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面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中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面臨嚴峻挑戰(zhàn)。學校工作最頭痛的事,就是學生難管、不肯學。那么,面對新形勢、新問題,我們就只有抱怨,束手無策了嗎?答案是否定的。關鍵是我們要敢于去探索、研究造成學生厭學、難管的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現(xiàn)代賞識教育專家周弘說過:“我們不能改變社會,但我們能通過努力去影響社會,你去做了,我去做了,最后社會也會被我們所影響而改變,變得越來越美好!”可見,學校德育工作必須與時俱進,要靠我們大家共同努力,在教育中探索新方法、新途徑,學生才能夠健康成長,德育工作才能上新臺階。下面是我對新形勢下學校德育工作的幾點思考,與大家共勉。
第一,就是學生“知行”脫節(jié)的問題。新時代不少中學生存在道德理論與行為習慣游離的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為知而不行,一般來說,學生對《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校規(guī)校紀都知道,可是在學習、生活實際中得不到很好的體現(xiàn)。有老師和無老師不一樣,正規(guī)場合和非正規(guī)場合不一樣;“寬以待己,嚴于律人”;在公共汽車上看到老人、孕婦或殘疾人上車后“假裝沒有看見”;騎自行車或過馬路闖紅燈;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可見,現(xiàn)實生活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中學生的種種知行脫節(jié),值得深思。針對學生品行中存在的知行脫節(jié)問題,我們在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時候,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德育過程就是學生知、情、意、行共同發(fā)展的過程。知是基礎,行是關鍵,教育在培養(yǎng)“知”的同時,更要注重“行”的過程,應對學生的行為提出嚴格的要求,增強調節(jié)行為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為習慣,使學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覺地履行思想道德規(guī)范。
第二,就是負面影響抵消正面教育的問題。學生在學校接受的是正面的教育,可是社會的陰暗面又沖擊著學校德育工作,有正負抵消的作用。社會利益分配不均和價值觀念的扭曲現(xiàn)象導致了部分人的心理和行為失衡,出現(xiàn)了新的“讀書無用論”,造成了部分學生“厭學”和“流失”;社會風氣、家庭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如“一切向錢看”的拜金主義傾向,市場經(jīng)濟的“等價交換”原則被引入社會政治生活和人際關系,完全扭曲了學校德育的社會價值;音像書刊、舞廳、電子游戲等社會生活及娛樂環(huán)境中存在的“精神毒品”,侵蝕著中學生的靈魂,影響著他們的思想、生活方式和人生觀的形成與發(fā)展。由此可見,德育工作已不能局限于學校的范圍,必須納入社會大體系,全社會都要重視、關心和支持學校德育工作。通過弘揚社會正氣、振奮民族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為學校德育教育營造一個奮發(fā)向上的精神氛圍。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協(xié)同作戰(zhàn),形成多元化的格局,使新時期德育工作有地位、有形式、有措施。
第三,就是身教重于言教的問題。教育家加里寧指出:“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xiàn)象的態(tài)度,都這樣或那樣地影響著學生?!笨梢姡處煹难孕袑W生的影響是很大的。但是,當前的現(xiàn)狀是教師的師德狀況不容樂觀,有些教師只重教書,不重育人;有的缺乏人格修養(yǎng),在學生面前表現(xiàn)得世故或俗氣;有的在學生面前說話粗俗,著裝隨便,等等。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師風師德建設,通過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行,教育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規(guī)范。為人師表,嚴于律己,要求學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有人說過,一百個道理可能會毀于一次行動,不無道理。
第四,就是對學生的保護問題。現(xiàn)在,不少未成年人自恃受國家法律保護,為所欲為,學校、社會、國家拿他沒轍,違法犯罪率是一年高過一年。問題在哪里?顯而易見,是社會溺愛了他們。據(jù)網(wǎng)上調查,現(xiàn)在很多人建議,應把未成年人的年齡降到14歲不無道理。學校通過宣傳講座和法制報告會,對學生反復進行學法、知法、守法、用法教育,收效并不理想。現(xiàn)在,對學生過于保護,有的發(fā)展到“學生在老師頭上拉屎”的局面。學生不愿接受老師教育,尤其是初中,學生不懂事,且學校又不能開除學生,出現(xiàn)了教育“兩難”問題:學生課堂上搗亂,老師教育不聽,對著老師干;老師又不能“請”他出教室,否則又是剝奪了學生的受教育權。如電視《紀實》欄目,講到一位老師由于打了一下學生,結果被學生告倒了,從此這位老師再也不能正常上課了,學生竟公然走到老師面前用棍子打他,還說,你敢還手打人,你就是犯法、體罰。最終,這位老師離開了教學崗位,這所學校因此由重點學校變成了普通學校。還有,社會未成年人對學生的敲詐勒索,學校只有教育,不能處罰,若不是學生,學校更是無能為力,即使被送進了派出所,可當天又出來了,被敲詐的學生還可能受到他們的毒打。這就是未成年人的“保護”,以保護“問題未成年人”的代價卻損壞了其他學生的利益。
2009年4月10日,中國青少年法律處和心理健康咨詢中心主任宗春山在接受中央電視臺法制頻道采訪時講道:當今,孩子的教育和愛,如果沒有懲罰,那就是溺愛??梢?,對學生除了教育,還必須要有相應的懲罰措施,這種懲罰措施必須由家長、學生、老師、學校、社會共同制定,做到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校有校紀,體現(xiàn)教育的靈活性和地方特點。
新形勢下的學校德育工作,還存在著諸多不適應的地方和亟待加強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學校不可忽視,教師責無旁貸。同時也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國家、社會、家長。少一些空話、套話,多一些行動、愛心。讓我們手拉手,心連心,多務實,多動腦,以實際行動奉獻教育事業(yè)、支持教育事業(yè)。只有這樣,我們的下一代才會生活得更好,我們的國家才會變得更加繁榮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