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華,杜立文,馬金鎖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河北秦皇島066004)
中國社會正處在價值觀深刻變革的時代,應當肯定的是主流價值觀是積極、健康、向上的,然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非主流價值觀興起,集體主義價值觀式微,個人主義價值觀彰顯,“勤儉節(jié)約、艱苦樸素”的傳統(tǒng)道德觀淡化,人們越來越重視物質利益,追求財富成為社會導向,消費主義塑造物質價值觀,人們的生命理想、價值關懷被削弱,導致社會整體價值觀面臨困境。正是受社會環(huán)境影響,大學生價值取向既包括對新的進步道德、理想信仰的追求和渴望,也包含價值失落、信仰荒蕪、道德失序的風險。所以重點不在于大學生的價值觀,而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
當前中國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藝術等領域都有功利現(xiàn)象,社會道德、公共價值和理性精神被削減,理想主義、人文關懷和人性情感被消弱,拜金主義、消費主義、享樂主義膨脹,整個社會價值觀面臨困境。跑官、毒奶粉、瘦肉精、毒蘋果、毒白菜、破皮鞋膠囊、商品造假、藝術品假拍等折射出“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的觀念,這種離開道德層面和倫理層面的趨向,擾亂了正常的社會秩序,侵蝕著人們的思想,敗壞了社會風氣,影響了社會的文明和進步。
大學生中間流行的功利思想、功利性價值觀是對功利化社會最直接的反映,一些大學生的思想狀況中出現(xiàn)極度個人主義,利己主義和拜金主義,重物質輕精神,忽視人文關懷和社會價值,缺乏社會責任感等功利現(xiàn)象,甚至在這些大學生中間流傳著這一點口號“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錢就圖”,在諸如考試、申請獎學金、申請貧困補助、入黨、社交、戀愛、求職等方面表現(xiàn)出明顯的功利傾向。最令筆者驚訝的是,一大學生在做職業(yè)生涯設計的時候給自己設計了從政從商兩條路,解釋說如果自己在做公務員期間職務犯罪就進入商界,此言確實令筆者擔憂,一個大四還沒畢業(yè)的學生怎么連職務犯罪都想到了?據(jù)深圳市檢察院的調查,近年“80后”公職人員貪污賄賂、瀆職侵權等職務犯罪呈上升趨勢,其動力主要來源于物質性的推動力,追求經(jīng)濟利益非常顯著,動機包含著利己主義的虛榮心及超強的自我證明欲[1]。大學生價值取向受社會環(huán)境影響,功利化社會是因,大學生功利化價值觀是果。
當下物質主義盛行,消費是為了滿足不斷被制造、不斷被刺激起來的欲望,消費主義利用人們的大眾心理推動非理性消費,也造就出一批為消費奮斗的房奴、上班奴、車奴、卡奴、證奴、孩奴,人們在色彩鮮艷的巨幅廣告下“奔波”于各個品牌的售賣場之間并樂此不疲,以一種享樂主義的態(tài)度投入到生活的享樂當中?!跋M本身成為幸福生活的現(xiàn)實寫照,成為人們互相攀比的話語平臺,成為欲望滿足的對象系統(tǒng)和獲得身份的商品符號,更多更好的占有和享受成為人生指南,時髦效應成為主導社會價值的取向。”[2]31消費已不再是簡單地占有和獲取物品,而是成為生活本身,人們借由商品來建構自己,超越物質享受的價值觀念逐漸被瓦解,人們的生命理想、價值關懷被湮沒在繁榮的幻象中,大眾靠物質來炫耀,人已經(jīng)被物化,消費成了共同價值觀。
以轎車文化為例,把美女放在汽車展覽和汽車廣告中其實就是激發(fā)人們的欲望,鼓勵人們充分享受富足的物質生活,這種物化的價值觀強調金錢崇拜、物質占有和大量消費。如今“有房有車”已成為城市家庭兩要素和多數(shù)女性的擇偶標準,很多年輕人不得不貸款買房買車,負債累累,傳統(tǒng)的價值和精神的力量在消費文化中日漸式微。
社會風氣如此,大學生這個群體也深受感染,也常常在不自覺中消費。筆者學校中的快遞公司每天都在忙碌地分發(fā)著學生網(wǎng)購的商品,快遞員感慨學生太能買東西了。大學生這個群體也墮入消費循環(huán)中,并產(chǎn)生比較之心,如今奢侈品消費已呈現(xiàn)“年輕化”趨勢[3],消費已經(jīng)成為大學生彰顯身份和個性的標志,經(jīng)濟條件差的學生陷入深深的自卑中,這種心理和行為折射出來的是拜金主義和利己主義——追求個性,其負面結果是為實現(xiàn)個人利益而不顧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
當前中國社會最嚴重的道德危機莫過于誠信失范,激素催熟的瓜果、蘇丹紅的鴨蛋、三聚氰胺的奶粉、甲醛白菜、藥袋蘋果,假煙假酒假文憑,假新聞假消息假報道,以及股市造假、違規(guī)圈地、違規(guī)貸款、重復亂建、豆腐渣工程等等,都折射出社會誠信的缺失。
社會失信之風影響校園,當代大學生的誠信問題也令人堪憂。筆者在批閱作業(yè)的時候經(jīng)常看到雷同作業(yè)和網(wǎng)絡下載的作業(yè),抄襲作業(yè)與論文的現(xiàn)象也十分普遍;考試作弊的學生大有人在;從圖書館借書不還;簽訂《自律協(xié)議書》但不自律;在實習中不努力工作,敷衍塞責;迫于就業(yè)壓力,一些畢業(yè)生復印別人的英語、計算機等級證書,改名換姓后,各種“榮譽”、“輝煌成就”盡收名下;求職簡歷造假現(xiàn)象頻繁;無論是英語四、六級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還是高考、研究生入學考試,都有很多大學生充當槍手,明碼標價,以此作為他們的收入來源;一些貧困大學生申請了助學貸款卻不定期償還;還有一些大學生在找工作的時候同時與幾家用人單位簽訂就業(yè)協(xié)議,結果白白浪費了用人指標,這些正是社會功利和社會失信污染校園帶來的惡果。
大學生的價值觀是中國社會整體價值觀的晴雨表,因此必須要關注整個社會的價值重建,關注在功利主義大行其道的當代社會,什么才是健康的價值,什么才是社會核心價值觀,這對于一個國家重新凝聚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義。只有社會整體的價值觀是健康的,大學生形成的價值觀才能是正向的。價值觀作為觀念上層建筑由經(jīng)濟基礎決定,物質的分配不公和城鄉(xiāng)差距、地區(qū)差距、行業(yè)差距、職位差距、億萬富翁、千萬富翁、富二代、官二代等社會存在助長了社會焦慮感,機會不平等、貧富差距過大加劇人們的心理落差,不同社會階層、群體都存在著特定的壓力感,人們的思想和行為逐漸功利化。筆者近日在網(wǎng)上看到一則新聞:“一名叫米露的大四女生在一家房產(chǎn)公司實習,一天銷售30多套房一日便賺10萬元?!保?]一天賺到的錢足夠有些工薪階層拼命四五年了,可想而知有些行業(yè)的利潤有多暴利,行業(yè)之間的差距有多大。關注中國社會的價值重建,關注文化建設,就要關注中國的經(jīng)濟和政治體制改革,不斷完善制度和社會建設,縮小貧富分化,完善民生保障,加強政府工作能力和政府公信力,著力抓好黨建工作,加強民主政治建設,強化民主法治意識,這是最根本的,也是任重而道遠的。
我國大眾傳媒領域存在著諸多倫理困境,媒體迎合利益的驅動背離理性基礎,媒體節(jié)目的低俗化和媚俗化成為精神性的“文化危害”和“智力危害”,其淺薄和庸俗的內容瓦解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這種世俗化、庸俗化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尤其巨大,因為許多大學生是伴著傳媒長大的,他們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與價值觀念受到傳媒的極大影響。目前網(wǎng)絡當中到處在傳播消費至上觀點、等級意識和對名人的偷窺欲,庸俗、色情、暴力內容極大地破壞了人們曾篤信的信念,損壞了社會傳統(tǒng)的價值觀念,導致整個社會價值面臨困境。
為了經(jīng)濟利益最大化,大眾傳媒在產(chǎn)業(yè)化、市場化過程中背離理性基礎,利益的驅動也不加遮掩,并且不斷刺激和強化受眾的非理性欲望,正如廣東電視臺(微博)體育頻道為爭收視率大打美女牌,在2012年歐洲杯開賽前亮出性感火辣的比基尼女郎,負責播報歐洲杯賽場的天氣情況,為經(jīng)濟利益不惜劍走偏鋒,制造比基尼女主播事件,大眾傳媒的感官刺激功能、游戲功能和娛樂功能得到了強化和突出,這在相當程度上悖離了社會的倫理精神。與此同時筆者想到,有些人喜歡看韓劇,為什么呢?主要是韓劇“干凈”,劇中滲透著的那種尊敬長輩、家庭團聚、盡享天倫的思想,以及遇到挫折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的精神令人折服。所以有人評價韓劇是現(xiàn)代版的傳統(tǒng)美德教材,因為韓國的影視界是以振興民族文化為己任的,也被稱為最高質量的電視劇。
中華民族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蘊,素以崇尚道德著稱,民族優(yōu)秀道德精神是中國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國道德教育深刻蘊含的精髓。大眾傳媒作為傳承文化和對話交流的平臺,應該堅持文化傳播的高雅性和精神超越性,保持傳媒的文化價值和人文價值,擔負起道德責任,傳播先進文化,保持主流文化的導向性,傳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高揚中華民族的時代精神和先進文化。為此必須加強大眾傳媒的道德調控,因為大眾總會有意無意地受到傳媒影響,“大眾傳媒的倫理道德不僅是全社會道德風尚的有機組成部分,映射出社會公德對大眾傳媒的道德要求,而且是影響全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所以我們要建立大眾傳媒倫理責任的道德調控機制,推動全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保?]36這就要求大眾傳媒在“追求經(jīng)濟效益的同時,必須追求社會公正,必須維護人類的道德文化和精神文明成果;同時也必須在傳播過程中注重公眾利益和社會利益,不能為了傳媒個體的利益而損害受眾的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而是要關注社會正義,促進社會文明和健康發(fā)展”[2]17。
社會信用體系是以社會信用關系、信用制度建設為基礎,在交易交往過程中遵守誠實守信的道德規(guī)范和法律規(guī)范,并對整個社會經(jīng)濟產(chǎn)生積極作用的系統(tǒng)工程。發(fā)達市場經(jīng)濟國家之所以誠信程度高,都是因為建立了一整套的社會信用體系。
過去,中國人的誠信基本上是人格信任,在本質上是以道德為支撐,重感性重情理,缺少有效的機制和制度保障,而西方有健全的法律體系,發(fā)達的社會信用中介服務機構,良好的信用行業(yè)管理機制,完善的失信懲戒機制。這些成熟的經(jīng)驗都可以借鑒,在我國建立完善的企業(yè)信用機制和個人信用機制,全力打造誠信社會,通過完善制度努力營造誠實、自律、守信、互信的社會信用環(huán)境,使誠實守信者得到保護、作假失信者受到懲戒,為社會主義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的改革和發(fā)展提供良好的道德保障。誠信是社會最普遍也是最基本的倫理價值需要,在全社會倡導和弘揚誠實守信的良好風尚有助于營造良好的校園誠信環(huán)境,形成“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校園輿論氛圍,使大學生將誠信當作是樹立理想信念的基礎,全面發(fā)展的前提,以及進入社會的“通行證”。
教育引領是基本手段也是基礎工作,校園文化建設對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校園文化具有明確的教育目的和熏陶作用,應該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全學校形成師生一致認同的思維模式、道德規(guī)范、行為習慣和價值觀念。這些可以通過各方面共同努力來實現(xiàn),如注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時效性、實效性和感染力,加強大學語文當中的傳統(tǒng)文化對大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還可以通過宣傳部、學生處、共青團組織的各項教育活動和實踐活動加強對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如筆者所在的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開設了“青春大講堂”作為新的嘗試,通過一系列與大學生學習、生活、工作相關的專題講座作為引導,在啟發(fā)講解中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生處團委通過組織大學生寒暑期社會調查、文化科技“三下鄉(xiāng)”活動、青年志愿者等一系列活動,讓大學生服務社會、了解社會、感受社會,培養(yǎng)他們自立、自強、艱苦奮斗和貢獻社會的精神?!按髮W應該堅持以精品活動引導大學生,積極開展領域寬、品位高的校園文化活動,倡導積極向上的價值取向、健康的輿論導向,為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的塑造和文化素質提高提供空間與舞臺?!保?]對于個別學生可以與心理輔導相結合,筆者兼職做大學生心理輔導工作多年,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的心理問題都涉及價值觀問題。
大學生的價值觀是中國社會整體價值觀的晴雨表,如果一個社會的整體價值觀遭遇困境,年輕人必然會受到影響,所以重點不在于大學生的價值觀,而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當前大學生中存在的失信、利己主義、拜金主義和功利性價值觀正是對社會現(xiàn)象的觀念性反映,如何在飛速發(fā)展的當今社會建構主流的價值體系非常重要,本文探討社會價值困境對大學生思想狀況的影響,提出價值重構需要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傳媒、教育之間的相互配合和諸多因素的共同努力。
[1]吳欣,程海龍.80后公務員職務犯罪是什么毀了他們[EB/OL].[2012-08-12].http://peixun.hbrc.com/newscontent_1984.html.
[2]王智華.論大眾傳媒的倫理責任[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法政學院,2006.
[3]李琴.奢侈品消費“年輕化”趨勢及其原因探究[J].消費導刊,2008(1):2-19.
[4]大四女生1天銷售30多套房日賺10萬[EB/OL].[2012-06-14].http://society.kankankanews.com/baitai/2012-06 - 14/1214082.shtml.
[5]于成學.論高校校園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J].理論前沿,2005(18):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