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濤,張 玨
(重慶郵電大學 法學院,重慶 400065)
重慶市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現狀與問題分析*
朱 濤,張 玨
(重慶郵電大學 法學院,重慶 400065)
農產品地理標志在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促進重慶市城鄉(xiāng)統籌發(fā)展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在地理標志保護中仍存在農產品地理標志知名度整體較低,授標農產品質量規(guī)范化程度較低,農產品地理標志的使用未落到實處,后續(xù)發(fā)展乏力的問題。應當通過政府主導,建立統籌協調機制;行會主管,打造管理運行平臺;鼓勵引導,提高認知使用意識;規(guī)范使用,保障產品質量特色;放眼國際,積極開展國際注冊的措施加以改進。
農產品;地理標志;城鄉(xiāng)統籌
農產品地理標志,是指標示農產品來源于特定地域,產品品質和相關特征主要取決于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歷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稱冠名的特有農產品標志。農產品地理標志既是產地和產品品質的反映,也是傳統工藝和地理文化的表達,其歷史形成的市場信譽蘊含著巨大的經濟價值,對農村經濟發(fā)展尤其是農產品貿易有直接影響。對農產品地理標志加以保護和利用,對發(fā)展現代特色農業(yè),大力推進地域特色優(yōu)勢農產品產業(yè)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重慶市擁有十分豐富的農特產品資源,近年來各級政府也十分重視農產品地理標志的開發(fā)和利用,努力打造重慶市農產品知名品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涪陵榨菜”、“酉陽青蒿”等地理標志在全國甚至世界市場都享有盛譽。然而,
隨著重慶市農產品地理標志數量的增多,農產品貿易規(guī)模的擴大,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缺乏力度和科學性的矛盾也不斷顯現,認真研究重慶市現階段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面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分析思考其解決途徑,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嶄新的課題和重要任務。
(一)豐富的農產品資源
重慶位于中國西南部的長江上游地區(qū),面積達8.24萬平方公里。轄區(qū)內山高谷深,溝壑縱橫,山地面積占76%,丘陵占22%,河谷平壩僅占2%;有長江、嘉陵江、烏江、涪江、綦江、大寧河等主要河流。重慶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冬暖夏熱,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溫潤多陰、雨熱同季。溫暖濕潤的氣候加之多樣的地形地貌,使得重慶地區(qū)的動植物資源都相當豐富。
據統計,重慶地區(qū)共有6 000多種各類植物。藥用植物資源極其豐富,是全國重要的中藥材產地之一,大面積山區(qū)生長的野生和人工培植的中藥材有2 000余種,主要有黃連、白術、金銀花、黨參、貝母、天麻、厚樸、黃柏、杜仲、元胡、當歸等。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黃連產量居全國第一,是著名的“黃連之鄉(xiāng)”。全市有栽培植物560多種,主要是水稻、玉米、小麥、紅薯四大類,尤以水稻居首;除糧、油、蔬菜等農作物外,還有油菜、花生、油桐、烏桕、茶葉、蠶桑、黃紅麻、烤煙等名優(yōu)經濟作物,黔江區(qū)被譽為“烤煙之鄉(xiāng)”,涪陵是全國著名的“榨菜之鄉(xiāng)”;果樹作物主要有柑橘、梨、李、桃、枇杷、龍眼等,尤以柑桔最具盛名,有“柑橘之鄉(xiāng)”的美譽。市域內各類動物資源600余種,有金絲猴、華南虎、蜂猴、黑鸛等近100種國家重點珍稀保護動物;40余種畜禽類動物中,榮昌豬為全國三大豬種之首,有“華夏國寶”之稱;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為全國最大的長毛兔生產基地*數據來源于“重慶農業(yè)概況”,重慶農業(yè)農村信息網http://www.cqagri.gov.cn/agriSurvey/nyzygk.asp.。
由于地處西部地區(qū),重慶市的工業(yè)發(fā)展環(huán)境保護相對比較好,很多動植物資源的特色至今仍保存完好,產品類型鮮明,為特色農產品的開發(fā)提供了充足的來源,為地理標志的運用提供了足夠的空間。
(二)獲批地理標志數量逐年增多
當前,我國對于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申報存在三套相對獨立的制度體系:依據《商標法》實施的證明商標、集體商標登記制度;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發(fā)布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guī)定》而產生的地理標志產品申報制度;以農業(yè)部頒布的《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辦法》為主體的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制度。
2000年,“涪陵榨菜”成為重慶市首件被國家工商總局核準注冊的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這個商標給涪陵地區(qū)青菜頭種植業(yè)注入了神奇的魔力,榨菜推動農村經濟的成功經驗,給后來者以極大的啟迪*自注冊以來,涪陵青菜頭種植面積每年都以4萬畝的速度穩(wěn)步快速增長。2000年,涪陵青菜頭種植面積27萬畝,產量僅43萬噸,而到2008年,短短8年時間,兩項數據幾乎都實現成倍增長,種植面積達53.9萬畝,產量96.7萬噸,產值飆升20多億元,給當地農民帶來了豐厚的收入。參見賈君:重慶市工商局全力打造西部品牌之都,中國消費網·中國消費者報, http://www.ccn.com.cn/news/shichangguanzhu/2009/1207/287710.html.。重慶市工商局隨即率先在全市實施農產品商標戰(zhàn)略,開展“走近企業(yè)”服務、“商標上山下鄉(xiāng)進庫區(qū)”等系列活動,鼓勵廣大農民和涉農企業(yè)積極投身農產品商標戰(zhàn)略,力求克隆涪陵榨菜“公司+農戶+品牌”的模式。2009年,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實施商標戰(zhàn)略的意見》,明確重慶將大力實施地理標志富農戰(zhàn)略;2010年,又實施了《商標發(fā)展獎勵補助辦法》,成為全國唯一以省政府名義出臺對地理標志注冊人進行獎勵政策的省市;2012年3月,重慶市工商局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地理標志工作的指導意見》,在全國率先實行地理標志申報推薦制度。在政策的強力推動下,重慶市工商局大力扶持農產品地理標志申報工作,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僅2011年新增地理標志51件,超過以往歷年總和,增幅全國第一,總量達87件,在全國排位躍居第四,直轄市第一。其中“涪陵榨菜”證明商標2010年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和“Fuling zhacai”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被認定為“重慶市著名商標”。預計到今年底,重慶市地理標志總量將突破100件,兩翼17個區(qū)縣都擁有一件以上的地理標志[1]。
在2005年國家質檢總局發(fā)布《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guī)定》后,重慶市質監(jiān)局積極推進了中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對利用產自特定地域的原材料,按照傳統工藝在特定地域內生產的、質量特色或者聲譽在本質上取決于其原產地域地理特征的產品,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制度,在近7年的時間內,在質監(jiān)部門的努力下,成功申報了“忠縣柑橘”、“萬州紅桔”、“南川方竹筍”、“奉節(jié)臍橙”、“酉陽青蒿”、“江津花椒”、“石柱黃連”、“忠州豆腐乳”、“合川桃片”共計9個地理標志產品,已在重慶范圍內初步形成了地理標志產品的一套培育思路:采取挖掘歷史淵源、嚴格遵循質量標準控制生產過程、保持獨特品質優(yōu)勢的方式,確保申報成功率。
農業(yè)部于2007年頒布了《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辦法》,確定對來源于農業(yè)的初級產品實行專門地理標志保護,該辦法是第一個直接針對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的部門規(guī)章,對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登記、標志使用和監(jiān)督管理進行了細致規(guī)定。由于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不收取費用,申報期限相對較短,保護針對性較強,自開始申報以來就迅速在全國得以推廣,對規(guī)范農產品地理標志的使用,保證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品質和特色,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發(fā)揮了積極作用。來自重慶市農委的消息稱,從2008年7月,武隆高山辣椒獲得重慶第一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開始,到2012年10月,重慶已獲得蔬菜類產品10個、經作類產品11個、畜牧類產品6個、糧油類產品1個、水產品1個共29個由農業(yè)部頒發(fā)的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且2011年、2012年全市地理標志農產品的抽檢合格率均為100%[2]。
(三)農產品地理標志的重要作用
重慶地區(qū)農產品商標和地理標志的不斷增多,為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促進城鄉(xiāng)統籌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第一,地理標志注冊明顯提升了農產品價格。全市87件地理標志在注冊后,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巫溪“大寧河雞”在注冊前,單價為16元/公斤,注冊后達40元/公斤,價格上漲150%;“永川豆豉”注冊前3.5元/公斤,注冊后單價為6.5元/公斤,增長86%。
第二,地理標志注冊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增加。隨著地理標志產品單價的大幅提升,農民收入隨之也大幅增長?!澳洗ǚ街窆S”注冊前當地農民人均年收入1 575元,注冊后增加到5 246元,增長了233%;酉陽“麻旺鴨”為當地農民帶來的年收入從注冊前的800元增長到2 200元,漲了175%。一些地區(qū)地理標志產品收入已成為當地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如石柱、開縣地區(qū),“石柱黃連”和“開縣龍珠茶”兩項產業(yè)所帶來的收入分別占當地農民年收入的84%和91.2%。
第三,地理標志有力帶動了農民就業(yè)。全市87件地理標志產品共帶動了658.8萬農村人口就業(yè)。“涪陵榨菜”帶動約68萬人就業(yè),占當地總人口的60%;從事“江津花椒”種植生產人員達61萬,占當地總人口的41%;“巫溪洋芋”種植人員達26萬人,占當地總人口的49.1%。
第四,地理標志促進了農產品出口。全市共有豐都肉牛、涪陵紅心蘿卜、石柱長毛兔、涪陵榨菜等16種地理標志產品出口國外,2011年實現出口額約13.65億元人民幣。其中,“豐都肉?!?、“涪陵榨菜”兩個地理標志產品2011年出口額分別達到6億元人民幣和1億元人民幣[3]。
農產品地理標志的利用對重慶市的農業(yè)產業(yè)發(fā)展、區(qū)域品牌的建立以及地方知名度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通過對部分地理標志的調研以及大量的文獻檢索發(fā)現,在地理標志的申請以及保護中仍存在一系列問題,在產品推廣和運用上,并沒有用好、用活,沒有真正讓地理標志提升農產品的品牌價值,大量的“金字招牌”仍在躺著“酣睡”。
(一)農產品地理標志知名度整體較低
在重慶100余件農產品地理標志中,除“涪陵榨菜”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合川桃片”、“永川豆豉”等略具市場知名度以外,絕大多數的重慶農產品在國內仍屬籍籍無名,一些產品甚至在市內的知名度都不高。一些農產品在獲得地理標志注冊后,并沒有建立健全使用管理制度,導致地理標志品牌市場影響力低,農產品經濟效益不明顯。一些地理標志農產品個性不夠鮮明,同質化傾向嚴重,經營者不注重產品文化內涵的挖掘,缺乏品牌創(chuàng)新思維,沒有進一步走深化品牌發(fā)展之路,不能吸引消費者的關注,進而提升產品市場知名度。甚至有的農產品取得地理標志商標之后,根本沒有進行使用,品牌之路走得十分艱難。根據我們對重慶市區(qū)新世紀等大型超市的走訪調查,發(fā)現即使在本地市場,也有超過80%的授標農產品沒有進入銷售渠道,而進入超市貨架的一些農產品,如“梁平柚”等根本沒有使用相應的地理標志標識;同時,有逾九成的受訪群眾不了解本地有多少、有哪些授標農產品。
(二)授標農產品質量規(guī)范化程度較低
質檢與農業(yè)管理部門均要求地理標志農產品按照統一的生產技術規(guī)范操作,質量達到相應的技術指標,但客觀上在重慶市保護范圍內的農產品,有相當一部分是無法達到這些質量技術指標的。一方面,由于重慶地區(qū)以丘陵、山地為主,農村普遍實行單戶種植,面積小、科技含量低。部分農民受傳統農業(yè)生產方式和思想的影響,對農產品的生產和經營還停留在“靠天吃飯”,種出來什么就賣什么的狀態(tài),很少進行深層次的產品開發(fā)。另一方面,目前重慶農業(yè)標準化水平還不高,實施農業(yè)標準化的基礎設施和檢測手段落后,一些特色農產品科技攻關不夠,產品質量不高,管理水平較弱。與此同時,一些優(yōu)質的授標農產品還受到大量假冒地理標志農產品的沖擊,以奉節(jié)臍橙為例,不僅一些外地臍橙冒充奉節(jié)臍橙,本地一些不屬于保護范圍的臍橙品種也公然打著“奉節(jié)臍橙”的名號進行銷售。
(三)農產品地理標志的使用未落到實處
重慶相當地區(qū)的農產品地理標志使用普及工作還停留在政府層面,宣傳引導力度不足,存在“農民不認識,企業(yè)不愛用”的尷尬局面。根據走訪調查,我們發(fā)現即便獲得地理標志保護多年的農產品,在保護區(qū)內仍有超過一半的農民不知道地理標志為何物,以及它和自己的產品有什么關系,故難以對其加以培育和保護,更無從談起對產業(yè)鏈的延伸等后續(xù)發(fā)展。如“石柱黃連”、“南川貢米”這些比較知名的地理標志產品,產區(qū)老百姓只知道其知名度高,是“土特產”,對于地理標志這個詞非常陌生?;诘乩順酥揪哂械摹巴獠啃浴碧攸c,它屬于區(qū)域內共享的公共資源,目前我國各地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相關工作絕大多數是政府行為。因此不少企業(yè)都將地理標志的使用、維護視為政府職責,而非商業(yè)行為,與己無關,除非有關部門強制要求,否則缺乏主動使用地理標志的內在動力。并且,一個地理標志往往需要長時間的培育發(fā)展才能發(fā)揮其最佳效果,短時間內難以顯現其對品牌價值的推廣作用,大企業(yè)不愿意花費時間、精力、財力對其進行推廣之后,再與他人共享品牌利益;中小企業(yè)由于可以“搭便車”獲得額外的品牌收益,自己投資的積極性也不大。
(四)重注冊,輕使用,后續(xù)發(fā)展乏力
地理標志的申請保護在重慶各區(qū)、縣之間存在著工作上的競爭,獲得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數量成為衡量地方政府工作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地方政府在地理標志的申請階段均十分重視,在2010、2011年持續(xù)出現注冊井噴狀態(tài),但是多數是為了申報而申報,沒有制定后續(xù)的推廣計劃,實現其帶來的經濟效益。在行政力量主導下,地理標志產品的認證往往是由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指定的“協會”、“技術推廣站”甚至“管理辦公室”申請,這些機構往往既缺人員,又無資金,也沒有足夠的管理經驗。從理論上來講,地理標志應該由行業(yè)協會來主導,但是目前很多行業(yè)協會組織只是為了申請地理標志保護才成立的,大多只是流于形式,參與者寥寥,除了收取許可費用外,缺乏對被許可企業(yè)統籌規(guī)劃能力的監(jiān)督管理,造成商標使用隨意、產品質量差的百合產品流向市場。
(一)政府主導,建立統籌協調機制
在我國現行體制下,政府具有全局上駕馭和組織經濟活動以及總體上宏觀把握經濟信息的優(yōu)勢,對于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的落實必須充分發(fā)揮各級政府的主導作用。具體而言,政府應做好以下幾件事:第一,從區(qū)域整體和全局利益出發(fā)整合區(qū)域資源,對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制訂相應的規(guī)劃與戰(zhàn)略。著力摸清本轄區(qū)內的名特優(yōu)農產品資源狀況,積極扶持其申報;因地制宜,制定產業(yè)發(fā)展政策,積極推行“龍頭企業(yè)+農戶+商標(地理標志)”的產業(yè)模式,統籌考慮多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業(yè),根據其不同特色和所處的成長階段,整體打造產業(yè)集群。第二,立法層面逐步整合工商、農業(yè)、質檢三套地理標記保護制度,執(zhí)法層面建立協作運行機制。結合重慶實際,各級政府應建立政府統一領導、工商管理部門牽頭,農業(yè)、質檢、知識產權等部門配合的地理標志工作統籌協調機制。加強協調,避免出現重復申報,浪費行政資源,又容易產生矛盾沖突而難以實施監(jiān)管保護的問題。第三,建立對農產品地理標志使用的監(jiān)督檢查機制。加大打假力度,在引導規(guī)范地理標志許可使用行為的同時,對印刷企業(yè)、紙箱銷售商、商品經銷商等進行檢查,為地理標志的經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競爭環(huán)境。
(二)行會主管,打造管理運行平臺
做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持有)主體的培育、扶持和發(fā)展,尤其是加大對具有農產品地理標志開發(fā)潛力的行業(yè)協會、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的支持。從長遠來看,單純依靠政府職能部門是不夠的,為避免出現將對農產品地理標志的保護演變?yōu)榈胤奖Wo和行業(yè)之間不正當競爭的情況,必須逐步培育規(guī)范的行業(yè)協會和中介、自治組織,并為其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一是逐步建立行業(yè)協會組織管理體系,依據其比政府更了解市場,更能積極地維護本行業(yè)利益的優(yōu)勢,進行地理標志申報、保護工作;二是開展農產品地理標志示范社的創(chuàng)建活動,培育一批經營規(guī)模大、服務能力佳、產品特色強、民主管理好的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發(fā)揮好示范社的引領、示范、帶動作用;三是充分利用中介組織信息渠道廣、專業(yè)人員多、服務方式靈活的特點,促進其在農產品地理標志申報和保護工作中作用的發(fā)揮。
(三)鼓勵引導,提高認知使用意識
首先,加快推進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戰(zhàn)略。各級政府或標志持有人應積極組織、幫助地域范圍內的生產經營者開展營銷,通過構建信息網絡平臺,組織參加各類產品洽談會、展銷會,投放公益廣告等多種手段拓展營銷渠道,創(chuàng)造營銷機會。其次,加大對農產品地理標志獨特人文歷史的挖掘和宣傳,提升產品文化內涵,樹立文化精品品牌;將農產品地理標志與旅游農業(yè)、體閑農業(yè)、體驗農業(yè)、文化農業(yè)等結合,將單純的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轉化為富有創(chuàng)意的文化產業(yè)集群。再次,各級政府或標志持有人應該制定方案,將地理標志的宣傳工作具體到部門和負責人,尤其是宣傳工作要落實到村,促進農戶樹立并強化對農產品地理標志的保護意識。最后,建立農產品地理標志使用激勵機制,以適當方式表彰獎勵生產經營和標志使用規(guī)范的企業(yè),并在項目資金方面予以優(yōu)先考慮;扶植一批龍頭企業(yè)爭創(chuàng)馳名、著名商標,鼓勵一批產業(yè)化、品牌化運作較好的地理標志商標積極申報中國馳名商標。
(四)規(guī)范使用,保障產品質量特色
地理標志依附于特定農產品存在,必須保證特定農產品的特色和質量。具體措施包括:第一,進一步完善技術標準體系、質量保證體系和檢驗檢測體系,切實保證地理標志產品的質量特色。第二,對生產經營實行“四個統一”,即統一生產標準、統一管理體系、統一產品質量標準、統一產品包裝,對不符合標準要求的,一律禁冠地理標志名稱。在此基礎上,發(fā)揮獨特的生產方式和工藝的控制優(yōu)勢,突破常規(guī)產品質量水平,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和附加值。第三,加強產地管理。各地要對登記產品的產地實施跟蹤檢查和動態(tài)管理,重點檢查產地環(huán)境是否發(fā)生變化、產地范圍是否擅自擴大,發(fā)現問題要責令限期整改。最后,要加大對惡意混淆、誤導產源地甚至搶注、仿冒等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強化監(jiān)督效力,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
(五)放眼國際,積極開展國際注冊
地理標志對于農產品的溢價作用在國際市場競爭中體現得尤為明顯。歐盟貿易司2005年在歐盟市場的調查表明:40%的歐盟消費者愿意多花10%的價錢購買有原產地保證的產品;調查還同時顯示了歐盟消費者普遍認同帶有“受保護的地理標志”標記的產品。其中,37%的消費者認為該標記代表質量,17%的消費者認為該標記代表傳統,56%的消費者認為該標記代表安全性和來源[4]。這一調查結果充分顯示了地理標志對國際市場的吸引力。因此,我們在談及對于農產品地理標志的利用和保護時,必須具有開闊的視野和前瞻性的眼光,為農產品將來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提前做好準備。具體做法就是根據有關國際條約和外國的法律規(guī)定申請地理標志的注冊或者申請商標注冊,并加強使用管理??刹扇煞N途徑:一是逐一國家注冊,即我國地理標志申請人跨越國境到其他國家或地區(qū)逐一辦理注冊手續(xù);二是借助國際條約進行地理標志國際注冊,如根據《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以及中國《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辦法》的相關規(guī)定,由地理標志申請人以證明商標或集體商標在馬德里國際注冊體系成員國進行注冊。
[1] 嚴薇,田曉艷. 搭地理標志順風車 農產品變金鳳凰[N].重慶商報,2012-04-19.
[2] 董億.重慶新添八個地理標志認證農產品[N].重慶晚報,2012-11-13.
[3] 重慶市工商局.地理標志助推農村經濟發(fā)展效果明顯[EB/OL].(2012-01-24)[2012-11-05].http://zfxx.cq.gov.cn/zfxxgk/jsp/view/infoview.jsp?xxbid=59619.
[4] 趙小平,苗榮.農業(yè)現代化視角的歐盟地理標志法律保護研究[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34.
(編輯:劉仲秋)
AnalysisandRecommendationsforProtectionofGeographicalIndicationsinChongqing
ZHU Tao, ZHANG Jue
(CollegeofLaw,ChongqingUniversityofPostsandTelecommunications,Chongqing400065,China)
The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Chongqing area, some outstanding problems arise, such as unbalanced development, low technology content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weak guide efforts in publicity, over focus on registering instead of using, imperfection in protection measures when using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t is necessary that governments should fully play a leading role and cultivate normative industry autonomy organizations. What is more, agricultural products with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need to be positively publicised and quality supervision should also be strengthened. Finally, related departments should also actively carry out the international registration of the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gricultural products;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10.3969/j.issn.1673-8268.2013.03.008
2012-12-12
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網絡社會發(fā)展問題研究中心項目:網絡與農業(yè)知識產權保護的互動機制研究——以重慶為重點(2010SKJD05);重慶郵電大學博士啟動基金項目:科技創(chuàng)新與法治保障(K2010-138)
朱 濤(1976-),女,四川大邑人,重慶郵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博士后,主要從事民法學、知識產權法學研究。
O923.43
A
1673-8268(2013)03-003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