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言論自由就是肆意妄為,將無人能享言論自由
從年前開始發(fā)酵、春節(jié)期間達到高潮的質疑韓寒槍手事件,目前輿論界四分五裂,究其原因,是韓寒的疑似公眾人物這個身份及其帶來的言論自由邊界不清晰所致。
說韓寒是疑似公眾人物,是因為公眾人物最終是個法律概念,當它被用在不掌握公權力的普通公民時,應當經(jīng)過論證,最好不鐵口直斷。此次所謂“質疑”韓寒長期以來使用槍手,而非其親自寫作,是從微博網(wǎng)友麥田的一篇《人造韓寒》開始,麥田道歉并退出戰(zhàn)陣之后,方舟子、彭曉蕓等微博知名人物卷入,“質疑”過程中,韓寒屢次在博客上辯駁,但“質疑”方一直不接受韓寒的自辯性證據(jù),甚至出現(xiàn)彭曉蕓所謂對韓寒父子進行測謊儀刑偵之類的主張,而方舟子更是鐵口鋼牙“這些作品不可能是韓寒寫的”,除了反對這種質疑方式的輿論之外,網(wǎng)絡上還有不少博友支持方、彭的做法,認為這是言論自由,是韓寒作為公眾人物必須承受的誠信質疑。
韓寒是疑似公眾人物,針對他的各種議論一直都非常多,他也從中獲得了很大收益。在這些言論中,這次出現(xiàn)了巨大的質疑聲,其中有部分屬于言論自由,但自由有邊界,一則他是不掌握公權力的疑似公眾人物,因此有些私權屬于絕對不可侵入領域。代筆本屬于著作權的私權范疇,只要著作權人自己沒有發(fā)生分歧,外界無權置喙,因此在私權保護傳統(tǒng)深厚的國家,沒有人會多管這種閑事——任何人在沒有直接證據(jù)的情況下都有義務假定署名者就是作者本人。即使鑒于韓寒是疑似公眾人物,有人感興趣,也得有節(jié)制。二則哪怕是公共官員,在其不涉及公共利益的私權部分,輿論也無權侵入,更何況非公權型的公眾人物。之所以會出現(xiàn)所謂測謊儀偵訊這樣的荒謬主張,之所以出現(xiàn)眾多知名人物也支持對韓寒進行地毯式挖墳的敲骨吸髓,之所以會有那么多人認為這是正常的言論自由,都是因為質疑者不尊重私權,根本不懂即使為了驗證作家誠信之類的公共利益,私權的有些邊界也是絕對不可逾越的。韓寒不掌握公權力,所以有澄清的權利,有公開其著作權糾紛的權利,但沒有義務。迄今為止,無任何證據(jù)表明韓寒存在著作權糾紛,輿論應到此止步,這就是私權的最后堡壘,是打著言論自由、公共利益、誠信任何旗號的行動邊界。而疑韓人士因其文本分析等各種手段的目的是指向韓寒有人代筆——也就是說要證明一個作家是騙子,從而嚴重突破私權保護的底線,極端粗暴地踐踏了一個作家的尊嚴和人格。社會對知名作家的誠信很看重,而且發(fā)生懷疑,這是正?,F(xiàn)象,但是這絕不意味著社會僅僅憑著毫無直接證據(jù)的一通推斷就來否定作家是自己創(chuàng)作的,更無權要求作家自證清白。為了檢驗作家的誠信,罔顧私權邊界,無直接證據(jù)就斷言作品不可能是作家親自所寫,已不是正常質疑,而是涉嫌誹謗。沒有任何一個正常國家會允許這樣的恣意妄為,否則世上將不再有作家,也不配有作家。若言論自由就是肆意妄為,將無人能享言論自由,自由永遠和自律是兄弟。
疑韓案中,最可怕的不在少數(shù)幾個系統(tǒng)“質疑”者,而在于無數(shù)跟風盲從者,這些人正如歷次政治運動中整別人也往往最后被別人整的慘劇制造商。與他們的先邪一樣,他們不懂言論自由邊界,不懂所謂公共利益該到哪里止步,毫無半點尊重私權的意識,是否害己尚待將來,而害人已是現(xiàn)實。這種做法若不加阻止而形成社會慣習,時機合適時,可能會產(chǎn)生比“文革”更為瘋狂的“轉基因文革”,以更大邪惡能量釋放。
此次疑韓行動若成功,遠比它失敗來得可怕,因為它會給邪惡的逼人自證清白賦予生命力,開啟惡例,而它踐踏私權的惡劣性質將被漠視,倡導保障私權者也都會成為笑柄,同時會影響墻頭草們轉而支持這種行為。因此必須反對自證清白這種邪惡的做法,反對自證清白就是反對肆無忌憚踐踏私權的暴民。
私權高于公共利益,沒有對私權的基本尊重和堅定的保護,公共利益根本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