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彩橋
(益陽市資陽區(qū)婦幼保健院,湖南 益陽413001)
支原體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又稱原發(fā)性非典型肺炎,主要因感染支原體(mycoplasma,MP)所致[1]。支原體是小兒肺炎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其危害較大,不僅會導致局部的感染,還會引起患兒多系統(tǒng)、多器官的損害[2]。各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近些年 MP的感染日趨上升,尤其在小兒呼吸道發(fā)病中甚為常見,而且常常有小范圍流行的趨勢。對2010年1月-2011年9月于我院就診的MP感染患兒的臨床實驗室檢查結果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0年1月-2011年9月于我院兒科、內科就診并被診斷為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患兒201例作為觀察組,同時選擇同期200例細菌性肺炎小兒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207例,女性194例,年齡0~6歲,平均3.5歲,病程1天至2個月。兩組觀察對象的年齡、性別等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兒臨床表現(xiàn)類似,多為頑固性劇烈咳嗽的肺部炎癥,如:發(fā)熱、咽痛、頭痛、食欲異常、惡心與嘔吐、胸痛、胸腔積液。細菌性肺炎的小兒可因感染的細菌不同、痰液顏色不同分為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為黃色膿性痰,感染鏈球菌的為鐵銹色痰,感染桿菌的為磚紅色粘凍樣痰。
兩組患兒均經ELISA法檢測血清MP抗體,采用進口分裝試劑盒,按說明書上的標準進行操作。同時做血沉、CRP、冷凝集等其他實驗室檢查。
經檢測,201例觀察組患兒中,127例陽性,陽性率為63.0%;對照組11例陽性,189例陰性,陽性率為5.0%。
兩組對比顯示,觀察組患兒血沉和CRP處于正常范圍,而對照組患兒兩項指標明顯升高,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兒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
支原體肺炎的患兒其天冬氨酸轉移酶、丙氨酸轉移酶、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均顯著增高,與細菌性肺炎患兒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種肺炎患兒血清酶的比較(s,U/L)
?
支原體肺炎患兒陽性101例,陰性100例,陽性率為50.2%;細菌性肺炎患兒陽性79例,陽性121例,陽性率為39.5%,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肺炎支原體是一類介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胸膜肺炎樣微生物”,為目前已知的能夠獨立生存的最小的病原微生物,直徑最小為125mm,最大為150mm,相當于一個粘液病毒的大?。?]。因其能通過細菌濾器,故普通篩選細菌的方法不能發(fā)現(xiàn)肺炎支原體的存在。普通的培養(yǎng)基不能培養(yǎng)出肺炎支原體的菌落,除非含有膽固醇[5]。支原體肺炎的特殊表現(xiàn)就是陣發(fā)性的刺激性咳嗽,嚴重者可出現(xiàn)支原體血癥,導致人體各系統(tǒng)、各組織受到嚴重侵犯,從而發(fā)生病變。尤其是小兒的肺炎支原體感染,情況更為復雜,患兒臨床表現(xiàn)不一,很難與其他的小兒肺炎或呼吸道感染相區(qū)別[6]。支原體肺炎常常癥狀嚴重,但體檢卻很難發(fā)現(xiàn)陽性體征。此類患者胸部X線檢查特征不一,很難下定論[7]。因為支原體肺炎的臨床表現(xiàn)和影像學檢查并無顯著特征,故臨床上不能憑此做出診斷[8]。目前臨床上主要根據(jù)患者的血清學檢測和實驗室檢查來做診斷[9]。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和臨床實驗條件的成熟,人們發(fā)現(xiàn)間接血凝ELISA檢測MPIgM的檢出率逐步提高,成為醫(yī)生診斷的可靠依據(jù)[10]。與此同時,相關研究顯示,1/4~1/3的肺炎支原體感染患者的血清能夠和人O型血紅細胞在4℃的條件下發(fā)生非特異性的凝集(即本研究所采取的冷凝集試驗),37℃時凝集消失,尤其是患病1周左右的患者,冷凝集試驗陽性率顯著增加[11]。此法簡單便捷,亦能幫助醫(yī)生診斷。本研究資料分析表明,201例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中,127例陽性,74例陰性,陽性率為63.0%,;細菌性肺炎患者11例陽性,189例陰性,陽性率為5.0%,兩組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 MP抗體檢測的可靠性較高;冷凝集試驗顯示觀察組患兒陽性116例,陰性85例,陽性率為57.7%,對照組患兒陽性79例,陰性121例,陽性率為39.5%(P<0.05),由此可見,冷凝集試驗的陽性率還不是很高,不夠敏感,依此單獨做診斷風險較大,須與其他診斷措施一起配合使用;實驗室檢查顯示,觀察組患兒血沉和CRP處于正常范圍,而對照組患兒兩項指標明顯升高(P<0.05);觀察組血清中天冬氨酸轉移酶、丙氨酸轉移酶、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較對照組均顯著增高,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其 MP-IgM陽性率、冷凝集試驗陽性率以及血清酶均顯著升高,據(jù)此能夠更好地指導臨床,幫助醫(yī)生準確診斷,從而更加有利于疾病的治療。
[1]盧利民,董衛(wèi)華.小兒支原體肺炎生化檢查分析[J].職業(yè)與健康,2009,25(19):2111-2113.
[2]梁光輝.98例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檢驗分析[J].臨床影像及檢驗,2011,3(17):2774-2775.
[3]劉劍榮,張勇,陳玲,等.119例小兒肺炎病原學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09,6(23):2048-2049.
[4]寧芳,張劍白,王亞君,等.肺炎支原體感染后小兒血常規(guī)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急救醫(yī)學,2005,25(1):73-75.
[5]盧繼芳.聚合酶鏈反應對28例小兒哮喘肺炎支原體檢測結果分析[J].廣西醫(yī)學,1998,20(4):711-713.
[6]夏伏來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30例臨床檢驗分析[J].中外婦兒健康,2011,19(7):113.
[7]戴頌華.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52例臨床檢驗分析[J].醫(yī)學影像及檢驗,2010,2(6):428-429.
[8]董青蘭,石磊.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72例檢驗結果分析[J].醫(yī)學檢驗,2011,1(13):141-142.
[9]趙彩妮,宋紅.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98例臨床檢驗分析 [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29(34):4417-4418.
[10]祝愛霞,張修發(fā),鄒建話,等.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167例臨床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6,14(7):567-568.
[11]趙彩妮,宋 紅.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98例臨床檢驗分析[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20(34):4417-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