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珂
專門用途英語——ESP(即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指的是與某種特定職業(yè)、學科或目的相關的英語,如商務英語、旅游英語、金融英語、法律英語、體育英語等。在國內(nèi)實行ESP教學是大勢所趨。
首先,社會的發(fā)展需要專門性的復合人才。只有掌握與專業(yè)更貼合的語言媒介ESP,才能更好地吸收和引進國外先進科技,更好地根據(jù)本國的實際情況加以應用。各企事業(yè)單位招聘除了注重專業(yè)知識外,也更傾向于英語會話和寫作的技能,以便在日后的實際工作中企事業(yè)可以節(jié)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去培訓相關專業(yè)的工作英語,因此既具備專業(yè)知識又有著良好的相關專業(yè)英語技能的人才,必定成為社會招聘的寵兒。[1]
其次,ESP教學是學生自身的需求?,F(xiàn)今大部分高校開設的英語課依然為基礎英語,注重英語的基礎知識,內(nèi)容多半與高中的要求相差無幾。學生“學之乏味”卻又不敢棄之。這樣無形中浪費了很多教學資源,使得大學開設的英語課毫無意義。而ESP課程教學是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更貼合他們的學習目標,可以大大地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真正達到大學英語的開課目標——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專門性人才。
對ESP的研究最早始于上世紀6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世界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各行業(yè)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空前加強,這個時候就需要一門國際通用語言作為媒介,于是英語不失時機地成為了國際語言,掀起了學習英語的全球性潮流。為了滿足各行業(yè)從業(yè)人員對于英語能力的需求,ESP便應運而生。目前,國外在ESP的學習、研究以及實踐方面已經(jīng)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中國加入世貿(mào)組織后,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不斷增進與國外的交流與合作。全球一體化合作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對于ESP的需求,促使國內(nèi)學者越來越多地關注ESP的研究和實踐[2]。然而,國內(nèi)對于ESP的學習與研究相對于國外而言,起步晚,發(fā)展遲緩,研究面較窄,在高校教學和實踐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如:學生普遍反映課程設置隨意,教材數(shù)量少且單一,教材質(zhì)量不高,教師水平有限等。
科技英語作為英語的一個重要分支,也存在著同類問題。下面就以科技英語為例,探究一些解決方案,希望對于高校改進ESP的研究和實踐提供幫助。
1.完善教材,增加可閱讀的ESP科技英語書籍
高校科技英語的教學內(nèi)容應該由基礎通用英語 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轉(zhuǎn)向?qū)I(yè)用途英語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要把英語學習和科技專業(yè)知識學習相結合。其中包括科技英語的詞匯、語法、文體和篇章。科技英語有其特定的專業(yè)詞匯和行話,有的比較難,有的比較簡單。譬如carbonate(碳酸鹽)、decay(衰變)就比較難,屬于純科技詞;再如formation(形成)就比較簡單,屬于半科技詞。所以在制定科技英語教材的時候可以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依次制定,盡量做到ESP語言接近實際生活和工作的通用水平,保證初級ESP教材的語言通俗易懂,這樣對于初學ESP教材的學生來說,他們不會覺得專業(yè)語言太難,從而方便學生培養(yǎng)興趣,理解學習。除此之外,教材中還應注重學生英語技能的培訓,因為學生不僅需要表層語言知識的學習,更需要深層次英語技能的學習,只有掌握科技英語的閱讀、寫作等技能,才能真正靈活運用這一專業(yè)英語。
2.增加ESP科技英語授課時間
大多高校專業(yè)課的授課時間比較充裕,而英語的授課時間普遍壓縮,由此導致學生的專業(yè)知識在不斷的累積,而與此相關的英語知識卻跟不上需求,從而不僅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某種程度上也滿足不了他們的專業(yè)需求。
現(xiàn)今傳統(tǒng)的高校英語課堂教學依然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一般是被動地接受。不論是上課的內(nèi)容、上課的時間還是上課的方式都是由教師來控制的。所以很多時候教師傳授的知識與學生的需求不相貼合,造成學生不感興趣,不愛聽課,甚至是學習到的知識除了參加考試外,基本很少能運用到未來的工作生活中[3]。所以ESP教學要求轉(zhuǎn)換教學主體,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指導,從學生的實際需求、興趣點來設置課程,讓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變被動聽課為主動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最大限度地利用英語課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高校的英語教學方式多是簡單地單詞講解、句法分析和篇章解讀,僅僅停留在表層教學,完全依托于教材。而ESP教學則要求根據(jù)目標需要和學習需要,來合理安排課堂教學方式。譬如科技英語的教學,有的學生是出于對未來工作的需要,有的學生也許是出于個人興趣,因此在課堂上不能采取單一的方式方法。對于有工作需求的學生而言,要注重其聽說讀寫的技能訓練,多模擬一些情景,進行情景表演,以此來培養(yǎng)良好的口頭交際能力和應變能力??梢宰寣W生自己或是協(xié)同合作,通過多媒體或者其他設備,具體講述某個重大科技的歷史、發(fā)展和應用;也可以讓學生就某個科普問題進行小組討論。通過這些方式,學生在課堂上能有效地達到自己的目標需求和學習需求,“舉一反三”“寓教于樂”,其效果要遠勝于教師照本宣科。[4]
為了達到ESP教學的良好效果,教師應創(chuàng)造寬松舒適、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要緩解緊張的教學氣氛,讓學生隨時可以參與到互動中。除此之外,ESP教學課堂可配備多媒體、投影儀等設備,方便教師在科技英語教學時進行圖文并茂,甚至是視頻的直觀講解。再者,高校可以建立ESP科技英語網(wǎng)上資源庫。這樣的話學生就有兩個可以學習科技英語的課堂,不論是在有教師的課上還是無教師的課下,學生都可以自主隨意地不斷學習,補齊所缺。
教學后對學生的考核制度也是影響ESP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學校應制定合理的ESP考核制度。不能以傳統(tǒng)的一張試卷定成績,應更多的綜合考慮學生平時的學習表現(xiàn),兼顧學生的多種英語能力的考核,如:聽說讀寫以及組織、表演甚至應變的能力,努力做到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隨著中國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與世界的不斷交流與合作,21世紀中國最需要的是專業(yè)的復合型人才。高校教學采取ESP教學模式順應時代趨勢,將專業(yè)知識與英語知識相結合,制定合理的英語教材,以學生的需要為中心,創(chuàng)建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制定合理的評估制度,共同努力為社會的發(fā)展培養(yǎng)更多的復合型外語人才。
[1] 蔡基剛.ESP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fā)展方向[J].外語界,2004(2):22-28.
[2] 劉慧莉.試談ESP的課程設計問題[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2):154-156.
[3] 劉鳳輝,邵麗君.大學英語與科技英語教學相結合的幾點思考[J].中國地質(zhì)教育,2008(1).
[4] 陸偉成.ESP課程的特定性研究及任務型設計[J].中國ESP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