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一峰 何永越 邱俊然
廣東省汕尾逸揮基金醫(yī)院外三區(qū),廣東汕尾 516600
低腹壓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的臨床研究
石一峰 何永越 邱俊然
廣東省汕尾逸揮基金醫(yī)院外三區(qū),廣東汕尾 516600
目的 探討分析低腹壓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擇筆者所在醫(yī)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的56例患者,通過前瞻性隨機對照方法將其分為兩組,其中28例為實驗組手術中采用的氣腹壓力8 mm Hg;剩余28例為對照組,手術中采用的氣腹壓力為15 mm Hg,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 結果 術后實驗組出現(xiàn)高碳酸血癥和肩部疼痛的患者數(shù)均明顯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監(jiān)測兩組血氣判斷是否有高碳酸血癥,兩組患者的PaCO2都略高于正常值;同時檢測患者BUN處于正常值,腎功能無損傷。 結論 低腹壓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能有效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更經濟,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低CO2氣腹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術后肩痛;高碳酸血癥
目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經普及,成為膽囊良性疾病的“金標準”術式,國內外常規(guī)是在氣管插管全麻下,氣腹壓在12~15 mm Hg下進行[1-2],安全有效。李建平等[3-4]研究報道氣腹壓對機體仍有一定的影響,導致肩痛、高碳酸血癥和惡心嘔吐等并發(fā)癥,減少氣腹壓可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筆者應用前瞻性隨機對照的方法,對56例患者在低腹壓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入選的56例病例,所有患者均經B超診斷,其中膽囊結石42例,膽囊息肉14例。所有患者均為良性病變,無嚴重炎癥以及其他合并癥如心血管疾病、肺部感染,無腹部手術史,無手術及麻醉禁忌證,均得到患者和家屬知情同意。通過前瞻性隨機對照方法將其分為兩組,實驗組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齡27~64歲,平均(42.3±2.6)歲,在8 mm Hg腹壓下硬膜外麻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剩余28例為對照組,其中男21例,女7例,年齡30~65歲,平均(43.9±2.0)歲,在15 mm Hg腹壓下硬膜外麻醉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長短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兩組患者作好常規(guī)術前準備,在行硬脊膜外腔阻滯麻醉后,采用頭高左傾斜位,建立氣腹,其中實驗組維持氣腹壓在8 mm Hg,對照組氣腹壓15 mm Hg,常規(guī)四孔法進行手術。
1.3 術后并發(fā)癥監(jiān)測
觀察并記錄手術時間,在術后24 h對發(fā)生惡心嘔吐、心律失常、術后肩部疼痛等并發(fā)癥例數(shù)進行統(tǒng)計,并檢測記錄患者體溫、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檢測兩組血氣、尿素氮(BUN)的變化,分析其是否發(fā)生高碳酸血癥以及腎功能狀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對本組資料采用SPSS13.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并對兩兩比較的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率的比較用卡方檢驗,檢驗水準設定為0.05,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術后實驗組出現(xiàn)高碳酸血癥和肩部疼痛的患者數(shù)均明顯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手術時間和惡心嘔吐以及心律失常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監(jiān)測兩組血氣判斷是否有高碳酸血癥,兩組患者的PaCO2都略高于正常值;同時檢測患者BUN處于正常值,腎功能無損傷。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時間和術后并發(fā)癥情況比較[n(%)]
自1987年Philipe Mouret醫(yī)生完成世界首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以來,LC憑借著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的特點,迅速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發(fā)展和普及。LC常規(guī)是在氣管插管全麻下,CO2氣腹壓在下進行,已經被證實是安全、有效和微創(chuàng)的方法。首先,12~15 mm Hg CO2氣腹壓可以提供寬闊的視野和易于操作的空間,但也有不足,就是對機體還是存在影響[5],仍然會導致一定的并發(fā)癥,甚至會危及患者生命,尤其對于心肺功能較差的老年患者;另外,氣管插管全麻可以很好的控制麻醉深度,避免膈肌活動,有利于手術操作,只是費用較高,不利于基層醫(yī)院開展。本研究從這兩方面進行改進,在硬膜外麻醉下,不同氣腹壓進行56例手術,其中28例用8 mm Hg氣腹壓下進行,均順利完成手術,無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普通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不高于對照組,說明低腹壓(8 mm Hg)下硬膜外麻醉行LC是可行的。同時用硬膜外麻醉進行手術,降低了手術費用,體現(xiàn)其經濟性,適合在基層醫(yī)院開展。張豪杰等[5]報道CO2氣腹壓對機體的影響機制,主要是通過其機械因素、CO2吸收、患者體位以及氣腹壓力等方面產生的,氣腹壓升高,對機體的影響增大。CO2吸收會引起高碳酸血癥;氣腹使膈肌上抬,膈下穹隆擴張,牽拉膈下神經引起肩痛;氣腹壓引起的腹腔壓力增高以及高碳酸血癥可以刺激胃腸道感受器,迷走神經興奮性增高,引起惡心嘔吐。氣腹壓升高,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自然升高,這與筆者的研究結果相符。因此,8 mm Hg氣腹壓相比15 mm Hg氣腹壓更具有安全性。而較低的氣腹壓將導致手術操作空間的減少,硬膜外麻醉下術區(qū)會隨呼吸而活動,給手術操作帶來困難。從手術時間看,兩組無明顯差別,說明只要手術醫(yī)師有熟練的腹腔鏡技術,低腹壓(8 mm Hg)下硬膜外麻進行手術同樣有足夠的視野和操作空間,不會增加手術難度和并發(fā)癥。
綜上所述,只要掌握熟練的腹腔鏡技能,在低腹壓(8 mm Hg)下硬膜外麻醉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是可行的,能有效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更經濟,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1] 劉國禮.現(xiàn)代微創(chuàng)外科學[M].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121-125.
[2] KARLA.Z U CKER.腹腔鏡外科學[M].第2版.胡三元,譯.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376-378.
[3] 李建平,戴途,陳波.低腹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呼吸、循環(huán)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手術學雜志,2004,8(4):239-240.
[4] 馬連啟,茍海英,杜青麗,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CO2氣腹不同壓力呼吸、循環(huán)、血氣參數(shù)的影響[J].青海醫(yī)藥雜志,2002,32(1):11-12.
[5] 張豪杰,王國民.腹腔鏡手術中二氧化碳氣腹對機體的影響[J].復旦學報,2006,33(2):276-278.
R657.4
B
2095-0616(2012)12-42-02
201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