)宗王守仁開創(chuàng)的“姚江學(xué)派”,黃宗羲《明儒學(xué)案》將其列入“南中王門學(xué)案”。不過他不是王陽明的弟子,他的“心學(xué)”思想得自王門后人,主要是王畿,黃宗羲云:“先生(唐順之)之學(xué),得之龍溪者為多,故言于龍溪者只少一拜?!雹唷睹魅鍖W(xué)案》概括唐順之心學(xué)要義:“以天機為宗,以無欲為工夫”⑨,核心是“天機說”。唐順之受王畿、羅洪先、聶豹、鄒守益、徐階等王門后勁影響,熔鑄多家思想而自出機杼,形成以“天機”為宗、以“無欲”為功夫的“心學(xué)”思想,在王學(xué)中占一席之地。
若沒有抗倭戰(zhàn)爭,唐順之便定格為科舉士子、文學(xué)家、“心學(xué)”家糅合而成的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人儒士的形象,然由于晚歲復(fù)出奔赴海疆抗擊倭寇,這位儒家文人在他人生的最后階段展示了新的形象——抗倭名將。
二
有明一代,倭患不絕,以嘉靖年間最為慘烈,史稱“嘉靖倭難”。“明初,倭屢寇沿海州郡,如蚊虻之擾,未為巨患。至嘉靖時許棟、王直等為之謀主,沿海諸省始大受其荼毒。”⑩倭寇入侵給沿海民眾帶來深重的災(zāi)難,閩、浙、蘇所受創(chuàng)傷最為嚴重。蘇、松、常一帶慘遭涂炭,呂希周《慶捷一首》序曰:“蘇、松、常千里奧區(qū),財賦之叢也??軘_屢月,燼焰瀰天,殣骸遍地,蕩柝離居,迄無底寧。”時唐順之辭官居家,親見倭寇劫掠,屠戮鄉(xiāng)里,尤其是在蘇州目睹倭寇用刀挑刺嬰兒戲耍,他憤懣難食,顧憲成《唐順之傳》載:“庚戌虜薄都城,……已而倭入,犯東南,騷動蹂躪特甚,慘不忍言,……順之憤懣廢食?!蹦腺帘碧敚覈h搖,唐順之憂心忡忡,終老林巖之志動搖了,嘉靖三十七年春決計出山,秋七月赴薊鎮(zhèn)查勘邊務(wù),秋九月旋奉命前往浙江視師,與胡宗憲協(xié)謀抗倭(《明唐荊川先生年譜》卷四)。
唐順之抗倭體現(xiàn)為經(jīng)略與實戰(zhàn)兩個方面。其經(jīng)略思想幾乎涉及抗倭戰(zhàn)爭的所有方面,據(jù)《籌海圖編》卷十一、卷十二載,唐順之在“定廟謨”、“實軍伍”、“精教練”、“足兵餉”、“清屯種”、“慎募調(diào)”、“收圖籍”、“鼓軍氣”、“公賞罰”、“處首級”、“御海洋”、“固海岸”、“散賊黨”、“嚴城守”、“降宣諭”、“用間諜”、“通貢道”、“開戶市”等諸多方面均有獨到的見解,并被用來指導(dǎo)抗倭戰(zhàn)爭,起到重要的作用,得到抗倭統(tǒng)帥胡宗憲的賞識。然唐順之并非只會紙上談兵的書生,令人敬仰的是他親臨抗倭前線,沖鋒陷陣,浴血奮戰(zhàn),立下不朽的功勛。唐順之到浙江后,即親自下海視察,出沒驚濤駭浪之中,卻意氣風發(fā),談笑自如。洪朝選《荊川唐公行狀》謂:“(公)乃從江陰泛海至劉家河渡,又自嘉興下海泛大洋至蛟門,一晝夜行六七百里,自昔未有也。從者驚吐成疾,公獨夷然?!贝舜魏I弦暡?,唐順之將所有險要會哨繪制成圖,以備殲敵之用。嘉靖三十八年四月,倭寇侵至崇明,賊船停泊在三沙。唐順之率兵誘賊至海外,奮力擊殺,在海上斬敵首一百二十顆,沉敵船三十余艘,繳獲敵人衣物兵器無數(shù),倭寇無一人登岸,余敵向江北逃跑。洪朝選《荊川唐公行狀》謂時人稱“自蘇松用兵以來,未有此捷也”。不久,倭寇騷亂江北,鳳陽巡撫李遂告急請援。唐順之命總兵官盧鏜拒守三沙,親率領(lǐng)副總兵劉顯前往增援,在姚家蕩痛擊敵寇。倭寇敗退廟灣,唐順之再率兵擊殺,戰(zhàn)斗慘烈,敵我傷亡相當。三十八年夏,唐順之率領(lǐng)盧鏜、劉顯進攻盤踞在三沙的倭敵,久攻不克,盧鏜、劉顯進擊失利,勸唐順之退兵。唐順之憤恨異常,親自躍馬布陣,沖至陣前。倭寇見唐順之軍陣嚴整,于是堅壁不出。唐順之持刀奮身前往,沖到距離倭營百余步的地方,逼敵出戰(zhàn)。盧鏜、劉顯恐怕?lián)p失更大,力勸唐順之退兵。當時是盛夏暑天,天氣炎熱,唐順之在海上已漂泊了兩三個月,鹵侵炎蒸,勞頓顛沛,“暑月蒸熱,積勞久之,吐血幾至殞生”(《唐荊川文集》卷八《與楊朋石祠祭》),前時舊疾亦復(fù)發(fā)加重,不得不返回太倉。李遂調(diào)往南京,唐順之升任右僉都御史,代李遂巡撫鳳陽。嘉靖三十九年三月,唐順之再次泛海巡歷,行至通州,病情嚴重,將不久于人世。嘉靖三十九年四月一日,唐順之端坐而逝,終年五十四歲。
唐順之晚年出任軍事,由嚴嵩黨羽趙文華薦,因此橫遭非議,《明史·唐順之傳》曰:“晚由文華薦,商出處于羅洪先,洪先曰:‘向已隸名仕籍,此身非我有,安得侔處士?!樦斐觯宦勍H由此損。”唐順之決定復(fù)出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他已預(yù)見出山后世人的議論,然當他親眼目睹倭寇在蘇常等地燒殺擄掠,涂炭鄉(xiāng)邦,內(nèi)心的憤懣如決堤之水,《與俞總兵虛江》(《唐荊川文集》卷八)曰:“及東南遭倭變以來,備見生靈涂炭之苦,日夜痛心,奔告無所欲,亟圖見敵愾戡亂之人。”他再也無法安居山林,家國之憂超越了道德重壓,不屑橫世非議,毅然受命于危難之際,復(fù)出抗倭。唐順之復(fù)出之舉源于他道德自律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鐵肩擔道義,豈顧身后名,堅守名節(jié)而不囿于名節(jié),比只知沽名釣譽、全節(jié)保身而忘懷家國之人更令人敬重,這也正是其人格魅力所在。
三
唐順之是明代抗倭名將,其家鄉(xiāng)常州遭受倭寇重創(chuàng)。他親歷嘉靖倭難,親臨抗倭前線,感時紀事,涉筆成詩,創(chuàng)作了三十余首海防詩,收錄在他的詩文別集《唐荊川文集》(明萬歷元年純白齋刻本)中。作品不多,卻在思想內(nèi)容、藝術(shù)表現(xiàn)等諸多方面皆有可觀之處。
唐順之的海防詩內(nèi)容豐富。一些作品描繪了明代倭寇的相貌裝扮和行為伎倆,如“眉目粗頑發(fā)指冠,鄉(xiāng)人權(quán)作大王看”(《偶感十一首》之十),寫倭寇外貌的鄙陋兇惡;“刃露雪霜驚壯士,陣翻蛺蝶掃疲軍(倭夷有蛺蝶陣)”(《病中秋思八首》之七),寫倭寇使用倭刀作為兵器,并配以蝴蝶陣作戰(zhàn);“紛紛盜竊爾何知,岸上斫人水上嬉。自咤一身都是膽,欲將巨海作潢池”(《海上凱歌九首贈湯將軍》之二),描述的是倭寇擅習水性、肆無忌憚從海上來犯的情境。倭寇在吳中地區(qū)燒殺擄掠的暴行在唐順之的海防詩中得到反映:“何年海上入妖氛,滿地樓臺盡一焚”(《病中秋思八首》之七);“忽報吳門兵燹盡”(《病中秋日作四首》之三);“賊來窺戶正臨妝,虜?shù)脜峭匏泼辖?。簫鼓滿船催送酒,大王今夜作新郎”(《偶感十一首》之二)。以上兩類內(nèi)容是對倭寇和倭患的紀實性描寫,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可與史籍所載和其他海防詩作品相印證。倭寇常為蝴蝶陣,《籌海圖編》卷二載:“倭夷慣為蝴蝶陣,臨陣以揮扇為號,一人揮扇,眾皆舞刀而起?!眳侵蟹比A富庶,是倭寇重點侵犯之地,遭受的破壞也最為嚴重,孫七政《三殤詩三首》序曰:“吳之墟,天下佳麗也,而士女悉邦之賦臣。歲甲寅、乙卯,倭寇入?yún)情T之郛,戰(zhàn)北,亡奔死者相駘藉,而有司若罔聞。知亦有賢妻貞女抱閨儀而身膏賊斧,與野草同腐?!?/p>
唐順之的海防詩還有另兩類內(nèi)容,一是海戰(zhàn),一是海洋風光,這兩類描寫都帶有濃郁的海洋文學(xué)色彩?!昂I锨锔叱瘹馇澹瑺I中賈勇競先鳴。疊嶼亂翻旌幟影,驚濤盡作鼔鼙聲”(《海上凱歌九首贈湯將軍》之五),寫水軍的海上營寨,鼙鼓驚濤,旗幟飄海,士兵競勇,一派兵臨前線、出海作戰(zhàn)的景象?!百绕煨萁羌艧o猜,百丈樓船泊不開。夜半賊營流矢滿,才驚漢將是飛來”(《海上凱歌九首贈湯將軍》之二),“沉船斬馘海為羶,潭底潛蛟噴血涎。髑髏帶箭逐波去,可道孫恩是水仙”(《海上凱歌九首贈湯將軍》之六),這兩首所寫是海上戰(zhàn)爭的慘烈情景,膻血泛海,骷尸隨波,戰(zhàn)船瞬間沉入海底,比起傳統(tǒng)邊塞詩中描繪的大漠中血流成河、馬倒人翻的廝殺場面,過無不及。奇異瑰麗的海洋風光在唐順之海防詩中得以展現(xiàn),“大洋萬里無拳石,卻見群山亙海中。忽然石壁開雙峽,坐覺樓船聳半空。島以戶寬延滿月,潮緣口窄弄驚風”(《月夜渡蛟門》),萬里海面,石壁乍開,山島聳峙,驚濤駭浪中樓船隨潮頭顛簸起伏,驚險萬狀;亦有潮定風息后的海上平靜景象,“昨夜波潮怒,中霄云霧披。天澄鏡光發(fā),風嫩谷紋滋”(《乍浦下?!?,“海能盡月空無水,潮定期風颯有铓”(《三沙病后夜起玩月抒懷》)。詩中布滿了海洋意象:海風、浪潮、波濤、礁石、島夷、叢葦、桅檣、鯨鯢、鮫鼉等。
唐順之的海防詩洋溢著昂揚悲壯的殺敵斗志,表現(xiàn)了誓死抵御外侮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思想?!笆那迦f里寇,敢憚一身?!薄墩窒潞!?,是唐順之初赴海疆即立下的抗倭誓言。在此誓言下,唐順之親赴抗倭前線剿殺倭寇,“一身自試妖狐穴,六月深驅(qū)瘴海兵”(《海上歸來病手足瘡兼血疾伏枕》),不顧病痛而勤于軍務(wù),“日御短衣巡壁壘,夜支倦體閱軍書”(《三沙抱病夜坐柬梅林督府》)。“水軍隊隊黃頭郎,迎潮直上凌扶桑。已知海若先清道,萬里滄波定不揚”(《海上凱歌九首贈湯將軍之四》)則可見唐順之高昂的斗志,對剿滅倭寇充滿堅定的信心。
唐順之的海防詩藝術(shù)表現(xiàn)一定的創(chuàng)新。比如語言,《乍浦下?!分械囊痪洹帮L嫩谷紋滋”,這個“嫩”字用得新穎絕好。以“嫩”寫海上微風,不無道理,因為風從海上起,風里挾裹著海水的濕氣,“風嫩”給人的感受是海風的柔和濕潤,一個“嫩”字點出了海風含水濕柔的特征,可見作者語言運用的獨具匠心。再如描寫的新視角,作者以“閩卒精風候,吳兒慣水嬉”(《乍浦下?!?描寫江浙、福建的水軍英勇善戰(zhàn),是從士卒精通風候、諳習水性的角度來寫的,這種新視角側(cè)重于士兵的“軟戰(zhàn)力”描寫,實大不同于傳統(tǒng)邊塞詩中以長于騎馬射箭、矯健雄壯描寫將士的勇武善戰(zhàn)。
唐順之是明代中期一位博學(xué)的雜家,亦是一位罕見的奇才,身兼文學(xué)家、“心學(xué)”家、軍事家、抗倭名將等多種身份,為后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學(xué)文化遺產(chǎn)和寶貴的道德精神財富。作為江蘇常州杰出的歷史文化名人,“荊川先生”唐順之的確值得樹碑立傳以緬懷紀念。
注釋:
①目前學(xué)界尚未對“明代海防詩”作出概念界定,筆者此處自行界定其概念:“明代海防詩是以明代抗倭戰(zhàn)爭為歷史背景、以因抗擊倭寇而建設(shè)的東部海防為地理背景的反映倭寇、倭患、抗倭戰(zhàn)爭以及與之密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詩歌?!?/p>
②唐肯總纂:《毘陵唐氏家譜》,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鉛印本。
③(清)張廷玉等:《明史》,中華書局,1974年。
④(明)唐順之:《唐荊川文集·附錄》,明萬歷元年(1573年)純白齋刻本。
⑤(明)王世貞:《弇山堂別集》卷八十二,《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⑥(明)洪朝選:《荊川唐公行狀》,《毘陵唐氏家譜》“宗”冊。
⑦錢基博:《中國文學(xué)史》,東方出版中心,2008年。
⑧⑨(清)黃宗羲:《明儒學(xué)案》卷二十六《南中王門學(xué)案·襄文唐荊川先生順之》,沈芝盈點校,中華書局,2008年,第598頁,第598頁。
⑩陳懋恒:《明代倭寇考略》,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4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