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君惠,高紅貞,段雪萍 (陜西省銅川市人民醫(yī)院,陜西 銅川 727000)
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是一個集中救治危重患者的特殊場所,重癥監(jiān)護室病房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大量抗生素應用和多種侵襲性操作,與普通住院患者比較,醫(yī)院感染概率高5~10倍,病死率更高[1],而感染常是導致?lián)尵仁〉闹匾颍?]。選擇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 ICU患者110例,分析總結ICU感染的相關因素,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入住ICU發(fā)生院內感染患者110例,其中男66例,女44例,年齡26~74歲,平均50歲,住院時間3~20 d。
1.2 方法:記錄患者年齡、性別、原發(fā)病、侵入性診療操作(如使用呼吸機、氣管插管、氣管切開、深靜脈置管、胃管、導尿管、顱腦、胸腔、腹腔引流管等),X線胸片或CT檢查,細菌學檢查,抗生素使用情況等。
110例ICU院內感染患者中,下呼吸道感染在院內感染中最常見,其次為泌尿系感染和胃腸道感染。本組ICU患者院內感染情況:下呼吸道感染46例(41.8%),泌尿道感染25例(22.7%),胃腸道感染19例(17.3%),皮膚軟組織感染10例(9.1%),上呼吸道感染 7例(6.4%),其他感染 3例(2.7%)。
3.1 ICU管理:管理不嚴,沒有按照規(guī)章制度實行管理。護理人員無菌觀念淡薄,沒有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原則。對洗手在預防醫(yī)院感染中的作用認識不足。沒有做好室內空氣、地面、物品表面積床位消毒工作。
3.2 侵入性診療操作:侵入性診療操作是ICU感染的首要原因,由于ICU患者病情的特殊性,大都有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留置導尿、深靜脈置管、中心靜脈置管以及外科術后各種引流管等侵入性操作,破壞了機體的正常防御功能,主要原因是ICU患者病情危重,意識障礙,肌力、肌張力降低,使大部分保護性反射降低或消失,痰液聚集;患者長期臥床,防御功能減弱,增加了細菌被吸入下呼吸道和定植的危險。隨著呼吸機功能的不斷完善,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和機械通氣已成為臨床搶救急危重患者的重要方法,同時也成為病原微生物侵入的門戶。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破壞了呼吸道屏障,減弱了呼吸道纖毛的清除能力和咳嗽反射,是細菌易于吸附并定植于下呼吸道。從而引起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則是醫(yī)院感染的第二大因素[3]。主要是因導尿使細菌侵入尿道引起的炎性反應。留置導尿不僅損傷尿道黏膜,還影響尿液對尿道的保護作用,可造成黏膜充血水腫和黏膜損傷。并且各種廣譜抗生素的大量不合理應用,可抑制部分正常菌群生長,從而使某些真菌大量繁殖,形成菌群失調[4],這也是引起院內感染的重要因素。
4.1 患者管理
4.1.1 加強基礎護理:鼓勵患者咳嗽、咯痰,掌握正確排痰程序,定時為患者翻身扣背,及時吸痰,吸痰時操作人員要衣帽整潔,戴無菌口罩,要求一患者一吸痰盤,盤內備無菌吸痰管數(shù)根,口腔及氣道吸痰鹽水分別放置,標識明確。吸痰時嚴格無菌操作,一次性無菌吸痰管一用一扔,堅持先吸氣道、再吸口腔的原則。必要時也可給予震動排痰儀治療,頻率以不超過35CPS為宜。2~4次/d,每次治療時間10~20 min。在餐前1~2 h或餐后2 h進行治療,治療前進行20 min霧化吸入治療,治療后5~10 min吸痰,定期對鼻咽部痰液進行細菌培養(yǎng)等監(jiān)測。
4.1.2 加強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暢:機械通氣時盡量采取半臥位、放置胃腸減壓管、應用止吐劑等以防誤吸。注意呼吸道的溫濕度,調節(jié)濕化罐溫度為32~37℃,且呼吸機管道放置應保持積水瓶在最低位置,及時傾倒呼吸機管路中的冷凝水,防止呼吸機管道中冷凝水水反流回氣道中誘發(fā)感染。必要時可使用持續(xù)聲門下吸引,減少VAP的發(fā)生。
4.1.3 減少留置導管的數(shù)量,控制留置時間:撤除一切不必要的插管,嚴格掌握導尿指征及無菌導尿術,盡量減少導尿管的使用及留置時間,對留置導尿者,給予0.1%安多福消毒棉球尿道護理,2次/d,保持集尿系統(tǒng)的密閉性,減少導尿管與集尿袋分離及頻繁采集標本,嚴密觀察尿液的顏色、性狀、量。每7天更換1次尿管。
4.1.4 深靜脈置管時選擇:導管表面有抗菌藥物和抗菌劑涂層且?guī)в锌咕鷦┮r套的鍍銀導管:①常規(guī)觀察穿刺點局部皮膚有無紅、腫、熱、痛;②洗手:接觸穿刺點前后,更換敷料前后,使用導管(輸液、采血、監(jiān)測等)前后;③更換敷料時用0.5%碘伏或洗必泰消毒穿刺部位2遍,作用2 min以上。若穿刺部位有滲出,使用無菌紗布覆蓋穿刺處;④每天消毒穿刺點,貼透明敷貼保持密閉狀態(tài),經(jīng)常觀察有無局部紅腫、滲液等感染癥狀,拔管時留取細菌培養(yǎng)。
4.2 醫(yī)護人員的管理:①加強院內感染的宣傳教育,嚴格落實消毒隔離制度;②加強手的衛(wèi)生,即洗手和使用速干消毒洗手液洗手,掌握七步洗手法洗手及手部消毒指征,進行各種操作時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技術原則,防范交叉污染。目前加強手衛(wèi)生的管理能明顯減少ICU感染的發(fā)生已成為公認的理念;③嚴格器械消毒是防止ICU醫(yī)院感染不可疏漏的環(huán)節(jié),消毒包括霧化器、人工呼吸器及呼吸管道、過濾膜等器械的消毒。呼吸機、心電監(jiān)護等醫(yī)療儀器用30% ~40%乙醇擦拭消毒,治療帶上各插頭表面均用1 000 mg/L含氯消毒液進行擦拭消毒;④按照衛(wèi)生部《醫(yī)院感染管理規(guī)范》的要求,工作人員進入ICU必須穿專用工作服,換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或干消毒洗手液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進入。工作服采取1 000 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后使用專用洗衣機清洗,并每天更換,減少交叉污染。
4.3 ICU病室及設備的管理:①嚴格探視制度,除醫(yī)護人員外應限制其他人員出入;②減少空氣污染:醫(yī)療垃圾及生活垃圾分開放置并及時清理,定時開啟空氣凈化裝置(1次/4 h及時清理),每次消毒時間為1 h。進行ICU室內空氣消毒,消毒前開窗通風30 min,注意氣流呈單向走向。治療室、處置間每天紫外線消毒1次,30 min/次,每次消毒后要登記。而且,地面需用1 000 mg/L的含氯消毒劑給予濕式拖掃,各室的抹布及拖把應單獨使用,并有標記,用后懸掛晾干。從而減少空氣中的灰塵,降低污染。③在每個床單位備好治療用具,獨立使用,并備好快速手消毒劑,操作前后嚴格手消毒,是減少交叉污染的重要措施。④由于綜合ICU床單位設置少,收治患者多,而且病情危重,容易被患者的大小便、血液、體液、汗液等造成床墊和被褥等的嚴重污染。為了保持床墊、被服清潔,購置移動式床單位消毒機進行終末消毒,并在床墊上加用一次性床單,被套每天更換,減少細菌污染。
4.4 合理應用抗生素:正確合理應用抗生素是提高療效,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和耐藥性發(fā)生的關鍵[5]。護理人員應熟悉各種抗生素的藥理作用,掌握藥物的配伍禁忌,明確給藥次數(shù)和間隔時間,根據(jù)病原菌種類及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用抗生素,慎用廣譜抗生素。嚴密觀察療效,觀察有無菌群失調現(xiàn)象。針對我科所出現(xiàn)一些院感隱患相關因素的分析,采取以上有效措施,并在全院臨床科室內進行措施推廣,效果明顯。據(jù)我院控感科跟蹤調查及統(tǒng)計,我院院內感染的情況明顯下降,尤其是下呼吸道的感染率較上一年下降12.1%,泌尿道的感染率下降8%。其他部位的感染率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綜上分析,有效地控制醫(yī)院感染,不但能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使病情恢復過程提前,同時也減少了患者的醫(yī)療費用,更重要的是明顯地減少患者死亡的危險性。因此了解醫(yī)院感染的病因及護理對策對醫(yī)院感染降至最低水平起著顯著的作用。
[1]舒建勝,孫 蕾.重癥監(jiān)護病房醫(yī)院感染的調查分析[J].浙江臨床醫(yī)學,2005,7(4):421.
[2]王 東,王 偉,王永強,等.重癥監(jiān)護病房獲得性細菌感染臨床調查[J].中華醫(yī)學感染學雜志,2004,14(2):151.
[3]廖映玲,張代惠.外科重癥監(jiān)護病房醫(yī)院感染危險因素與對策[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08,14(17):1875.
[4]盧建華,黃國孟,李淑霞,等.急診重癥監(jiān)護病房呼吸及相關性肺炎的臨床與病原學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6):654.
[5]邵正榮.ICU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與控制對策[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8,5(25):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