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勇
(日照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日照 276800)
偽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豬皰疹病毒Ⅰ型引起的一種多種家畜感染得的急性傳染病。其特征為發(fā)熱、奇癢及腦脊髓炎,可引起妊娠母豬繁殖障礙、流產(chǎn)、死胎、呼吸癥狀,新生仔豬除出現(xiàn)神經(jīng)癥狀外還可侵害消化系統(tǒng)。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腹瀉、嘔吐、生長不良等。在自然條件下豬、牛、綿羊、犬、貓、兔、鼠等及多種野生動物都能發(fā)生感染。試驗結(jié)果證實豬和鼠類是自然界中病毒的主要貯存宿主,也是引起其他家畜發(fā)病的疫源動物。豬既是本病原的原發(fā)感染宿主,又是病毒的長期貯存者和排毒者,在偽狂犬病的傳播上起著重要作用。山東省日照市某豬場發(fā)生臨床癥狀相似的傳染病,從病豬腦部采集病料,對病毒進行分離鑒定。
1.1 試驗材料 可疑病料采自山東省日照市某豬場病豬腦部,PRV陽性血清、PRV陰性血清和PRV標準強毒株(閩A株)、PK-15細胞均由日照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試驗室保存。
1.2 試驗試劑 明膠、DMFM購J-Sigma公司,新生犢牛血清購自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材料研究所。
1.3 病料處理 無菌取病豬腦部與PBS(0.1 M,pH7.2)以V/V 1:5制成勻漿,反復凍融3次,3 000 r/min,離心15 min,取上清中加雙抗,37 ℃作用18 h,經(jīng)0.45 μm濾膜除菌。
1.4 小鼠接種試驗 取10只8周齡Balb/c小鼠,其中4只腹腔注射病料濾液,0.2 mL/只,另4只背部脊柱附近皮下注射病料濾液,0.2 mL/只,接種后觀察小鼠的采食、飲水、精神狀況及臨床表現(xiàn)。
1.5 細胞接種試驗 接種0.5 mL病毒濾液于長成單層的細胞,連續(xù)觀察,直到出現(xiàn)細胞病變(CPE)為止。
1.6 分離毒的毒價 滴定PK-15細胞培養(yǎng)于96孔細胞板上,待細胞生長成單層,分離病毒作10倍系列稀釋(病毒濃度為10-1~10-10),每個稀釋度接種8孔。每孔0.1 mL,第11、12列為空白對照。記錄各個梯度的病變數(shù),連續(xù)觀察5 d,用Karber法計算出分離毒的TC1D50[1]。
1.7 微量中和試驗鑒定分離毒(固定病毒稀釋血清法)將PRV陰性血清和陽性血清分別進行10倍系列稀釋(血清濃度為10-1~10-10),加等量的200 TCID50,37 ℃感作20 min。分別接種96孔板單層PK-15細胞,每孔0.1 mL。每個稀釋度接種8孔,第11列為空白對照,第12列為標準強毒株對照(200TC1D50)。記錄各個梯度的細胞病變數(shù),連續(xù)觀察5 d。同時設標準強毒株(閩A株)與陽性血清及標準強毒株(閩A株)與陰性血清對照,方法同上。
1.8 引物設計 根據(jù)基因庫的PRV gE基因設計1對引物鑒定該病毒。
上游引物:5'-agt act cgc agg ggc gca act -3'下游引物3'-tgt gga tgt ggt tct agc cgc-5'
1.9 聚合酶鏈式反應(PCR)
將病毒接種PK-15細胞,當細胞病變達80%以上時收集細胞。用常規(guī)方法提取病毒DNA,用TE溶液溶解沉淀,分裝備用-70 ℃凍存[2],按照寶生物工程(大連)有限公司LA PCR試劑盒說明進行擴增。反應程序 94 ℃ 5 min、94 ℃ 1 min、55 ℃ 1 min、2 ℃ 1 min,72 ℃ 10 min,共進行30個循環(huán)。最后取PCR產(chǎn)物在1%瓊脂糖凝膠上電泳鑒定。
2.1 小鼠接種試驗 小鼠接種病料12 h后,打盹、不愛活動。其中1只小鼠出現(xiàn)后肢麻痹,可能是病毒侵入神經(jīng)引起麻痹,48 h后2只小鼠出現(xiàn)被毛逆立,60 h后3只小鼠死亡,直到72 h共死亡6只。
2.2 細胞病變的觀察 PH-15細胞接種病料12 h后出現(xiàn)空洞、細胞變圓,第24 h出現(xiàn)明顯的拉網(wǎng)病變,48 h細胞脫落。
2.3 分離毒的毒價滴定 不同稀釋度的病毒在96孔細胞板PK-15細胞單層出現(xiàn)的CPE,結(jié)果見表1,參照公式TC1D50= 1,+ d(S-0.5)[3]計算該病毒在V ero細胞培養(yǎng)物的毒價為10-9.45/0.1 mL。
2.4 微量中和試驗結(jié)果分析 PRV陽性血清特異中和分離毒,抑制細胞病變,說明所分離的病毒是偽狂犬病毒。
表1 不同稀釋度的病毒出現(xiàn)的CPE
2.5 PCR反應結(jié)果分析 瓊脂糖凝膠電泳鑒定結(jié)果表明,擴增出的片段大小約為485 bp,與預期長度相符。如下圖1。
分離偽狂犬病毒可以將采集的樣品勻漿接種易感細胞加以增殖,通過特異性抗血清中和試驗檢測特異性細胞病變加以鑒定,還可以用PCR來鑒定。作者從急性死亡病豬腦部分離出的病毒,經(jīng)過動物接種試驗、細胞接種試驗及對其毒價進行滴定初步判斷其為偽狂犬病毒;經(jīng)中和試驗PRV陽性血清能夠特異中和分離毒,抑制細胞病變;根據(jù)PRV gE基因設計的引物對分離毒DNA進行PCR反應,可擴增出特異性條帶。以上結(jié)果,鑒定分離毒為偽狂犬病毒。
[1]杜念興.獸醫(yī)免疫學[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5:589-590.
[2]殷震.動物病毒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988-1009.
[3]范偉興,劉文強.三種PCR方法診斷豬偽狂犬病的比較研究[J].中國預防獸醫(yī)學報,2003,25(4):294-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