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偉
(通化師范學院 圖書館,吉林 通化 134002)
“全媒體”即“Omni media”,源自美國一間名叫Martha Stewart Living Omni media(瑪莎-斯圖爾特生活全媒體)的家政公司.其內涵為:綜合運用各種表現形式,如文、圖、聲、光、電,來全方位、立體地展示傳播內容,同時通過文字、聲像、網絡、通信等傳播手段來傳輸的一種新的傳播形態(tài)[1].隨著信息傳播全媒體的到來,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圖書館傳統(tǒng)的知識傳播功能受到了巨大的挑戰(zhàn).在媒體大融合的趨勢下,高校圖書館如何化挑戰(zhàn)為機遇,利用其自身獨有的資源和服務優(yōu)勢,適應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需求,發(fā)揮其主力軍的引領作用,不斷拓展自身服務的功新能,提升在廣大師生中的認同感,是每個圖書館工作者都必須要面對與解決的問題.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涵蓋院校領導、教職工在內,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2]就本質來說,校園文化是一種人文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在這種由大學生自己為主體營造的人文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中,有校園特色的人際關系、生活方式以及由大學生參與的報刊、講座、社團及其他科學文化體育活動和各類文化設施會作為校園文化的主要特征充盈著大學校園的各方面建設,從而使得大學校園更富有生機和活力.通過校園文化建設能夠提升高校師生、員工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提升學校的文化品位,從而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在全媒體時代,各種傳播媒介高度融合,圖書館應充分利用網絡、3G移動技術等新型傳播手段進行隱私性知識交流,不斷深化專題服務,進而達到知識創(chuàng)新的目的,從而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fā)揮其應有的引領作用.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延伸課堂教育的成果,完善高校的教學體系. 作為高校的第二課堂的重要場所之一,圖書館以其豐富的館藏資源和優(yōu)美的環(huán)境,為師生提供了充滿文化氛圍的學習場所.在這里,教師可以進行備課、科研、學術研討等活動,學生可以溫習課堂知識、閱讀課外書籍,這樣不僅豐富了同學們的課余文化生活,還能拓寬他們的知識面,促進其自身的知識結構的完善.
(2)構建校園文化交流主要平臺,傳播先進的文化理念.作為高校校園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圖書館.在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館藏資源的基礎上,還可以通過各種文化活動,如名師名家學術報告,學校教學、科研成果展覽會以及各種文化競賽、鑒賞等活動的開展,為師生搭建文化交流平臺.同時高校圖書館不僅肩負傳承民族優(yōu)秀文化遺產的責任,更要吸納世界各國的優(yōu)秀文化理念,并對其予以傳播,使師生在滿足自身發(fā)展需求的基礎上,自覺地進行新文化知識的學習,從而完善其文化構成體系,促進師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3)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由于國家對高校圖書館的投入不斷增加,各高校新建的圖書館不斷涌現.這些圖書館不僅外形美觀,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了新的能源、建筑、IT、環(huán)境等新的技術手段,最新的科技、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使圖書館的管理和服務實現了新的飛躍和提高.尤其是數字圖書館的廣泛利用,不但實現了圖書館服務的數字化,更是將校園文化建設與圖書館服務兩者實現了融合.
(1)要堅持以人為本,做好圖書館的整體文化設計.在圖書館的空間設計、結構布局上,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把方便師生使用放在第一位,精心規(guī)劃,努力營造出溫馨的感覺,讓師生們產生歸屬感.在館內裝修、裝飾、色調選擇設計上,要力求體現大學的文化品位,盡量滿足師生的審美需求,做到高雅肅然,實現美感與教育的融合,還可多放置綠色植物,做到四季有花可賞,既能美化環(huán)境,又能陶冶師生情操.在職能設計上,可以在一樓大廳設置總服務臺,下設咨詢處、還書處、辦證處等窗口,改變了以往師生歸還圖書要到各書庫辦理的狀況,極大的節(jié)省了師生的時間,同時將副本量較多、使用率不高的圖書退回到密集書庫,節(jié)約的空間在各書庫設置了閱覽桌,方便師生使用.
(2)要適應師生隊伍不斷壯大的需求,不斷豐富館藏文獻資源.新建圖書館在文獻資源建設上,既要多方面爭取資金,不斷豐富紙質館藏文獻,更要適應全媒體時代的需求,不斷豐富館藏資源的載體.要在利用諸如 “CNKI中國知網數據庫”、 “超星數字圖書館”等商業(yè)電子資源數據庫的基礎上,適應師生的需要,建立具有各館特色的電子數據庫;積極爭取加入如中國高校人文社會文獻中心(CASHL)和中國高等教育保障體系(CALIS)等圖書館聯(lián)盟體系;努力與其他高校圖書館建立長期的館際互借與原文傳遞服務關系等.
(3)要不斷拓展服務層次和服務領域,為師生提供多樣化服務.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借助先進科技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如在網站上利用QQ、電子郵件解答師生的各種問題,建立圖書館微博、微信,實行網上推薦圖書、網絡評書、網絡催還圖書等,不斷擴大圖書館的“粉絲”群體;定期召開讀者座談會,針對師生反饋的信息,有針對性進行圖書采買、改善服務等;不斷建立完善學科館員制度,加強與教學單位聯(lián)系,采取學科館員對口負責的方式,探索學科館員進入科研一線、教學課堂的新模式,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服務體制.
(4)要切實加強對館員的教育管理,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服務團隊.從職能上來講,高校圖書館是為本校學生學習,教師的教學、科研提供服務的,師生進入圖書館,首先接觸到的不是圖書,而是圖書館的每一個員工.如果說圖書館是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那么每個館員則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力軍,他們的行為舉止體現了圖書館的文化品位.目前,我國高校圖書館的館員主要有正式館員和臨時館員組成,館員的綜合素質、年齡結構、業(yè)務能力水平等參差不齊,因而要切實加強對他們的教育管理,發(fā)揮其主體地位,要通過建立共同遠景進行目標激勵,通過堅持相互尊重,營造和諧氛圍等手段,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學習型服務團隊.
(5)要積極創(chuàng)建圖書館獨有的校園文化活動品牌,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內涵.目前,我國各高校都很重視校園文化建設這項工作,都在努力培育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不斷構建校園文化品牌格局,以全面提升校園文化層次、品位和水平,為高校創(chuàng)造良好的文化氛圍與人文環(huán)境.圖書館要以此為契機,努力創(chuàng)建圖書館獨有的校園文化活動品牌,切實發(fā)揮高校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引領作用,既要突出自身特色,又要體現出文化活動的知識性、高雅性.如,近年來許多高校都開展了優(yōu)秀圖書博覽會,圖書漂流,“4.23讀書節(jié)”,名師、專家講座,CNKI等電子資源專題培訓,讀書征文大賽等活動,構建了主題鮮明、特色明顯、影響面廣、有示范性、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校園文化體系.
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對高校圖書館的發(fā)展既創(chuàng)造了機遇,又提出了挑戰(zhàn),圖書館館員應該以此為契機,堅持以人為本,不斷豐富館藏文獻資源,進一步拓展服務層次和服務領域,依托校園文化活動品牌的建設,切實發(fā)揮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吉林白城引領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寶瑞,陶佳. 全媒體時代圖書館的知識功能與定位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應用版),2011(8):49-52.
[2]百度百科:校園文化[EB/OL].(2013-10-12)[2013-10-25].http://baike.baidu.com/link?url=sb2e5SDx5g9UPSkEe-lbsrtlpFgEjigJxtGJStogugK7y9sge6CsPpo3RXZqwb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