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彭州烏木事件的法解釋學思考

2013-01-30 16:01:14王永霞
政法論叢 2013年4期
關鍵詞:烏木遺失物物權法

王永霞

(山東大學法學院博士后流動站,山東 濟南 250100)

彭州烏木事件的法解釋學思考

王永霞

(山東大學法學院博士后流動站,山東 濟南 250100)

彭州烏木事件引起了法學界的激烈討論,針對烏木的法律屬性和歸屬,形成了埋藏物、天然孳息、無主物等幾種主要觀點。根據我國現行法律,由于不具備埋藏物和天然孳息的核心要素,烏木不可能歸屬這兩個范疇之內。我國法律并未確立無主物的先占規(guī)則,從解釋論的角度觀察,不論采取國家本位主義還是個人本位主義立場都存在難以破解的困境,因此只能轉向立法論角度進行制度設計。從立法論角度觀察,國家本位主義立場需要的制度環(huán)境建設遠遠難于個人本位主義,同時個人本位主義對當前中國具有特殊的現實意義,應是較優(yōu)選擇。除對實體性法律問題本身的思考外,這一事件中反映出的法學研究問題也值得反思和認真對待。

烏木事件 無主物 先占 法解釋學

引言

烏木,學名陰沉木,由于地震、洪水、泥石流等原因將楠木、紅椿等地上樹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處,在缺氧、高壓的狀態(tài)下以及細菌等微生物的作用,經過數千年甚至上萬年的炭化過程形成。由于其自身的獨特性和稀缺性以及收藏市場的推動,近年來市場價格非常高,一般每噸價值幾千至幾萬元,其中以金絲楠烏木最為名貴。

2012年春節(jié)期間,四川省彭州市通濟鎮(zhèn)村民吳高亮在田里閑逛的時候,發(fā)現了地里埋藏的烏木。2月9日,吳高亮組織挖掘,當晚被通濟鎮(zhèn)政府阻止。次日,鎮(zhèn)政府將情況上報市級相關部門。2月12日至23日期間,鎮(zhèn)政府組織對烏木進行挖掘,共挖出7根金絲楠烏木,最長的達34米,市場價值超過千萬元人民幣。吳高亮與通濟鎮(zhèn)政府就烏木歸屬問題產生爭議,7月3日,彭州市國資辦召集文管、林業(yè)、司法、水務、國土等部門,對吳高亮作出正式答復:依據《民法通則》第79條的規(guī)定,烏木屬于埋藏物,歸國家所有,同時依據該條規(guī)定,決定給予吳高亮總計7萬元的獎勵。對于這個結果,吳高亮并不認可。2012年7月26日,吳高亮向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附帶民事訴訟,請求確認烏木歸自己所有。

這一事件見諸媒體后,引起民眾的廣泛關注,也引起法學界的激烈討論,對于烏木的法律屬性及其歸屬,論者眾說紛紜。不僅事件本身的法律問題,即烏木的法律屬性和歸屬需要進一步厘清,而且這些爭論中凸顯出的法解釋學問題也值得我們深思。

一、烏木是什么?

彭州市政府在給吳高亮的答復中認為烏木屬于埋藏物,吳高亮一方起初認為烏木屬于無主物,起訴時主張烏木屬于天然孳息。法學界對烏木的法律屬性也存在諸多觀點,比較有影響力的有三種:(1)埋藏物。中國社會科學院孫憲忠教授持此觀點,并認為埋藏物應歸國家所有。(2)天然孳息。中國社會科學院梁慧星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龍衛(wèi)球教授均持此觀點,但是梁慧星教授以烏木是在河道中發(fā)現為前提認為河道屬于國家所有,因此烏木的所有權應歸國家,龍衛(wèi)球教授以烏木是在吳高亮的承包地中發(fā)現為前提,認為根據物權法的規(guī)定,烏木是土地的孳息,應歸用益物權人吳高亮所有。①(3)無主物。中國政法大學柳經緯教授和李顯冬教授認為烏木屬于無主物,應根據先占原則歸發(fā)現人吳高亮所有,武漢大學孟勤國教授雖然也認為烏木屬于無主物,但是主張應按慣例歸國家所有。②確認烏木的法律屬性,亦即回答“烏木是什么”的問題,需要首先對相關法律概念作出解釋,只有在明確法律概念的內涵及外延的前提下,才能確定烏木是否歸屬這一范疇。

我國法律對埋藏物的含義未明確界定,我國《民法通則》和《物權法》對埋藏物的規(guī)制并不一致。我國《民法通則》第79條第1款規(guī)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隱藏物,歸國家所有;接收單位應當對上繳的單位或者個人,給予表揚或者物質獎勵。同條第2款規(guī)定,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飼養(yǎng)動物,應當歸還失主,因此支出的費用由失主償還。由該條規(guī)定可知,與很多國家和地區(qū)區(qū)別規(guī)制埋藏物和遺失物相同,《民法通則》將埋藏物界定為一般是所有人不明的物,③將遺失物界定為一般可以查明所有人的有主物,并據此規(guī)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直接歸國家所有。我國《物權法》改變了這種區(qū)分規(guī)制的立場,規(guī)定發(fā)現埋藏物或者隱藏物的,參照拾得遺失物的有關規(guī)定,并且規(guī)定了比較詳盡的遺失物制度。立場的不同反映了對埋藏物性質認識的不同,我國《物權法》并不把埋藏物界定為所有人不明的物,而是將其認定為與遺失物相似的一般可以查明權利人的有主物。因此參照遺失物的規(guī)定,能夠判定埋藏人的,發(fā)現人應告知或交還埋藏人,不能判定埋藏人的,發(fā)現人應告知或交給有關部門。[1]P252

基于我國《物權法》將二者等同對待的做法可知,埋藏物與遺失物這兩個法律概念應在核心要素上相同或相似。遺失物的核心要素是其在被遺失前有所有權人,所有權人也沒有拋棄該物以消滅所有權的意思,而是由于疏忽等原因暫時喪失占有?;诒Wo所有權的需要,我國《物權法》規(guī)定拾得人負有返還遺失物的義務,確實找不到失主的,經法定程序后歸國家所有。埋藏物也應具備這些核心要素,即埋藏物在被埋藏之前有所有權人,所有權人沒有拋棄所有權的意思,只是在該物被埋藏后由于各種原因喪失占有(例如遺忘、埋藏人死亡而繼承人不知情)。為保護埋藏人或其權利承繼人的所有權,我國《物權法》規(guī)定埋藏物準用遺失物的規(guī)定。埋藏物一般應是人為埋藏之物,由于自然原因埋藏于他物之中,所有權人并不知情的是否屬于埋藏物,學界存在不同意見。實際上這一問題對于我國并不像其他國家或地區(qū)一樣具有現實法律意義:埋藏物是埋藏于包藏物之中的物,有些國家和地區(qū)規(guī)定埋藏物由發(fā)現人和包藏物所有人各取得一半所有權,有的國家規(guī)定埋藏物歸包藏物所有人所有,但發(fā)現人可以請求包藏物所有人支付一定報酬。而對于遺失物,很多國家和地區(qū)均規(guī)定超過認領期限的,由拾得人取得所有權。對于這些國家來說,嚴格區(qū)分埋藏物和遺失物意義重大,但是我國《物權法》對遺失物和埋藏物的規(guī)制相同,因此由于自然原因埋藏于他物中的物是屬于埋藏物還是遺失物,區(qū)分的意義不大。但是不論是人為原因還是自然原因,埋藏物在被埋藏之前都應當是有主物,不能是未曾歸屬任何人所有的物,這是我國《物權法》上的埋藏物的核心要素。烏木的形成至少需要上千年,即使這些古樹被埋進古河床之前有“所有權人”, 也不是現代法意義上的所有權人,更不是我國當前法律體系承認的所有權人,質言之,形成烏木的樹木在被埋藏前不是現代法意義上的有主物,因此不能歸于埋藏物,當然也不需要適用我國《物權法》的程序性規(guī)定,例如發(fā)現人報告有關部門,并由有關部門公告等。④

我國現行法律同樣對孳息及天然孳息的含義沒有明確界定,全國人大法工委編寫的物權法釋義將天然孳息界定為依物的自然屬性所產生的物,主要來源于種植業(yè)和養(yǎng)殖業(yè),例如耕作土地獲得的糧食和其他出產物,果樹的果實、養(yǎng)殖牲畜獲得的子畜和奶產品等。[1]P254這一解釋將天然孳息限定于依物的自然性質獲得的有機出產物。與之不同,學者們大多借鑒德國等其他國家或地區(qū)的法律規(guī)定或法學理論確定天然孳息的范圍。德國、日本及我國臺灣地區(qū)對天然孳息的界定大致相同:包括依物的自然性質獲得的有機出產物和依物的用途獲得的無機出產物,前者如雞蛋、水果,后者如礦山的礦物、采石場的石頭。⑤雖然對于作為孳息的收益是否具有相當的定期性存有不同意見,但是在天然孳息的核心要素上沒有多少異議:依據自然性質或物的用途一般可以從原物中獲得的天然派生物。在天然孳息的歸屬上有“分離主義”和“生產主義”兩種立法例,前者被大陸法系物權法廣泛采用,規(guī)定孳息歸屬于原物權人,包括所有權人和用益物權人等,后者被英美法系財產法接受,確認孳息系勞動所得,歸屬于投入勞動的人所有。[2]P86我國《物權法》第116條規(guī)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權人取得,既有所有權人又有用益物權人的,由用益物權人取得。全國人大法工委編寫的物權法釋義中說明《物權法》的規(guī)定實際上是對勞動的保護,這一解釋揭示了我國《物權法》實際上采納的是“生產主義”內核。同時,這一解釋證明并不是所有的土地出產物都是我國《物權法》上的天然孳息,一般應是人們通過勞動獲得的原物的出產物才能被認定為天然孳息。

烏木是由于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界的異常原因將樹木埋入古河床經過幾千年上萬年形成,并且只有少數品種的樹木最終可以形成烏木。這一形成過程表示烏木并不是依據自然性質一般可以從河床或土地中生成的出產物,其形成具有極大的偶然性。并且烏木的形成需要漫長的時間,對于耕作人來說,不可能為獲得作為天然孳息的土地出產物等待如此漫長的時間。同時,烏木的形成完全是由于自然的原因和時間的累積,并沒有加入人的勞動,因此依據我國《物權法》,烏木不是土地的天然孳息。⑥

在關于烏木法律屬性的爭論中,還存在礦產資源說、古生物化石說、文物說等觀點。如果對礦產資源、古生物化石、文物依照相關法律的定義或界定進行文義解釋,烏木均不屬于這些范疇。例如我國《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規(guī)定礦產資源的礦種和分類見《礦產資源分類細目》,烏木不在該細目之內。我國《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規(guī)定古生物化石是指地質歷史時期形成并賦存于地層中的動物和植物的實體化石及其遺跡化石。地質歷史時期至少應距今260萬年,而烏木的形成時間最長不過幾萬年。我國《文物保護法》雖然未對文物的含義作出解釋,但是根據其列舉的受國家保護的文物范圍可知,除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和古人類化石外,文物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在人類和社會發(fā)展史上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的遺物、遺跡,烏木作為自然形成的炭化樹木,其本身是自然界的產物,并不是人類和社會發(fā)展史上的遺物,所以不能歸于文物范疇。

當然,法律適用的解釋不能只采用文義解釋一種方法,還有目的解釋等其他方法,并且如果存在法律漏洞,還需要通過類推、目的論限縮等方法進行法律補充。首先,《礦產資源分類細目》未將烏木列入其中是否存在法律漏洞呢?即使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國家或地區(qū),也大多規(guī)定礦產資源屬于國家所有,原因是礦產資源是工業(yè)生產的物質基礎,是經濟發(fā)展和國家安全的重要保證,只有將其所有權收歸國家,才能保障對其合理開發(fā)、利用、節(jié)約和保護。我國《物權法》及《礦產資源法》均規(guī)定礦產資源屬于國家所有,同時我國《礦產資源法》規(guī)定了詳細的勘探、開采制度以及法律責任。烏木近年來市場價格躥升主要是由收藏市場推動,雖然其本身具有科研價值,但是對工業(yè)生產以及經濟發(fā)展并不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此國家未將其列入礦產資源不存在法律漏洞。其次,是否可以采用目的解釋等解釋方法將烏木列入古生物化石范疇呢?古生物化石是鑒定和對比地層、了解地球歷史的重要根據,是研究動物和人類起源、發(fā)展歷史及規(guī)律的珍貴材料,具有巨大的科學價值,這是《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規(guī)定古生物化石歸國家所有并予以特別保護的原因。烏木并不具備作為古生物化石核心要素的特殊科研價值,因此不應歸屬于后者范疇。最后,是否可以采用目的解釋等解釋方法將烏木歸入文物呢?文物的核心要素是其在人類和社會發(fā)展史上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烏木在被加工成工藝品之前本身并不具有任何文化價值,所以烏木不可能是文物。

那么烏木是無主物嗎?我國法律上并沒有明確的無主物這一法律概念,僅在《提存公證規(guī)則》中涉及到“無主財產”一詞。大陸法系物權法一般認為無主物須為無主動產,包括兩種情形:一為未曾歸屬任何人所有的動產,例如海洋里的魚貝,山野中的禽獸;二為原是有主物,后被拋棄的動產。[3]P124如果我們借鑒大陸法系物權法的傳統(tǒng),烏木似乎應該屬于第一種情形的無主物,適用先占規(guī)則由最先占有的人取得所有權。但是,我國承認這種情形的無主物以及先占規(guī)則嗎?

二、烏木歸誰所有?

我國《物權法》詳細列舉了國家所有權的客體,這些財產對于經濟、科技、文化發(fā)展或者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這些規(guī)定宣示了這些財產只能由國家所有,私人不能成為其所有權主體。除我國《物權法》外,還有一些特別法對國有財產作了規(guī)定。其中在自然資源類財產的歸屬和利用上,除前文提及的我國《礦產資源法》、《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外,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規(guī)定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以及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歸國家所有;我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規(guī)定國家保護珍貴野生植物和具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文化價值的瀕危、稀有野生植物,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非法采集或者破壞其生長環(huán)境;我國《野生藥材資源保護管理條例》規(guī)定禁止采獵一級保護野生藥材物種,采獵二三級保護野生藥材物種的,必須持有采藥證;我國《自然保護區(qū)條例》規(guī)定禁止在自然保護區(qū)內進行砍伐、放牧、狩獵、捕撈、采藥、開墾、燒荒、開礦、采石、挖沙等活動。這些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受保護自然資源類財產屬于國家所有,但是保護范圍之外的普通自然資源以及類似財產歸誰所有?

對于這一問題,一種解決方案是凡是集體或私人不能依據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取得所有權的財產,一律歸國家所有。這一立場意味著在我國不存在真正的無主財產,國家保護范圍之外的普通自然資源以及類似財產均屬于國家所有??梢詫⑦@一立場稱為“國家本位主義”。另一種解決方案是除非現行法律明確規(guī)定某類財產歸國家或集體所有,否則應作為無主物,適用先占規(guī)則由最先占有的人取得其所有權??梢詫⑦@一立場稱為“個人本位主義”。

所有權的歸屬不是權利人的目的,對財產的實際控制和利用才是其根本目的。國家所有權的實際行使一般有三種方式:一是設定用益物權,例如建設用地使用權、采礦權、漁業(yè)權、狩獵權等,由用益物權人對國有財產實際使用和收益,國家作為所有權人向用益物權人收取費用。自然資源類財產一般采取這種方式。二是由國家機關、國家舉辦的事業(yè)單位代表國家行使國家所有權。三是國家以國有財產作為出資設立或投資企業(yè),通過享有出資人權益獲取收益。如果將不屬于國家保護范圍的普通自然資源或類似財產的所有權一律直接歸于國家,一個現實的困境是不論采取上述哪種方式國家都無力實際控制和利用此類財產,因為現實生活中此類財產種類繁多、數量龐大,并且非常分散,而上述三種模式都是將某類財產的所有權或用益物權集中歸屬于少數權利主體,這導致發(fā)現或者收集的成本巨大,而獲得的實際利益可能較小。因此要實現這一國家所有權,防止資源浪費,可能唯一的方式就是由單位或個人發(fā)現、收集這些財產后上交給國家。但是單位和個人并不負有主動發(fā)現、收集的義務,單純依靠個人自覺只能是國家或政府的一廂情愿,因此這種方式能夠順利運行的有效方法是對發(fā)現者或收集者提供具有足夠吸引力的報酬或物質獎勵。我國《民法通則》規(guī)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隱藏物歸國家所有,接收單位對上繳的單位或者個人給予表揚或者物質獎勵。在我國《物權法》立法過程中,有學者建議確立遺失物及漂流物拾得人、埋藏物及隱藏物發(fā)現人的報酬請求權,立法者最終并未采納。由此可以推知在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下,如果將國家保護范圍之外的自然資源以及類似財產的所有權歸于國家,發(fā)現人或收集人也不享有報酬請求權。這種處理方式只能導致很多人發(fā)現或收集這些財產后隱瞞不報、據為己有,或者不予理會、任其棄置。

任何一種調和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的沖突的制度安排,都需要追問其正當性。國家本位主義立場的最大困境在于極度擴張國家所有權的客體范圍會直接損害公民的個人利益。例如我國《物權法》規(guī)定水流、海域屬于國家所有,我國《漁業(yè)法》規(guī)定對捕撈業(yè)實行捕撈許可證制度,除生產經營性的捕撈業(yè)之外,如果采取國家本位主義立場,水流、海域中的所有原生水產品、海產品均屬于國家所有,個人出于休閑娛樂目的的野釣將成為侵害國家所有權的違法行為。同樣地,如果普通野生動植物資源均屬國家所有,個人在荒山上采摘蘑菇,抓取蝴蝶、套取野兔也都屬于侵害國家所有權的行為。但是這些休閑娛樂活動具有正當的也是必需的娛樂價值,任何一個歷史時期的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禁止這些活動。再者,如果所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都歸于國家所有可能會侵害個人的生存利益。例如有人以采獵野生中藥材為生,有人以在河沙中淘金為生,如果采取國家本位主義立場,采獵野生中藥材和沙里淘金都應被界定為侵害國家所有權的行為,但是這一做法的不合理性顯而易見:國家為了微薄的經濟利益損及的是個人的生存利益。

實際上,前面列舉的野釣、采獵活動在現實生活中并不為國家禁止。除此之外,更為常見的是對于被所有權人拋棄的廢棄物品,國家并不主張所有權,而是由最先占有者自由處分。這一現實也導致我國民法學界一個通行的觀點:雖然法律未明確規(guī)定先占規(guī)則,但是現實生活中有先占規(guī)則的適用。但是這一觀點只是對現狀的描述,如果采取國家本位主義立場,一個必須追問的問題是在現行制度體系下先占規(guī)則是否正當。有論者認為國家作為所有權主體,有權放棄其所有權,現實生活中實際適用先占規(guī)則的財產就是國家放棄了對這些財產的所有權。但是國家所有并不是政府所有,而是全民所有,作為全民的代表,國家是否有權放棄屬于全民的所有權?是否需要經過法定程序,例如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的形式對先占規(guī)則的適用范圍以及適用條件作出明確界定,否則國家放任先占是否損害了全民利益,更重要的是沒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則會導致現實生活中政府執(zhí)法的任意和專斷。烏木事件即為一個典型的例子。上世紀90年代以前,烏木并不值錢,維持在每立方米幾百元錢的價格,對于個人挖掘烏木并出售的行為,地方政府并不干涉。近十年來,烏木價格從幾百塊錢每立方米竄升到幾萬甚至幾十萬元每立方米,地方政府就開始主張對烏木的國家所有權。雖然地方政府大多以烏木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為由執(zhí)法,避談經濟價值,但是政府依據市場價格選擇性執(zhí)法的事實顯然會讓人合理的懷疑那不過是掩人耳目的托詞,這也是彭州烏木事件中民眾對地方政府發(fā)出“與民爭利”、“疏于管理”、“選擇性執(zhí)法”的詰問的原因。

個人本位主義立場將這些財產作為無主物,必然需要借助先占規(guī)則以確立第一個占有人的所有權,因此個人本位主義立場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論證在我國確立先占規(guī)則的正當性。論者大多在介紹羅馬法以及現代發(fā)達國家的先占規(guī)則及理論之后,提出我國也應予以借鑒。雖然這是我國法學界經常使用的論證方法,但是這是一種非常簡單武斷的方法。物權法具有濃厚的固有法色彩,其必然以本國的政治經濟制度為前設,發(fā)達國家的制度并不能成為我國制度設計的當然理由。在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物權法或財產法中,先占不僅是一項規(guī)則或制度,它還作為一種理論是物權法或財產法的法理基礎之一。西方學者大多以先占理論解釋私有財產權利如何從無主自然資源中產生,雖然有觀點認為先占會產生鼓勵自然資源浪費行為的反效果,但是這一理論仍然是被西方國家廣泛接受的財產法法理基礎,并被認為先占規(guī)則已成為一種廣為接受的習慣,如果拋棄這一規(guī)則,將會破壞私有財產所有權的穩(wěn)定狀態(tài)。[4]P13-14我國借鑒西方國家的物權或財產權制度面臨的一個最大障礙是,西方國家以私有制為基礎設計其規(guī)則及制度,而我國以公有制為基礎。我國的國家所有權和集體所有權的正當性當然不能依據私有制國家的法理基礎進行論證,而私人所有權的根據也不能通過先占理論予以解釋。勞動報酬理論是我國個人取得私人所有權的法理基礎,即個人對通過自身勞動獲得的財產享有所有權。我國《民法通則》規(guī)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隱藏物歸國家所有;我國《物權法》規(guī)定無人認領的遺失物、漂流物、埋藏物、隱藏物歸國家所有;我國《合同法》規(guī)定超過5年未領取的提存物歸國家所有;包括前文所述的天然孳息的歸屬都體現了公有制這一制度環(huán)境以及所有權取得的勞動報酬理論:個人對不是通過自身勞動獲得的財產不能享有所有權,只能收歸國家所有。

法律的價值判斷應該具有融貫性,因此無主物的歸屬也應體現勞動報酬理論這一法理基礎。依據勞動報酬理論,經濟價值小的無主物適用先占制度大多沒有障礙,因為發(fā)現或者取得這些財產付出的時間和勞動的成本可以等同財產本身的經濟價值,例如野釣、采蘑菇、撿拾垃圾等,賦予第一個現實占有財產的人以所有權可以認為是對其付出勞動的報償。有些無主物雖然經濟價值較大,但是取得這些財產的勞動成本也非常大,例如沙里淘金,采摘懸崖上生長的名貴野生中藥材,將獲取的黃金和藥材的所有權歸屬淘金人和采藥人也不違背勞動報酬理論。但是有些財產的經濟價值較大甚至巨大,而發(fā)現或取得這些財產的勞動成本大大低于其經濟價值,例如烏木,對這些財產適用先占規(guī)則就難以用勞動報酬理論予以正當化。在彭州烏木事件中,不少人當然地認為烏木不應歸屬吳高亮,包括法學界的不少學者,產生這一反應大多是由于用勞動報酬理論衡量取得私人所有權的正當性,即使很多人沒有明確的意識到或者不能清晰的表達。

前文的論述似乎只能得到一個悲觀的結論:在我國當前的制度語境下,對于這一問題的處理,國家本位主義立場和個人本位主義立場都有難以破解的困境。但是這些困境是從解釋論的角度觀察而來,在解釋論難以給出合理答案之時,我們需要轉向立法論的角度重新進行制度設計。

如果堅持國家本位主義立場內核,需要認識到,市場經濟的確立和發(fā)展,以及法治建設進程中對西方發(fā)達國家法治理念和法律制度的介紹和借鑒,民眾權利意識的高漲等客觀情況,決定了極端的國家本位主義在我國已經喪失生存的土壤,任何一種國家本位主義都只能是有限的國家本位主義。因此在這一問題上,應首先承認無主物的存在,而不能采用法律沒有明確規(guī)定屬于集體或個人的財產均歸國家所有這一極端做法。其次應承認適用于無主物的先占規(guī)則,并且劃定先占規(guī)則的適用范圍或者設定其適用條件。在將找不到權利人的遺失物、漂流物、埋藏物、隱藏物收歸國有這一規(guī)則不變的情況下,先占規(guī)則應與勞動報酬理論相結合,只有無主財產的價值與先占人為此付出的勞動成本不過分懸殊的情況下才能賦予先占人以所有權。最后,依據國家本位主義立場的邏輯,必須通過法律明確規(guī)定先占規(guī)則,不能以現實生活中可以依據習慣適用先占為由不予規(guī)定。當然,鑒于現實生活的紛繁復雜和法律的抽象性特點,立法不可能對先占規(guī)則規(guī)定的非常詳細,但是應盡量為行政執(zhí)法和司法提供明確的標準。依國家本位主義立場的設計,對于無主財產的價值與先占人付出的勞動成本過于懸殊的情形,不能適用先占,這些無主財產應歸國家所有。為了防止資源浪費,鼓勵單位和個人積極上交財產,應規(guī)定發(fā)現人或取得人上交國家的,國家按照一定比例給予報酬。同時,為了防止法律價值判斷的悖反,也應規(guī)定遺失物及漂流物的拾得人、埋藏物及隱藏物的發(fā)現人的報酬請求權。

如果采取個人本位主義立場,根據經濟、文化、科學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國家可以通過立法擴張國家所有權的客體范圍,例如如果經過科學論證,烏木的科研價值巨大,國家可以通過立法的形式將烏木的所有權收歸國有,禁止私人采挖。但是,未通過法律明確列入國家所有權客體范圍的財產,不應歸國家所有,這意味著不在國家保護范圍之內的普通自然資源及類似財產都屬于無主物,適用先占規(guī)則。至于無主財產價值與發(fā)現或取得的勞動成本過于懸殊的也歸先占人所有的處理方式,可能與很多人的感情相悖,但是就像花很少的錢買彩票獲得巨獎一樣,可以將其歸于個人的“好運氣”。每個人在自然中生存,在社會中生活,都可能有好運氣,也可能有壞運氣,既然壞運氣的后果需要自己承受,好運氣帶來的利益歸于個人也并不違背正義。況且,當代社會有價值的財產大多已有所屬,這種情形的先占不過是少數例外,對社會的基本秩序不會產生沖擊。當然,就像買彩票中獎所得需要繳納較高的偶然所得稅一樣,也應通過稅收對超過一定價值的先占所得進行調整和控制。

需要指出的是,先占規(guī)則可能會鼓勵自然資源的浪費行為。例如如果明確烏木屬于無主物,個人可以適用先占規(guī)則取得所有權,在烏木價格節(jié)節(jié)攀升的當前,可能會催生大量破壞土地或河道的亂采亂挖行為。這就需要在法律中明確規(guī)定無主財產的先占行為不得侵害土地所有權人和用益物權人等其他相關權利人的權利,也不得損害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公共利益。實際上彭州烏木事件中有一個被媒體和公眾包括法學界忽視的問題:如果烏木埋藏在吳高亮的承包地中,地方政府主張歸國家所有,其挖掘烏木的行為損害了吳高亮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即使吳高亮無權拒絕挖掘行為,地方政府也應對吳高亮的損失予以補償;這一挖掘行為同時損害了村集體的土地所有權,地方政府也應對村集體予以補償。如果主張烏木歸吳高亮所有,挖掘行為如對土地或河道破壞過大,則吳高亮無權挖掘,如果破壞不大或者可以恢復原狀,吳高亮有權挖掘的話,也應對村集體或國家予以補償。

法律的價值判斷必須具有融貫性,如果依據個人本位主義設立先占規(guī)則,現行的遺失物、漂流物、埋藏物和隱藏物制度都須修訂,應規(guī)定所有人不明的,或者超過一定期限無所有人認領的,歸拾得人或發(fā)現人所有,并同時通過稅收對財產價值過高的情形進行調整。如果法律重新設計這些制度,埋藏物和隱藏物制度可以借鑒其他國家或地區(qū)的法律,規(guī)定發(fā)現人和包藏物所有人各按一半比例共有埋藏物。無主物如果系埋藏于地下或其他財產之下的,可以直接或類推適用埋藏物制度。

任何一個法律制度設計都僅僅是紙面上的法,檢視這一設計是否妥當,不僅需要看其是否能夠順利實施,還要評價其施行的社會效果。國家本位主義立場的先占規(guī)則設計如果能夠順利實施,有關國家機關不僅需要主動發(fā)現、取得價值較大的不適用先占規(guī)則的財產,防止資源浪費或者被侵占,還需要主動查處違法侵占行為。由于此類財產的類型多種多樣,鑒于我國國家機關職責劃分以及行使的現狀,這一制度設計的最大困難可能在于體制障礙。⑦此外,民眾對這些財產歸國家所有的最大疑慮在于其不能真正實現國家所有權的本質——全民所有,而只是有關單位攫取利益的手段。彭州烏木事件發(fā)生后,不少網站做了調查,騰訊網的調查中高達98%的網民認為烏木應歸個人所有,新華網和新浪微博的調查中也都有7成以上的網民認為應歸個人所有。⑧除公眾將對公權力極度擠壓私人利益空間的不滿情緒投射到這一事件之外,擔心甚至確信烏木歸屬地方政府后將淪為政府部門的私利也是重要的原因。如果國有財產的利用情況比較透明,政府能夠真正將國有財產用于全民,相信大多數公眾會認為價值如此巨大的烏木應歸國家(全民)所有。因此如果將這些財產的所有權歸于國家,這一根本性問題不解決,仍然會受到政府與民爭利以及公權力任意專斷的詬病。

相對于國家本位主義立場的制度設計實施的困難,個人本位主義立場制度設計的實施要容易得多。除現實困難這一具有功利主義色彩的考慮外,基于個人本位主義立場進行制度設計在當前之我國具有更為重大的現實意義。在打著國家利益或公共利益的旗號侵害個人權益的事件屢見不鮮,公權力的行使常常任意專斷的現狀下,在私法中宣示個人本位主義立場不僅可以遏止公權力的肆意擴張和任意行使,也對公眾私權意識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而后者是建設法治社會必不可少的條件和基礎。

結語:關于法解釋學的思考

截止到本文結稿時間,吳高亮提起的行政附帶民事訴訟中關于確認烏木所有權的訴訟請求,由于不屬于行政訴訟受案范圍被駁回,吳高亮表示將繼續(xù)提起民事訴訟直接起訴鎮(zhèn)政府索要烏木。由以上的分析可知,烏木到底歸國家還是個人,依據現行法律,從解釋論的角度觀察難以得出確定的結論,而立法論角度論證的目的是為了未來法律的完善,在價值判斷、規(guī)則及制度的設計上都可能對現行法律制度有較大的變動甚至顛覆,并且常常有一家之言之嫌,難以作為處理當前案件的依據。因此吳高亮如提起民事訴訟,案件最后的判決將主要依靠法官自己的價值判斷。

但是,作為法學工作者,法學界對這一事件的解讀顯現出來的法解釋學問題值得我們反思。適用法律解決烏木事件的邏輯應當是:烏木的法律屬性→烏木的歸屬,而不應當是烏木的歸屬→烏木的法律屬性。但是在這一事件的討論中,很多人實際上預設結論,即首先確信烏木歸屬于誰,基于這一結論再去尋找法律規(guī)范以支持自己的觀點,而不是從法律規(guī)范出發(fā)得出結論。當然,如果預設結論是將相關法律規(guī)范以及法理內化的結果無可厚非,甚至值得欽佩。遺憾的是,很多人預設結論更多的是出于與普通公眾并無二致的個人直覺或感情,借以論證的法律規(guī)范不過是對個人感情的偽裝。實際上即使是依據個人直覺或感情所得的結論,也可以挖掘形成這一觀點的深層次原因,并論證其合理或正當與否,但是在這一事件的討論中鮮有學者作這一工作。而缺少了真正的分析和論證過程,法學研究將喪失其專業(yè)性,與普通民眾依靠直覺、感情或者粗略的正義感進行評價并無本質的區(qū)別。例如在這一事件的討論中,很多論者預設結論,認為價值如此巨大的烏木不應歸個人所有,應歸國家所有,并據以尋找支持自己結論的法律規(guī)定。有人尋找到了礦產資源,有人尋找到了文物,還有人尋找到了埋藏物,由于有關礦產資源和文物的現行法律規(guī)定比較明確,將烏木歸入其中困難較大,因此更多的人將其歸入埋藏物。在是否是埋藏物的爭論中,否定方認為埋藏物需要是人為埋藏,肯定方堅持不論人為還是自然原因埋藏的物都應歸屬埋藏物以消除這一障礙。但是,即使可以用埋藏物規(guī)則來解決烏木歸于國家的問題,如果將來面對與烏木類似但是不是埋藏于地下的財產,又將根據什么將其歸于國家呢?例如隕石,由于其是人類直接認識各星體的實物標本當然具有科研價值,但是其經濟價值主要體現在收藏上,國內現在收藏的人較少,沒有受到過多關注,政府部門對一般的隕石買賣也并不干涉,如果隕石成為收藏界的新寵,價格躥升,某人在荒無人煙之處發(fā)現了一塊巨大的天價隕石,政府如果主張對隕石的所有權,又將尋找什么法律依據呢?因此將烏木認定為埋藏物與其說是適用埋藏物的法律規(guī)范必然得出的結論,不如說是要將烏木認定為國有的手段,不過這個手段采用了法律的偽裝而已。

在這一討論過程中,還有一種典型的論證方式是列舉境外相關法律制度及法學理論,指出境外有這種法律制度或規(guī)則,即簡單的推出結論:我國也應確立這種制度。雖然我國的民法制度包括理念不是從我國的制度及文化土壤中原生而成,大多系移植或借鑒發(fā)達國家的經驗,但是移植或借鑒不是簡單的照搬,必須充分論證其是否能在本國土壤順利生長,不會產生排異現象。并且,除了“拿來主義”外,是否可以嘗試考查在本國的固有環(huán)境下通過完善自身的制度(當然不局限于法律制度,還包括政治經濟等其他制度)或體制達到相同的甚至更好的社會效果?即使最后的結論是仍需移植或借鑒,這一研究過程本身也是有益的。尤其對于物權法這種固有法色彩濃厚的法律,更應該將研究的目光投射到本國制度、文化、歷史以及民眾意識的特殊性上,拋棄法學具有自足性的想象和法律的自負。

注釋:

① 梁慧星教授認為烏木歸國家所有建立在烏木在河道中發(fā)現這一前提之上,如果烏木確定是在吳高亮的承包地中發(fā)現,或許梁慧星教授最后的結論會有所改變。

② 參見雍興中:《身價暴漲,地下烏木變國有?》《南方周末》2012年5月31日;徐霄桐、李麗:《民法專家激辯天價烏木歸國家還是歸發(fā)現者》,《中國青年報》2012年7月7日;龍衛(wèi)球:《烏木權屬紛爭折射中國法理變遷》,載中評網http://www.china-review.com/sbao.asp?id=4422&aid=30456,最后登錄時間2012年12月10日。

③ 針對埋藏物、隱藏物可能有所有權人的情形,《民通意見》第93條做了補充規(guī)定:“公民、法人對于挖掘、發(fā)現的埋藏物、隱藏物,如果能夠證明屬其所有,而且根據現行的法律、政策又可以歸其所有的,應當予以保護?!?/p>

④ 彭州市和通濟鎮(zhèn)政府主張烏木屬于國家所有的法律根據是我國《民法通則》第79條,但是根據新法優(yōu)于舊法的基本原則,埋藏物的規(guī)制應適用我國《物權法》的規(guī)定。

⑤ 參見[德]漢斯·布洛克斯,沃爾夫·迪特里?!ね郀柨耍骸兜聡穹傉摗罚瑥埰G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477頁;[日]我妻榮:《新訂民法總則》,于敏譯,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212頁;王澤鑒:《民法總則》,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183頁。

⑥ 我國現行法律并不像德國法傳統(tǒng)一樣將樹木作為土地的組成部分,而是將樹木作為獨立物對待,烏木是樹木的直接轉化形式,因此依據我國法律,烏木應仍屬于樹木所有權人,而不能作為土地的天然孳息。我國法律在這一問題上之所以未遵從德國法傳統(tǒng),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物權法的基礎是公有制,土地全部屬于國家或集體所有,不可能將建筑物以及樹木等地上定著物都作為土地的組成部分一體歸國家所有,而德國法傳統(tǒng)的物權法以私有制為基礎,并不存在這一障礙。

⑦ 2010年安徽安慶打撈出150余根,總重2000多噸的烏木,被收歸安慶市政府所有,除42棵作為安徽省博物館的觀賞樹外,剩下的烏木在兩年間并未得到妥善保護,放置在鄉(xiāng)村菜地無人看管,安慶市林業(yè)局、國土資源局、博物館均認為無職責或無權管理。參見張火旺:《安徽安慶2千噸天價烏木被棄 百棵去向成謎》,載人民網,http://energy.people.com.cn/BIG5/n/2012/1128/c71661-19721223.html.

⑧ 參見:騰訊網http://view.news.qq.com/zt2012/wumu/index.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2-07/10/c_123392826.htm;新浪網:http://topic.weibo.com/areahot/25272?pos=0&lable_t=tips最后登錄時間:2012年12月10日。

[1] 胡康生.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釋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2] 梅仲協.民法要義[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

[3] 史尚寬.物權法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

[4] [美]約翰·G·斯普蘭克林.美國財產法精解[M].鐘書峰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ThoughtsonPengzhouDarkWoodEventinLawHermeneutics

WangYong-xia

(Post-doctoral Station in Law Schoo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

Pengzhou dark wood event stirred up much debate in our legal research cirde. There are several leading opinions about dark wood’s legal nature and its attribution, which include buried property, natural fruit and unclaimed property theories. According to our current law, dark wood doesn’t belong to the category of buried property or natural fruit because of its lack of the core elenents. There is no legal regulation about unclaimed property and occupation in China, and it will be got trapped in difficult position either to take nation oriented standpoint or citizen oriented one. Consequently, we should design new legal rules by ourselv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citizen oriented standpoint is proved to be much better than the nation oriented one. In addition, we ought to think of those defects in our legal research appeared from the debate deeply.

dark wood event; unclaimed property; occupation; law hermeneutics

DF521

A

(責任編輯:張保芬)

1002—6274(2013)04—114—08

王永霞(1975-),女,山東棗莊人,山東大學法學院博士后流動站研究人員,北京大學法學博士,山東政法學院民商法學院講師,山東省民商事法律與民生研究中心專職研究人員,研究方向為民商法學。

猜你喜歡
烏木遺失物物權法
淺析物權法的平等保護原則
拾得人是否有權要求報酬
新傳奇(2019年32期)2019-09-11 09:12:56
關于遺失物法律體系的探析
法制博覽(2018年28期)2018-01-22 13:30:23
“灰色地帶”的烏木藏品
重器千秋——東方神木
新形勢下的《物權法》商事適用性分析
法制博覽(2016年21期)2016-02-03 23:41:45
論靜態(tài)條件下遺失物的物權歸屬
環(huán)境法視野下的物權法社會化進程
學術論壇(2015年6期)2015-12-24 15:55:20
淺析遺失物的善意取得制度:以我國《物權法》第107條為視角
法制博覽(2015年15期)2015-02-06 18:14:50
修水『天價烏木』何處是歸宿
奉化市| 玉门市| 天津市| 资阳市| 资源县| 醴陵市| 清水河县| 东宁县| 施秉县| 庐江县| 白河县| 秦皇岛市| 台山市| 哈密市| 萨嘎县| 互助| 射阳县| 玉环县| 台州市| 东阳市| 新绛县| 伊宁县| 皮山县| 道孚县| 威海市| 大宁县| 黎平县| 布拖县| 江山市| 肇庆市| 大兴区| 巴塘县| 望奎县| 建始县| 佛坪县| 静安区| 灌云县| 定兴县| 武安市| 旬邑县| 梧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