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燕
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呢?
每一個學生都需要鼓勵與關心,就像植物需要陽光雨露一樣。在運動中,當學生對完成某一困難動作表現(xiàn)信心十足時;當學生克服困難達到預期目標時;當學生遇到挫折,能自己站起來,一往無前時,我們都應該給他們報以微笑或熱烈的掌聲,使他們能體驗到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的快樂,以增強他們下次完成動作的信心。如在障礙跑教學中,會有許多同學有懼怕的心理,往往跑到障礙前停下,心理害怕而過不去,這時候教師以激勵的目光及運動員刻苦訓練出成績的實例正面教育,耐心地做好個別輔導,使學生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感到教師的關心,集體的溫暖,提高他們克服困難的決心,鼓起他們勇于進取的勇氣。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 “不好的教師是傳授真理,好的教師是叫學生去發(fā)現(xiàn)真理?!苯處煹?“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教學要變傳授為點撥,具體表現(xiàn)在對某一處進行技術教學時,不僅要教會學生掌握某一項目鍛煉的方法,而且要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點撥指導下,對別的技術進行模仿自學。變傳授為點撥的另一個方法是抓住適宜時機,提出問題,引導討論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要,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和表現(xiàn)機會,真正讓學生擁有主動權。教師應有意設置一些探索性的問題給學生充分的思考余地,解決問題的途徑要多樣化,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把課堂的大部分時間讓給學生去實踐,使學生人人動手、動腦、敢問、敢說。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敢于質(zhì)疑的習慣,取得成功的機會也就更大。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在評價方式上,偏重于生物性評價,只關注運動成績的提高,不考慮個體差異、體育態(tài)度和情感。體育考試和體育課成績是以運動成績的高低來決定,這在一定程度打擊了一大部分學生體育課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體育課程教學評價中,不僅要考慮學生的體能、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還要充分考慮學生體育基礎、進度幅度、體育態(tài)度及體育行為、情感、,同時要重視競爭與合作意識,以發(fā)揮體育教學評價的全面性。例如:學生之間是有個體差異的,對不同學生要區(qū)別對待。在跳高教學中,如果用同一高度來要求每個學生完成練習,就有可能使一部分較弱的學生遇到失敗,失去信心。利用分層教學法進行教學,設置不同的高度學生就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能力進行選擇。每當前一練習成功完成,學生在獲得成功的基礎上產(chǎn)生向新高度沖擊的信心,就能促使學生以更大的愿望和毅力去完成下一練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