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玲,乙蘇北,白麗曉,張 賀,楊亞婷,林 林
患者女,77歲,入院診斷:右乳癌,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入院后查:白細胞計數(shù)7.48×109/L、紅細胞計數(shù)7.14×1012/L、血小板計數(shù)500×109/L、血紅蛋白198 g/L;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時間、纖維蛋白原定量均正常,D-二聚體定量260 ng/L。治療:羥基脲片、丹參滴丸口服,參穹葡萄糖注射液輸注?;颊哂捎谀挲g較大,為減輕穿刺帶來的痛苦要求置入PICC導管。2013年4月27日在左側上肢行塞丁格穿刺置入耐高壓注射型PICC導管,置入長度為37 cm,置管后行X線胸部正側位檢查,提示:靜脈插管遠端止于第4肋內端水平,導管頭反折。將導管向外拔出5 cm,再次行胸部正斜位檢查,提示:靜脈插管遠端止于左腋窩,導管頭依然反折。因患者暫不做化療,只輸注普通液體,且輸液前抽回血順暢,輸液時滴注順利,未給予拔管?;颊哂?013年5月7日在外科行右乳切除術,于5月23日轉入我科行內科治療?;灒貉“逵嫈?shù)200×109/L、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時間、纖維蛋白原定量均正常,D-二聚體定量381 ng/L。轉入當日給予患者靜脈導管維護時發(fā)現(xiàn)導管堵塞,遂行上肢靜脈血管彩超檢查,提示:左側腋靜脈部分栓子形成。遵醫(yī)囑給予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0.4 ml皮下注射每日一次,共7天,口服復方丹參滴丸、血塞通軟膠囊等藥。于5月30日再次行上肢靜脈彩超,提示:雙側上肢肱靜脈,腋靜脈及鎖骨下靜脈管壁清晰光滑,管腔內血流正常,未見異?;芈暋K彀纬鯬ICC導管。
(1)導管異位的原因分析及處理?;颊呖v隔多發(fā)淋巴結,部分腫大可能壓迫血管,導致送管不暢,插管后行X線定位示導管頭反折。在無菌操作下,將導管向外拔出5 cm,邊退管邊推注10 ml 0.9%氯化鈉溶液,但耐高壓注射型PICC導管比傳統(tǒng)的三向瓣膜式PICC導管材質硬且粗,雖經調整PICC導管頭依然反折且異位于腋靜脈。(2)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處理。該患者有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病史。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是一種克隆性以紅細胞增多為主,伴有白細胞、血小板增多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血液黏稠度增高,加大了靜脈血栓發(fā)生概率。該病例遵醫(yī)囑按時給予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皮下注射,同時觀察用藥后的不良反應。告知患者禁止擠壓、按摩患肢,以防栓子脫落造成肺栓塞;抬高患肢,有利于血液回流;做好心理護理,減輕患者心理壓力。因此,建議對于有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病史,且血液高凝狀態(tài)的腫瘤化療患者,應慎重選擇留置靜脈導管,如必須插管者,應在置管后2~3天嚴密監(jiān)測血小板計數(shù),因其在PICC血栓形成前具有預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