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英國漢學中漢語國別化教材初探——薩默斯《中文基礎》(1864)述評

2012-10-09 10:21:44劉殊墨張潔琳方環(huán)海
海外華文教育 2012年4期
關鍵詞:薩默斯初學者漢字

林 馨 劉殊墨 張潔琳 方環(huán)海

(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中國廈門361005)

一、引 言

19世紀歐美國家尤其是英國有大量的傳教士、商人等來到中國,推動了漢語學習,而歐洲的本土漢語教材也隨之興起。張西平在《明清時期的漢語教學概況——兼論漢語教學史的研究》中曾經(jīng)談到19世紀歐洲本土的漢語研究者及教材,其中在英國方面只提及了馬禮遜、威妥瑪及其《語言自邇集》、雅禮各等人,對其他人沒有涉及。實際上,英國的漢語研究,特別是漢語教材方面還有其他人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如艾約瑟、薩默斯等。

薩默斯(1828-1891)早年于中國香港進修,后來連續(xù)出版了《漢語手冊》(A Handbook of the Chinese Language,1863)和《中文基礎》(the rudiment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with dialogues,exercises,and a vocabulary,1864)?!吨形幕A》是薩默斯為漢語初學者寫的一本簡易教材,用他自己的話來概括,《中文基礎》就是本“入門指南”,為初學者學習漢語提供幫助。薩默斯于1852年就職于倫敦大學。在他25歲時成為一名研究漢語的教授,1853年出版了關于漢語的第一本書,接著又把圣經(jīng)翻譯成上海方言版(用拉丁字母)。他的中文課炙手可熱,特別是對那些要到中國去的外交官、商人、傳教士。英國是19世紀的霸主,英國的經(jīng)濟政治需求使得傳教士及商人來華,這也使?jié)h語學習者在數(shù)量上有所增加,他們學習漢語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與針對性。

在我們看來,薩默斯這本《中文基礎》是基于英語母語學習者的初級教材研究,從某種層面上來說,此書可以看做是英國國別化本土教材的雛形。今天“所謂的‘國別化’(country-specific),主要就是指針對不同的國家而實行不同的漢語教學。由于大多數(shù)的國家都有它共同的民族共同語,雖然有部分國家是由幾種不同的民族構成,說著幾種不同的民族語言,然而他們?nèi)匀粴w屬于一個國家。我們希望以國家作為一個研究的‘整體單位’,然后以這個單位出來研究對外漢語教學。假若一個國家內(nèi)有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民族語言,那么將一步細化對這個國家的研究,以這個國家的各民族為研究對象,建構出一套適合他們的漢語教學大綱。因此,所謂“國別化”的對外漢語教學,簡單地說,就是基于不同國家、不同情況的漢語教學。2009年和2011年,廈門大學漢語國際推廣南方基地主辦了第一屆(廈門)與第二屆(桂林)“漢語國別化教材國際研討會”,相關學者在會上提出漢語教材的編寫在于對本土漢語教學經(jīng)驗的利用以及對學習者國家語言、文化、社會的充分理解。而我們認為國別化教材是針對某一國家甚至是某一相近語言文化背景的地區(qū)所編寫的漢語學習教材。以學習者為出發(fā)點,根據(jù)學習者自身的文化背景、思維習慣、學習策略、教學模式、學時設置等因素而制定的教材大綱,因地制宜地編寫符合學習者國情,同時也能幫助學生適應目的語語言、文化的教材。國別化教材最好的編寫方式即為收集第一手材料,加強編者與其他國家漢語研究者的聯(lián)系、甚至是采取聯(lián)合編寫的方式來進行。

國別化教材的概念雖是近幾年才提出來的,但對于世界漢語教學史而言,國別化教材的實踐早已有之。我們認為,薩默斯的《中文基礎》就基本滿足“國別化教材”的兩個基本條件:一是《中文基礎》作為一本教材,其編寫者具有較深厚的漢語基礎,從薩默斯的經(jīng)歷、翻譯書籍等方面可看出他對于漢語研究已有時日;二是薩默斯作為一名英國人,對本國人的認知方式、思維習慣已有了解,并且明白母語為英語學習者對學習漢語的需求和用途。因此,文章擬以詹姆斯·薩默斯的《中文基礎》作為一個研究范本,對該部國別化教材雛形的體例與編寫的特點進行研究,從而為當下國別化漢語教材的編寫提供借鑒。

目前,漢語教材多以課文為主要載體,初學者以漢語拼音為學習工具,在掌握拼音后,就自然過渡到漢語課文中。初級階段主要以對話為主,在課文學習中學習漢字、語法、詞匯等。在詹姆斯·薩默斯看來,《中文基礎》這本漢語教材為初學者而編,甚至是為第一次到中國的人而準備的,在學習該書之后能運用已學的知識進一步深造。

在西方學術界,“語法”(Grammar)概念和我們理解的不一致,我們的“語法”(Grammar)概念內(nèi)涵比較小,對應于西方語言學界的“句法”(Syntax)概念,而西方所言的語法(Grammar)范圍通常要大于現(xiàn)在我們所說的“語法”范圍,包括詞法、句法等,可以說包括整個語言的各個方面的研究,所以,在《中文基礎》里,漢語的語音、詞匯、語法、修辭乃至漢字、文化等都被薩默斯列入考察范圍,實際上就是關于漢語、漢字的總體探討。①

針對漢語初學者的狀況,傳承英國漢語學習的特征,薩默斯的《中文基礎》這本入門性教材采取按照音韻、漢字、語法的形式編排,他將漢語學習劃分為語音學習、漢字學習、構詞學習、句法學習,在掌握各種要素學習的基礎上再進行實踐教學,即以練習為主,這一練習具有可操作性和實用性,課本的最后附加上漢語詞匯表。而《中文基礎》注重音韻、漢字學習,兩部分的比例占到整本書的23%,這既是符合傳統(tǒng)語文學以音韻、漢字為主的思想,同時這種編排也與英國19世紀漢語研究的特點相關。

二、《中文基礎》內(nèi)容分析

漢語教材的結構可以體現(xiàn)其編寫者的意志及目的,而內(nèi)容是教材的靈魂?!吨形幕A》的內(nèi)容組織結構如表1所示:

表1 《中文基礎》的內(nèi)容結構

具體內(nèi)容占比如圖一所示:

圖1 《中文基礎》的內(nèi)容構成比較

了解內(nèi)容的選材及其意義能更好的幫助我們更好理解《中文基礎》,并且在國別化教材的編寫上給予一定的啟示,下面分別說明。

1.漢語語音部分

從表1所見,《中文基礎》的第一部分是語音。在這一部分介紹元音、輔音,利用拼字法教授漢語拼音的組合,在注音體系上,繼承16、17世紀以利瑪竇為代表的傳教士用羅馬字注音的方式,且進一步完善。而這一時期的中國仍未針對外國學習者形成一個完整的注音系統(tǒng),識別讀音的主要手段仍然是傳統(tǒng)的“讀若”、“比況”、“直音”與“反切”等方法,而對于第一次來到中國學習漢語的英國人,他們既不會看也不會說,因此當時較為先進的注音方式如“反切”也很難有很大幫助,而《中文基礎》采用羅馬字母來注音,將輔音和元音進行組合對漢語詞匯進行注音,并且加注英文原意,通過這種方式教授初學者練習漢語的拼讀。

漢語語音系統(tǒng)確實有其獨特于印歐語之處,即為四聲,而在薩默斯的觀察中,漢語其實還存在第五聲,而總的漢語聲調(diào)為(平、上、去、入、下)五聲,而不同聲調(diào)其實它所包含的情感因素是不同的。平聲是敘述的,代表贊同,上聲為疑問,去聲是絕望的語調(diào),入聲是突然的打斷。

《中文基礎》引用威尼斯商人的選段、設置犯人回答問題的情景、理查德三世呼喚仆人的聲音,講解不同情感下發(fā)生聲調(diào)的變化,并同漢語的五聲進行聯(lián)系。韋伯(John Webb,1611—1672)就說過,漢語因為采用了聲調(diào)的緣故,漢語的詞義經(jīng)常含混不清,令外國人難以掌握。米爾斯也說過,“The characters and tones may seem daunting,but the grammar and vocabulary is surprisingly simple……”②(“漢字和聲調(diào)好像令人生畏,但漢語的語法和詞匯卻是超級簡單”)正因如此,歐美學生可能在陰平、陽平產(chǎn)生偏誤,因此利用英語選段并根據(jù)其感情注明聲調(diào),建立兩者之間的連結,可以幫助漢語學習者減少聲調(diào)方面的偏誤。所以,為幫助英國初學者熟悉五種語調(diào)的組合(約二十五種),《中文基礎》運用舉例來幫助練習雙音節(jié)詞語的朗讀。同時,母語為英語的學生在識別漢語語音中的清濁、前后鼻音、開搓、i的音位變體、舌尖前、舌尖后、舌面音等方面都存在困難,而《中文基礎》就據(jù)此給出近似的英文、或是德文、法文的參照,來幫助識認那些難度較大的音,例如:u對應rule,ü對應法語的Peut-être;甚至是元音的組合也進行描寫,如iě對應yesterday,等等,見后面的附錄。

語音是漢語學習初級階段的首先要接觸到的東西,在漢語學習過程中需要反復糾正、練習??梢哉f,語音是交流過程中傳遞信息的主要工具,口語具有第一性,在交往過程中間,發(fā)音的正確與否將會影響到交流的質(zhì)量。因此,《中文基礎》花費許多篇章在語音和訓練方面,這是符合漢語學習規(guī)律的,而這種注音方式也將有利于母語為英語的學習者進行正確拼讀。

通過對文章和課后詞匯表元音、輔音及漢語詞匯的羅馬注音的總結歸納,我們將其中出現(xiàn)的主要音素與漢語拼音及相對的國際音標進行對舉,用此舉比對當時漢語語音情況進行記錄。例如,[p]為國際音標,b為漢語拼音,而p是《中文基礎》中采取的主要注音方式。因為方言關系,本書在某些音上與今略有差別,而我們通過對讀音相似的詞匯的觀察,在對漢語輔音的描寫基礎上加入羅馬注音,這種注音方式較之于反切、讀若等傳統(tǒng)的拼讀方式更易于上手,因為英語為母語者多熟悉拉丁字母、羅馬注音。而元音部分我們也采取同輔音一樣的對照方式。如下表所示:

表2 漢語輔音表

表3 漢語元音對照表

2.閱讀與漢字

在語音部分結束后,轉而進入閱讀古書及漢字學習。薩默斯在注重知識點的同時也關注學習者學習策略及其學習方法,薩默斯概括介紹了19世紀古籍書的印刷形式,并介紹在讀書過程中運用到的相關符號及其提示作用。例如:點、弧線(語調(diào)變化)部分,大圓(新話題)等符號、句讀的作用。而漢字部分最主要的便是214部首的學習。薩默斯將漢字的214字部分類,分為肢體、動物、植物、礦物、氣象、質(zhì)量、動作、地形地貌及其它,而后又為每一部首注明寫法、讀音、意義,使用的頻率。他將214部首分類這些構件表達人類語言共有的基礎概念,而寫漢字、了解漢字組成要素,214部首的介紹可使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漢字。在漢字學習方面,214部首就是查字的依據(jù),有些成字部首能夠單獨表達完整的意義,有的部首又可以和其他部件構成漢字,具有相對的構字能力。

《中文基礎》中的214部首以《康熙字典》為依據(jù),③繼承《康熙字典》在字部方面嚴謹?shù)男瘟x歸部的特點,延續(xù)其先音后義的特色,本書列出部首,用羅馬字母注音,同時解釋字義及使用頻率的高低,多以常用、不常用定位,最終體現(xiàn)部首在漢字中常出現(xiàn)的位置,在書寫方面,《中文基礎》建議學生多練習“永、衣、飬”這幾個字,并且歸納漢字的書寫順序,因為點、橫、豎、撇、捺、提、鉤、橫豎彎鉤,這些筆畫在“永、衣、飬”這幾個字中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

3.漢語詞法部分

《中文基礎》在詞匯部分講的更多的是對詞類的劃分。薩默斯認為漢語中音節(jié)的位置決定了它屬于何種詞類,具有什么樣語法價值。它將漢語詞類分為名詞(如實意名詞)、形容詞、動詞、虛詞等幾類。雖然音節(jié)相似,但音節(jié)所代表的意義不同。一般一個音節(jié)可對應3到9個意義,雙音節(jié)詞可以去掉不相關意義,而出于實際需要,此書僅是要求掌握一些復合詞并且知道如何使用。

名詞可分為原始名詞、派生名詞、復合名詞等。④復合詞的組詞規(guī)則有并列、屬格、與格、對立等。在學習詞匯時,薩默斯利用同位關系解釋意義上的相等、相似,且進一步利用同位關系來介紹數(shù)量短語的組配。⑤例如:羊群(sheep-flock),“個”指的是人或物,而“只”指動物、船等(可移動物體)。同位關系恰好解釋了外國學者較難理解的數(shù)量詞搭配問題,利用事物的形狀、特征來搭配不同的數(shù)量詞,方便學習者記憶。

在詞類部分里,薩默斯還提及漢語詞的性、數(shù)、體等范疇是如何表現(xiàn)在詞匯里的,例如:單數(shù)一般會出現(xiàn)“一個、一只”等同位格(即我們所說的數(shù)詞+量詞+名詞)。而用重復、附加義為眾多、全部的音節(jié)、用大于一的數(shù)字、慣用表達等方式來表復數(shù)。在漢語里,比較句式較為常用,因此需要注意在名詞前加入哪些虛詞可以增加對比意義,增強語氣,例如:更、加、極,等等。由于漢語中代詞在書面語、口語中也常出現(xiàn),因此對普通代詞、反身代詞、疑問代詞等略提一下。漢語的動詞沒有時態(tài)、語氣諸如此類的變化,但漢語會在動詞后附加不同的音節(jié),其在動詞前面加上“已、既、曾”過去時態(tài)和過去分詞產(chǎn)生。把“要、將、就”放在動詞前面就形成將來時態(tài)和它的變體?!翱?、得”表示能愿,例如:“我看過了他、我要去看他、他想要去”等句子。

漢語的副詞很豐富,在句中,任何詞語都有可能因為在某些位置上而被當做副詞,但有些詞語,在形式和意義上都是純粹的副詞。薩默斯在《中文基礎》中給副詞做了詳細的分類,分別是時間副詞、地點副詞、方式副詞、數(shù)量副詞、質(zhì)量副詞、肯定副詞、否定副詞、猜測副詞、疑問副詞等,而針對一些次重點的詞類,如語氣詞就一筆帶過。這種有繁有簡的句法分類,雖略卻呈現(xiàn)出系統(tǒng)性,但是在總結規(guī)則時,通常能描述出現(xiàn)頻率較高、難度教低的句子結構。通過《中文基礎》和《漢語手冊》的對比,就可以發(fā)現(xiàn)詞匯的分類遠沒有《漢語手冊》中的細化,但是該書列舉的語例詳實,利于初學者理解。

4.漢語句法部分

《中文基礎》在句法部分介紹了一些詞的組織規(guī)則和句法結構,并給出使用范例。薩默斯將句子的主要結構歸納為:A.主語+動詞;B.形容詞+名詞+謂語;C.把英語里的狀語和從句變成漢語里狀語和地點+先行名詞。在名詞、量詞、代詞、形容詞、時間副詞的排列順序上給出一定的規(guī)則。這一部分占全書比重約2%,薩默斯對語法規(guī)則進行了概述,證明了語法結構的普遍性,漢語句子結構是“主語+謂語”類型,并沒有涉及賓語,同時描寫了名詞之間及名詞和動詞間的組合規(guī)則,在語法這一部分,應該說作者的介紹比較簡略,不可否認的是,編者試圖將主要的學習方法介紹給初學者。

5.練習的設置

繼語音、漢字、詞匯、句法之后,在《中文基礎》中薩默斯單獨設置練習部分,對已學習的重點詞匯、句型,進行重復和補充。練習的基本方式是采用英翻中,其中給出關鍵的詞匯讀音,注明英文意義。每一個練習包含不同話題內(nèi)容,其中主要包括漢語學習、用途、休閑方式、身體情況、領事館、洋船、茶等,在19世紀英中商貿(mào)活動中,這類話題使用頻率較高。每一練都有相關詞匯列表,并在練習末尾將語法點需要注意的地方加以注明。

附于《中文基礎》書末的詞匯可以說是占了正本書的一半,作為一本初學者教材,詞匯的重要性可見一斑,詞匯表分為兩列,左邊欄為英語,右邊欄為注音,按照英語的26字母的順序排列,由于在各種主客觀因素,詞匯表里沒有列漢字。關于漢語詞匯,我們可以將之與喬瑟夫·艾約瑟⑥編寫的《中國口語入門》(Progressive lessons in the Chinese spoken language)進行一下比較。艾約瑟在《中國口語入門》中先將詞匯分為不同話語題材,且選用在會話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詞,文末同樣附有詞匯表,排列順序為英文原義、漢字、漢語發(fā)音。相較之下,薩默斯《中文基礎》中的詞匯表明顯比艾約瑟的詞匯表容量更大。以首字母A為例,艾約瑟的詞匯表只列出了10個常用詞,而《中文基礎》中則排列了98個,這樣一種編排方式特別利于學習者按照英文原意查詢應選用的詞匯。

三、《中文基礎》對漢語國別教材編寫的啟示

薩默斯在《中文基礎》的引言中提出,首先,了解漢語的語音系統(tǒng)和語調(diào)是十分重要的;其次,要學習大量的雙音節(jié)詞匯”,語言教學通常以語音教學為基礎,而語音教學后作者給出的214部首,希望先將部首通學一遍,在這之后才能夠順利學習復雜的漢字。

上文舉例中,我們可以知道詞的意義、讀音,卻沒有漢字,而統(tǒng)觀第一部分,漢字出現(xiàn)的頻率較低,這是為什么?漢字并非不重要,但是學習漢語首先要積累大量的詞匯,讓他們熟悉漢語口語的表達方式,這確實與薩默斯編寫此書的思路有關。

薩默斯認為,在早期的學習中,詞匯是限制漢語水平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在口語方面?;谇皟刹糠謱Α吨形幕A》的結構及內(nèi)容進行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中文基礎》有一明顯的特色,即以詞匯為中心,從詞匯所占的篇幅、詞類的劃分、詞與詞的組合,語音部分也是為詞匯服務,雖然漢字部分的部首介紹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但從數(shù)據(jù)上概括可得出:《中文基礎》是以詞匯為核心的。

更確切的說,《中文基礎》主要是讓初學者接觸到漢語的特質(zhì),作為一本入門級的教材,為降低難度,也為了讓學者先理解漢語學習的一些普遍規(guī)則,采取先標注音不標注字的手段。《中文基礎》從學習者需求的角度出發(fā),以初學者第一次到達中國對語音方面的特殊需求為根本,將重點放在基礎語音、聲調(diào)的教學上,逐漸引入詞匯、漢字、句子等方面教學,書本內(nèi)容有主有次。從學習者本身出發(fā),學習者大多是英語為母語的學習者,對于法文、德文也略知一二,語音方面建立起注音系統(tǒng)。在詞匯安排上,以英語字母表為綱標注相應中文讀音。

或許有人認為這種先語后文的思路是照顧初學者的畏難心理,雖然在初級階段口語掌握的速度較快,但在后期將文字和語音的關聯(lián)將會增加后期學習的難度,而這部教材還有一個特點既是不以課文為主。反觀其他教材,如同一時期艾約瑟的《中國口語入門》采取的就是課文為主要載體的形式,通過課文鍛煉學習者語言知識的運用,而《中文基礎》有課文形式的僅在練習部分。因此,《中文基礎》這樣的教材是否合適充當初學者的學習材料還是有待考察的。最后在詞匯表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雖然詞匯表便于學習者查詢,但針對某一類話題,如經(jīng)商的各種貨物、價格的討論等,缺少系統(tǒng)性,若能分門別類對這類詞匯甚至是句型進行統(tǒng)計編排,也許效果會更好。

盡管學者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但從學習材料本身的定位來看,這仍然是一本所有基礎學習的入門級教材,而薩默斯本人也將之當做是學習中文的入門指南。從1800年到這本教材編寫出版的階段,歐洲人編寫的漢語教材并不多見,張西平在《明清時期的漢語教學概況—兼論漢語教學史的研究》中指出歐洲主要編寫漢語教材的學者及其著作如下:法國雷慕沙的《漢文啟蒙》、安東尼·巴贊的《官話語法》、德國甲柏連孜的《漢文經(jīng)緯》、英國威妥瑪?shù)摹墩Z言自邇集》,等等。這其中還有一些漢學家與其著作由于種種原因,尚未發(fā)掘。1867年前大部分為傳教士來華傳教,通過研究各地方言注音便于傳教士學習不同地區(qū)方言,除語音部分教材還有語法方面教材。英國漢學家也存在這種基本現(xiàn)象,英國傳教士馬士曼于1809編寫《論漢語的字體和讀音》,這本教材僅是基本漢字和漢語單詞詞表;1814年出版《中國言法》,這本書是關于漢字和口語論述的語法書;1812年馬禮遜《中國文集》、1815年《通用漢言之法》、《中文英譯》;而麥都思于1844年為促進貿(mào)易往來以及輔助漢語初學者學習出版《英漢對照對話、習語、熟語》,還有一本針對兒童編寫的《英漢對照二十四課》。編寫的漢語教材也較少,除了前文提及的艾約瑟,而這些教材存在一個問題,把初級階段的難度加得過大,每篇課文的容量和詞匯量存在超載的現(xiàn)象。而《中文基礎》恰是彌補當時漢語教材過于深奧以至于給初學者理解造成困難的缺陷?!吨形幕A》的常用句型、詞匯及練習中采取話題化手法,集中解決初學者到中國交流的主要話題范疇。

如果將《中文基礎》放在當時的社會大背景下,通過前文結構、內(nèi)容的分析,可以得出這本書是針對母語為英語且第一次到中國的學習者,這本書受眾是一類特定的群體,他們具有共同的特征,而國別化教材實際上也是將概括化、統(tǒng)一化的教材化成具體化、特定化的編寫,如今的國別化教材采取的是更可學的手段,但其實《中文基礎》在處理中文學習者的難點上已經(jīng)采取了一種較為科學的方式,針對英語為母語的學習者來說,這不失為一本好的入門指南,而此書也會為今后的國別化教材的編寫及對外漢語教學提供思路上的歷史思考向度。

附錄1:漢語單元音

漢語 羅馬字母 漢語 羅馬字母簡單元音 元音組合a ah ai,au ay.o i ee ia,ui wa.wi iu ya.yu u oo ua,

附錄2:漢語元音及其組合音

長音 例子 短音 例子a Father ǎ fa imachine ǐ Bit u Rule ǔ Bull e They ě Bet no ǒ Not□o Organ ǎ But□Order ō Not ü Lu ǚ Peut- être(Fr)? G?the(Ger)ie yea iě yesterday ia Yard iǎ Yankee io york iǒ Yonder iu You iǔ Juchhe(Ger)ai aisle eu e+u=eou(Fr.)au Cow(abroad)oi voice ei pie ui Feuile(Fr.)üi ruin

附錄3:漢語輔音組合

輔音 例詞 輔音 例詞ch church ng Anger chw hatchway nw Inward j Jaune(Fr.)ny Can you dj gin,james sh Shine ju/jw Jouir(Fr.)shw Rash wish hi/hy =shi ts Wits.tsz=t+sz hü =shü tw twist ki/ky =chi=ci tsw Cotswold kü =chü s kiss kw Queen z squeeze lw bulwark sz s+z

注釋:

①鄭夢娟,《19世紀上半葉英國漢語語法研究的特點及啟示》,《江漢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55頁。

②Edward Mills,Learn Chinese and learn to get ahead,China Daily,2010-7-22,M5.

③《康熙字典》于1716年成書。由張玉書、陳敬亭主編,延續(xù)并發(fā)展《字匯》、《正字通》歸部等方面的特點,《康熙字典》按部首的筆畫排列,并且在每一部首先音后義,采取反切這種先進的注音方式,以形義為字部歸類的主要依據(jù),形成較系統(tǒng)的字書體系。

④漢語里的原始名詞,我們可以認為是保留其原意的單音節(jié);派生詞匯,從原始名詞衍生,附加構詞成分后形成意義分明的雙音節(jié)。復合詞是原始名詞的復合,而組成成分保留、組合成新的意思。

⑤同位關系是指用一個音節(jié)解釋另一個,或者兩者指代同一事物,有時只是存在上位與下位的差別。同位關系的變體如下:重復、同義、專有詞匯、一組詞的開頭。

⑥喬瑟夫·艾約瑟,英國傳教士、漢學家,1848年到中國傳教,后應中國海關總稅務司赫德的邀請,擔任翻譯官,從北京轉任上海,在上海生活了15年,最后病逝于上海,艾約瑟對中國的語言文學與歷史進行了廣泛的研究,著有《官話口語語法》(1857)、《漢字入門》(1876)、《中國口語入門》(1885)等。

亢永興,方環(huán)海:《十九世紀漢語的傳播與流變》(譯文),《海外華文教育》,2011年第3期。

李 泉:《對外漢語教材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劉社會:《評介<漢語語言文字啟蒙>》,《世界漢語教學》,1994年第4期。

劉頌浩:《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本位之爭》,《漢語教學學刊》,2007年第3期。

孟慶波,劉彩艷:《專業(yè)漢學時期以前英國漢語研究簡述》,《河北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第2期。

倪 彥,王曉葵:《英語國家學生學習漢語語音難點分析》,《漢語學習》,1992年第2期,46-50頁。

王洪君:《“字本位”與漢語二語教學》,《漢語教學學刊》,2007年第3期。

于海闊,方環(huán)海:《18-19世紀的歐洲漢語教學研究》(譯文),《海外華文教育》,2011年第1期。

于海闊,方環(huán)海:《十九世紀英國漢學中的漢語與漢字特征述論》(譯文),《海外華文教育》,2012年第2期。

于海闊,方環(huán)海:《十九世紀英國漢學中的上海方言的音類與詞類》(譯文),《國際漢語學報》,2012年第1輯,上海:學林出版社。

張朋朋:《詞本位教學法和字本位教學法的比較》,《世界漢語教學》,1992年第3期。

張西平:《明清時期的漢語教學概況—兼論漢語教學史的研究》,《世界漢語教學》,2002年第1期。

Alexander Wylie:《1867年以前來華基督教傳教士列傳及著作目錄》,倪文君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猜你喜歡
薩默斯初學者漢字
初學者,趕緊看過來
童話世界(2020年26期)2020-10-27 02:23:28
淺談如何提高初學者的鋼琴演奏能力
北方音樂(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4
漢字這樣記
漢字這樣記
初學者如何臨寫《九成宮醴泉路》
丹青少年(2017年2期)2017-02-26 09:10:56
給會計初學者的幾點實用性建議
聽從“深淵”的召喚——記地球物理學家羅杰·薩默斯的生命起源尋覓之路
世界科學(2014年8期)2014-02-28 14:58:31
舞阳县| 开封县| 庐江县| 廊坊市| 镇巴县| 堆龙德庆县| 穆棱市| 于田县| 莱州市| 邵阳县| 化州市| 英超| 雷波县| 望江县| 富源县| 台湾省| 离岛区| 承德市| 来凤县| 雅安市| 习水县| 八宿县| 常宁市| 固原市| 四川省| 乐业县| 莱州市| 九台市| 敖汉旗| 克什克腾旗| 涞水县| 自治县| 内乡县| 乌拉特前旗| 昌平区| 沅陵县| 本溪市| 师宗县| 松潘县| 洛浦县| 尖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