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鵬 錢文潔
(1.華東師范大學 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 上海 200241; 2.四川師范大學 地理與資源科學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1)
“生成”,顧名思義,一般來說是指起源、創(chuàng)世、創(chuàng)造、產(chǎn)生和發(fā)生,就是“在新的情境中事物的發(fā)生與形成,具有過程開放性和發(fā)展性的意義”。[1]生成表現(xiàn)在課堂上,指的是師生教學活動離開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2]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難免會提出一些新問題,這些新問題是教師在預設方案中未考慮到的,超越了原有的教學思路,也就是本文所指的生成性問題。生成性問題豐富了地理課堂資源,是新課程課堂教學的一個亮點,它體現(xiàn)了課堂教學的豐富性、開放性、多變性和復雜性,激發(fā)了師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智慧潛能,從而使課堂真正煥發(fā)出生命活力。[3]生成性問題的產(chǎn)生符合新課程所倡導的教育理念,是對傳統(tǒng)的單向式、填鴨式的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方式的挑戰(zhàn),是不容忽視的。然而,地理課堂具有綜合性、地方性、思想性、生活性、實踐性等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地理教學中生成性問題的產(chǎn)生具有隨機性、不確定性、廣泛性和難以預測性等獨特的特點,有些問題甚至超出了教師的已有知識儲備,尤其是對于剛踏上教學崗位的地理教師來說由于知識儲備缺乏、教學經(jīng)驗不足,在遇到生成性問題時往往難以應對自如。地理生成性問題對教師應對能力的高要求與地理新教師能力不足之間的矛盾就凸現(xiàn)出來。應對好地理課堂中生成性問題對于新地理教師而言是一項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提高對地理生成性問題的應對能力是實現(xiàn)地理新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必經(jīng)之路,也是實踐新課程理念、達成課堂教學目標、保持學生學習熱情和問題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一些地理新教師對課堂中的生成性問題重視程度不夠,認為生成性問題并非考綱要求,超出了授課范圍。例如,某新教師在講解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時,直接讓同學們看課本上關于此知識點的內(nèi)容,然后給出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關系圖,并告訴同學們記住這幅關系圖。有學生提問:“老師,為什么巖漿巖、變質巖、沉積巖與巖漿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呢?”該教師則說:“考試不會考這么深,記住了就行?!痹摻處煂Υ龑W生生成性問題的態(tài)度是不積極的,僅僅把課堂教學局限在考綱之內(nèi),不利于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久而久之,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熱情就受到抑制,阻礙了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一般來講,新教師對于知識的掌握不如老教師。尤其是地理新教師,很多在高中階段選學的是理科,沒有深入學習過高中地理,而大學所學地理又與中學角度有所不同,所以新教師對地理知識的掌握不是很充分,這就容易對課堂中產(chǎn)生的“意外情況”不理會或直接忽略學生的生成性問題。例如,某新教師在講到農(nóng)業(yè)區(qū)位時,有學生提問為什么珠江三角洲發(fā)展基塘農(nóng)業(yè)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地形時,該教師由于對基塘農(nóng)業(yè)并不了解,備課準備也不夠充分,所以一時難以回答,陷入尷尬局面。
在課堂上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教師本意是用一個情境來調(diào)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增加課堂趣味性,但出乎意料的是學生七嘴八舌地提出一些與地理知識毫不相關的問題,偏離了課堂中心內(nèi)容,而此時新教師往往很難駕馭課堂。例如,某新老師講解不同經(jīng)線上地方時不同時例舉了“在中國看歐洲杯是深夜,而此時舉辦地是白天?!苯Y果學生熱火朝天地討論起今年歐洲杯的盛況,并向教師提問許多關于球賽的問題,此時新老師由于課堂管理經(jīng)驗的缺乏,難以控制住學生的情緒而使得課堂失控。
對于學生提出的比較深的問題,新教師往往一時難以應對而采取了不當?shù)奶幚矸绞?。例如,在講授地轉偏向力時,某位學生向教師提問“為什么北半球作水平運動的物體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向右偏,而南半球向左偏呢?”新教師回答說:“回去查查再告訴大家?!苯Y果卻不了了之?;蛘哂龅綄W生們都在爭論的問題時,教師說:“這個問題下課再討論,我們繼續(xù)上課,否則趕不上教學進度?!苯Y果也是不了了之,這樣生成性問題就沒有得到解決,也浪費了可能以此引導學生探究的機會。
一些學生會認為新教師教學經(jīng)驗不足,因此新教師也面臨來自學生不充分信任的壓力,在這種壓力的影響下,為了在學生面前不“出丑”,樹立良好形象,就把自己塑造成“百問百會”的“全能教師”。這就容易使新教師在應對一些自己不熟悉的生成性問題時為了顧及面子,強作回答,而答案自然是含糊不清的,這不僅沒能解決生成性問題,反而影響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并可能造成惡性循環(huán)。
新時代的學生思維活躍,視野開闊,樂于探究,批判性思維強,這些為地理課堂中生成性問題的形成提供了土壤。新教師想要成為合格的地理教師,首先必須要重視學生的生成性問題,關注學生提出的問題,善于設置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精神,通過生成性問題的良好處理與解決來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能力。
新教師要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而且要與教材分析相結合,即運用新課程所提出的教育理念熟悉解讀教材。新教師要對高中地理教材有整體性的把握。在講課之前就要研讀教材包括正文與活動文字部分的所有內(nèi)容。對教材結構進行合理分析,明確某一教學內(nèi)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這樣才能夠判斷課堂上出現(xiàn)的生成性問題的價值大小,并及時選擇合適的應對方法。
新教師要具備扎實的地理專業(yè)知識,防止專業(yè)知識與教學脫節(jié)。教師只有掌握足夠的專業(yè)知識才能夠厚積薄發(fā)、有效解決課堂中的生成性問題。新教師自身要具有厚實的專業(yè)基礎、地理思維、地理意識,這樣才能夠有效地在課堂中應對自如。新教師不僅要及時理解書本上、教材上的知識,而且還要理解地理學科知識是如何創(chuàng)立、構建并與其他學科相聯(lián)系的。[4]課堂上部分的生成性問題來自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透徹,如果新教師能將相關專業(yè)知識轉化為能夠為學生所理解的表達方式,則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中學地理課程是一門兼具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性質的課程,這就意味著地理教師在教學中要采用文理兼?zhèn)涞?、多樣的教學方法。[5]關注熱點問題,博學而廣泛涉獵各門學科知識是此要求的基礎。新教師不僅要擁有扎實的地理學知識基礎、教育學心理學相關知識,還要積極拓寬知識面,例如,關注地理歷史的記錄片、旅游方面的書籍、文學雜志、歷史等等。這樣,新教師就具備了比較廣闊的視野,備課選材面就更加廣泛,也能更好地幫助解決學生課堂上的生成性問題。
高中地理知識體系有著清晰可辨的系統(tǒng)性和結構性特征,地理教學可以充分利用其結構,提高學生地理認知效率。[6]而經(jīng)驗豐富的專家型教師對教材熟悉程度高,能夠很好的把握這種系統(tǒng)性與結構性。對知識體系的系統(tǒng)性和結構性的了解有助于教師掌握學生生成性問題的來源和歸宿,容易針對性地消除學生疑問。而多向專家型教師請教有利于新教師迅速把握教學內(nèi)容的脈絡。新教師要多聽專家的課,并通過與他們的交談,向他們了解在課堂中遇到的生成性問題及解決的方法從而應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教師在課堂中遇到學生的生成性問題時,不要回避,而是直面這些生成的資源,引導學生有效地開展討論、探究。例如,在講述曲流的凹岸受到侵蝕、凸岸泥沙堆積時,有學生提出“為什么凹岸會不斷遭到侵蝕,泥沙在凸岸不斷堆積呢?”,甚至有的學生憑想象認為是“凸岸侵蝕、凹岸堆積”,顯然學生沒能從原理上理解該知識,這時候教師不要告訴學生“記住即可”,而是可以利用學生提出的問題來設計一個探究實驗,讓學生通過親身的觀察來得出結論,并進一步地探討其原因。這樣,這一生成性問題便得到了較好的解決。
師資培訓是提高新教師教育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新教師應對生成新問題能力的提高還需要有專業(yè)的培訓。教育部門與學??蔀樾陆處熼_展相關主題的講座與培訓,為新教師應對生成性問題提供有效的理論指導和案例解析。新教師要積極參加相關培訓,不斷學習,逐步提高自身能力。
[1]官國琴.中學地理課堂動態(tài)生成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9.
[2][3]余文森.論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J].課程●教材●教法,2007,(5):17-20.
[4]劉國軍.試論當前中學地理教師繼續(xù)教育課程的改革[J].課程●教材●教法,2006,(4):84-87.
[5]陳澄,段玉山,錢麗欣.地理:明晰課程性質,提高教學實踐品質——《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熱點問題訪談[J].人民教育,2012,(6):49-51.
[6]盧曉旭,袁宗金.皮亞杰認知發(fā)展理論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地理教育,2010,(7-8):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