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王迎新 圖 /林宗輝 劉天潤 施瓊 小惠
茶在何處?在當下,亦在別處。
無上清涼云茶會,循春夏秋冬之季節(jié)輪回,歷時三載,或醇厚,或清揚,恰如茶湯之韻,回回不同,各有甘辛。今春乍暖之際,機遇初綻,遂定于大理洱源茈碧湖那頭的梨花島吃茶一聚。三次茶會,均在昆明舉辦,此次遠赴大理,增加了諸多細節(jié),幸得眾茶友群策群力,合力使得這份茶緣日漸純熟。
三月九日,自昆明、麗江、貴陽、濟南、青島、鄭州、石家莊、景德鎮(zhèn)、重慶、上海、廣州聚來的茶友五十余人,過蒼洱,渡茈碧湖,如期登上梨花小島。島上風日依舊,老梨樹枝頭梨英初放,今年云南干旱,梨花島近湖得水,草木有福,桃花、梨花、木瓜花把一個靜謐山村點染出簇簇春意。
次日清晨,晴朗。梨花較頭天又開多了幾許。七位席主早早于梨樹下、草亭中布席,王柏君以鏡為媒,巧取晴空繁花入景。又置沙礫為岸,茶托為舟,喻此次乘舟越洋吃茶之意;裴芮君以漆金老花板襯托胭脂紅的杯盞,正是陽春倩好,韶華如許;李靜君攏沙石為堆,斜出梨枝,花開三兩朵,另是一番清雅;王國林君惜緣悟茶,筆墨點題。茶渡梨園,茶渡梨緣,前塵今世不過一盞茶水因緣;志瓊君銀壺煮水,事花皆有桃、梨,配合本土的陶器,演繹出對故鄉(xiāng)的一脈情深;來自濟南的靜清和君攜來銅膽瓶清供梨花,取一水間特制的青瓷高足盞、飛天天青茶罐,又信手拈來一方長著青苔的古磚,描繪出“一樹梨花一溪月”的清寒明凈;吾最喜梨花飄飛之態(tài),羨其逍遙自在。布席就用以前在大理喜州淘的木托盤、磚雕為壺承,素盞羅列,古磚上置敞口碗,蓄一汪清水,一卵石,一枝梨花,任幾瓣雪白飄落期間,“春風且莫定,吹向玉階飛?!?/p>
午后,茶會開始。在大昌號李東兄的主持下,松鼠之家的碧潭飄雪、茶語者工作室的80年代春尖和99年宮廷普洱依次開始沖瀹。第一款茶應春主生發(fā),暢飲綠茶。碧潭飄雪,既有暗喻茈碧湖畔美妙茶事,又彌補了梨花無香之憾。
第二款茶是茶語者海瓊君提供的 80年代春尖,此茶工藝獨特,是80年代老臨汾茶廠、云南省茶葉貿(mào)易中心出品,采用和現(xiàn)在普洱生茶相同制作方法生產(chǎn)的曬青綠茶。湯色橙黃,茶湯頗有老生茶豐富的層次感,又與老生茶的茶韻有別。葉底何褐綠完整,泡至8、9水依然興味盎然。
第三款99年的宮廷普洱亦為海瓊君提供,在綠茶與春尖之后,溫潤的熟普有安撫腸胃,溫暖身體之效。茶間,來自河北的曹俊英老師攜新書《茶亦醉人何必酒》與眾茶友分享,古梨園中一時茶墨俱香。
參加茶會的朋友都是愛茶、識茶者,也大多日日離不開茶。每日里家中吃茶,可謂隨心順手;同城相邀吃茶,也是快意舒暢;此次為茶而聚,如晨哥暮曲、靜清和、曹俊英、清歡、鄧一鳴、潤和堂主人、戈陽舊民等諸君越省過市,遠途跋涉,在暫離市井之地際會,其實為的是一份清涼茶境。何謂清涼?拋卻俗務,暫別機巧,安頓身心。亦如無上清涼云茶會發(fā)起之初衷,以吾等愛茶、敬茶之心,分享吾愛之茶、之席、之境。這樣的境,是不是可以在當下,也在梨花深處?
此時此際,或許“我們只是前世微笑的梨花紛飛落下的幾粒塵埃?!比缃?,干旱連年,我們在此間一期一會,感恩大地上美妙的植物,若茶、若梨花、若蒼山上滿目的松與柏;感恩每一位或遠或近默默支持著茶會的朋友,蕓蕓塵世,或熟稔、或陌生,善念起時,一笑皆春。吃茶,當如是。
席主王迎新自語:竊以為梨花之美,亦靜亦動,隨風飄舞之時,并無生死離別之傷,卻有安然歸去之坦蕩。故取句“春風且莫定,吹向玉階飛”,玄素澹澹,茶代人語。
席主王國林自語:此次相聚,是茶渡來的緣分,也是大家用心耕耘得來的緣。舍去心中的煩擾塵心,與萬樹梨花相對,品茗悟禪機。這一刻的你不再是你!我不再是我!我們只是前世微笑的梨花紛飛落下的幾粒塵埃。
席主龔志瓊自語:
東風醉人春意濃,梨花玉樹賽桃紅。
蒼雪飛絮無寒意,明月碧湖一盞中。
“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梨花島上那淡淡的一朵桃花呼應著花器里的梨花正好應了 “梨花玉樹賽桃紅。”一壺茶,聽風,賞花,觀雪,待月。無上清涼,沉醉東風。
席主王柏自語:
晴空如洗,碧湖若鏡,風搖芳林,花似飄雪,泛舟其間,可舒嘯,可濯纓。
又是旱年,梨花初開,剪插瓶中于心不忍,以鏡借景折枝,略摹晴雪之狀。
此行不遇古梨園盛花期。此刻只能林中啜飲,腦海里讓萬樹花開,那將是如何的壯美,無法言喻。風又起,花落鏡上,不知這半日的閑飲,茶醉否?
席主李靜自語:壬辰初春,二月十九,與眾茶友會于茈碧湖畔梨園村,設茶席“青溪綰”,青溪者,茶水也。愿以此席綰諸友于幽絕之地,品靜寂之茶,悟契闊之情……
席主裴芮自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春日,和煦的陽光照耀萬物,欣欣向榮。梨花正好,杯中有茶,當珍惜眼前這一刻美好時光。
席主靜清和(濟南)自語:舀一瓢洱海的水,煮水瀹茶,蒼山雪已融化在柔軟的茶湯里。百年梨樹飄搖如雪的花瓣,隨意駐留在藍如溪水的席布上,誰能說不像斜掛在湛藍夜空中的一輪明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