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理想已成為當前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大學無精神、大學無操守已經使大學處于危險之地。大學本應成為道德源泉,清水衙門或道德的凈化機。社會的道德應該有兩個標桿,一個是官員一個是學校,如果這兩個標桿都缺失的話,這個社會就岌岌可危。因此強調大學的理想和操守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目前的教育改革有兩個缺失:一是缺乏對改革的理想共識。雖然大家都說要改革,但到底追求的目標是什么?并沒有真正達成共識。
第二個困境是缺失動力。改革被現實利益、部門利益、既得利益所綁架。因此我這些年的工作更多在體制外,在基礎教育,因為在這些領域還能夠做一些事,做一些改變。而且,在社會參與的過程中,關于改革的理念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教育改革的動力機制到底是什么?大家都希望有一個頂層設計、自上而下的革命性變革,但是這種改革是不可期待的,不知什么時候能降臨。其次,這種疾風暴雨、改天換地的改革一旦到來,往往也是不太可靠的。葉圣陶說過教育是農業(yè),不是工業(yè)。沒有新的教育理念的踐行者,沒有無數個學習型組織和學習型個人,自上而下的整體性制度變革也不見得能夠取得預想的效果。
加拿大著名的教育專家邁克·富蘭的研究認為,世界各國的許多教育改革都是轟轟烈烈開始,最后無疾而終。因為改革本身就是個不確定的非線性過程。解決社會復雜問題的創(chuàng)新動力還是在于學習型組織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