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外古代民族研究比較——以古羅馬帝國和清代為代表的分析

2012-08-15 00:47:56孫鳳娟孫乃龍
焦作大學學報 2012年3期
關(guān)鍵詞:異族羅馬帝國民族

孫鳳娟 孫乃龍

(1.蘭州大學西北少數(shù)民族研究中心,甘肅 蘭州 730000;2.德州學院社科部,山東 德州 253023)

1.中外古代民族研究異同

中外古代民族研究有各自的特點,下面我們就以古羅馬帝國和中國清代民族研究為例,從研究重點、研究廣度、研究目的和研究態(tài)度方面來分析中外民族研究的異同。

1.1 研究重點

古羅馬帝國民族研究的重點是各個民族的文化,如英國學者愛德華·吉本在其著作《羅馬帝國衰亡史》中有這么一段描述:“目光遠大的羅馬的才智之士輕虛榮而重抱負,認為將不論發(fā)現(xiàn)于何處,不論是來自于奴隸或外族人,來之于敵人或野蠻人的高尚品德和優(yōu)點,全部據(jù)為己有,乃是一種更明智,也更光榮的行為?!保?]他們所重視的是其他民族的“高尚品德和優(yōu)點”,而如何分辨一個民族的“品德和優(yōu)點”呢?那就只有研究這個民族的文化,因此,古羅馬帝國非常重視對其他民族的特性、宗教信仰以及英雄人物進行研究,如《羅馬帝國衰亡史》中就記述了古羅馬帝國對阿拉伯民族的研究:“在這種難以稱為社會的原始的卑賤的狀態(tài)中,這些人獸沒有技術(shù),沒有法令,甚至也沒有語言,不明是非,和其它畜類幾乎很難有什么區(qū)別?!⒗说挠谰玫莫毩⑿砸恢笔峭獾厝撕彤?shù)厝舜蠹淤澴u的一個題目;而辯論的技巧更使這個離奇的問題,變成了有利于伊斯梅爾后代的一個預言和一種奇跡?!⒗鳛閭€人來講確是自由的;他可以在某種程度上享受社會福利而并不需要放棄他的天賦的特權(quán)?!⒗碎L期和其他人類的隔離,使他們習慣于把一切生人都看作敵人;土地的貧瘠使得到處流行著一個直到今天還為人們所相信和實行的有關(guān)法理的箴言。他們自信,在劃分地球的時候,富饒和肥沃的地帶被分給了人類中的另一些支系;因而被放逐的伊斯梅爾的后代完全可以用欺騙和暴力手段重新奪回他們被不公正地剝奪掉的那一部分遺產(chǎn)。阿拉伯部族按普林尼的說法,對偷盜和經(jīng)商同樣精通:越過沙漠的商隊常被扣押勒索贖金或遭搶劫;……土地的貧瘠使得到處流行著一個直到今天還為人們所相信和實行的有關(guān)法理的箴言?!⒗说淖诮?,一如印第安人的宗教,主要是崇拜太陽、月亮和一些主要的星星;一種原始的貌似有理的迷信?!P(guān)于摩西的奇跡的故事在《古蘭經(jīng)》中更加神圣化和美化了;那些被俘虜?shù)莫q太人慶幸自己暗中進行了報復,把他們自己的信念強加于其新的信念曾遭他們嘲笑的一些民族的頭上了。對于基督教的創(chuàng)造人,穆罕默德的信徒們,在這位先知的教導下,始終抱有極高的神秘的崇敬之心?!潞蹦聦Σ恍牌浣痰娜诵麘?zhàn)。”[2]

中國清代民族研究的重點是民族生活習性,如《甘州府志》(二)卷四“風俗”篇中對匈奴的描述是:“甘州,古西戎、月氏、匈奴之世,湩飲肉食,旃裘毳帳?!居钣浽?人性堅剛忼慨。圖冊曰:穴居野處,采獵為生。張掖志曰:勤力畎畝,好學尚禮。甘鎮(zhèn)志曰:在昔,牧畜為業(yè),弓馬是尚,好善樂施舍,則人知耕稼,大徃往昔,地雖邊境而俗同內(nèi)郡,揆以所見,古今不甚相遠也?!路睾a(chǎn)羊裘,富貴者白羔裘,尤重黑羔,至狐、貉、狼、豹、銀貂諸裘,世家通用,其羊毛氄長,或無面者,庶民胥以御寒,春秋間綿夾衣,富戶以絲帛,庶民以布褐、絺绤,紗羅三伏時間衣之,而服者甚少?!保?]

1.2 研究廣度

古羅馬帝國民族研究的內(nèi)容非常廣泛且成體系,其研究涉及各個民族的地理、政治、經(jīng)濟、文化、宗教信仰、風俗幾乎所有方面。《羅馬帝國衰亡史》第五十章中對阿拉伯民族的研究包括:阿拉伯概況,阿拉伯人的特性和宗教,穆罕默德的興起,他的戒律,他從麥加逃往麥地那,他對不信其教的人的宣戰(zhàn),穆罕默德之死,他的為人和私生活,對他的影響的估價。尤其是概況部分包括了阿拉伯民族居住的地理位置、人口、氣候、民族的由來、遷徙,甚至還對其民族語言的由來作了介紹。對其宗教的描述更為詳細,從宗教的起源、主要教義到宗教儀式、宗教領(lǐng)袖都做了詳盡的描述。

中國清代民族研究的廣度很狹小且零碎。清代文獻除了一些非官方的雜記,如《回疆風土志》對回族的介紹也僅僅限于生活習慣和一些宗教習性,所謂“正史”的政府文獻對其他民族的研究特別少,地方志中對異族的描述非常少且只限于某一方面而且介紹的很散,如《甘州府志》只介紹了匈奴人的生活習性,《鎮(zhèn)安縣鄉(xiāng)土志》卷二“種族”中對回民的介紹也只有寥寥幾句:“本境人民,惟漢、回兩種,漢民即中國本部人,回民系真阿剌伯之天方教人。漢民分本地、下河兩幫,回民則屬本地。凡籍隸本縣、世居境內(nèi)與原籍本省、遷居本境者,均稱本地幫。外省之人則無論何省遷來,雖年湮代遠,均稱下河幫。合而記之,下河居十之七,本地居十之三。回民僅治東茅坪、龍洞川、十八寺、土地嶺、陽山觀、程家川、張家坪,附城之東關(guān)等處有之,又不及漢民十之二也?!保?]

1.3 研究目的

古羅馬帝國和中國清代的民族研究目的,都是掌握政權(quán)的民族為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壓制異族的反抗而作出的不得已而為之的一項舉措,都帶有顯著的政治目的。

康熙五十六年(1717)蘇銑修纂《西鎮(zhèn)志》中對少數(shù)民族的描述:“本地有上咂下族,猛異族,中中族,西納族,番族。諸羌習射豬,夏秋少暑,冬春多寒,毳皮為衣,酥□煎荼,人以皮馬為禮,畜養(yǎng)為業(yè)。力農(nóng)務學,不殊內(nèi)地。……漢宣帝神爵三年,命后將軍趙克國代先零諸羌,以其地置,破羌屬金城郡,計度臨羌,東至活□,為屯田可墾者二千頃,諸羌憚服不敢動。”[5]涉及到少數(shù)民族的是中央政府對他們的攻伐,而研究他們的習性也是為了掌握少數(shù)民族的生活行動規(guī)律以便更好地壓制少數(shù)民族對中央政權(quán)的威脅。

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中也有類似的描述:“保存古代公民的純粹血統(tǒng),不容任何外族血統(tǒng)摻入的偏狹政策,阻止了雅典與斯巴達的繁榮并加速了它們的滅亡。目光遠大的羅馬的才智之士輕虛榮而重抱負,認為將不論發(fā)現(xiàn)于何處,不論是來自于奴隸或外族人,來之于敵人或野蠻人的高尚品德和優(yōu)點,全部據(jù)為己有,乃是一種更明智,也更光榮的行為。在雅典共和國最為繁榮的時代,公民的總數(shù)漸漸從30000降至21000人。反過來,如果我們注意研究羅馬共和國的發(fā)展過程,我們可能會發(fā)現(xiàn),盡管戰(zhàn)爭、殖民活動不斷消耗原有的人口,羅馬公民,在塞維爾·圖里烏進行第一次人口調(diào)查時才不過83000人,而到同盟者戰(zhàn)爭開始時期卻已經(jīng)增加到,僅是可以拿起武器為國效命的總?cè)藬?shù),已不下63000人。當羅馬的同盟者要求享有同等的榮譽和平等權(quán)利的時候,元老院寧愿先進行一次兵刃相見的較量,也不肯作出屈辱的讓步。薩謨奈人和盧卡尼亞人為他們的冒失行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其它一些意大利國家,由于它們相繼一一都轉(zhuǎn)而俯首聽命,最后全被允許投入了共和國的懷抱,并轉(zhuǎn)眼對消滅公眾的自由也盡了一份力量。”[6]可見,雖然羅馬統(tǒng)治者認為應當采取寬容政策對待異族,并將其付諸實施,但是當異族提出享有同等榮譽和平等權(quán)利這些要求時,羅馬人寧可對他們以前的同盟者發(fā)動戰(zhàn)爭。所以統(tǒng)治者無論對異族各個方面如何表示關(guān)注,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達到中央政權(quán)對異族壓制的政治目的。

1.4 研究態(tài)度

古羅馬帝國、中國清代在對異族進行研究時所持的態(tài)度卻是不同的。

古羅馬帝國的民族研究盡管有歧視的方面,但總的說來持的是比較客觀的態(tài)度。如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中的描述:“目光遠大的羅馬的才智之士輕虛榮而重抱負,認為將不論發(fā)現(xiàn)于何處,不論是來自于奴隸或外族人,來之于敵人或野蠻人的高尚品德和優(yōu)點,全部據(jù)為己有,乃是一種更明智,也更光榮的行為?!保?]再如對阿拉伯民族的描述:“在阿拉伯人的那種較為簡單的格局中,整個民族是自由的,因為它的每一個兒孫都厭棄俯首貼耳地對一個主子的意志服從。他的胸懷已為嚴厲的勇猛、堅韌,和頭腦清醒的美德所武裝;對獨立的熱愛使他養(yǎng)成自我控制的習慣;對丟臉的恐懼使他能蔑視那種低賤的對痛苦、危險和死亡的恐懼。思想上的嚴肅和堅定在他的外觀上充分顯露出來:他說話緩慢、有力,而準確;他不輕易被任何事逗得大笑;他常做的唯一動作是輕捋自己的胡須,那男人的可敬的象征;他對自身重要性的體會使他對同輩講話從不輕佻,對上級講話從不膽怯?!保?]在此大加贊賞了阿拉伯民族的民族精神。

中國清代的民族研究所持的觀點卻是對異族極端歧視,如《伏羌縣志》之二“地理志”中記載:“鞏志云:邑屬雍州,古大潬地也。夏商無可考已。東周時冀戎居之,秦武公伐冀戎,始置冀縣。漢武帝改名成紀,屬天水。王莽更曰冀治,又曰平襄。土人丑囂,起兵據(jù)其地,光武平之。明帝永平十七年,置漢陽郡治。魏晉為冀城縣。元魏改當亭。后周改黃瓜。隋大業(yè)初,仍為冀城。唐武德三年改為伏羌,屬天水郡?!鯇幦隇榉汲?,屬秦州。金仍之。元順帝至元十三年升為縣,屬鞏昌路。由明至本朝,悉因之?!保?]通過對羌族由來的介紹,把羌族的祖先看作是秦朝的奴隸,并認為他們奇丑無比。

總之,中外古代民族研究在研究重點、研究廣度、研究態(tài)度方面都是不同的,而在研究目的方面是相同的。那么為什么會有如此多的不同呢?而他們的研究目的又為什么相同呢?

2.中外古代民族研究異同的原因

中外古代民族研究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不同,其原因主要是:(一)中外文化上的差異;(二)中外古代政權(quán)組織形式的差異;(三)中外古代經(jīng)濟模式的差異。

2.1 中外文化上的差異

在國外文化的內(nèi)涵中,“自由”“理性”“實證”的理念占有支配地位,國外特別是西方國家無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其自由的思想在他們的社會生活中都居于中心地位,所以國外古代的民族研究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這種思想的烙印,故而在研究一個民族時他們所持的態(tài)度是比較客觀的并且研究的廣度是非常大的。在“理性”和“實證”思想的指導下,他們無論做什么都非常注重邏輯的“嚴密性”和“系統(tǒng)性”,所以他們的民族研究是非常周密與系統(tǒng)的,而這一切也使得他們看重的是一個民族的優(yōu)秀精神思想。

中國文化歷來對“自由”“理性”“實證”重視不夠,所以往往會帶有較多的主觀意識。因此,中國古代民族研究廣度狹小且內(nèi)容零碎,研究重點是民族生活習性,研究所持觀點是對異族的極端歧視,也就不足為怪了。

2.2 中外古代政權(quán)組織形式的差異

國外古代政權(quán)的組織形式有如下特點:(1)有較好的監(jiān)督制約機制。(2)宗教在政權(quán)中有超越君主、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如古羅馬帝國實行的是共和制掩蓋下的專政制度,它的監(jiān)督機關(guān)是“元老院”,具有頒布制訂法律、監(jiān)督君主的責任,而“羅馬教皇”則是上帝的代言人,君主要由其加冕。所以國外古代政權(quán)雖然也是專政制度但受到多重的監(jiān)督與約束,無論做什么都必須考慮到諸多方面的因素,對民族研究采取較為客觀、寬容的態(tài)度。

中國古代政權(quán)是君主極度專政,如清代皇帝享有一切大權(quán)無須對任何人負責,所以他的態(tài)度和喜好完全決定了在民族研究方面的態(tài)度。從歷史演變過程中不難看出,中國古代幾乎所有的皇權(quán)統(tǒng)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都對異族采取壓制和歧視的態(tài)度。

2.3 中外古代經(jīng)濟模式的差異

國外古代各個民族歷來重視商業(yè),所以流動性非常大,進而各個地區(qū)、各個民族之間的交往,尤其是經(jīng)濟交往比較頻繁,彼此比較了解,因此在民族研究方面無論是廣度、態(tài)度、還是深度上都比較全面、客觀。

中國古代歷來實行“重農(nóng)抑商”的政策,重視的是在某一地區(qū)定居式的“農(nóng)耕”,較為封閉,與外交往不多。這導致中國的各個民族之間了解甚少,所以在民族研究方面只是側(cè)重對各個民族的生活習性進行研究,比較片面零碎、缺乏客觀性。

然而中外古代民族研究在研究目的方面卻是相同的,都帶有顯著的政治性。因為中外古代政權(quán)都是專政制度,在這種情況下,統(tǒng)治者為了維護自身的統(tǒng)治地位,壓制異族對自己政權(quán)的顛覆,不得不對各民族的生活習性等等各個方面進行研究。他們尤其關(guān)注各個異族的遷徙,因為這多少會對他們控制下的地區(qū)產(chǎn)生或多或少的影響,對異族比較了解就會比較容易把握他們的行動目的,以便對異族采取攻伐或和解的政策。

總之,中外民族研究有許多的不同,但是他們的目的是相同的。今天,我們進行民族研究也應該借鑒國外民族研究的優(yōu)點。

[1][英]愛德華·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D.M.洛節(jié)編本)[M].黃宜思,黃雨石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32.

[2]同[1],1997:330-370.

[3][清]鐘庚起.甘州府志(清乾隆四十四年刊本)[M].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461-463.

[4][清]李麟圖.鎮(zhèn)安鄉(xiāng)土志(清光緒三十四年鉛印本)[M].臺北:成文出版社,1969.

[5][清]蘇銑.西鎮(zhèn)志[M].

[6]同[1],1997:32-33.

[7]同[1],1997:32.

[8]同[1],1997:336-337.

[9][清]周銑修,葉芝.伏羌縣志(清乾隆三十五年刊本)[M].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45-46.

猜你喜歡
異族羅馬帝國民族
我們的民族
拉丁語在東羅馬帝國消退緣于實際使用需求的減少
羅馬帝國時期埃及地方審判管轄淺析
文學場域中的異我情結(jié):馬來文學族群敘事中的他者建構(gòu)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時空大轉(zhuǎn)盤·羅馬帝國
多元民族
二十一載的異族兄妹
中國公路(2017年14期)2017-09-26 11:51:45
《新羅馬帝國衰亡史》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宝清县| 临高县| 启东市| 万宁市| 泰宁县| 汽车| 湾仔区| 安岳县| 安平县| 永丰县| 黄石市| 孝感市| 九龙县| 中牟县| 剑河县| 红河县| 临泽县| 惠州市| 进贤县| 瑞安市| 吴江市| 秦皇岛市| 浮山县| 嘉义市| 岑溪市| 翁牛特旗| 左贡县| 丹江口市| 静乐县| 永仁县| 宜都市| 谢通门县| 延吉市| 长白| 赤峰市| 长治市| 勃利县| 南乐县| 中方县| 广德县| 肥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