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慧,李澤萍,沈敏
隨著社會的進步,兒童的心理行為日益受到重視。兒童的心理狀態(tài)、行為特征,可影響兒童的學習、人際關系和人格發(fā)展;如不及時診斷和干預,可導致兒童品行和社會適應障礙。腦癱或其他腦損傷兒童的運動、語言或認知功能落后,社會活動受到一定限制,較正常兒童更易出現(xiàn)行為、情緒等心理問題。
挪威Skille[1-2]提出“體感音樂療法”的概念,并用于治療腦癱兒童。隨著體感音響的開發(fā),將音樂中的低頻部分轉換成物理振動作用于人體,使人在聆聽音樂的同時,身體也能感受到音樂聲波的振動,強化人體對音樂的感知,提高音樂治療的效果[3]。體感振動音樂療法在主要用于改善肌肉緊張痙攣所致運動障礙,緩解疼痛,改善睡眠、腦功能及情緒認知功能,治療身心癥狀等。本中心應用音樂體感振動療法治療存在行為問題的腦損傷兒童。
1.1 一般資料 2011年1月~8月在上海市殘疾人康復職業(yè)培訓中心廣濟康復醫(yī)學門診部治療的患兒中,隨機選取6~8歲經Conners兒童行為問卷(父母量表)(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評定存在兒童行為問題的腦損傷兒童20例,其中男童13例,女童7例,腦癱9例,智力落后4例,廣泛性發(fā)育障礙7例。
入組標準:①年齡6~8歲;②PSQ篩查患兒存在焦慮、沖動-多動、心身問題、學習問題或品行問題;③在接受體感振動音樂治療同時未接受其他心理指導及行為矯治。
1.2 干預方法 體感音波治療系統(tǒng):廣州新體感實業(yè)有限公司生產,可將音樂中與人體固有頻率相似的16~150 Hz低頻信號,經增幅放大和物理換能,通過聽覺和觸覺傳導,與人體產生同頻共振。患兒仰臥位于體感音樂按摩床,頭部枕在配備的枕式音響上,確認背側肢體與體感音樂床墊直接接觸,開始體感音樂干預。每次30 min,每周5次,共治療3個月。
1.3 評定方法 采用PSQ在干預前后各測評1次。由患兒家長對量表的每一條目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評定,0=沒有,1=只有一點,2=很常見,3=非常多。經工作人員核實無誤后錄入電腦,用兒童青少年心理測驗綜合系統(tǒng)2.0軟件分析。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分析,治療前后PSQ評分變化用獨立樣本t檢驗。并與中國城市兒童常模進行比較。
與常模相比,腦損傷男童的品行問題、學習問題、沖動-多動、焦慮、多動指數較高,女童的心身問題、焦慮較高。見表1、表2。
治療后,腦損傷兒童除品行問題外(P>0.05),其余各因子分低于治療前(P<0.05)。見表3。
表1 腦損傷男童PSQ各因子分與中國常模比較
表2 腦損傷女童PSQ各因子分與中國常模比較
表3 腦損傷兒童治療前后PSQ各因子分比較(n=20)
PSQ能有效篩查兒童的行為問題,讓家長及時了解兒童的行為特點,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出現(xiàn)的行為問題。PSQ各因子分提示,腦損傷兒童中女童在心身障礙、頭痛、胃痛等其他疼痛方面重于男童,而男童在易發(fā)脾氣、好動不安、不喜歡約束等方面高于女童;男女童之間PSQ各因子分存在顯著性差異,符合男童行為問題多于女童的規(guī)律,也符合兒童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與已有的研究一致[4]。提示在實行康復訓練時,要重視性別差異。
兒童對于音樂的節(jié)奏與樂調具有較強的感受性。大腦半球在處理音樂過程中,右腦優(yōu)先處理音調和節(jié)奏,腹中前皮質對音色敏感;不同旋律、節(jié)奏和頻率的音樂可引起大腦皮層不同功能區(qū)域活動,產生不同的音樂感知,誘發(fā)不同的生理效應。
體感音樂是一類特殊制作、富含低頻、以正弦波為主的治療性樂曲,根據不同的個體、心理狀況、病情及并發(fā)癥情況,選擇不同的音樂作品,調整振動量及音量。如遲鈍呆滯的患兒在歡快的樂曲聲中可變得活潑好動;而好動易興奮和注意力渙散的患兒在有節(jié)奏、優(yōu)美的樂曲聲中則可以安靜下來,注意力集中。
目前認為,音樂通過聽覺傳入大腦顳葉聽覺中樞,放射狀投射并延伸至上中顳回、額葉及頂葉。與情緒相關的主要腦區(qū)為大腦邊緣系統(tǒng)及前額葉,由此推論大腦皮層音樂信息處理網絡系統(tǒng)和情緒等相關腦區(qū)功能活動密切相關。
現(xiàn)已證實NO在音樂-情緒-生理反應通路中起重要作用,能調節(jié)局部血流量,提高細胞興奮性,改善神經、心血管、消化及內分泌等系統(tǒng)的功能,協(xié)助患兒在疾病或殘障的治療過程中達到生理、心理、情緒的整合[5-6]。體感音樂振動傳導研究證實,體感音樂振動在人體內傳導表現(xiàn)為骨傳導、軟組織傳導和經絡傳導,它是一種和諧的聲波振動,可與組織、細胞產生共振,產生類似細胞按摩的作用,調節(jié)機體細胞的興奮或抑制程度[7];同時其低頻音樂振動的生物學效應可明顯調節(jié)和改善軀體狀況,使人身心放松,血流速度加快,微循環(huán)改善,胃腸不適癥狀得到改善;不僅能使患者疼痛感減輕,情緒改善,還能明顯放松肌肉,使人在短時間內平靜和放松,最終達到改善人體功能的目的[1-2,8-9]。
本組研究顯示,體感振動音樂療法有助于心理狀態(tài)的調整、情緒的改善及行為問題的矯治[10],可以作為康復的一種輔助治療方法,改善腦損傷兒童的心理行為問題。
[1]Skille O.Vibroaeoustie Therapy[J].Music Ther,1989,8:61-77.
[2]Skille O,Wigram T.The effect of music,vocalization and vibration on brain and muscle tissue.Studies in vibroaeoustie therapy[M]//Wigram T,Saperston B,West R.The Art and Science of Music Therapy:A Handbook.London:Harwood Academic Publications,1995:289-350.
[3]Wigram T,Dileo C.Music Vibration and Health[M].New Jersey:Jeffrey Books,1997.
[4]余文.Comers問卷評價學前兒童行為問題的應用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1,10(5):338.
[5]高政,劉啟貴,姜潮.腦卒中后急性期抑郁障礙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臨床康復,2002,6:1891-1892.
[6]劉振寰,張麗紅,尹鮮桃,等.體感音樂療法降低痙攣型腦性癱瘓患兒肌張力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學,2010,1(2):27-29.
[7]魏育林,屠亦文,梁甜甜,等.宮音聲波在健康人體內傳導的實驗研究[J].中國針灸,2005,15:111-113.
[8]魏育林,劉偉,孔晶,等.體感音樂療法的原理及其在康復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5,20(10):799-800.
[9]劉振寰.讓腦癱兒童擁有幸福人生——腦癱兒童家庭康復指南(修訂本)[M].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09:325-326.
[10]劉偉,孔晶.體感振動音樂放松療法改善亞健康狀態(tài)身心癥狀的臨床對照研究[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6,21(11):100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