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玉 ,劉曉琳
(1.甘肅民族師范學院 外語系,甘肅 合作 747000;2.遼寧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遼寧 大連 116000)
文化語言學視角下漢語愛情古詩英譯中的語篇情節(jié)分析
——以陸游《釵頭鳳》兩個英譯本為例
1馬 玉 ,2劉曉琳
(1.甘肅民族師范學院 外語系,甘肅 合作 747000;2.遼寧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遼寧 大連 116000)
帕爾默文化語言學為理論基礎(chǔ),語篇情節(jié)為切入點,《釵頭鳳》兩個英譯本為分析對象,探討語篇情節(jié)對漢語愛情古詩英譯的解釋力。
文化語言學;語篇情節(jié);翻譯
帕爾默創(chuàng)建的文化語言學以語言人類學三大研究傳統(tǒng)為根基,結(jié)合認知語言學,旨在更新語言人類學的研究框架,拓展認知學的研究領(lǐng)域,并尋求兩者的結(jié)合點。語篇情節(jié)是帕爾默獨創(chuàng)的概念,包括說話人和聽話人的抽象意象,需要動用社會文化語境對其進行識解。語篇情節(jié)因文化而異,這就對翻譯提出了要求,能否妥善處理目的語中語篇情節(jié)缺失的問題是考量翻譯作品的標準之一。漢語愛情古詩中富含眾多語篇情節(jié),本文試以陸游《釵頭鳳》的兩個英譯本為例,探討漢語愛情詩英譯中的語篇情節(jié)分析。
研究語篇是文化語言學的主要內(nèi)容,與認知語言學多元化的語篇研究方法不同,文化語言學采用統(tǒng)一的模式,即語言情節(jié),對語篇進行認知研究。語篇情節(jié)是言語互動感知模式,語篇情節(jié)的產(chǎn)生是因為投射到人們交流過程中的認知意象勾勒語篇輪廓的作用。每一個文化都有自己獨特的語篇情節(jié),管制著語篇的產(chǎn)生,理解及交流。交流過程中,只有認知意象為說話者和聽話者所共有,語篇情節(jié)才可以被識解,信息才可以順暢傳遞。語篇情節(jié)類似于文化腳本,指人們?nèi)绾瓮ㄟ^話語表達意義,它們都歸屬于情景模式,包括對社會環(huán)境的表征,比如出門前檢查東西是否帶齊全,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將行程預(yù)演一遍,不同地方人們出行前準備的東西也不同,這便是語篇情節(jié)差異的體現(xiàn)??缥幕浑H中,帕爾默傾向于從語篇在不同文化定義下不同的表征方式來研究語篇情節(jié)。
語篇情節(jié)綜合了五種圖示,即參與圖示,言語行為圖示,次第順序圖示,視角圖示和概念圖示。通過這五種圖示可以更好地進行語內(nèi)及語際語篇情節(jié)分析。
2.1 參與圖示
參與圖示決定說話人和受話人雙方的地位,是聽話人和說話人及其話語的關(guān)聯(lián)方式,通常包括多個參與者,他們的角色是相互依存,互為定義的。如果參與圖示對理解語篇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那它就可能會影響到語法,比如日語中尊稱的使用。參與圖示的另一個例子是夫妻之間的稱呼會隨孩子的到來而改變,之前可能會稱呼對方姓名,之后便以孩子為中心,“孩子他……”成為他們對雙方及其親屬稱呼的主要方式。參與圖示是從社會中直接得來的知識,而非從語言中推敲出得語篇圖示。
2.2 言語行為圖示
言語行為圖示明示了文化語言學的功能主義,以言行事也是文化語言學的主旨。言語行為圖示是語篇事件的最小單位,結(jié)合了語言和非語言的體驗。Searle將言語行為劃分為五類,文化語言學認同這五種劃分,但是更強調(diào)其中的文化性。帕爾默重新定義,將言語行為圖示劃分為五種語篇情節(jié),即陳述情節(jié),指令情節(jié),承諾情節(jié),表達情節(jié)和宣告情節(jié)。帕爾默指出這五種情節(jié)并不具有普遍性,并非每種語言都能用這五種情節(jié)劃分。
2.3 序列/次第順序圖示
次第順序圖示指言語行為的次第順序,這種順序既有先驗的成分,也有后天社會的影響。與言語行為圖示相似,序列/次第順序圖示也包括語言和非語言行為的意象。無論是行動結(jié)構(gòu)還是交流結(jié)構(gòu)都從屬于次第順序圖示,規(guī)約了說話人所遵循的語言和非語言的次第框架。
2.4 視角圖示
人類進化的研究中,研究者本身也是研究對象之一。與之相似,在語篇中觀察者同時也是參與者,參與程度不同,其主觀化與客觀化程度也隨之不同。Langacker認為,如果主體明顯得處于觀察者得地位,絲毫不參與感知過程,那他對語篇的識解就是客觀最大化。(1990a:215-220,1990b)將這一觀點應(yīng)用到視角圖示中,如果觀察者參與到概念化了的言語事件中,而不是單純地作為一個旁觀者,那么他對事件的識解就是主觀最大化,反之則是客觀最大化。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用第一人稱訴說故事更能引起受話人共鳴,而用第三人稱寫學術(shù)論文更能讓人信服。
2.5 概念圖示
概念圖示指說話人和受話人通過激活的世界知識而產(chǎn)生的對語篇的共同預(yù)期,是語篇連貫的一個重要因素。有個共同的概念作為基礎(chǔ),語篇才得以順利進行。例如,同一則幽默,本國人和外國人對其的預(yù)期不同,所產(chǎn)生的效果也必將有所不同。再比如,好友之間的談話,因其之間頗有默契,談話中或許別人聽不懂的話題,他們卻能心領(lǐng)神會,心照不宣。正是因為腦海中有相同的概念圖示,本國人才能更好的理解幽默,老友間才能暢所欲言。
陸游二十歲時與唐婉結(jié)婚,但因陸母不滿這段婚姻,逼他離婚再娶,唐婉也再嫁。陸游三十一歲時,兩人于沈園內(nèi)偶然相遇,時隔數(shù)年,二人心戀依舊。陸游悲從心生,在沈園內(nèi)壁題上這首詞,唐婉讀后,也寫了一首詞與之相和,不久憂愁而死。其后陸游又寫了數(shù)十首詞來悼念唐婉,表達其相思之情,用一生詮釋了至死不渝的愛情。這首詞內(nèi)容催人淚下,節(jié)奏急促緊湊,用詞渾然天成,不失為一篇千古絕唱。
以下,援引《釵頭鳳》兩個英譯本(徐忠杰本和許淵沖本)探討漢語愛情詩英譯中的語篇情節(jié)分析。
3.1 參與圖示——孝,禮
陸游與唐婉兩情相悅,但在封建社會的世俗禮教下不敢違背陸母的意思,只得忍痛分開,各自成家。陸游心中即使有再多的不滿,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也不敢因為兒女私情在大庭廣眾之下對母親表示不敬,這“孝”與“禮”便是語篇情節(jié)中的參與圖示對語篇的制作用的體現(xiàn)。“東風惡,歡情薄”一句中,陸游借用“東風”暗指母親,“東風”在漢語中多為褒義,很多時候有春風得意之感,表現(xiàn)其雖有怨恨,但也只能遮遮掩掩,欲說還休。
徐譯:The dowager lorded o’er our married life;
She killed our happiness as husband and wife.
許譯:East wind unfair,
Happy times rare.
徐忠杰的譯文中,dowager,lord,she等詞將不滿之情溢于紙上,矛頭直指陸母,沒有照顧原文的語篇情節(jié)。許淵沖的譯本中保留了原有的意象,雖說在目的語中 east wind對應(yīng)的圖示與原文不同,但在文后稍加解釋即可,如此一來,表達便更加含蓄,與原文更加契合。
3.2 言語行為圖示——表達情節(jié)
詩人全篇都在表達對過往快樂生活的留戀和對現(xiàn)實的遺憾,其中以結(jié)尾句中的“山盟雖在,錦書難托”為最甚。昔日的承諾依然在耳邊,卻因現(xiàn)實逼迫無法履行,甚至連寫信聊解相思之愁都不可以,表達了詩人相思情切擔憂無計可施的糾結(jié)境地。
徐譯:Though for me,our vow of love for e’er still hold,
how could I write you love letters as of old?
許譯:Our oath is still there,Lo! No word to her can go.
徐譯本表達的是因物是人非無法像以前一樣相處而感到遺憾,與原文中想向愛人訴說相思卻無法傳遞的表達情節(jié)稍有差異。許譯本更貼合原文的語篇情節(jié),突出作者相思卻表達不得的無奈之情。
3.3 視角圖示
原文中作者的主要出發(fā)點是對往昔生活的追憶及對現(xiàn)實的無奈,雖然兩情相悅,但是迫于陸母的命令卻不得不分開,想控訴又不能過激,只能在結(jié)尾處“錯,錯,錯”,“莫,莫,莫”表達控訴之情。徐譯本中多次表達對陸母的不滿,例如“The dowager lorded o’er our married life”和“Our married life was closed by a force supreme”,譯者翻譯的時候解釋過多,扭曲了陸游的視角,既違反了孝與禮的參與圖示,又不符合原作者的視角圖示。相比之下,許譯中對陸母的控訴之情相對較少,更尊重原文的視角圖示。
3.4 概念圖示——愛情,承諾
3.4.1 愛情
“桃花落,閑池閣”中,桃花在漢語里象征愛情,二人數(shù)年后偶遇,偏逢桃花飄落之際,不由觸景傷情,飄落的不僅是桃花,還有二人相依相戀的感情。桃花讓人聯(lián)想到愛情,屬于概念圖示,由共同的知識引起的預(yù)期。但是這一語篇情節(jié)在目的語中缺失,對此,兩個譯本采取了不同的處理方法。
徐譯:As peach flowers,into petals,left in a stream.
許譯:Peach blossoms fall
Near deserted hall.
徐譯本添加了解釋,但如此一來,如前面所述,破壞了原文的美感和情節(jié)。許譯本選擇了忽略,雖然如此一來信息傳達不完整,但若需要在文后稍加解釋即可,還能留個讀者自己理解的余地,比徐忠杰的譯本略勝一籌。
3.4.2 承諾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山盟”來自于“海誓山盟”,象征情人間的承諾,堅守愛情至死不渝。目的語中沒有完全對應(yīng)的語篇情節(jié),于是兩篇譯文都進行了轉(zhuǎn)換,將抽象意象實體化,分別譯為vow和loath。
徐譯:Though for me,our vow of love for e’er still hold,
How could I write you love letters as of old?
許譯:Our oath is still there. Lo!
No word to her can go.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許淵沖的譯本在語篇情節(jié)上的把握更精確,考慮更多,不失為一篇佳譯。
語篇情節(jié)是文化語言學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文化及社會背景是語篇情節(jié)的重要根基。正因為涉及文化及背景,翻譯漢語古詩時才更應(yīng)該考慮原文的語篇情節(jié),并盡量保留,對于語篇情節(jié)缺失的問題,可采用轉(zhuǎn)換或忽略的辦法進行處理,以達到最好的閱讀效果。
[1] Palmer, G. 2001 Towards a Theory of Cultural Linguistics.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2] Langacker, R. W.1990 Concept, Image, and Symbol: The Cognitive Basis of Grammar.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3] 陳濤. 從陸游《釵頭鳳》的兩個譯本看宋詞的英譯[M]. 長春:長春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6.
[4] 紀玉華. 帕爾默文化語言學理論的構(gòu)建思路[J]. 外國語,2002,(2).
[5] 冷慧,董廣才,李亞男. 認知語篇分析的文化語言學視角[J].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 2010,(1).
Analysis of Discourse Scenarios i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Love poetry in View of Cultural Linguistics:Taking English Version of Chaitoufeng for Example
MA Yu,LIU Xiao-lin
This paper takes Palmer’s cultural linguistics as theoretical basis, discourse scenarios as analysis point,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Chaitoufeng as analysis object to discuss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discourse scenarios i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love poetry.
Palmer’s cultural linguistics; discourse scenarios; translation
H059
A
1008-7427(2012)06-0100-02
2012-04-02
作者馬玉系甘肅民族師范學院外語系講師。