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醫(yī)古籍論膿耳證治

2013-01-23 06:37:36田媛媛鄧媛元指導老師熊大經(jīng)
中醫(yī)眼耳鼻喉雜志 2013年3期
關(guān)鍵詞:耳竅膿汁方選

田媛媛 鄧媛元 指導老師:熊大經(jīng)

膿耳[1]是指以耳部疼痛、鼓膜穿孔、耳內(nèi)流膿、聽力下降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疾病。本病嚴重者可引起膿耳變證,甚者危及生命。膿耳是耳科常見的多發(fā)病,尤多發(fā)生于小兒相當于西醫(yī)的化膿性中耳炎、乳突炎?,F(xiàn)代中醫(yī)文獻中,有關(guān)膿耳的治療,偏于外治法,而內(nèi)治法相對較少,但中醫(yī)古籍中對膿耳的病因病機、內(nèi)科治法、外治法均有較多論述。

1 有關(guān)膿耳的記載

《靈樞·厥病》最早提出膿耳的癥狀:“耳痛不可刺者,耳中有膿”。膿耳一名,首次出現(xiàn)于《仁齋直指方·卷二十一》:“熱氣乘虛,隨脈入耳,聚熱不散,膿汁出焉,謂之膿耳?!贝送?膿耳又稱之為纏耳、聤耳、耳濕、震耳、耳疳、耳風毒、耳瘡等。如《政治準繩·瘍醫(yī)·卷之三》曰:“曰聤耳,亦曰耳濕,常出黃膿。有耳風毒,常出紅膿。有纏耳,常出白膿。有耳疳,生瘡臭穢。有震耳,耳內(nèi)虛鳴,常出清膿?!逼渥冏C又稱黃耳傷寒?!动冡t(yī)大全·卷十三》:“凡耳中策策痛者,是風入腎經(jīng)也。不治則變,惡寒發(fā)熱,脊強背直,如痙之狀,曰黃耳傷寒?!?/p>

2 膿耳的病因病機

歷代中醫(yī)古籍對膿耳的病因病機記載頗多,外感風熱濕或內(nèi)傷臟腑均可發(fā)病。故《馮氏錦囊秘錄·卷六》亦提出:“有小兒腎經(jīng)氣實,其熱上沖于耳,遂使津液壅而為膿,或為清汁,然則厥陽之與足陽明,手少陰之與足太陽,為癥尤甚。推其所致之由,其原有七,有實熱有陰虛;有因痰;有因火;有氣閉;有肝風,有胎元及發(fā)而為病也?!?/p>

2.1 外感邪氣

《丹溪心法·卷四》:“熱氣乘虛隨脈入耳,聚熱不散,濃汁出,為之膿耳?!薄夺t(yī)學入門·卷四》曰:“膿耳,風熱上壅”?!夺t(yī)學正傳·卷五》亦云:“蔓荊子散治上焦熱,耳鳴而聾,及出膿汁?!泵鞔_提出外感風熱,上壅清竅,可致耳中流膿。

2.2 肝膽失司

《醫(yī)宗金鑒·外科卷上·耳部》曰:“此證耳內(nèi)悶腫出膿,因膿色不一,而名亦各殊。如出黑色臭膿者,名耳疳;出青膿者,名震耳;出白膿者,名纏耳;出黃膿者,名聤耳,俱由胃濕與肝火相兼而成?!薄动冡t(yī)大全·卷十三》曰:“耳內(nèi)生瘡流膿,乃肝經(jīng)郁火所結(jié)。”可見肝膽郁火、風熱或濕熱,可循經(jīng)蒸灼耳竅,血肉腐敗,則生膿汁。

2.3 腎元虧虛

《諸病源候論·卷四十八》云:“耳,宗脈之所聚,腎氣之所通。小兒腎臟盛,而有熱者,熱氣上沖于耳,津液壅結(jié),即生膿汁。”《證治匯補·卷四》:“腎氣結(jié)熱則耳膿。”提出腎經(jīng)有熱,熱灼耳竅,腐肉成膿,遂成膿耳。《醫(yī)學入門·外集·卷五》:“耳內(nèi)癢痛出水,喜冷銀簪探入,屬腎經(jīng)虛火挾怒”可見腎中虛火上炎也可致膿耳。《備急千金要方·卷六》曰:“治耳聾鳴、汁出,皆由腎寒,或一二十年不瘥方?!贝颂幪岬侥I寒可致膿耳。耳為腎竅,腎之經(jīng)氣虧虛,寒熱之氣循經(jīng)上犯耳竅,津液困結(jié)而成膿耳。

2.4 飲食不節(jié)

《馮氏錦囊秘錄·卷六》:曰:“有因縱怒縱酒,濕熱相乘,耳腫及痛者?!边^食肥甘厚膩,脾胃受損,釀生濕熱,濕熱循經(jīng)上擾,故耳中流膿。

2.5 情志失常

《證治匯補·卷四》“聤耳由氣郁生痰.內(nèi)火攻沖.形似赤肉.或兼膿汁潰爛?!睔庥羯?痰阻經(jīng)絡,耳竅生膿。

2.6 勞逸失調(diào)

《政治準繩·雜病·第八冊》:“若勞傷氣血,熱氣乘虛入于其經(jīng),邪隨血氣至耳,熱氣聚則生膿汁,故謂之聤耳也?!眲诰雮?脾虛氣血生化無力,正氣虛弱,風熱邪氣壅遏耳竅,膿汁漸成而成膿耳。

3 耳與臟腑的關(guān)系

3.1 耳與腎

《靈樞·五閱五使》云:“耳者,腎之官也。”《中藏經(jīng)·卷中》:“腎者,精神之舍,性命之根,外通于耳?!泵鞔_耳與腎的所屬關(guān)系。腎藏精,腎之精氣上通于耳,腎精充沛,耳竅的得以濡養(yǎng),則聽力聰敏。正如《靈樞·脈度》云:“腎通于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p>

3.2 耳與肝膽

膽附于肝,膽為“中精之府”,中正之官,手足少陽經(jīng)交接并皆至耳入耳,故肝氣條暢,中正不亂,精氣上輸,則耳竅清靈,身正不傾,故有“耳病實則少陽”之說。肝膽相表里,《素問·五臟生成》:“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走……”聽力亦需肝血的供給與濡養(yǎng),即耳受血始能聽。又有肝氣假腎通于耳,如《辨證錄·卷之三》曰:“肝為腎之子,腎氣既通于耳,則肝氣未嘗不可相通者,子隨母之象也”。肝氣通于耳,肝疏泄功能正常,則氣機條達,耳竅通利,聽覺聰敏。

3.3 耳與肺

《溫熱經(jīng)緯·卷四》:“坎為耳,故耳為腎水之外候。然肺經(jīng)之結(jié)穴在耳中,名曰籠蔥,專主乎聽,金受火爍則耳聾?!薄侗C吩啤谩胺蚨?以竅言之水也,以聲言之金也,以經(jīng)言之手足少陽俱會其中也。有從內(nèi)不能聽者主也,有從外不能入者經(jīng)也?!狈螝饫?則耳竅和能聞五音。故《醫(yī)學入門·外集·卷四》:“肺主氣,一身之氣貫于耳,故能聽聲?!?/p>

3.4 耳與脾胃

《素問·玉機真臟論》言:“脾為孤臟……其不及,則令九竅不通?!薄镀⑽刚摗て⑽柑搶崅鳌分醒?“胃氣一虛,耳口鼻俱為之病?!薄鹅`樞·口問》言:“耳者,宗脈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則宗脈虛,虛則下溜,脈有所竭,故耳鳴?!逼⑽高\化正常,清陽之氣達于耳,則耳之功能正常。

3.5 耳與心

《素問·金匱真言論》云:“南方赤色,入通于心,開竅于耳。”提示心寄竅于耳。

4 膿耳的治療

中醫(yī)古籍中膿耳的治法記載較多,分內(nèi)治法和外治法:

4.1 內(nèi)治法

4.1.1從肝膽論治

治以舒發(fā)肝膽之氣,用藥多用柴胡、白芍、川芎之品,方選柴胡清肝飲、柴胡聰耳湯、柴胡梔子散、通氣散、當歸川芎散、加味逍遙散、龍膽瀉肝湯、潤腸湯。如《政治準繩·瘍醫(yī)·卷之三》:“若發(fā)熱痛,屬少陽、厥陰風熱,用柴胡梔子散。若內(nèi)熱癢痛,屬前二經(jīng)血虛,用當歸川芎散。若寒熱作痛,屬肝經(jīng)風熱,用小柴胡湯加山梔、川芎。”《醫(yī)學心悟·卷四》:“或膿水淋漓或癢極疼痛,此皆厥陰肝經(jīng)風熱所致,宜用加味逍遙散”。

4.1.2從腎論治

多采用補腎降火之法,多用熟地黃、山茱萸、山藥之品,方選加味地黃丸、腎氣丸等。

4.1.3疏散風熱,清熱解毒法

針對風熱上壅所致,治宜疏散風熱,清熱解毒。方選治宜蔓荊子散、涼膈散、犀角飲子等。如《張氏醫(yī)通·卷八》曰“耳濕腫痛。用涼膈散加羌、防、荊芥?!?/p>

4.1.4理氣化痰法

針對氣郁生痰所致,方選二陳湯之類。如《證治匯補·卷四》曰:“聤耳由氣郁生痰.內(nèi)火攻沖.形似赤肉.或兼膿汁潰爛.治宜二陳加玄參、花粉、黃芩、山梔、連翹、柴胡、蔓荊?!?/p>

4.2 外治法

歷代中醫(yī)文獻對膿耳的外治之法記載頗多,包括外耳道塞藥法,如《政治準繩·瘍醫(yī)·卷之三》:“黃連散每用少許,綿裹納耳中?!贝刀?方藥如紅綿散、松花散、白蓮散、麝香散、杏仁膏、礬石散、蔥涎膏、菖蒲散、竹蛀散、蝎倍散、立效散、香附散、三黃散、二圣散。滴耳法,如《衛(wèi)生寶鑒·卷十》“菖蒲挺子治每用少許,油調(diào)滴耳中,立效。”《瘍醫(yī)大全·卷十三》:“耳內(nèi)腫痛出膿出水 金絲荷葉(即虎耳草)揉汁,灌入耳內(nèi)自愈?!?/p>

綜上,歷代中醫(yī)古籍對膿耳的認識,從病因病機上來講較豐富,包括風、熱、濕、臟腑虛弱等。在治療上,重視內(nèi)外同治。內(nèi)治法多以臟腑辨證為主,充分體現(xiàn)了臟竅辨證、整體觀念,治療方法豐富,內(nèi)服方藥多以疏利肝膽藥、疏散風熱藥、補腎藥為治療膿耳的常用藥物。外治法、驗方較多。研究中醫(yī)古籍對本病的認識,有利于我們在膿耳的治療上啟發(fā)思路、豐富辨證、多種治法相結(jié)合。

[1] 熊大經(jīng).中醫(yī)耳鼻咽喉科學[M].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2008:39.

猜你喜歡
耳竅膿汁方選
撳針療法聯(lián)合耳周穴位注射治療血瘀耳竅型突發(fā)性耳聾伴睡眠障礙的效果分析
一例用飽和食鹽水治療狗化膿性炎癥的報告
家畜三種常見外科病的癥狀和治療
牛放線菌病診斷和治療
《傷寒論》之嘔吐治則探析
耳鳴揉揉風市穴
血壓高引發(fā)耳鳴可用中藥緩解
辨治支氣管哮喘避開刺激因子
保健與生活(2016年5期)2016-04-21 07:19:20
黨參酒棗緩解耳鳴
中老年健康(2016年1期)2016-03-07 08:56:41
自汗盜汗的辨證論治
定襄县| 陇西县| 大同市| 略阳县| 石狮市| 延川县| 寿光市| 防城港市| 英超| 杨浦区| 清新县| 礼泉县| 滦南县| 景泰县| 遵义市| 德保县| 登封市| 怀宁县| 平遥县| 邮箱| 同仁县| 南阳市| 呼伦贝尔市| 长丰县| 科尔| 应城市| 家居| 峡江县| 腾冲县| 太原市| 来安县| 平度市| 镇远县| 泽州县| 海林市| 吉林市| 东辽县| 台东市| 尖扎县| 沅陵县| 通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