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汝榮
(吉首大學(xué) 國際交流與公共外語教育學(xué)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海明威的《殺手》(1927)是一篇耐人尋味、含義深刻的故事,故事由2951個英文單詞構(gòu)成,但從其結(jié)構(gòu)形式和思想主題上來考察,都是一篇完美無缺的短篇小說典范。因其高超的敘述藝術(shù)與濃厚的戲劇性,作品頻繁地被收錄到各種文學(xué)讀本,并三次被改編成電影,同時還不停地受到文學(xué)研究者和批評界的關(guān)注?!稓⑹帧烦浞值伢w現(xiàn)海明威的冰山創(chuàng)作原則,并因此而突出了作品的戲劇效果。筆者認為,海明威作品主題的彰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品的戲劇性,包括故事中的場景和懸念等因素。海明威用頗具戲劇效果的寫作手法,將人物限制在特定的場景內(nèi),并通過對話和行動等因素來制造懸念,同時將小說的主題傳遞出來。本文從文本細讀入手,結(jié)合分析作品中的戲劇場景和戲劇懸念,對作品的主題進行探究和分析。
菲利普·布斯曾經(jīng)指出:“《殺手》像海明威的很多短篇故事一樣,從最少的文字中獲得了最大的戲劇效果?!保?]405布斯認為,故事的戲劇效果是海明威用短篇小說形式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而作品的戲劇性所在就是他所營造的一種獨特的頗具戲劇性的小說場景。故事以亨利餐室為中心,用少量烘托背景的物品來裝飾場景,如柜臺、墻上的鐘、門和墻等都是為了使讀者獲得一些信息,以便在讀者的腦海中形成具有空間感的場景。這便是文字意象對空間的構(gòu)造。特別是作品中提到的門,還有通往廚房的那扇小窗,都增加了場景的空間感??傮w上看,海明威是在用極少的文字營造小說的場景,而這一場景又因人物的行動和對話而產(chǎn)生了更多的戲劇性。讀者在閱讀這篇作品時之所以能夠感知到空間的存在,是因為海明威在創(chuàng)造戲劇場景的同時還讓人物自如地出現(xiàn)在這一場景之中,讓人物對話。對話和人物的行動賦予了故事的場景戲劇舞臺的性質(zhì)。可見,對話不僅是小說簡約的因素,而且也是增加作品戲劇性的重要敘事策略。的確,在閱讀《殺手》時,就好像是在欣賞一出有趣的話劇。
《殺手》有別于大多數(shù)小說家的作品,也是因為他采用大量的對話??v觀世界短篇名作,多數(shù)作家都無不傾向于采用講述來交代事情的原由,講述故事的情節(jié),這樣讀者在閱讀時往往要對講述的細節(jié)進行抓捕,以便在頭腦中構(gòu)成對故事的了解,從講述的細節(jié)來獲得組織故事的材料,并用合符邏輯的方式來排列組合故事。而海明威運用的對話是一種展示,即用對話來展示故事的內(nèi)容,是直接用對話給讀者提供信息和故事內(nèi)容。在此,展示起到了戲劇中舞臺表現(xiàn)的作用,在讀者的腦海中產(chǎn)生更加直觀的效果。當然,其他作家的小說也都采用對話的形式,也不乏人物的行動,但有別于其他作家或作品的是,海明威知道如何用文字來控制并突出戲劇的一面,并賦予故事濃厚的戲劇性。
從結(jié)構(gòu)上來考察,故事也頗具戲劇性,就是故事可以顯而易見地分成一個個的劇幕,說明小說具有蒙太奇效應(yīng)。故事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在亨利餐室發(fā)生的兩名殺手走進來如何控制餐館的人員,并等待奧爾·安德瑞生的到來的過程。第二部分是在兩名殺手離開了餐室后的尼克·亞當斯來到安德瑞生的住所的地點,準備報信叫安德瑞生逃跑的過程。第三部分是尼克從安德瑞生的住所回到亨利餐室。整個故事可看成是由三幕組成的戲劇,一幕也就是一個場景,幕與幕之間的變換其實就是場景的轉(zhuǎn)換。先是從亨利餐室到奧爾·安德瑞生的住所,接著又從安德瑞生的住所轉(zhuǎn)回到亨利餐室。在轉(zhuǎn)換時海明威有少量的講述尼克行走的過程的敘述,將三個不同的場景連接在一塊,構(gòu)成完整的故事。
具體說來,故事的第一個戲劇場景是餐館,因為主要演員就是兩名殺手,阿爾和麥克斯,還包括喬治、黑人廚師、尼克,兩名殺手與餐館人員對話透露出要殺害奧爾·安德瑞生的信息。這一場景中,發(fā)生的戲劇行動是殺手將廚師和尼克·亞當斯捆綁起來加以控制,以及殺手與餐館人員的對話。第二個場景的主要演員是尼克、奧爾·安德瑞生和女房東。在這一場景中發(fā)生的戲劇行動是安德瑞生躺在床上等待死神裁決的樣子。第三個場景又回到餐館,但是場景中的人物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換,主要人物是尼克、廚師和喬治,在用對話在評述安德瑞生的事。海明威營造場景的訣竅在于突出對話,減少敘述性的文字,并使穿插在對話間的敘述文字看上去像戲劇中的引導(dǎo)詞和旁白一樣。
簡單地說,場景就是故事發(fā)生的地方,場景通常對整個故事的效果或影響有很大的作用,在這樣的一個場景中,兩名殺手闖進來控制餐室的人員,使所有人員都成為人質(zhì),一方面制造了緊張的氣氛,一方面又引出來要殺害奧爾·安德瑞生這一可能發(fā)生的事件。因此我們可以從《殺手》這一故事看到,場景與懸念之間的互補關(guān)系。
海明威在《殺手》中營造戲劇場景,其目的是為了更加深刻地表現(xiàn)作品的深層內(nèi)涵,用場景中發(fā)生的事件和人物行動來演示作品的主題。另一方面,作為一篇好的短篇小說,海明威有意識地采用他一貫主張的冰山理論原則,盡量省略很多信息,給讀者留下琢磨與思考的空間??梢?,冰山理論創(chuàng)作原則是一種引導(dǎo)讀者在閱讀時產(chǎn)生回味的技巧。海明威曾經(jīng)說過:“我想我在《殺手》中留下的內(nèi)容和我寫的其它任何一部作品留下的一樣多。我甚至留下了整個芝加哥城?!保?]164讀者可以從故事的場景中發(fā)現(xiàn)很多沒有用文字表達出來的內(nèi)含,包括周圍的環(huán)境和故事給讀者留下的很多疑點。場景與懸念之間的關(guān)系是讀者理解作品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海明威怎樣在作品中創(chuàng)造懸念成為一我們理解故事的關(guān)鍵,是一種十分有價值的探討。
《殺手》是一篇極為短小的故事,其趣味性來自作品的懸念和作品留下的疑惑。英國批評家戴維·洛奇曾經(jīng)指出:“小說是一種敘述體;敘述體不論利用那種媒介,文字、影片、連環(huán)畫——都依靠在讀者心中激起疑問,并延遲給予答案,來糾纏著讀者的心思?!保?]洛奇指的是懸念給讀者產(chǎn)生的心理反應(yīng),在讀者心中激發(fā)的好奇心理?!稓⑹帧氛且黄錆M著懸念的作品,也正是這種懸念能引發(fā)讀者對各種問題的思索。海明威在《殺手》中制造懸念的途徑可以歸納為四種情況:
第一種,用對話和人物的行動來產(chǎn)生作品中的沖突,從而制造出懸念。沖突是戲劇或小說中相反人物或力量能使戲劇行動產(chǎn)生的相對抗的力量,沖突中的相對抗的力量或人物之間的斗爭產(chǎn)生懸念,而這種懸念最終能夠得到解決。在《殺手》中,作為殺手的麥克斯和艾爾來到亨利餐室,將餐室里的人員控制,同時用語言對餐室人員進行威脅,艾爾在廚房將黑人廚子和尼克·亞當斯捆綁起來,并用毛巾塞在他們的口中,而在外面的麥克斯則和喬治周旋,這一系列行動和他們之間的對話明顯是一種戲劇沖突,同時給讀者留下了很多懸念。
第二種,通過制造疑問來制造懸念。在對餐館人員進行控制的同時,還故意透露他們是來替人槍殺一個叫奧爾·安德瑞生的拳擊手,這就給讀者提出了一系列疑惑的問題,如奧爾·安德瑞生是誰?殺手為何要來殺害他?安德瑞生最終是否被兩人殺害?
第三種,用特殊的標題來暗示出懸念。這一點也是懸念產(chǎn)生的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當讀者看到《殺手》這個標題時,就會想到誰是殺手,誰又將被殺害這樣的疑問。當讀者繼續(xù)閱讀時,很快就會意識到艾爾和麥克斯就是兩名殺手,但是讀者又會提出新的疑惑,那就是他們要殺害誰的問題,讀者可能會猜測或想像各種發(fā)生的可能,因為在閱讀時讀者總是心存《殺手》這一標題,他可能會想像突然又來一幫人與這兩人進行面對面的廝殺,也可能想像隨后來了一個或多個進來用餐的人,被兩名兇狠毒辣殺手用槍擊斃,并倒在餐室的地面,接著來了幾名警察,而殺手則已經(jīng)倉惶逃離。但這樣的事件在作品中并沒有發(fā)生,而當讀者從對話中知道,艾爾和麥克斯是來這等待一名叫奧爾·安德瑞生的退役拳擊手,并準備在此擊斃他時,讀者心中又產(chǎn)生了新的疑惑,那就是誰是奧爾·安德瑞生?為什么要殺害他?接著這個神秘的人物是否會來到餐室,最后是否被殺害?讀者會想像這樣的畫面,即安德瑞生最終出現(xiàn)在餐室,接著兩名殺手直接將他擊斃在地上,然后很快消失在夜幕之中?;蛘呤撬麄儗驳氯鹕鷼⒑χ缶统瘞酌速|(zhì)開槍,最后逃之夭夭。但是,當讀者發(fā)現(xiàn)兩名殺手并沒有等到安德瑞生便離開,新的懸念又開始產(chǎn)生了:殺手是否在玩什么花招?是不是準備直接去安德瑞生的住處了,還是另找時間來執(zhí)行槍殺?最后安德瑞生被殺沒有?當尼克·亞當斯去給安德瑞生去報信時,讀者可能會想像當安德瑞生得到信息后會立即逃離山峰小鎮(zhèn)這個地方。但事實上,安德瑞生對尼克·亞當斯的信息若無其事,并沒有要逃跑的打算,尼克只好又回到餐室,和喬治等人一起在揣摩為什么別人要殺安德瑞生。這就留下一個永恒的懸念。到底后來結(jié)果如何,作品中并沒有交代,將謎團留給了讀者??梢?,《殺手》中的懸念是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的設(shè)計好的??偠灾稓⑹帧愤@一標題給讀者很多懸念,而這種懸念是隨著人物的對話、行動和場景的轉(zhuǎn)換而不斷地變化的。場景與懸念之間有著相互作用的功能。同時,懸念的產(chǎn)生給讀者提出了更多的疑問和更加深刻的主題意義。
第四種制造懸念的方法。海明威憑借自己對時間的運用來產(chǎn)生懸念。海明威先是指出安德瑞生來餐室吃飯的時間,來激發(fā)讀者的期待,然后又利用墻上的掛鐘來制造時間的不準確性來模糊讀者對文本中時間的感官,讓作品中的人物和讀者都處在等待中,并通過等待來制造懸念。正如克里斯·西曼斯基指出:“不可避免的被時間和人類行為的觀念的束縛,等待的行為創(chuàng)造了期待和懸念,為故事的事件提供了一個框架結(jié)構(gòu)。”[4]304艾爾和麥克斯所點的食物要到六點才能做出來,但是墻上鐘指示的時間是5∶20,而喬治說鐘上的時間快了20分鐘。時間的指示引起了等待的過程,一是等待主食的過程,另一方面是等待安德瑞生到來的時間。但是,當一個騎摩托的人來拿外賣時時間已經(jīng)是6點一刻了,然而作品中并沒有說明是墻上掛鐘指示的時間還是實際的時間。這就造成了時間上的混亂,同時也因此加強了懸念的產(chǎn)生。時間的運用在于營造一種等待的氣氛。喬治說時間快了20分鐘,可他說的是否正確或者墻上掛鐘所指的時間是否準確這都是無法確定的事實,但是喬治無疑在冷靜地應(yīng)對這兩位不速之客,等待他們快點離去,同時也期待安德瑞生不要在餐室露面。讀者所感覺的等待氣氛中隱含著強烈的懸念感。海明威對時間的運用是借用了墻上的掛鐘,而這一物品正是一種戲劇場景中的重要道具。
在文學(xué)作品中,場景具有多種含義,場景可以是指某個事物發(fā)生或發(fā)展的時間、地點和環(huán)境;也可以是文學(xué)、戲劇或電影作品中行動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還可以是指用于戲劇或電影制作中使用的道具和布景等等?!稓⑹帧分械膱鼍巴瑯右舶ㄟ@多重的含義。場景與懸念之間的關(guān)系清晰地反映在時間、地點和人物的行動之中。
若要論述場景是如何凸顯作品的主題這一問題,就必須先理清楚場景在作品中的作用和地位。首先,場景是人物所處的環(huán)境,是人物行動的場所,往往就是社會的縮影,因為小說家在虛構(gòu)小說空間時總是以現(xiàn)實世界為藍本的,同時,場景還是人物行動賴以發(fā)生和實現(xiàn)的小說或戲劇空間。主題是通過人物行動或事件折射出來的一種哲學(xué)思想,而人物行動或事件是發(fā)生在場景之中。《殺手》中的場景十分醒豁地凸顯了故事的主題。
《殺手》的故事發(fā)生在芝加哥附近的一個叫山峰的小鎮(zhèn)。其實該小鎮(zhèn)是海明威生活的社會與時代的縮影和真實描寫。在20世紀初期的芝加哥,處在一個充滿暴力的時代,海明威以山峰小鎮(zhèn)為背景再現(xiàn)了現(xiàn)實的真實性。這種真實性正是海明威所要關(guān)注的主題,是一種具有多重涵義的主題。在《殺手》中,海明威營造的特殊場景就是要充分地用它來折射社會背景,最終達到探索或傳達主題的目的。因此,場景與主題之間的關(guān)系十分醒豁地展現(xiàn)出來。
那么,什么是《殺手》的多重主題?海明威是怎樣在這個極簡主義的經(jīng)典之作中表現(xiàn)和關(guān)注主題的?這正是我們要深入探究的問題。海明威《殺手》的主題簡單來講就是他眼中世界所出現(xiàn)的暴力、死亡以及人們面對暴力和死亡之時的反應(yīng)。但是這簡單的主題中包含著海明威深奧的哲學(xué)思想。《殺手》的主題包含著三個層次,即迷惘情感、人類命運的不確定性和存在主義主題。
首先,《殺手》在一定程度上是對作家迷惘情感的流露。海明威被認為是迷惘的一代,而其作品中在很大程度上都表現(xiàn)出了其迷惘的情感。《殺手》發(fā)表于1927年,也就是海明威經(jīng)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所作的作品之一,同樣流露出了迷惘的情感。迷惘的一代原意是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被殺害的年輕人和幸存下來但在精神上和道德上處于游離狀況的年輕人,而在文學(xué)史上是指表現(xiàn)迷惘一代生存下來的情感的美國小說家[5],其中海明威是這一作家群的領(lǐng)頭羊。所謂迷惘,其實是指戰(zhàn)后的一種幻滅的情緒,即對人們生存狀況不理想所表現(xiàn)出的憂慮,是作家對戰(zhàn)爭、暴力和死亡威脅給人們帶來的影響的強烈反應(yīng)。在《殺手》中,海明威的迷惘情感主要是通過人物對事件的反應(yīng)而表現(xiàn)出來的,特別是通過尼克·亞當斯對事件的反應(yīng)來體現(xiàn)的。在小說快要結(jié)尾的時候,尼克·亞當斯決定離開山峰小鎮(zhèn),是因為他看到這可怕的暴力存在而感到迷惘。尼克·亞當斯是故事中的人物,也是暴力事件的見證者,尼克看到事件發(fā)生以后,流露出了一種迷惘、惶恐和不知所措的反應(yīng)。尼克·亞當斯說要離開山峰,也就是要離開芝加哥,或者透露出整個社會環(huán)境的不安全感,也沒有說要去什么地方,尼克在游蕩和尋找,因為他感到的是迷惘。
其次,海明威透過《殺手》的場景體現(xiàn)了人類命運的不確定性。海明威用墻上的鐘來制造時間的混亂,從而達到一種時間不確定的效果。墻上的鐘是不可靠的,亨利餐室的菜單也如此??死锼埂の髀够J為:“這種不確定性不僅闡明了海明威把世界感知為一種不受約束、或客觀地不可知的地點,同時還將薩姆、尼克和喬治對事件不同的反應(yīng)進行了繪聲繪色的描述?!保?]304正是因為海明威敏感地意識到世界或事物的不確定性才促使他在作品中表現(xiàn)人類命運的不確定性這樣的主題。人的命運就像墻上的鐘所指的時間一樣,存在不確定性。艾爾和麥克斯來到餐館等待的目標是安德瑞生,但這一目標并沒有出現(xiàn),這是一個不確定的事件,而安德瑞生本來可能會在餐館被槍殺,可他沒有按照常規(guī)來亨利餐室吃飯,這又是一個不確定的事件。因為事件發(fā)生了變化,安德瑞生沒有出現(xiàn),導(dǎo)致了兩名殺手自動離開。但是,在殺手離開之前,餐室人員有可能被殺手槍擊,餐室人員的命運都是不確定的。盡管殺手沒有在餐室將安德瑞生擊斃,但是他仍然會面臨著被槍殺的危險,他的命運仍然處在不確定的狀況下。馬丁娜·昆丁認為:“《殺手》可以看成是對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沃納·海森堡的不確定原理某些方面的簡明并且戲劇性的表現(xiàn)。”[6]相對論和不確定論都是指時間、空間或者物體都是處在一種相對而不是絕對不變狀況之中,正如《殺手》作品中的時間所演示的那樣,是因為掛鐘實際的運行情況而提供了另一種時間存在的可能性。海明威的《殺手》與海森堡的理論發(fā)表于同一年,但這并不一定就說明他是受海森堡和愛因斯坦的啟示。海明威的最終旨歸是要用戲劇場景來表達人類命運的不確定性,或者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就是海明威作品中關(guān)于人類命運不確定性的主題是通過一種特殊的、說明物體不確定的戲劇場景而表達出來的。正因為人類命運有不確定的一面,海明威將故事的結(jié)尾省略掉,成為一種開放式的結(jié)尾。尼克·亞當斯最后決定離開山峰小鎮(zhèn),但何去何從也仍然是個未知的因素。
第三,海明威同時還在《殺手》中用作品特殊的場景表現(xiàn)存在主義的主題,這一主題與前面所說的迷惘與人類命運不確定性的主題一脈相承。在經(jīng)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海明威看到戰(zhàn)爭的殘酷,社會中的暴力和犯罪,看到死亡對人類的危險,因此,他的作品大多數(shù)都涉及到人們在戰(zhàn)爭、暴力和死亡面前所做出的反應(yīng)和選擇。這一主題涉及到人類生存狀況的問題,是一種存在主義的主題。著名海明威研究者霍爾·布萊斯和查理·斯維特認為,《殺手》是一個表現(xiàn)作家存在主義理論的完美之作。他們認為海明威是用屬于存在主義范疇的選擇這一母題來表達人物生存的狀況?!昂C魍诖瞬捎靡环N不引人注目的母題來強調(diào)尼克·亞當斯不僅面臨著充滿死亡與暴力的基本的存在主義的境遇,而且是在面臨這境遇的同時還面臨著一種選擇。”[7]尼克在被劫持為人質(zhì)的時候面臨的是死亡與暴力,但是當暫時的危險解除后又面臨著一種選擇,那就是在殺手離開后是否應(yīng)該去給安德瑞生通風(fēng)報信的問題,因為黑人廚師勸誡他不要卷入到不必要的麻煩中去。但是,從道義上來看,尼克還是選擇了去給安德瑞生報信。尼克在此時所作的選擇,象征著他在面臨恐懼、暴力和死亡是所做出的反應(yīng)。安德瑞生的態(tài)度同樣體現(xiàn)了一種個人的觀念和存在主義的哲學(xué),那就是用悲觀失望的方式來面對自己的處境,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他已經(jīng)到了四處逃亡、無路可走的境況。當尼克見到他并把艾爾與麥克斯要槍殺他的信息告訴他時,他的反應(yīng)卻是非常遲鈍,仿佛已經(jīng)知道了這一切,他只是不停地望著墻,而并沒有想要逃跑的打算。安德瑞生一直是被人追殺,總是處在一種被命運包圍的狀態(tài)之中,他已經(jīng)心灰意冷,準備任憑厄運的宰殺。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他難以逃脫。海明威在作品中多次使用墻這樣一個意象,用來象征人類注定要面臨死亡。批評家奧利弗·埃文斯指出:“墻是故事的中心象征符號,用于暗示被誘陷的情況?!保?]可見,海明威是用簡單的墻這一意象就營造出了一個具有存在主義性質(zhì)的小說場景。當安德瑞生不停地看著墻的時候,他心里知道他所處的境地,知道自己難以逃脫命運之神的安排。安德森在此時所抱有的是一種宿命論的態(tài)度,他對所面臨的危機所做出的反應(yīng)進一步說明海明威在《殺手》中所處理的是存在主義的主題,而這種效果得益于作家對墻這一意象的運用,這同樣也顯示了場景在主題凸顯中起到的作用。
《殺手》是一篇表現(xiàn)多重主題的杰作,但其中心主題,按照菲利普·布斯所說的,是表現(xiàn)一種所謂的英雄宿命論,是指人物“在面臨著包括死亡在內(nèi)的個人災(zāi)難時以尊高而優(yōu)雅的姿態(tài)接受自己的處境,是海明威短篇故事《殺手》和其他短篇故事及小說中顯而易見的主題”[1]404。這樣一種對主題的總結(jié)正好是前面三種主題的濃縮。安德瑞生在面臨死亡時拒絕采取行動,自愿處于一種被動和宿命論的狀況,安靜地等待著死神的到來,因為他已經(jīng)知道任何行動都是無用的,這體現(xiàn)了海明威一貫關(guān)注的是人們在面對不幸時的一種虛無主義主題。正如克里斯·西曼斯基指出:“《殺手》包含一系列海明威關(guān)于人類狀況的思想,從他‘虛無’的觀念,到他男性的行為規(guī)范?!保?]305在安德瑞生這一人物的頭腦中,虛無的觀念已經(jīng)是根深蒂固,他認為在面對死亡時采取的任何努力都是徒勞無益的,所以他干脆以冷靜的態(tài)度來面對它,這就是海明威所要表達的一種男性行為規(guī)范。比爾·德萊尼認為:“讀者在看完海明威故事時所感悟到的振顫可以描述為一種無意義生活的絕望與無上帝宇宙中存在的恐懼之混合?!保?]德萊尼的總結(jié)十分精辟地概括出了海明威《殺手》的主題內(nèi)涵。從表達人物的迷惘,到人類命運的不確定性,再到英雄的宿命論,這些主題的涵義都是一脈相承,為闡釋一個哲學(xué)命題而設(shè)計的,那就是“存在主義”。海明威將這些主題的涵義一層一層地展現(xiàn)給讀者,其藝術(shù)效果無疑是來自于他對戲劇場景的運用。
海明威用其充滿戲劇性的創(chuàng)作手法,在《殺手》中營造一種獨特的場景,并賦予其強烈的懸念感,其最終目標是要獲得一種存在主義的主題效果。尼克·亞當斯步入海明威的文本世界,他所看到的是一個所謂“《殺手》中犯罪的世界”[10]。尼克不經(jīng)意地步入亨利餐室,遇上故事中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尼克所見到的世界就是海明威迷惘的世界,象征著他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暴力和罪惡的世界后對人類未來的憂思。
[1]Booth,Philip.Hemingway’s The Killers and Heroic Fatalism:from Page to Screen(thrice)[J].Literature-Film Quarterly,2007(35):404 -411.
[2]A.E.Hotchner.Papa Hemingway[M].New York:Random House,1966:164.
[3]戴維·洛奇.小說的藝術(shù)[M].盧麗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16.
[4]Semansky,Chris.Critical Essay on The Killers[C]//David A.Galens.Short Stories for Students,Vol.17.Detroit:Gale,2003.
[5]Ward,A.C.Longman Companion to Twentieth Century Literature(Third Edition)[Z].Maurice Hussey(revised).Longman Group Limited,1981:326.
[6]Martina,Quentin E.Hemingway’s The Killers[J].Explicator,1993(52):53.
[7]Bylthe,Hal & Charlie Sweet.Hemingway’s The Killer[J].The Explicator,2003(62):37.
[8]Evans,Oliver.The Protagonist of Hemingway’s The Killer[J].Modern Language Notes,1958(73):591.
[9]Delaney,Bill.Hemingway’s The Killers[J].The Explicator,2004(62):115.
[10]Brooks,Cleanth,Jr.& Robert Penn Warren.The Killers,Ernest Hemingway:Interpretation[C]//Understanding Fiction.Appleton-Century-Crofts,Inc.,1959: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