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春 王大濤(河西學院工會離退休工作處,甘肅 張掖 734000)
高校老年人幸福度的調查分析
——以西部省份某地方高校為例
陳 春 王大濤1(河西學院工會離退休工作處,甘肅 張掖 734000)
目的 探討西部省份某地方高校老年人幸福度總體水平及影響因素。方法 采用紐芬蘭主觀幸福度(MUNSH)量表,對118名55歲以上有行為能力離退休老年人進行主觀幸福度的調查。結果 該調查老年人總的幸福度屬中下水平,多數(shù)老年人幸福度狀況不夠樂觀;老年人中女性和男性的幸福度水平是一致的;年齡越大,老年人幸福感水平越低;有配偶及與配偶居住的老年人其總體幸福度水平較高,是否有配偶成為影響老年人幸福度的重要因素;住房面積大小、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退休前所從事職業(yè)并不影響老年人幸福度。結論 老年人總的幸福度居中下水平,多數(shù)老年人幸福度狀況不夠樂觀。
老年人;幸福度;調查分析
如何促進老年人心理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因素,而根據(jù)一定標準對個體生活質量的進行綜合評價的主觀幸福度(SWB)的好壞則是反映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心理學指標〔1〕。國內外研究者在大量樣本調查的基礎上探討了老年人幸福度的主要影響因素,結果揭示了SWB可以有效預測老年人心理健康,是老年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研究中被廣泛使用的一個社會心理變量。近年來,許多研究關注于某一生活地區(qū)老年人生活質量調查和影響因素的綜合述評,而對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老年人SWB的總體狀況和影響因素探討較少,本研究以西部省份某地方高校離退休老年人為研究對象,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增強老年人SWB的建議,這對提高地方高校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具有一定現(xiàn)實意義。
1.1 調查對象 以≥55歲的老年人為調查對象,利用召開集體會議期間發(fā)放問卷,問卷采用大字體排版,由調查員詳細講解問卷作答注意事項,對于部分視力水平下降和理解能力有限老人,由調查員口述題目并記錄答案,整個調查發(fā)放問卷140份,最后回收有效問卷118份。調查對象的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如下:男性74人,女性44人;有配偶104人,無配偶14人;55~65歲46人,65~75歲48人,75歲以上24人;居住狀況中與配偶同住92人,與子女同住18人;三代同住8人。
1.2 調查工具 采用紐芬蘭紀念大學幸福度量表(MUNSH),該量表包括正性情感和負性情感各5題,正性體驗和負性體驗各7題,共24個條目,采用0,1,2的3級計分。幸福度總分計算公式為PA-NA+PE-NE+24,全量表總分范圍0~48,以總體均數(shù)作為衡量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標。許多調查表明該工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為評定老年人幸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的間接指標。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利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t檢驗和方差分析。
2.1 幸福度總體狀況 總體幸福感分數(shù)為(16.64±4.14),其中正性情感為(7.37±2.37)分,負性情感為(10.20±1.79),正性體驗為(9.32±2.56)分,負性體驗為(13.85±2.54)分。正性情感和負性情感以平均分5為標準,正性體驗和負性體驗以平均分7為標準,總分以24為標準,所以,本次調查老年人總的幸福度屬中下水平,多數(shù)老年人幸福度狀況不夠樂觀。
2.2 不同性別老年人SWB比較 表1顯示,在正性情感、正性體驗、負性體驗以及總的幸福度上,男性和女性得分并未達到顯著性差異水平,僅在負性情感上,女性得分高于男性而且達到顯著差異水平(P<0.01);相比而言,雖然女性老年人有更強烈的負性情感,但本次調查中,老年人中女性和男性的幸福度水平是一致的。
2.3 不同年齡老年人SWB比較 以年齡段〔分為55~65歲(17.22±3.49)分,65~75歲及75歲以上三個水平〕為自變量,總的幸福感為因變量,結果顯示75歲以上組老人的總的幸福感水平〔(15.42±3.57)分〕顯著低于 65~75歲組老人〔(17.54±4.51)分〕(P<0.05)。
2.4 不同婚姻現(xiàn)狀老年人SWB比較 以有無配偶作為老年人婚姻現(xiàn)狀分類,表2顯示,在正性情感、正性體驗以及總的幸福度上,有無配偶老人得分都達到顯著性差異水平,尤其在總的幸福度水平上,有配偶老年人極其顯著高于無配偶老年人(P<0.001)。這說明有無配偶是影響老年人幸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
表1 不同性別老年人的SWB差異比較(±s)
表1 不同性別老年人的SWB差異比較(±s)
1)P<0.01
組別 正性情感 負性情感 正性體驗 負性體驗 總的幸福度男性(n=74) 7.16±2.31 9.89±1.88 9.24±2.81 13.70±2.63 16.81±4.34女性(n=44) 7.72±2.44 10.73±1.50 9.45±2.11 14.09±2.40 16.36±3.80t值 1.58 6.281)0.19 0.64 0.32
表2 不同婚姻現(xiàn)狀老年人的SWB差異比較(±s)
表2 不同婚姻現(xiàn)狀老年人的SWB差異比較(±s)
1)P<0.05,2)P<0.01,3)P<0.001
組別 正性情感 負性情感 正性體驗 負性體驗 總的幸福度有配偶(n=104) 7.61±2.40 10.19±1.90 9.54±2.63 13.79±2.68 17.17±4.07無配偶(n=14) 5.57±.94 10.29±.47 7.71±1.20 14.29±0.91 12.71±2.05t值 9.902)0.03 6.541)0.47 16.193)
2.5 不同居住狀況老人SWB比較 本調查從兩個方面考察居住狀況,其一家庭關系方面,具體有三種狀況(與配偶同住;與子女同住;三代同住);其二是住房面積,根據(jù)實際情況分為40~60 m2至120 m2以上四種水平,在總體SWB得分上,與配偶同住者為(17.11±4.07)分,與子女同住者為(14.67±4.60)分,三代同住者為(15.75±2.43)分。以居住狀況為自變量,總的幸福感為因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居住狀況的老年人之間,SWB差異達到臨界顯著水平(F=2.915,P=0.058)。進一步的其后多重比較顯示,與配偶同住者和與子女同住者總幸福度具有顯著差異(P<0.05);因此,與配偶居住的老年人其總的幸福度較高;而居住狀況中的住房面積的大小并未顯著影響老年人幸福度。
2.6 不同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退休前所從事職業(yè)老年人SWB比較 在本次調查中,分別以不同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退休前所從事職業(yè)為自變量,總的幸福感為因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不同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退休前所從事職業(yè)老人在幸福感水平及各因子皆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由于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退休前所從事職業(yè)在本調查對象身上差異不大,所以以上因素并沒有成為顯著影響老年人幸福感的主要方面。
本次調查老年人總的幸福度屬中下水平,多數(shù)老年人幸福度狀況不夠樂觀。由于影響老年人幸福度的因素眾多,主觀因素主要有個性特點、自尊心、心理控制源傾向、自我概念、心理成熟度等,客觀因素有社會關系、經濟狀況、健康狀況、家庭和諧狀況各種生活事件等。在一定范圍內,客觀因素通過主觀因素起用,因此需要從多角度關注影響老年人幸福度的因素;另外本調查結果與張紅靜等〔2〕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即以教師為職業(yè)的老年人其幸福度較其他職業(yè)群體低。所以,在社會福利改革和心理衛(wèi)生工作中應加強對教師這一特殊群體的關注,提高老年人總的幸福度水平將是我們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高校離退休老年人中女性和男性的幸福度水平是一致的,這與許加明等人〔3〕的調查結果是一致的,即老年人對幸福感的體驗受性別的影響不大;而一些研究認為女性老人由于可為子女提供家務勞動,從而更容易與小輩的家庭相融合〔4〕。所以女性老年人的總的幸福度比男性老年人的總的幸福度更高。綜合一些研究者的發(fā)現(xiàn),本研究認為高校不同于城市社區(qū)、街道、農村及社會福利院,幸福度體驗受性別的影響是具有地域和調查對象差異的。
年齡越大幸福感水平顯著愈低,對高齡老年人來講,身體健康是影響幸福度十分重要的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對健康的關注程度越來越多,健康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老年人與配偶居住的幸福度最高,婚姻狀況會影響到老年人的幸福度?;橐鰰o人帶來歸屬感,而且也是人的心理需求的一部分〔5〕?;橐鲫P系作為最重要的人際關系,這種關系會作用于個體的心理過程,尤其是各種情感體驗和對生活的主觀評價,從而顯著影響SWB。許多研究表明,老年人的主要生活范圍是家庭,老人的心理狀況與家庭關系及氣氛息息相關,良好的家庭關系能減少老年人的心理問題發(fā)生率。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也為身心健康的平衡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必將影響老年人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進而促進婚姻個體主觀幸福度的增強。所以,有老伴的老人若夫妻間互敬互讓,互相關心,幸福度水平是最高的。
提高高校老年人幸福度,除了老年人自己要注重人際交往,保持身體健康和家庭關系和諧以及講究生活情趣和子女關系融洽,我們也要做好老年人心理衛(wèi)生工作,針對老年期的心理特點,建立和完善老年人協(xié)會等老年社團組織,加強老年人健身和文化設施等老年活動場所建設,引導他們參加各類積極健康的社會活動;另外注重滿足高校老年人的高級心理需求,肯定他們?yōu)閷W校發(fā)展做出的貢獻,制定相應敬老優(yōu)待政策,密切聯(lián)系老年人,切實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老年人所在的工會組織要定期地走訪、慰問老年人,使他們感到學校在關心他們,消除他們的社會隔離感。通過以上途徑,我們相信高校老年人幸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會越來越高。
1 汪向東,王希林.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3:153-9.
2 張紅靜,馬穎竹.影響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2;22(4):428-30.
3 許加明,老年人主觀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24):3241-3.
4 蔣懷濱,林良章.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及其調適的調查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8(24):2461-2.
5 林崇德.發(fā)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465.
〔2011-04-28收稿 2011-10-12修回〕
(編輯 曹夢園)
R161.7
A
1005-9202(2012)18-3980-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8.052
河西學院2011年校長科研基金(XA2011-16)
1 河西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陳 春(1981-),女,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老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