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文 許曉軍 周云香
(中山市人民醫(yī)院,廣東 中山 528400)
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ET)屬于克隆性的骨髓增生性的一種疾病,以血小板持續(xù)性增高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同時會合并血小板的功能及形態(tài)發(fā)生異常,并且常有血栓形成及出血等并發(fā)癥出現(xiàn)。臨床傳統(tǒng)上多采用抗血小扳藥物或細胞毒性藥物,如羥基脲、磷32、馬利蘭等,前者容易引起出血,后者容易誘發(fā)ET向急性白血病轉化,安全性仍待臨床進一步考究。近年來,α干擾素開始被廣泛應用在ET的治療中,其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性提高,而對于其使用效果及合理使用劑量仍在爭議中,本文通過觀察分析不同劑量α干擾素對64例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的臨床療效,總結其臨床應用價值如下。
選取我院2001年1月至2011年7月64例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的患者,男34例,女30例,年齡在45~57歲,平均年齡為(55.7±8.3)歲,所有患者血小板計數(shù)>1000×109/L,均有脾臟腫大、出血、血栓形成等體征,血片中可見成堆血小板,骨髓增生活躍,有巨大血小板或巨核細胞體大、增多、胞漿豐富,符合FBA診斷標準[1]。隨機分為觀察組A19例,觀察組B22例,觀察組C23例,分別使用不同劑量干擾素皮下注射(聯(lián)合口服羥基脲)治療,觀察比較三組治療效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三組患者從年齡、性別、體征、實驗室檢查結果等方面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1 A組
采用500萬Uα干擾素皮下注射聯(lián)合口服羥基脲治療。α1b干擾素(運德素,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生產),皮下注射500萬U/次,每周2~3次,達到緩解后改為維持性治療(500萬U/次,每周2~3次,同時±口服羥基脲0.5~2g/d),連續(xù)治療1~5年,治療期間對血常規(guī)進行每周2次檢查,維持治療期間對血常規(guī)進行每2周1次檢查。
1.2.2 B組
采用300萬Uα干擾素隔天皮下注射聯(lián)合口服羥基脲治療。α1b干擾素(運德素,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生產),皮下注射300萬U/次,隔天一次。達到緩解后改為維持性治療(300萬U/次,隔天一次,同時±口服羥基脲0.5~2g/d),連續(xù)治療1~5年,治療期間對血常規(guī)進行每周2次檢查,維持治療期間對血常規(guī)進行每2周1次檢查。
1.2.3 C組
采用300萬Uα干擾素持續(xù)皮下注射聯(lián)合口服羥基脲治療。α1b干擾素(運德素,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生產),皮下注射300萬U/次/天,達緩解后可改為維持性治療(300萬U/次,每周5~7次,同時±口服羥基脲0.5~2g/d),連續(xù)治療1~5年,治療期間對血常規(guī)進行每周2次檢查,維持治療期間對血常規(guī)進行每2周1次檢查。
參照《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第2版。緩解: 臨床表現(xiàn)、血象、骨髓象恢復正常;進步: 血小板計數(shù)下降至治療前數(shù)值的50%以下,其他異常表現(xiàn)相應減輕; 無效: 達不到進步者[1]。總有效率=緩解率+進步率。
本組療效的數(shù)據經卡方軟件V1.61版本檢驗,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組緩解9例,進步8例,無效2例,不良反應7例,總有效率為89.5%;B組緩解10例,進步9例,無效3例,不良反應1例,總有效率為86.4%;C組緩解12例,進步10例,無效1例,不良反應1例,總有效率為95.7%,A組和B、C組初始治療期間總有效率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A組和B、C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B組與C組維持治療5年后總有效率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IFN-α 對巨核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具有直接和間接的抑制作用, 體外培養(yǎng)體系中,IFN-α使CFU-MK形成率明顯減少,且其抑制作用與劑量呈正相關,對純巨核細胞的研究表明,其不僅使巨核細胞的數(shù)量減少,而且巨核細胞的體積變小,高倍體巨核細胞數(shù)量減少,提示血小板生成素 (TPO)刺激的巨核細胞分化受阻[2,3],因而其治療ET的有效性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Giles研究中顯示[4],運用干擾素治療ET有效的患者在停用干擾素治療后,其血小板又逐漸上升,表明干擾素的治療具有一定的“后續(xù)”作用,若需保證療效的穩(wěn)定,一般需要長時間使用干擾素或加大干擾素的使用劑量,干擾素的不良反應一般僅表現(xiàn)為食欲減少、肌肉輕微酸痛、發(fā)冷、發(fā)熱、頭痛等,能滿足長時間使用或加大劑量治療的要求。本文中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初始使用不同劑量α干擾素皮下注射治療ET的總有效率為85%~95%,C組療效最為突出,但三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表明采用α干擾素皮下注射治療ET的療效是確切的,但300萬Uα干擾素皮下注射聯(lián)合口服羥基脲治療ET的不良反應較小,而大劑量(500萬U)α干擾素皮下注射治療ET的不良反應較明顯,它們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同時發(fā)現(xiàn)低劑量治療的遠期(5年)效果仍達不到理想治療效果,適當加大使用劑量,能顯著提高其療效。
綜上所述,300萬Uα干擾素持續(xù)皮下注射聯(lián)合口服羥基脲治療ET的效果明顯,且不良反應不會明顯增加,安全可靠,而且長期維持治療,可以使患者不易復發(fā),遠期療效更佳,值得在臨床上合理推廣。
[1] 張之南,沈悌.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S].2版.北京: 科學出版社,1998:289-292.
[2] Tefferi A,Murphy S.Current opinion in 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pathogenesis, diagnosis,and management[J].Blood Rev,2001,15(3): 121-131.
[3] Steensma DP,Tefferi A.Cytogenetic and molecular genetic aspects of 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J].Acta Haematol,2002,108(2):55-65.
[4] Giles,Singer CR,Gray AG.Alpha-inteferont herapy for essential thromboeythemla[J].Lancet,2008,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