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冰,彭 彥 平,孫 秋 花
(大連工業(yè)大學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遼寧 大連 116034)
有限元分析將求解域看成是許多稱為有限元的小的互連子域組成,對每一單元假定一個合適的(較簡單的)近似解[1]。有限元分析概念的框架,即“建?!獙嶒灐治觥?,有限元分析的對象是“一種基于模型的活動”[2]。目前使用的有限元分析軟件大部分建模功能很弱,多利用建模功能較強的CAD 軟件建立幾何模型后,以IGES、PARA、STL等文件格式導入有限元分析軟件中進行有限元分析。但在此過程中,對于結構復雜的零件進行導入時會出現(xiàn)數(shù)據(jù)丟失的現(xiàn)象,降低分析結果的可信度,花費分析人員的大量時間修補模型。而Pro/Mechanica克服了這一缺點,分析人員可以在不脫離Pro/E 的環(huán)境下直接將模型導入Pro/Mechanica進行有限元分析,實現(xiàn)建模與有限元分析的完美集成,并且模型的一個或多個參數(shù)在一定范圍變化時,可以求解出滿足給定設計目標的最佳幾何模型。
Pro/Mechanica是Pro/E 軟件的一個模塊,由PTC公司開發(fā),專門用于構件的結構分析、熱力分析,具有模型的應力分析、靈敏度分析、優(yōu)化設計等功能[3]。本文利用Pro/Mechanica對輥壓筒進行優(yōu)化設計,可以在Pro/E 環(huán)境中建立模型,Pro/E與Pro/Mechanica能實現(xiàn)無縫連接,計算時間短、操作少,并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輥壓筒是微生物自動植入海綿機的一部分,微生物自動植入海綿機的功能是將30 mm×30mm×30mm 的海綿塊壓緊至微生物溶液液面以下,釋放海綿塊吸取微生物,然后將載有微生物的海綿塊送至污水池中,對污水進行處理。輥壓筒實際工作情況如圖1所示,主要實現(xiàn)將海綿壓緊傳送至液面以下,釋放海綿吸取微生物的過程。
圖1 輥壓筒工作示意圖Fig.1 Work scheme of the roller pressure cylinder model
仿真思路如下:
(1)在Pro/E環(huán)境中創(chuàng)建輥壓筒各組件的三維模型;
(2)在Pro/E環(huán)境中將輥壓筒各組件進行裝配,保存裝配結果,并且切換到Pro/Mechanica的工作環(huán)境中;
(3)實驗計算得出輥壓筒的受力情況,對輥壓筒進行有限元分析,得出其應力云圖,在實際生產前,結合分析得到的結果,合理調整該組件結構。同時,實現(xiàn)優(yōu)化設計的目的[4]。
輥壓筒外徑640 mm,長880 mm,實驗測得接觸處30 mm×30 mm 的截面上載荷約為6.6N。輥壓筒由圓筒本體,左右兩端端面,中間均布的2 支撐筋板焊接而成,結構如圖2 所示。設計安全系數(shù)為S=3,要求在滿足工作強度的條件下設計質量盡可能小。
圖2 輥壓筒機構圖Fig.2 Organization chart of the roller pressure cylinder model
在開始分析前應先對輥壓筒進行簡化。簡化模型可以加快Pro/Mechanica分析的運行速度;同時還可以減少對模型的約束,降低有限元表示方面的復雜度[5]。
有限元分析將求解域看成是由許多稱為有限元的小的互連子域組成,對每一單元假定一個合適的(較簡單的)近似解。因此本文將輥壓筒簡化成長度為40mm、弧長為40mm 的小單元體,分別在中心開圓形、正方形的孔進行靜力學分析,也是可行的,不失一般性。
先建立Pro/E模型,然后利用Pro/Mechanica進行靜力學分析[7],基本步驟如下:
(1)材料屬性定義
定義元件的材料,并定義材料的彈性模量、密度等參數(shù)值。在“Mechanica”的材料庫中,選擇“STEEL.mtl”材料,系統(tǒng)將自動生成彈性模量、密度等參數(shù)值。
(2)定義約束
約束模型不必要的移動,模擬圓柱體壁工作時的狀態(tài)。模型在實際工作中,四邊與相鄰的模型相連接,因此固定模型的4個邊緣。
(3)設置接觸面
模型為輥壓筒的筒壁,接觸面為模型的外表面,整個輥壓筒為一個殼體,在插入菜單的殼厚度中,初步設置厚度為2mm。
(4)施加載荷
實驗測得在30 mm×30 mm 的截面上載荷約為6.6N,約為0.007 3MPa。施加等效的力和邊界約束條件又稱為建立仿真環(huán)境[6]。
(5)獲取分析結果
結果如圖3所示。
圖3 不同開孔形狀的分析結果Fig.3 Analysis result of different hole shape
由圖3可知,相比圓形孔,正方形孔處應力分布很不均勻,4個頂角處出現(xiàn)應力集中現(xiàn)象,并且其應力值遠大于正方形孔的邊緣;而圓形孔處應力分布較為均勻,并且應力值相差不大。在周期性變化的載荷作用下,正方形孔的4個頂角處容易出現(xiàn)開裂現(xiàn)象,嚴重降低輥壓筒的使用壽命,在此情況下,圓形孔更適合作為輥壓筒筒壁的開孔形狀。
全局靈敏度分析是對模型影響較大的參數(shù)確定合理的變化范圍,從而在這些參數(shù)的變化范圍中尋求最佳設計[8]。
為了確定輥壓筒的主要設計參數(shù)對模型性能的影響程度,對筒體壁厚、開孔直徑進行全局靈敏度分析,結果如圖4所示。
圖4 全局敏感度分析Fig.4 Global sensitivity analysis
優(yōu)化設計研究的目標就是在保證滿足所有設計要求的前提下,所需的支出(如質量、面積、體積、應力、費用等)最小,其數(shù)學模型一般可以寫成如下格式:
minf(X)X∈Rn
s.t.(gi(X)≤0,i=1,2,3,…,m;
hj(X)=0,j=1,2,3,…,p,p<n)
式中:f(X)為目標函數(shù),X為設計變量,gi(X),hj(X)為約束條件[9]。
由圖4可知,筒體壁厚和孔徑對模型應力影響很大,設模型應力S(X)為目標函數(shù),S(X)隨筒體壁厚和孔徑的增加而減小。如圖4所示,在滿足強度要求的條件下質量最小,當壁厚小于2mm時應力過大,壁厚大于2 mm 時質量增加,因此取壁厚為2 mm;按工藝要求孔徑在3~15mm為宜,雖然孔徑越大輥壓筒質量越輕,但海綿塊可能會被擠入筒內,且剛度強度會減小,此時無法應用Pro/Mechanica的優(yōu)化功能,需確定孔徑。
選取“1”中建立的單元體,筒體壁厚設為2mm,圓孔孔徑取3、6、9、12、15mm,具體步驟同“1”,記錄不同孔徑圓周和單元體邊緣的載荷分布,結果如圖5所示。由圖5可知,當筒壁孔徑為9mm 時,模型中孔徑圓周和單元體邊緣載荷分布最為均勻且應力值接近,有益于提高輥壓筒的使用壽命,所以孔徑選為9mm,其分析結果如圖6所示。
將“1”中模型改為長880 mm,寬40 mm,分析步驟同“1”,孔心距分別 為10、15、20、25、30mm,記錄不同孔心距圓周載荷的分布情況,如圖7所示。由圖7可知,孔邊界載荷隨孔心距的增加而減小,且減小的趨勢逐漸平穩(wěn),在孔心距大于20mm 以后,此趨勢更加明顯,在滿足工作強度的條件下盡可能減小質量,孔心距選為20mm,單排軸向共43 個孔,其分析結果如圖8所示。
將“1”中模型改為圓心角40°,寬40 mm,周向孔與孔的角度分別取2°、3°、4°、5°、6°、7°,具體步驟同“1”,分析結果如圖9所示。由圖9可知,當周向的孔與孔間角度為3°時,孔邊界應力最小,因此孔間角度選擇3°,單排周向共120個孔,其分析結果如圖10所示。
應用Pro/Mechanica對輥壓筒進行靜力學分析,通過對模型靈敏度分析、靜力學分析及優(yōu)化設計,得到了能夠滿足強度要求的質量最小的設計結果,為輥壓筒的壁厚、壁上開孔形狀、大小及密度等設計參數(shù)的確定提供了技術支持,進而使其成本、性能及壽命等進一步優(yōu)化,實現(xiàn)了輥壓筒質量的輕化設計,優(yōu)化效果非常明顯。Pro/Mechanica作為一款實用性較強的分析軟件,可以用來快速準確地發(fā)現(xiàn)零部件應力分布情況,幫助工程人員對零部件結構設計加以改進,減少設計周期和成本,因此具有很高的使用價值。
[1]葛正浩,楊芙蓮.Pro/ENGINEER Wildfire 3.0機械結構有限元分析[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7:16-27.
[2]KORTUM W,VALASEK M.The 4th iavsd-h(huán)erbertov workshop:“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of mechatronic vehicles:tools,standards and industry demands”-objectives,issues and summary of results[C]//FROEHLING R.The dynamics of vehicles on roads and on tracks-supplement to vehicle system dynamics.Gottingen:Institute of Aeroelasticity,1999:191-201.
[3]張繼春.Pro/ENGINEER WILDFIRE 結構分析[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4:2.
[4]劉一凡,劉國昌.基于Pro/E的仿真技術研究與應用[J].機械制造與自動化,2007(4):22-23.
[5]喬建軍,王保平,胡仁喜.Pro/ENGINEER Wildfire 5.0動力學與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0:138-139.
[6]THOMEE V.Galerkin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or parabolic problems[M].2nd ed.The Netherlands: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2006:89-102.
[7]陳龍,夏書楠,陳巖松.基于Pro/MECHANICA 的滾動軸承應力分析[J].哈爾濱軸承,2008,29(4):4-5.
[8]崔少林,潘樹國,鞍安.Pro/MECHANICA 環(huán)境下的支撐圓筒結構優(yōu)化設計[J].機械管理開發(fā),2010,25(5):192-196.
[9]章程,曾晶晶.基于Pro/Mechanica的結構優(yōu)化設計[J].中國重型裝備,2010(4):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