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東林
蔬菜是陜西洋縣五大支柱產(chǎn)業(yè)之一,年種植面積1萬hm2以上,并形成了謝村大蒜、馬暢菜花、貫溪拱棚精細菜、龍亭日光溫棚番茄等各具特色的蔬菜品種和生產(chǎn)方式,推廣普及了無公害生產(chǎn)技術(shù)。陜西洋縣大蒜栽培歷史悠久,優(yōu)以謝村普陀大蒜氣味香、蒜頭大、品質(zhì)佳而譽滿西北。全縣常年種植大蒜1 667 hm2,主要集中在謝村、戚氏,按照有機大蒜生產(chǎn)技術(shù)規(guī)程栽培的蒜苗、蒜薹、蒜頭備受青睞,是當?shù)剞r(nóng)民增收的主要來源。
大蒜忌重茬,要選擇富含有機質(zhì)、排灌方便的中壤土為宜。整地時要施足底肥,一般667m2施充分腐熟的優(yōu)質(zhì)有機肥5 000 kg以上,然后翻耕、耙細,作成1.8m寬的平畦,達到肥勻、土碎、畦平。
一般選擇我縣種植的當家品種普陀紫皮大蒜。蒜種要保證個大、飽滿、無損傷、單瓣質(zhì)量4 g左右。播種前,蒜種在7℃以下環(huán)境中處理7~10天,再用沼液浸種5~8 h,以保證早出苗、出苗齊。
適宜播期為8月下旬至9月上旬。要搶墑播種,先在畦上開溝,再在溝內(nèi)擺蒜,播種深度以3 cm為宜。以收獲蒜頭為主的,可按行距30 cm、株距8 cm的規(guī)格播種,一般667 m2栽30 000株左右,用種量約150 kg;以收獲蒜薹為主的,可按行距25 cm、株距6 cm的規(guī)格播種,667m2栽40 000株以上,用種量約200 kg;以收獲蒜苗為主的,可按行距22 cm、株距5 cm的規(guī)格播種,667 m2栽60 000株,用種量約300 kg。
11月中旬追施越冬肥,一般667m2施充分腐熟的糞尿或沼液1 500 kg左右,促進植株旺盛生長。春季日平均氣溫達到7℃以上時,大蒜開始返青,要及時追施返青肥,一般667m2施充分腐熟的糞尿或沼液3 000 kg左右,也可增施腐熟的餅肥100 kg,以利蒜苗生長。
如冬、春季遇持續(xù)干旱,土壤墑情嚴重不足時,可適量灌水,但只灌畦溝,水不上畦,忌大水漫灌。
以人工中耕除草為主,一般在播后15天左右和春季各中耕除草一次。
大蒜主要蟲害有蔥薊馬、蚜蟲和蒜蛆。蔥薊馬、蚜蟲可用1%苦參堿可溶性液劑噴霧防治;蒜蛆可在蒜苗退母期撒施草木灰防治。
大蒜主要病害有葉枯病、紫斑病、根腐病等,可通過精細選種、合理輪作、控制田間濕度,達到控制病害的目的,發(fā)病輕微,可用1 000億個活芽孢/g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和農(nóng)抗120水劑防治。
以采收蒜苗為主的,從11月上旬開始間苗采收,陸續(xù)上市銷售。
蒜薹要在開始“打鉤”(蒜薹花軸向一旁彎曲)、總苞略變白時及時采收,否則影響蒜薹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也妨礙蒜頭的膨大。
蒜薹收獲后20天左右,當葉片枯萎、假莖松軟時及時收獲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