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币簿褪钦f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把學和思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高效學習。然而這只是學習的第一階段,只是對于所學知識進行了必要的儲備,如果將這些知識長期儲存而不加以利用,它們就會轉入睡眠狀態(tài)從而成為死知識,這就是為學而學。那么如何讓所學知識一直處于激活狀態(tài)為我所用呢?對于所學知識就要及時運用。運用不僅能夠鞏固所學的知識以防止遺忘,而且能夠使你學習的價值得以體現(xiàn),使你所學的知識能夠得心應手地應用,使所學的知識時刻處于激活狀態(tài)。
運用包括簡單運用和創(chuàng)新性運用,簡單運用就是初級模仿,創(chuàng)新性運用就是經(jīng)過初級模仿后,面對新的問題新的情景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新的問題,如果能夠運用于現(xiàn)實生活,這種創(chuàng)新性運用就能為社會創(chuàng)造出可觀的價值。我國教育的功利主義思想使學生對知識的運用止步于紙上談兵,盡管造就了那么多的高考狀元,造就了那么多的世界中學生數(shù)理化奧賽冠軍,卻未能贏得應用領域的桂冠——諾貝爾獎,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通過對中外教育的簡單分析我們知道:我國教育的大環(huán)境無時無刻不在強調著“學習學習再學習”,對知識的運用也只是反復練習熟能生巧。動手能力差和無暇顧及實際問題的解決扼殺了學生創(chuàng)新發(fā)明的能力。而西方發(fā)達國家特別注重對知識的運用,特別注重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儲備大量處于睡眠中的知識。
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樹立學習是為了應用而不是為學習而學習的目標。我們都有這種感覺,肚子里的成語不少,背出一串成語是不成問題的,但是在寫文章時不能有效地使用這些成語,所以文章顯得很平淡,像一杯白開水,而作家寫文章就能妙語連珠。問題就在于我們沒有有效地激活儲存在大腦中的這些成語,沒有經(jīng)常使用它們,才使它們沉睡于我們的大腦中。教師轉變了教學思想,才能圍繞這一目標改進教學方法,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制訂切實可行的方案實現(xiàn)這一目標。在生物學習中,教師不能一味強調學生考高分數(shù),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讓學生學會育苗,讓學生學會解剖哪怕是一個很小的動物也遠比死記硬背紙上談兵考一百分強。教師觀念的轉變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書面上的知識容易操作,老師省心省事,學生也容易考高分,這樣的教學能培養(yǎng)出袁隆平那樣的科學家嗎?水稻專家袁隆平如果沒有踏踏實實在田間地頭廢寢忘食地工作,而只是埋頭于書案,到頭來最多就只能是個研究者,而不能成為舉世矚目的超級水稻科學家。因此,我們要不怕辛苦勞累,盡可能多地讓學生接觸大自然接觸實際生活,讓他們在大自然中學會觀察,在生活中學會觀察。教師觀念轉變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學生才能夠明白生物課學什么。有的學生對養(yǎng)蠶感興趣,他們在家喂養(yǎng)了一些,教師和家長應該鼓勵學生而不是制止,不要想當然地認為這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學生的腦海里充滿著好奇,他們想要弄明白為什么蠶吃進去的是桑葉,吐出來的卻是美麗的絲。教師和家長觀念不轉變會認為孩子是不務正業(yè),玩物喪志,認為搞研究這類事應該是考上大學參加工作以后的事,現(xiàn)在的任務就是考高分考重點高中考重點大學。這種觀念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會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如果不改變觀念,更多的科學家就會被扼殺在搖籃里。
其次要少學多練。我認為以前教育的誤區(qū)就是盡可能多地學習知識,學習的知識多了,學生疲于應付于數(shù)量了,在運用與質量上就無暇顧及了。因此我們在學習生物的時候,不要再強調學生記住了多少生物知識,而應該著重指導學生對生物知識的靈活使用,先使學生識記基本的生物概念等理論知識,然后讓學生模仿多做實驗,最終達到能夠在適當?shù)纳钋榫爸惺乖撝R靈活運用,隨手拈來(如飼養(yǎng)小動物)。如此,這些在不斷使用中的生物知識還會忘記嗎?它們又怎么能不處于激活狀態(tài)中呢?安陽市正在籌備在龍泉鎮(zhèn)的山坡上建一個學生實踐基地,讓全市學生有機會到這里親身實踐。我非常贊同這一高瞻遠矚的做法,學生對大自然的認知太少了,分不清麥苗與韭菜的學生連最基礎的生物實踐知識都沒有,怎么能奢望他們在生物學方面建功立業(yè)呢?制作切片實驗,不要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步驟,而要讓學生反復操作,操練多了學生自然就能生巧,自然也就能悟出許多道理。當然要讓學生大量地實踐,就要有政府、學校和社會的大力支持。當今世界,各國在生物學領域競爭很激烈,為了能讓我國在國際上立于不敗之地,放開學生的手腳,讓學生大膽地動手吧。
最后,創(chuàng)造性運用。這是對知識運用的高層次要求,要讓學生克服怕錯的心理障礙。怕錯是一個人的心理本能,究其原因是怕失敗后被同學和老師嘲笑。針對這種原因,教師一定要營造一種有利于學生克服怕錯心理障礙的氛圍,創(chuàng)造錯了不可怕,敢說敢做值得大家學習的良好環(huán)境。比如學生運用生物知識飼養(yǎng)小動物,學生按照平衡膳食寶塔給動物適當增加哪一方面的營養(yǎng)和運用生物的生理知識會給小動物看簡單的病,等等,使學生在一段時間后通過不斷努力、總結取得進步,因為一個人是在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得到進步的。什么是生物的科學素養(yǎng)?就是能夠運用基本的生物知識解決社會生活、經(jīng)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中的基本問題所需的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能力。創(chuàng)造性運用知識,其本質就是提高自己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例如許多學生對植物的嫁接很感興趣,教師不妨引導學生開展一些嫁接實踐。物種的豐富主要基于物種之間的雜交和變異,嫁接作為一種補充在生活中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經(jīng)濟價值。農村常見的有蘋果嫁接、葡萄嫁接等,在學生掌握了這些基本嫁接后,不妨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嫁接一些別的物種,幫助學生在生物方面掌握一些知識和基本的技能。這對于農村的學生來說是很有用的。
要想學好生物,只學不用是不行的;要想使學過的知識永遠處于激活的狀態(tài),就要反復運用,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生物知識只有運用到實踐中才能顯示出它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