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跟夫妻關系需要經(jīng)營一樣,一個家庭也不是隨意就能運轉得好的,也需要精心經(jīng)營。
我們一家八口人,算是個大家庭了。你若問我經(jīng)營這么一個大家庭有什么經(jīng)驗,我首先想到的便是我們家的家庭會議。
我們的家庭會議時間訂在每周六吃完早飯之后。其實,開會并不是特意為了教育孩子,只是因為家人比較多,家庭會議提供了一個可以進行意見交流和鍛煉能力的機會。
訓練溝通能力和領導力 在家庭會議中,主持者不是家長,而是由孩子們輪流擔任,與他們在家庭中的位置沒有任何關系。主持者要準備會議主題,并組織討論。年紀大一點的孩子,在學校已經(jīng)做了班長或學生會長的,主持起來就相對輕松自如些;而其余的孩子也能借機學習,為將來在學校里擔當組織者做好準備。
除了主持者以外,每次會議還要有一個助理,負責協(xié)助主持、控制時間、會議記錄等工作,助理也是每周輪番擔當。有了主持和助理,就能保證會議有條不紊地開展,其他人要做的就是參與討論。會議一旦開起來,每個人都會很積極地參與,因為討論的主題都是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大家都會感興趣的話題。
通過這樣的經(jīng)歷,孩子們明白了交流的重要性,也知道通過討論得到的結論往往更符合大家的利益。這會影響到孩子們的思維方式,讓他們從小學會通過會議討論進行決策的方法。
“父母特權”讓位于民主 家庭會議的主題從非常重要的到一般的都有,真是多種多樣。雖然有時候爭論得非常激烈,但是最終都能按照民主程序解決。雖然開會是我和先生的主意,但我們反而并不太適應這種完全的民主,特別是我先生,他在父權制社會中長大,常常會不自覺地拿出父親的權威,擺出家長的架子。但他的做法,在家庭會議上會受到孩子們的指責。
作為父母,我們平時看到的問題肯定是最多的,所以每次開會時意見最多,說話時也最大聲,很容易激動。這時候孩子們反而一個個都非常沉著冷靜,他們嚴肅鄭重地對我們說:“老爸,老媽,現(xiàn)在沒輪到您,請您得到發(fā)言權后再發(fā)表意見?!?br/> 我們也會立馬注意到自己的舉止,聽從孩子的批評,把“父母特權”這個不安分的東西按捺下去,悄悄安靜下來。
你看,家庭會議首先給我們做家長的上了一課,我們夫婦學會了將每一個孩子都看做是獨立的人格個體,撇去家庭位置,完全尊重他們。這樣一來,孩子們會喜歡和推崇這種方式,家庭會議才能好好地舉行下去。如果家庭會議成了父母的說教訓話,孩子們肯定會覺得索然無味,甚至會出現(xiàn)反感情緒。
在民主的氛圍中,孩子們熟悉了會議的主持方式,我們夫婦也等于是受到了民主的訓練。我們更加意識到,父母和孩子是互為老師的,需要互相學習和協(xié)商,方能讓一個家庭更加健康和美滿。
在協(xié)商中共同成長 家庭會議加深了我們對很多問題的認識。當然,這么說大家可能會誤會,以為我們的會議多么嚴肅認真。實際上,會議的主題中,“誰負責把垃圾放到門外”、“誰負責晚上關門”等瑣碎的事情占據(jù)了多數(shù)。這些主題雖然瑣碎,卻很重要。先生和孩子們展開了爭論。先生的意見是,年齡最大的孩子要負責放垃圾和關門的問題,他說:“由固定的人來負責更保險些,試想,如果輪流負責,變動太快,若中間有一個人忘了將垃圾拿到外面,尤其是在天熱的時候,怎么辦?而年齡大的孩子責任心強,做事的經(jīng)驗也豐富,這樣不是更好嗎?”但是孩子們不同意先生的思考方式,他們提出反論,要民主,要輪流負責。他們的理由
是:“不公平,因為年齡最大,晚上就沒辦法好好睡覺,再晚也得起來關門嗎?”
雙方的爭論很激烈,沒有一絲一毫的讓步。最后我出面說,我們先按照父親的意見來執(zhí)行好嗎?然后,我說了下面的理由:
“你們的父親認為守護全家人的安全比什么都重要。無論有什么事情,晚上都要關好門,也要按時扔垃圾,因此才要讓最大的孩子來負責。父親認為站在為全家人著想的立場上處理事情遠比為一個人考慮更有意義。而我覺得你們似乎對個人的便利更注重一些,也就是說,你們是主張‘個人’,而父親則主張‘共同’。你們看到的是現(xiàn)在的情況,但是父親更多地看到了以后。你們想想,再過幾年,老大會考上大學離開家,責任就落到了老二身上。因此,雖然眼前看起來有些不公平,但是,從長久來看,這個責任會平均到每個人身上。這跟你們所主張的輪番制實際上是一樣的,只不過這樣的輪番周期長了些,因此,也會更加穩(wěn)定。不要只看到眼前,要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時間是可以循環(huán)的,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做法是公平的?!蔽抑雷约赫f得有點難懂,但還是把意見擺了出來。孩子們當時并不太理解,不是很滿意,有點疑慮,但是最后還是決定先接受父親這種“東方式”的解決方式。
事實果然按照我和先生的設想進行。孩子輪流負責,老大考入大學住宿舍后,責任落到了老二身上,然后是老三、老四。幾年后,最小的兒子定柱考入了寄宿中學,比預想的要更早離家了。我現(xiàn)在也不能忘記定柱留給他父親的離別紙條,那是孩子的可愛“反擊”。
“父母親:
你們還記得幾年前父親讓年齡最大的孩子去收拾垃圾和關門的事情嗎?現(xiàn)在我不在家了,就得由父親來做這些事了,因為父親比母親大。父親,現(xiàn)在該輪到您了,我相信您一定會遵守我們家庭會議的決定的。
愛您的兒子:定柱
備注:母親,您的話是正確的?!皷|方式”從長遠的角度看是非常公平的。哈哈!”
定柱在自己的落款前面加了個大大的笑臉。
家庭會議與其說是教育孩子的契機,不如說是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契機。這給了我們?nèi)胰朔浅U滟F的經(jīng)驗,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學會了通過接受對方的立場來商量和協(xié)調。
通過家庭會議進行教育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它的好處在于,不提倡強制,提倡協(xié)商,不為孩子做規(guī)定,而是讓孩子自己規(guī)定;與家長的強制結論相比,他們會更信服自己通過討論得到的結論,也更容易去遵守和執(zhí)行。
我親眼看到,我們的孩子在這樣的氛圍下,變得越來越自信、自如、有主見、有責任心,而我們?nèi)乙苍絹碓饺谇⒑托腋!?br/> 鏈接:韓國的全惠星博士育有的六個孩子,個個成績斐然,曾分別就讀于美國哈佛、耶魯、麻省理工學院以及英國牛津大學,畢業(yè)后在各領域皆有所建樹。
責編: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