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化學實驗教學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中化學教育的一種最有效的形式,本文從六個方面來闡述如何在新課程下,利用實驗來優(yōu)化化學教學過程。
關鍵詞: 化學實驗教學 創(chuàng)新意識 微型實驗 實驗定量化
在轟轟烈烈的新課程改革中,科學探究是一面最為鮮艷的旗幟成為支撐各門理科課程的核心理念。“以實驗為基礎”的化學學科特征決定了化學實驗是化學課程中實施科學探究的基礎和主要方式,它對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習慣,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具有其他手段所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著名化學家戴安邦先生曾說:“化學實驗教學是全面實施化學教育的一種最有效的形式。”如何使得我們的實驗教學效果更佳,一直以來是我不斷思索的問題。下面我就近幾年的教學實踐談談認識。
一、關注身邊的化學,營造情境。
生活離不開化學,化學源于生活。在中學化學教學中,一個重要的體現(xiàn)形式是讓學生感覺到“化學”就在身邊、自己生活在“化學”的世界里,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每一個實驗操作無不影響著周圍的社會及環(huán)境。讓學生深切地感到,化學與人們的衣、食、住、行密切相關。身上穿的、臉上抹的、頭上染的、鞋上擦的,還有洗衣粉、洗潔精、去污粉等,都離不開化學知識和化學原理。用生活實例激發(fā)學生,使學生自覺主動地投入化學學習,積極踴躍地去動手、動腦,激勵學生大膽設想,大膽實驗驗證。如:如何鑒別廚房中的兩種白色粉末:食鹽和純堿。學生很容易想到家用食醋檢驗有無氣體的辦法,但這是學習化學的定勢思維。此時通過兩種白色粉末的性質(味覺、觸覺)及用途進行討論,思維活躍起來,大膽自由想象,就會有很多鑒別方法,如:①口嘗,是否有咸味;②洗滌油鍋,是否去污;③加入面團蒸饅頭,是否變得疏松多孔;④放置一段時間后觀察,是否潮解,等等。這些開放性的問題,激勵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讓學生懂得物質鑒別并不是一個很“神圣”的問題,實際就是生活中的普通問題,使學生感受到化學是鮮活的、生動的,是趣味性、知識性、科學性的統(tǒng)一,[1]從而使他們始終保持對化學課的熱情和濃厚興趣。
二、增加補充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事物的第一印象對后期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我在初三的第一節(jié)化學課不急于講課本的內容,而是先演示一些趣味實驗。例如:“魔棒點燈”、“燒不壞的手帕”、“雞蛋跳舞”、“焰火”、“白紙顯畫”等,“白紙顯畫”即請學生用毛筆在“白紙”上面隨便畫畫、寫字,同學們目睹了神奇的字畫都歡呼起來,并提出疑問。學生的思維馬上被引入化學的王國里,對化學這門學科的興趣被激發(fā)起來了。高一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些化學基礎知識,就常做一些“吹氣生火”或者浸有白磷、二硫化碳溶液的濾紙在空氣中自燃、酒精與濃硫酸混合加入高錳酸鉀粉末使得“水下生火”,以及向燃著的蠟燭上撒鎂粉或鋁粉使得“星光燦爛”等燃燒實驗。課后由學生分別去探索、驗證。這樣在實驗中既復習了初中的概念,為高中要學的廣義燃燒概念打下基礎,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埋下伏筆,隨著高中階段的學習就會掌握越來越多的知識,解釋更多的現(xiàn)象。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他的《大教學論》中提出:“在盡可能的范圍以內,一切事物都應盡可能地放在感官的跟前?!背浞掷脤嶒灲虒W的直觀性優(yōu)化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金屬鈉的性質,鈉與硫黃固體各取少量于一研缽中研磨,聽見嘶嘶聲即停止研磨,即刻會看到噼里啪啦,火星四射,非常壯觀。鈉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現(xiàn)象劇烈也很吸引學生,觀察到現(xiàn)象,學生立刻會積極主動分析原因,并輕而易舉地得出結果:二者不能直接發(fā)生置換,由于鈉活潑性很強,先跟硫酸銅溶液中的水置換出氫氣,生成的氫氧化鈉再與硫酸銅發(fā)生復分解反應。再例如講到濃硫酸的重要特性——吸水性,書本上沒有演示實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設計一種既安全又能說明濃硫酸吸水性的實驗。學生經(jīng)過思考,得出了許多可行的實驗方案。如用塑料繩固定一小塊已知質量的富含水分的瓜果(蘿卜、梨、蘋果等),懸于距濃硫酸液面上方1.5cm處,塞上橡皮塞使試劑瓶密封,靜置30min,瓜果塊有些萎縮,取出稱量,其質量明顯減少。因此,在安全范圍內大膽讓學生自我設計,進行實驗,自行探索,不但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而且會有驚奇的發(fā)現(xiàn),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行著創(chuàng)新。
三、充分利用研究性學習,開設課外活動小組,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和觀察能力。
作為化學研究性學習的指導教師,我盡量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動手實驗的機會。讓同學們親自體驗氫氣吹肥皂泡的樂趣、測定酒精可燃的濃度范圍,生活用水的硬度測定,天然水的凈化、探究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的改進等,結合生活中的化學了解酒后駕車的測定方法、測定吸煙對環(huán)境造成的污染等一些綜合實驗。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強化了所學的知識,還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思維能力和實驗動手能力。
四、改演示實驗為學生分組實驗,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俗話說: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例如: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分別與鹽酸的反應,通過學生自己動手能更準確地觀察它們消耗酸的量、放出二氧化碳的量(通過氣球的大小判斷)及反應的劇烈程度(氣球脹大的速度),明確CO■■、HCO■■與鹽酸反應的不同之外。同時又通過碳酸鈉與鹽酸的互滴反應實驗現(xiàn)象的不同,得出不加任何試劑就可以區(qū)分它們的方法。諸如此類,只要有條件,就可以安排學生分組實驗,新課程中沒有具體區(qū)分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分組實驗,就是這個意圖。學生分組實驗就是提高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催化劑。
但是由于各方面條件所限,不可能將所有實驗安排成學生分組實驗。既然還有一些不得不演示,那么一定要重視演示實驗的實效性,使教師的演示真正起到示范作用。要做到這一點還需注意以下幾個原則:①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性,即演示過程中,教師的操作要合乎規(guī)程,做到準確、規(guī)范,使學生在觀看教師的演示后能了解正確的實驗操作方法。②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在演示前,教師應做認真充分的準備,選擇效果最佳、結果最佳的實驗方案,以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使實驗達到準確的預期結果。③實驗過程全局性。演示過程中,教師既要認真實驗,又要注意講清實驗的原理和步驟;既要組織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和結果,又要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觀察與思考同步進行,緊密結合,達到啟智養(yǎng)能的目的。
五、改驗證性實驗為實驗設計,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
在驗證性實驗中,學生往往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這不利于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若將其改為探索性實驗或并進性實驗,效果將會更好。實踐是創(chuàng)新的搖籃,實驗設計是一個動手動腦并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能力的過程。通過讓學生自己思考設計實驗,既可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可引導學生閱讀,查找一些實驗小竅門、實驗藥品及儀器的代用品,實驗裝置的改進等有關資料,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啟迪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同時,也應經(jīng)常提出一些能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欲望和創(chuàng)造興趣的問題,盡量給學生一些動手的機會,讓學生在手腦并用的活動中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例如:⑴在氯氣的制取及性質實驗教學時,首先回憶初中制取氧氣和二氧化碳氣體的兩套典型裝置,找出它們使用的局限性。其次介紹制取氯氣的反應原理、藥品,最后由學生分析找出制氯氣的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總結出中學化學的第三套制氣裝置,同時思考如何驗證氯水的不穩(wěn)定性和酸性及干燥、尾氣吸收的實驗。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既發(fā)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又使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⑵利用所學知識設計實驗,驗證濃、稀硫酸的性質。學生思維活躍,大膽聯(lián)想,認真設計,努力創(chuàng)新,很快設計出了多種方案如下:①用兩片銅片。②用兩片鐵片。③用蔗糖觀察是否產(chǎn)生“黑面包”。④用兩根玻璃棒分別蘸取滴在白紙上。⑤取等體積的稱量質量。⑥在兩試劑瓶子中分別懸掛一枝鮮花。經(jīng)過創(chuàng)新設計,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又培養(yǎng)和鍛煉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實踐證明,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可增強學生獨立設計、善于思維的能力,通過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從而學會生存、學會發(fā)展。
六、提倡微型實驗,因地制宜使用代用品。
微型實驗是化學實驗發(fā)展的趨勢,它作為綠色化學的一項方法和技術,在國內外日益受到更多化學界人士的青睞,成為當今化學實驗改革的一面旗幟和一個亮點。[2]它是在微型化的條件下對實驗重新設計和探索,達到以盡可能少的試劑來獲取盡可能多的化學信息的目標。它具有現(xiàn)象明顯、便于操作、污染小、安全簡單、節(jié)省時間、節(jié)省經(jīng)費、易于推廣、面向全體學生等優(yōu)點。例如:氫氣和氯氣混合光照爆炸的實驗,將氫氣和氯氣收集到小青霉素瓶中做很安全方便。一些中學定性實驗,如沉淀反應,變色反應等只需幾滴現(xiàn)象就很明顯,在井穴板上做即可。注射器和青霉素瓶、裝藿香正氣丸的塑料小瓶都可做試管,吃冰激凌用的小勺做藥匙,礦泉水瓶做大點的反應容器,用飲料吸管做導氣管,肥皂盒做小水槽,塑料多用滴管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青睞。
參考文獻:
[1]吳俊軍.化學實驗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利用[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122:56.
[2]黃瓅.微型實驗探究活動的設計[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1:(3).
[3]程玉珊.微型化學實驗初探[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8,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