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龍龍,崔 林,周建萍,張麗君
(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
燕麥分為裸燕麥和皮燕麥,裸燕麥是我國栽培燕麥中的一個裸粒類型,又稱莜麥,屬禾本科燕麥屬作物[1]。燕麥營養(yǎng)價值極高,蛋白質含量高達15%~22%,富含維生素B,E及硒、鈣、鐵、鋅、磷、鉀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還含有人體不能直接合成的4種氨基酸。燕麥食品對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等均有一定的食療保健作用,是全價營養(yǎng)保健食品。山西省農科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育成的燕麥新品種品燕2號,于2012年1月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其抗旱性強、豐產性好、適應性廣、品質優(yōu)良,適宜加工成各種營養(yǎng)保健食品。
母本為CAMS-6,是利用發(fā)現(xiàn)的隱性核不育材料與小穗上沖的材料雜交,從后代中選出的小穗上沖的不育材料。作為母本,其具有植株粗壯、分蘗力強、抗病、小穗數(shù)多、千粒質量高的優(yōu)點,同時因其小穗上沖,可大大提高育種效率。
父本為裸燕麥品種品五,豐產性好、植株較高、抗旱性好。
品燕2號的選育過程如圖1所示。
該品種生育期為95~100 d,屬中熟類型。株高110~120 cm,幼苗匍匐,葉片細窄,呈淺綠色。分蘗力適中,成穗率高。周散型圓錐花序,穗長21 cm,輪層數(shù)6.2層,主穗小穗數(shù)36個,穗粒數(shù)63粒,穗粒質量1.3 g,千粒質量24 g左右,籽粒紡錘形、白色、光亮。經山西省糧油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檢測,品燕2號籽粒中粗蛋白含量為18.9%,粗脂肪含量為8.3%,為優(yōu)質新品種。
2003—2004年參加株系試驗,命名為燕2009,經鑒定,燕2009生長整齊一致,抗旱性強、豐產性好。2005—2006年,在陽高基地進行品系鑒定試驗,2005年的平均產量為2 961.0 kg/hm2,比對照晉燕8號增產9.8%。2006年的平均產量為2 869.5 kg/hm2,比對照晉燕8號增產9.1%。
2007—2009年連續(xù)3 a進行品系比較試驗,平均產量為2 352.0 kg/hm2,比對照晉燕8號增產11.1%。2007年平均產量2 079.0 kg/hm2,比對照晉燕8號增產10.2%;2008年平均產量為3 169.5 kg/hm2,比對照晉燕8號增產13.5%;2009年平均產量為1 807.5 kg/hm2,比對照晉燕8號增產9.8%。
2010—2011年在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長治市、晉中市等6個試點生產示范。2010年平均產量為2 002.5 kg/hm2,比對照晉燕8號增產15.9%,居參試品種第1位;2011年平均產量為2 761.8 kg/hm2,比對照晉燕8號增產14.3%,居參試品種第2位(表1)。2011年8月,根據(jù)品種選育、試驗、示范多年資料匯總及當?shù)剞r技部門、廣大種植戶的評議和新品系在生產上的實際應用情況,由山西省農作物品審辦組織有關委員、專家,在寧武縣余莊鄉(xiāng)的莜麥生產試驗現(xiàn)場,對燕2009莜麥品種進行田間考察(對照為晉燕8號),專家組一致認為該品種是適宜山西莜麥產區(qū)種植的優(yōu)良品種。并于2012年1月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定名為品燕2號。
表1 2010—2011年生產試驗各點綜合表現(xiàn)
品燕2號一般在5月中下旬播種,具體應根據(jù)當?shù)亟涤暌?guī)律進行調節(jié),要盡量使燕麥的拔節(jié)、孕穗、抽穗等主要需水階段與當?shù)亟涤旮叻逑辔呛蟍2]。
要依地力及施肥狀況確定播種量,一般旱地的合理密度為450萬株/hm2,高肥力旱灘地的合理密度為600萬株/hm2[3]。
要施足底肥,一般公頃施農家肥22 500 kg作基肥,硝酸銨150 kg作種肥。在分蘗期和抽穗階段,結合降雨每公頃追施尿素150 kg[4]。
該品種適宜在山西省秋燕麥產區(qū)干旱及半干旱山區(qū)種植。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燕麥育種主要采用皮裸燕麥種間雜交方式[5],燕麥人工雜交困難,育種效率較低。CA雄性不育是在1994年國內發(fā)現(xiàn)的首例燕麥不育材料,經鑒定為隱性核不育[6],1996年張家口農科院發(fā)現(xiàn)燕麥顯性雄性核不育材料,山西省農科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燕麥課題組通過多年雜交,將不育基因轉到小穗上沖型燕麥上,并命名為CAMS系列[7]。利用小穗上沖的核不育材料CAMS-6作母本,在開花時期穎殼會自動張開,因此,可自然接受花粉,這樣大大提高了育種效率,且能獲得較多的雜交種子,從后代選擇優(yōu)良植株的幾率也大大提高。利用核不育燕麥新種質作為雜交母本,將會大大提高雜交效率,同時為燕麥雜交育種提供了新的途徑。
[1]韓美善,王建雄,韓啟亮.莜麥新品種晉燕15號的選育與推廣[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1,39(11):1149-1151.
[2]劉俊青,付曉峰,楊海順,等.燕麥新品種蒙燕一號的選育[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10(6):47-57.
[3]朝克圖,溫麗,田淑華,等.興安盟地區(qū)燕麥引種試驗[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12(1):25-26.
[4]何太.大同市燕麥產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 [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12(1):20-21.
[5]李成雄.燕麥高效雜交新技術[J].農業(yè)科技通訊,1998(4):7.
[6]范銀燕,崔林.燕麥Cs雄性不育的發(fā)現(xiàn)及初步鑒定[J].麥類作物學報,1996(1):7-8.
[7]崔林,徐惠云,李剛,等.CA雄性不育性狀在裸燕麥上的轉育[J].山西農業(yè)科學,2003,31(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