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越單純越好,接觸社會復雜環(huán)境越少越好,從小給孩子提供的教育方式、教育內容、生活環(huán)境是純而又純。從當前存在的現(xiàn)象來看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限制太多。
有的家長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或保姆照看,他們又經(jīng)常把孩子限制在屋子里,或者經(jīng)常抱著孩子,不讓孩子自由行動,使不少孩子沒有經(jīng)過必需的爬行階段。這也不讓孩子摸,那也不讓孩子動,孩子雖沒有接觸危險因素,但卻大大影響了孩子的身心發(fā)育和智能的發(fā)展。在這種情況下長大的孩子到了學齡期,極容易因為功能發(fā)育不足而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動作拖拉等學習能力障礙。還有些家長很少帶孩子去戶外游玩,不讓孩子到別人家串門,結果孩子的性格變得膽小、內向、孤僻,不會和別人交往。所以,這樣的孩子一到陌生環(huán)境或見到生人就哭,到公園也不敢玩游樂設施。如有位家長忙于工作,把孩子放在姥姥家,姥姥怕孩子出去學壞,就經(jīng)常把孩子關在家里看電視、看書。孩子長大后特別孤僻,并具有膽小退縮、好幻想、神經(jīng)質等特點,最后得了強迫思維癥。另外,還有些家庭,孩子完全由母親帶,兒子和母親在一張床上睡,和母親總粘在一起,感情上完全依賴母親,結果造成男性性格女性化。
其次,家長在價值觀觀念上對孩子的教育過于單純。有位初中生,性格懦弱,在班上一個朋友也沒有,問他為什么不交朋友,他說:“他們都不是好孩子,因為他們說話帶臟字,媽媽說,講臟話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所以我不能和他們玩?!庇形荒7督處煹呐畠嚎忌狭舜髮W,但不愿意住校,不愿意和同學交往,原因是她嫌同宿舍的同學吃飯會發(fā)出聲音、咳嗽不捂嘴、睡覺前愛說話等等。原來她媽媽就經(jīng)常要求她吃飯不要出聲、咳嗽要捂嘴、睡覺別說話。她在家條件很好,單獨一個房間,沒有人打攪她,結果她認為做人就應該那樣,有人打攪她就覺得厭煩,無法忍受。在學校她也不參加課外活動,她說:“媽媽說過,在學校做與學習無關的事就是犯罪?!彼龐寢寣⒆拥慕逃艹晒?,但孩子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很差,影響到了孩子的學習生活,其結果是這個做教育的母親所沒有料到的。
許多家長習慣于對孩子說教,給孩子現(xiàn)成的答案,經(jīng)常說孩子“你不應該這樣,應該那樣,你這樣不對”等等,很少啟發(fā)孩子自己思考,教給孩子如何去面對困難及解決問題。孩子對事物沒有自己的判斷力和價值觀,往往就會出現(xiàn)生理上早熟、心理上幼稚的現(xiàn)象。
第三,很多家長對孩子包辦代替,什么家務也不讓孩子做,更不讓參加社會活動,孩子的動手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責任心、自信心、社會適應能力都太差,當他們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就不知所措。有個五年級的小學生,家長除了讓他學習和練琴之外,什么也不讓他做,包括看電視、游戲、運動、交往、家務等。孩子學習成績很好,小提琴考到8級,但因壓力過大、生活過于單調而患了精神分裂癥。還有某省一位高考狀元,工作后一點工作能力也沒有,除了讀書什么都不會,后來精神上出現(xiàn)了幻覺和妄想。
生活是復雜的,我們給孩子的教育、給孩子提供的生活環(huán)境過于單調,孩子就沒有機會發(fā)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家長應該深刻反省自己的教育觀,應按社會的需求來培養(yǎng)孩子的適應性,而不是按照家長的意愿培養(yǎng)“單純的好孩子”。
責編:王敬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