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菁瑜,肖 瑞,薛 磊
(1.廣州醫(yī)學院第一臨床學院;2.廣州醫(yī)學院機能實驗中心,廣東廣州510230)
麻醉藥理學模擬案例編排方法的探討
譚菁瑜1,肖 瑞2,薛 磊2
(1.廣州醫(yī)學院第一臨床學院;2.廣州醫(yī)學院機能實驗中心,廣東廣州510230)
廣州醫(yī)學院麻醉教研室采用智能仿真模擬人ECS模擬準臨床環(huán)境進行特色情景化教學方法已五年,期間麻醉藥理學模擬教學的形式得以保留,且見習內容繼續(xù)擴展。該方法如此受歡迎與學生的需求有關,更與病例編輯及精心巧妙的安排密不可分?,F總結麻醉藥理學見習課程的模擬教學設計、實施的成功經驗,以供互相交流與學習之用。
情景化教學;案例編排;模擬人
10.3969/j.issn.100221701.2012.02.062
我院麻醉藥理學采用智能仿真模擬人ECS模擬準臨床環(huán)境進行特色情景化教學已五年,隨著對模擬教學認識的深入和教學效果的再評估,為適應教學改革的趨勢及滿足學生的強烈需求,我教研室不斷調整見習大綱和教學時程,課時由原來三節(jié)增加到六節(jié),見習大綱的內容擴充了一倍。調查顯示,92%的學生認為模擬教學方式生動、形象、直觀、易記憶[1],這與案例的編輯和巧妙的安排密不可分。文章將過去五年麻醉藥理學見習課程的模擬教學設計、實施的成功經驗與大家分享:
藥理學是研究藥物與機體相互作用的科學。其中研究藥物對機體作用(防治作用、不良反應等)的叫藥物效應動力學,簡稱藥效學;研究機體對藥物作用(吸收、分布、生物轉化、排泄等)的叫藥物代謝動力學,簡稱藥動學[2]。美國最先進的METI模擬系統預存了正常人群和并發(fā)各種常見疾病的人群對100多種藥物的藥代、藥效反應[3],其中有58種靜脈注射藥物的藥物動力學和藥效學的預置程序構成了藥理學的模型[4]。如在見習課上模擬各種麻醉藥物的藥動學過程可能導致課時不足、課程延長、內容單調枯燥。因此我們選擇性地對某些麻醉藥物的藥效學運用這種方法,如丙泊酚對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影響可以在短時間內出現,我們利用這個特點在ECS系統模擬其藥效過程,演示效果與臨床見習無明顯差別。
見習課安排各種藥物講解的順序時,把一些具有共同特點和內在聯系的藥物組織在一起,如:鎮(zhèn)靜催眠藥、靜脈麻醉藥都具有類似的全身麻醉作用,將這兩類藥的代表藥編排到特定的場景,通過視屏模擬系統,使學生能對這些藥的藥效動力學進行比較,發(fā)現他們的共通點和不同之處。又如將阿托品與東莨菪堿兩種抗膽堿藥分別于小兒圍術期不同狀態(tài)應用后比較對心率作用的強弱,達到強化理論知識的目的。除了運用類似對比的方法,還可把一些藥物編排在一組進行反向對比編輯。如抗腎上素受體激動劑和拮抗劑、肌肉松弛藥和拮抗藥等都可以用此法。不管是橫向還是縱向比較都是學習藥理學的主要方法,只要藥物具有真實、有聯系的可比性,在合適的場景運用易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我們憑借教學老師深厚的臨床經驗,編輯與麻醉藥物作用、代謝相關的模擬臨床的案例,使學生身臨其境,體會手術室麻醉突發(fā)事故或意外的發(fā)生,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在安全而有趣味的情景中掌握和理解麻醉藥物的藥效動力學和藥代動力學,并使學生具備初步處理病人的能力??紤]到學生入學后的課程安排,所設計的案例均與麻醉藥物的使用有關,涉及已學相關學科不超過3門,編輯時注意案例的嚴謹性,語句精煉濃縮,結構盡量簡短,內容不能太復雜,看似簡單而又不簡單,盡可能給學生留有思索的空間,不至于難度過大使他們失去信心。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論,取得了較好的實驗教學效果。其基本思想是將教學的重心完全放在學生身上,積極、徹底地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學會選擇,學會學習[5]。模擬人除有視屏模擬功能外,還可模擬心、肺、腹部等部位常見的臨床異常體征,供學生心肺聽診、腹部觸診練習[6]。我們充分利用模擬人的優(yōu)勢,結合前述的方法,讓學生扮演一線醫(yī)生的角色親臨模擬現場,給學生提供自己發(fā)現問題和自行解決問題的(可重復和危害性不大的)機會,在演練過程中學會選擇藥物、恰當的用藥方法(如口服、注射、局部用藥等)、注意用藥事項(用藥的次數及用量、不良反應等),從而及時發(fā)現基礎知識學習的盲點,及麻醉藥理學中容易忽略遺漏的問題,更易達到鞏固知識的效果。
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特別是在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和應用方面有著明顯的優(yōu)勢。同時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觀察組護生對循征護理教學法的評價。
觀察組對教學法各項評價的滿意率均高于對照組,其差異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觀察組對循征護理教學滿意率較高,各方面的能力均得到提高,詳見表2。
表2 實驗組護生對循征護理教學法的評價
循征護理教學法,是將循征護理的理論應用于臨床教學中,利用對教學重點問題的解決過程調動護生的積極性,通過檢索和查閱各種資料獲得循征依據提高護生的參與性和自學的動力,在資料的收集、整理、歸納的過程中加深對臨床護理知識的理解,促進護生形成主動思考和科學的思維方式,并能將此運用與臨床護理的實踐中,使理論與實踐更為緊密的結合[2]。循證護理模式應用于精神科有很多限制性,最基本的是在和患者交流上有很大困難。
所以護理人員要結合個人臨床專業(yè)知識及病人的具體情況,應用循證護理理念,將重要證據、個人經驗和病人的實際結合起來應用,提高護理服務水平。
本研究結果表明循征護理教學模式的各項考核成績及護生的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能顯著的提高精神科臨床護理教學質量。在循征護理教學模式中,向學生提出與臨床各病種相關的實際問題是教學的關鍵,對帶教老師的素質要求較高[3]。因此,我科教學前由教學組長組織帶教老師進行循征護理教學模式的相關培訓,提高帶教老師的業(yè)務技術及教學水平;共同參與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的制定,讓帶教老師首先熟練掌握循征護理的原理及檢索,并能在臨床教學過程中對護生做正確的實踐引導。綜上所述,循征護理模式教學法能有效提高精神科護理臨床教學質量,激發(fā)實習護生的積極性,受到護生歡迎。
[1]張 宏,朱光君.循證護理實踐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3, 38(1):42.
[2]黃 凌.程序化直觀教學法中應用循證護理對臨床護理操作培訓效果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12):144921450.
[3]李詠蘭.循證護理在臨床實習教學中的運用[J].中醫(yī)藥導報, 2008,14(4):105,109.
G642
B
100221701(2012)0220124202
2011208
徐芝娟,女,大專,主管護師。
●國外醫(yī)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