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著名藝術家石榮強在《繪畫雜議論》中曾經(jīng)這樣說過:“為謀生而畫畫是畫匠,用畫畫來謀生是畫商,為畫畫而畫畫是畫家,為謀生而謀生是畫盲。人生各有道,彼此不越位,不貶低,世界方為藝術的世界?!?br/> “畫畫”,是個耳濡目染的詞,那究竟什么才是畫畫?我認為畫畫猶如一種行為表現(xiàn),是反映思想的一種藝術途徑,也就是所謂的創(chuàng)作。既然是創(chuàng)作,就必須遵循藝術的本質(zhì),可以簡單地歸結為:藝術是對自己生活的非利害、非功利、自由的創(chuàng)造,是內(nèi)心情感的真誠表達。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篇文章,作者說自己非常熱衷于畫畫,但是他只是很單純地喜歡畫畫,從來沒有絲毫的名利觀。如果那樣的話,藝術則變成了一種炒作,變成了帶有功利性質(zhì)的追求,他不喜歡世俗的東西。因此,平日里他只能靠自己打工來維持生計。他畫畫遵循自己心中最真實的感受。他說:“畫畫只是放飛心靈的一種方式而已,能夠每天都畫畫并且可以一直畫下去,這就是人生的最大快樂?!钡匆悦髦?,寧靜而致遠,將畫畫視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作為自己的精神享受,我真的很尊敬這樣尊重自己而不輕易改變內(nèi)心的人。
藝術是藝術家自己對生活的感悟,藝術家畫自己喜歡的畫,拋棄名利,集中感情于一體,表達自己心中的那一份感動,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家。凡·高,一生一無所有,戀愛屢屢失敗,沒有謀生手段,自身貧窮落魄,而他始終是為畫畫而畫畫??梢杂眠@樣的57ede965eb9c3855d6382e1f2a524885a9aff50a07e54d70c897d165801d186b一段話來描述他:“他一個人開始一場追蹤大自然的毫無希望的斗爭,一切都不對頭,但他仍舊平靜地用自己的調(diào)色盤來創(chuàng)造?!狈病じ叩漠嫿o人以心靈的觸動,他一直在尋找一條通向天堂的路,他后期的畫更是令人觸目驚心。他的天空一片火焰;他的樹木絞扭,似乎要把自己連根拔起,令大地顫抖不已。他一直為一種絕對的藝術而奮斗,他的藝術世界仿佛有一種精神潔癖,從不追求名利或任何世俗的一切,只是在心里給自己一種活下去的理由,深深地烙上為藝術而戰(zhàn)勝自己的印記,尋找通向天堂的路,直到死后才享有大名。
其實像凡·高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像這種完全不把畫畫作為自己謀生手段的人卻會留名成家,而那些想出名的畫家卻未必能夠成功?!陡淮荷骄訄D》的作者黃公望,曾經(jīng)因為仕途之路不順,被誣入獄,百般掙扎,幸而不死,出獄后開始了隱士生活,后來加入了全真派,50歲開始練習山水畫,過著云游的生活,把畢生的積蓄都投到了繪畫之中,到80歲才完成了這幅自己最得意的畫作。黃公望也是典型的為畫畫而畫畫,不摻雜任何雜質(zhì),自由地表達著自己內(nèi)心情感的畫家。
每當提起當今畫壇,總難免在其間加入“浮躁”的味道。自古以來,國人都時刻吟誦著戒驕戒躁。在《論語》當中,也有“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之說。然而,當今畫壇不少人似乎少了耐心,多了些許急躁;少了冷靜,多了許多盲目;少了腳踏實地,多了很多急功近利。究其根本就是他們把畫畫只當成了自己謀生的手段,只看結果不看過程。而在我們生活中以純藝術(即英文“Fine Art”,有別于設計、廣告、工藝、影視等藝術)謀生的人數(shù),比例不高,但當今畫廊的數(shù)量卻極為可觀了。拿我們最熟悉的例子來說明:北京畫家村的畫家們?yōu)榱松姹仨気氜D于畫廊老板、藝術贊助商和批評家之間,并不停地出沒于各種先鋒藝術展、藝術事件及各類商業(yè)活動中。畫家與畫家之間的貧富差距也是相當大的。對于那些收入微薄的畫家,幾年賣不出一幅畫,對他們來說,賣不出畫就沒有收入,就要過拮據(jù)的生活,甚至連吃飯都成問題,有的人于是就從這里開始放棄自己的理想,背叛了藝術的信念,落荒而逃。但更多的人卻不愿放棄“藝術家”的頭銜苦苦地留在那里支撐。
在倫敦市西區(qū)最繁華的地段有一個非常小的廣場叫萊斯特廣場,就在廣場中間的小草地上,積聚著很多靠畫畫為生的畫家。這些人大部分是一些美術學院的畢業(yè)生,或是學過一段時間畫畫的人。他們大多數(shù)是剛來到英國,以畫家的身份來謀生,他們一般畫素描和漫畫,素描就要畫的像一點,漫畫就簡單地畫出神似,其中也難免會出現(xiàn)在畫素描的時候沒有畫像,就以畫的漫畫來應付顧客,迫不及待地獲得那點微薄收入去填飽肚子。
對這些把畫畫作為一種謀生手段的他們來說,他們筆下的“藝術”帶有強烈的功利色彩,則藝術不再為自由而創(chuàng)造,其畫畫的手法、題材也被老板限制了,無法回歸到藝術的本質(zhì)。藝術的本質(zhì)是要求藝術家自由的創(chuàng)造,不被任何事物所約束。
當然話說回來,畫家靠自己的作品掙錢是好事,畢竟人活著要吃飯。但是在我看來,那是要有一定的資本作為藝術的后備力量,在具備了深厚的底蘊之后,成功是對你耐得住寂寞,踏實求藝的回報,絕不是技工范例,盲目攀比,甚至是沽名釣譽所能夠達到的。藝術家如果缺乏自己對生活的感動或失去自己創(chuàng)作靈感,畫作技法處處受制于畫商,那么所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如何能感動他人?藝術是情感的抽象表現(xiàn),藝術首先要感動自己,然后才能去感染別人。商業(yè)畫家則以滿足商人的需要去畫畫,永遠只是商人的附庸。真正的畫家會以自己的情感為目的,當創(chuàng)作出既讓自己感動也能觸動別人心靈的作品后,然后將其商品化,但藝術的商品化只能是“附加物”,不能成為創(chuàng)作的源泉。千百幅同樣的畫作,只能稱之為印刷品,即使是手繪的,那也已是失去了創(chuàng)作之初的靈魂,悲哀地變成了“美麗的產(chǎn)品”。畫家一生的自豪是讓自己的畫深深地撼動或感動著每一位欣賞的人,參賽或出售,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理解自己的畫作,并且得到世人的認可。畫家的尊嚴是讓自己的每一幅作品都找到能懂得畫作本身靈魂的知己,畫家的矜持是不愿為金錢而放棄藝術,畫家是自由的,作品本身更是表現(xiàn)畫家內(nèi)心的靈魂。所以,當畫簡單地為換成金錢而被出賣的時候,畫家本身的靈魂早已不再為藝術而崇高,創(chuàng)作的源泉也將離枯竭不遠,這是藝術的悲哀。作為一位畫家,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在為何堅持,拿起手中的畫筆,對藝術理解首先就要對藝術尊重,否則就違背了藝術的本質(zhì),再不會出現(xiàn)純潔的藝術。
參考文獻:
?。?]丁濤.藝術概論.江蘇美術出版社,2008(6).
[2]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
?。?][美]蓋特雷恩.與藝術相伴.世界圖書出版社,2011(9).
?。?][法]阿茲奧.凡·高傳.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10).
?。?]崔衛(wèi),黃公望.中國名畫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1).
?。ㄗ髡邌挝?四川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